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十四

宋 徐天麟 撰

礼八【吉礼】

庙祭

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於寝月祭於庙时祭於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如淳曰月祭朔望加腊为二十五晋灼曰汉仪注宗庙一岁十二祠五月尝麦六月七月三伏立秋貙娄又尝粢八月先夕馈飱皆一太牢酎祭用九太牢十月尝稻又饮蒸二太牢十月尝十二月腊二太牢又每月一太牢如闰加一祀与此上十二为二十五祀师古曰晋说是也】便殿岁四祠又月一游衣冠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各有寝园与诸帝合凡三十所一岁祠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用卫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乐人万二千一百四十七人养牺牲卒不在数中【韦玄成传】叔孙通言於惠帝曰古者有春尝菓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取樱桃献宗庙诸菓献由此兴【叔孙通传】

高庙酎孝惠庙酎孝文庙酎【景纪注云酎三重酿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孝景元年令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本纪】

孝武元鼎五年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死【本纪汉仪注云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谓之酎金金黄金也不如法者夺爵】

宗庙羔菟鼃【霍光传丞相擅减宗庙羔菟鼃注云羔菟鼃所以供祭也】

孝宣地节四年襄堤侯圣坐酎金斤八两少四两免【表】五凤四年朝侯因城坐酎金少四两免【表】

鄼侯萧胜王不齐耐为隶臣【表】

衣冠出游

高帝寝衣冠月出游高庙【叔孙通传师古曰谓从高帝陵寝出衣冠游於高庙月一为之汉制则然】

自高祖下至宣帝以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月一游衣冠【韦玄成传】

叔孙通言於惠帝愿陛下作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叔孙通传】

元帝时议者以为清庙之诗言交神之礼无不清静今衣冠出游有车骑之衆风雨之气非所谓清静也【韦元成传】

禘祫

孝平元始五年正月祫祭明堂【应劭曰礼五年而再殷祭一禘一祫祫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於太祖】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人召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本纪臣天麟按後汉张纯传云汉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有庙主未尝合祭元始五年诸王列侯庙会始为禘祭】

祠孔子

高祖十二年行过鲁以太牢祀孔子【本纪】

孔霸以初元元年为关内侯食邑霸上书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诏曰其令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焉霸还长安子福名数於鲁【福霸长子也霸前徙名数于长安今还其子名数于鲁国】奉夫子祀【孔光传】

平帝元始元年封孔子後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本纪】

祷旱

武帝元封二年旱廼祷万里沙【郊祀志】

三年夏旱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同上】

昭帝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本纪臣瓒曰抑阳助隂也】董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隂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隂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本传】

杂祭祀

高祖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属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於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秦二世皇帝也各有时日【郊祀志】

武帝时求神君舍之上林磃氏馆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於先後宛若【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後宛若字也师古曰先苏见反古谓之娣姒关中俗呼为先後吴楚俗呼为妯娌】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亦往祠其後子孙以尊显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竈谷道郤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如淳曰侯家人主方药也】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郤老其游以方徧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宴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廼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有故铜器问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於柏寝已而按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少君言上祠竈皆可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夀益夀而海中蓬莱仙者廼可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僊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於是天子始亲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使黄锤史寛舒受其方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游水发根言【师古曰游水姓也发根名也】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瘉强与我会甘泉於是上病瘉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夀宫神君神君最贵者曰大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言行下又置夀宫北宫张羽旗设共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受书其名曰画法【孟康曰策画之法也】其所言世俗之所知也无絶殊者而天子心独憙其事秘世莫知也

是时既?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夀百六十岁後世怠嫚故衰耗廼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

帝东廵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执期名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亲礼祠上黄犊焉後至泰山修封东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大海用事八神延年【师古曰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又祠神人於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云其後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公孙卿犹以大人之迹为解天子犹羁縻不絶几遇其真诸所兴如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牀寛舒之祠宫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明年凡山它名祠行过则祠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它祠皆如故

宣帝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劒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於未央宫中又祠太室山於即墨三户山於下密祠天封苑火井於鸿门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於长安城旁又祠叄山八神於曲城蓬山石社石鼓於临胊之罘山於腄成山於不夜莱山於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又祠四时於琅邪蚩尤於夀良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牀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云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又立五龙山僊人祠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於肤施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大夫刘更生献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令尚书铸作事不验更生坐论京兆尹张敞上疏谏曰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後尚方待诏皆罢【郊祀志】

成帝建始二年匡衡张谭条奏长安厨官县官给祠郡国神方士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其余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请皆罢奏可本雍旧祠二百三所唯山川诸星十五所为应礼云若诸布诸严诸逐皆罢社主有五祠置其一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莱中之属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臯山山君武夷夏后啓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及孝宣叄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牀僊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皆罢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郊祀志】

