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途中和答張闇成六首

故人一半飄長翮,惟我卑飛劇可憐。

帖地只應隨燕雀,懶將短翼刺青天。

年來意氣總消磨,窮達其如有命何。

翻怪當年王處仲,唾壺擊缺尚高歌。

床頭有蠍真堪畏,案上多蠅最可憎。

顧我狂如浣花老,每思赤腳踏層冰。

長途最喜得良交,酒分詩情特地豪。

君本有才過屈宋,我應無目短劉曹。

張郎筆力能扛鼎,跋扈飛揚冠一時。

今日看予避三舍,始知文陣有雄師。

滿地江湖發興新,浮家只願學玄真。

會當一掉黃塵首,常作煙波自在人。

題青溝樸上人小影三首

千林紅綻三光杏,十里青排五粒松。

他日相尋半山路,畫圖約略記雲峰。

山廚夜火蒸黃獨,野菜春風長豆苗。

閑倚長松無一事,靜看日影過溪橋。

薊北埃風日日吹,沙塵黃不到山茨。

分明歡喜阿羅漢,傳寫龍眠李伯時。

題蔡中允《早朝圖》二首

紅珠帳暖翠衾香,初試溫颻豆蔻湯。

門外馬頭風細細,又馱殘夢入宮牆。

十二銅街漏水催,玲瓏髻子挽慵來。

自從朵殿簪毫後,無復閑情詠玉臺。

題梅定九《山居圖》

白雲攔斷峰腰路,紅葉斜開嶺上門。

酒一千瓶書萬卷,只留老友住山村。

戲題《嫦娥折桂圖》

十分圓月暈微黃,桂樹婆娑影漸長。

笑折花枝踏濃露,夜涼親自覓吳剛。

送蔣上舍歸里二首

鞍背船唇漸不支,涼宵有夢戀東籬。

何如鄉里開冬學,老作兒童句讀師。

愁裏匆匆送子行,蹇驢蹩躠片帆輕。

村南村北相尋便,恨我還家計未成。

與庾齋話別用無亢韻二首

還往無人溫卷生,秋風又作苦辛行。

酒邊三日遲君去,雨雨風風最有情。

面槁心灰鬢髮殘,家書猶自說平安。

世間未有窮如我,莫作尋常敗舉看。

送幼鯤遊嵩山四首

錢郎才氣真無敵,萬里秋旻鷹隼橫。

此去學書並學劍,底須淡墨榜題名。

我曹面目寒如鐵,豈有熱官相往還。

不學乞兒爭向火,自應僵臥老空山。

紛紛凡肉飾華鞦,伯樂難逢死即休。

莫怪馬房諸廝養,眼中原不識驊騮。

君向嵩山結草亭,亭前三十六峰青。

惟攜一把金鴉觜,日日松根采茯苓。

和王清遠西城別墅詩十三首

〖石帆亭〗

峰如巾子高,亭比艇子窄。

不因五兩風,常掛一片席。

肯學湖海人,捩柁騎浪脊。

〖樵唱軒〗

朝樵斧丁丁,暮樵擔納納。

樵風一以送,樵唱互相答。

欲尋樵子語,前路白雲合。

〖半偈閣〗

千轉陀羅尼,八念阿那律。

盡祛文字煩,半偈了可畢。

午夢曲尺床,春浮影入室。

〖大春軒〗

蜉蝣葉底飛,蟪蛄草間語。

不知大春年,乃有八千許。

軒中著書人,上與蒙莊侶。

〖雙松書塢〗

塢間所移松,恰得杜陵半。

枝垂鸛鵲踏,花落鼯鼪竄。

安得宏偃筆,對之寫直幹。

〖小華子岡〗

平岡路逶迤,下上可登陟。

割來輞川圖,寸寸皆秋色。

泉流小草中,秬鳴不息。

〖小善卷洞〗

洞戶深叫條,石扇生苔衣。

習坎行有尚,肥遁心所希。

偶持松炬火,亦有蝙蝠飛。

〖春草池〗

謝公春池上,草與水色同。

語鴨菰葉裏,睡鵝茴香叢。

有時明月夜,閑擲釣魚筒。

〖三峰〗

華山有兒孫,江郎有兄弟。

小大雖不齊,削成亦具體。

亭亭三朵峰,一一露華洗。

〖嘯臺〗

公子洵逸群,抑揚研嘯旨。

擁膝坐層臺,泠泠風入耳。

乃知自然音,絲竹非所擬。

〖石丈〗

車前望塵趨,堤畔埽門謁。

何如呼石丈,下拜具衫笏。

願學狂米狂,惜此百煉骨。

〖竹徑〗

綠玉萬餘個,一徑風修修。

移來墨王亭,喚作瀟灑侯。

課童埽蛀粉,延客煨貓頭。

〖綠蘿書屋〗

書庫在城北,書屋在城西。

薜蘿風嫋嫋,綠映書簽齊。

何年突相訪,朱墨翻標題。

為新城夫子題畫

竹枝鉤鎖水洄灣,枯木查牙巨石頑。

不學吳裝徒武媚,天然老硬似荊關。

送悔人兄還楚

髯兄別我去,歸臥楚江煙。

飯熟長腰米,魚肥縮項鯿。

高堂雙望眼,才子十差肩。

樂事家庭得,超然謝俗纏。

壽黃封公六首

當年七聚早牽絲,定武瓷盤擘荔支。

盡說涪翁有家法,輕紅句並少陵詩。

一從左宦下天津,素雪千堆白勝銀。

七載西沽佐鹽筴,何嘗憔悴似靈均。

蠻花犵鳥遍荒陬,佐郡曾為萬里遊。

日酌靈泉一杯水,至今深箐有歌謳。

本朝遼左比南陽,大邑分符綬綰黃。

瀕海人家半漁捕,催租不用下村莊。

關東魚美不論錢,土菌綿梨味更鮮。

難得懸弧恰長至,豳歌聲裏瀉瓊船。

玉堂官燭樺煙輕,才子思親隔鳳城。

佇見雙鳧飛闕下,六街同聽漏琤琤。

三月十五夜濟南道中遇雪,同澗芳賦

來往