哀帝即位寝疾博延方术士京师诸县皆有侍祠者尽复前世所常兴神祠官凡七百余所一岁三万七千祠云【郊祀志】

平帝元始元年禁淫祀【本纪】

币玉

文帝十三年诏广诸祀坛场珪币【本纪】

十四年河湫汉水玉各加二【郊祀志】

武帝郊见泰一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同上孟康曰璧大六寸谓之瑄】天汉三年幸北帝祠常山瘗元玉【同上】

牲牢

高祖祠丰枌榆社以羊彘

令天下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十年有司请令县祠稷以羊彘

孝文十六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祗以太祖高皇帝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祗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

文帝立长门五帝坛祠以五牢

武帝祠泰一日一太牢七日

解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泰一臯山山君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隂阳使者以一牛郊雍获一角兽於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

元鼎四年祠后土五坛坛一黄犊牢具已祠尽瘗五年郊泰畤泰畤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腏食羣臣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鹿中水而酒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太初二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孰具芬芳不备廼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而以木寓马代驹云及诸名山大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独行过亲祠廼用驹平帝元始五年王莾奏复长安南北郊莾又颇改其祭礼曰天墬位皆南乡同席墬在东共牢而食高帝高后配於坛上西乡后在北亦同席共牢牲用茧栗玄酒陶匏礼记曰天子籍田千畮以事天墬繇是言之宜有黍稷天地用牲一燔尞瘗薶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尞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并郊祀志】

水衡都尉为宗庙取牲官【龚遂传】

栾布子贲坐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栾布传按功臣表云坐雍牺牲不如令免】

萧何之後夀成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功臣表与传同百官表云坐牺牲不如令】

石德坐庙牲瘦赎论【表】

车辂

文帝十四年诏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寓车各一乘寓马四匹驾被具【郊祀志】

祭服

文帝郊见五帝祠衣皆上赤【郊祀志按是时虽尚水德以有赤帝子之符故祠衣上赤】

武帝祠后土祠衣皆上黄【郊祀志按黄者土之色也】

泰一祝宰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同上】

受厘

文帝受厘坐宣室【贾谊传应劭曰厘祭余肉也师古曰厘福也受神之福也】

巫祝

太常属官有太祝令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百官表】

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高帝赞详见上文祭祀条】文帝十三年诏曰秘祝之官移过於下朕甚弗取其除之【郊祀志】

十四年诏曰祠官祝厘皆归福於朕躬不为百姓朕甚媿之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本纪】

尊宝鼎

文帝後元年新垣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决通於泗臣望东北汾隂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於是上使使治庙汾隂南临河欲祠出周鼎人有上书告平所言皆诈也下吏治诛夷平【郊祀志】武帝元鼎四年夏六月汾隂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鈎状掊视得鼎鼎大异於衆鼎文镂无欵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廼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焉有鹿过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廵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楙未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言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象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皆尝鬺亨上帝鬼神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飨承天佑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廼沦伏而不见周颂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不敖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亨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视宗祢庙藏於帝庭以合明应制曰可【同上】

汾隂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藏於甘泉宫羣臣皆上夀贺曰陛下得周鼎夀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曰今朕得周鼎羣臣皆以为然夀王独以为非何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夀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始乎后稷长於公刘大於太王成於文武显於周公德泽上昭天下漏泉无所不通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今汉自高祖继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至於陛下恢弘祖业功德愈盛天瑞并至珍祥毕见昔秦始皇亲出鼎於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实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鼎非周宝也上曰善羣臣皆称万夀是日赐夀王黄金十斤【吾邱夀王传】

宣帝时美阳得鼎献之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张敞好古文字按鼎铭勒而上议曰臣闻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斄公刘发迹于豳太王建国於岐梁文武兴於酆镐由此言之则岐梁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藏今鼎出於岐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臣愚不足以迹古文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藏之於宫庙也昔宝鼎之出於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廵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未报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藏与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藏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於衆鼎今此鼎细小又有欵识不宜荐见於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郊祀志】

 

西汉会要卷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七十二·柯劭忞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蔡东藩
  第十回 戢兵变再定西川 兴王师得平南汉·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五·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绎史卷四十一·马骕
  读例存疑卷十七·薛允升
  张嵊传·姚思廉
  奥鲁赤传·宋濂
  顾可学传·张廷玉
  姚善传·张廷玉
  宁正传·张廷玉
  ●台湾纪事卷二·吴子光
  船上·沈从文
  卷十七·徐自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赵尔巽

      张文浩 严烺 张井 吴邦庆 栗毓美 麟庆 潘锡恩子骏文   张文浩,顺天大兴人。入赀为布政司经历,投效东河,工竣,发南河。嘉庆十年,授山清外河同知,屡以河溢夺职,寻复之,补外河南岸同知。十九年,河督吴璥奏调赴睢工委用,擢署

  • 卷六·凌雪

    列传五 左懋第、袁继咸列传六 黄得功、高杰、乙邦才、马应奎、刘肇基、庄子固列传五左懋第、袁继咸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授韩城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十七年春,奉命督兵湖襄,闻变,誓师而北。会南京建号

  • 卷之二十·佚名

    成化元年八月丙子朔○丁丑释郑先师孔子遣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行礼○命工部又侍郎沈义右佥都御史吴琛巡视民瘼义往保定等处琛往淮扬赐以敕书且趣其行敕曰朕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有被灾失所者拯恤救济诚

  • 殿阁词林记卷一·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殿学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吴伯宗名柘以字行抚州金溪人父仪元乡贡进士伯宗生而岐嶷十岁通举子业识者竒之叹曰此儿玉光劔气终不可掩洪武庚戌乡试辛亥廷试俱第一是时初议开科取士命国子祭酒魏观博士孙吾与修

  • 二五四 寄谕广西巡抚熊学鹏所查高熊征陆显仁书非悖逆释放其子孙·佚名

    二五四 寄谕广西巡抚熊学鹏所查高熊征陆显仁书非悖逆释放其子孙乾隆四十年三月三十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广西巡抚熊<学鹏>,乾隆四十年三月三十日奉上谕:前日据熊学鹏奏查出字句违碍不应存留各书进呈销毁一折

  • 史圭传·薛居正

    史圭,是常山人。他的祖先与王武俊是从塞外入关的,家住石邑。曾祖史曾,历任镇阳牙校。父亲史钧,代理安平、九门县令。史圭爱好学习,工于诗词,精于为官之道。唐光化年间,历任阜城、饶阳县尉,改任房子、宁晋、元氏、乐寿、博陆五

  • 王孙兰传·张廷玉

    王孙兰,字畹仲,常州府无锡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成都知府。蜀王同族人虐待百姓,百姓聚众焚毁内江蜀王府,孙兰进行安抚,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父亲去世后孙兰服丧。期满,启任绍兴官员。在绍兴有政绩,升为广东副使,分巡南雄

  • 开济传·张廷玉

    开济,字来学,洛阳人。元末是察罕帖木儿的掌管书记。洪武初年,受人举荐,授予河南府训导,入宫为国子助教。因疾免职回乡。十五年(1382)七月,御史大夫安然举荐开济有治理之才,召任试刑部尚书,一年之后,正式任命。开济以综核为己任

  • 提要·黄宗羲

    【臣】等谨案孟子师説二巻国朝黄宗羲撰宗羲受业于刘宗周以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义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着为是书以补所未备其曰师説者仿赵汸述黄泽春秋之学题曰春秋师説例也宗周之学虽标

  • 季氏第十六·智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ldquo;季氏将有事于颛臾。&rdquo;孔子曰:&ldquo;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rdquo;冉有曰:&ldquo;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为政第二·智旭

    【子曰:&ldquo;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rdquo;】【禅解】&ldquo;为政以德&rdquo;,不是以德为政,须深体此语脉。盖自正正他,皆名&ldquo;为政&rdquo;。&ldquo;以德&rdquo;者,以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知是性具三德

  • 大德不官(1)·戴圣

    ——立足根本才可随心所欲【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德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2)。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3)。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4),此之谓务本。【注释](1)本节选自《学记》。(2

  • 杂譬喻经(支娄迦谶译)·佚名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一)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和上告白。已得频来。二果未通。问之。已得频来碍何等事不至真人。答曰。欲睹弥勒佛

  • 俱舍论记 第十二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十二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世品第三之五如是已约至三极少量者。此下大文第三明三分齐。一明三极少。二明前二量此下第一明三极少如是已约踰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此约色明量约年等辨寿量有殊。此约时

  • 脉因证治·朱震亨

    综合性医书。二卷(一作四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刊于至正十八年 (1358)。共十万余字。记各科病证六十三种。卷上二十七证; 卷下三十六证,又医论六篇。因论述各证以论脉诊、病因、证候、治法为序,故名。本书系采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陈景元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陈景元序,内称《度人经》乃太极真人授东吴道士葛玄,南齐严东始为之注,唐李少微、成玄英、薛幽栖并有注解

  • 江阴城守后纪·许重熙

    《江阴城守后纪》,清许重熙撰。专记清初士绅百姓抗击清兵,反对“剃发”的悲壮事迹。该书虽然在同类著作中篇幅最小,但多有他书所不载者,尤其是篇末的“江阴野史白”一段,曾为史学界广泛称引。今据民国排印整理,参校《中国历

  • 琼琚佩语·魏裔介

    《琼琚佩语》的作者是清初时期的参政大臣魏裔介,魏裔介是清顺治三年的进士,曾官拜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入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入阁处理国家大事之时年仅四十余岁,当时须发皆黑,所以得以“乌头宰相”之美称。魏裔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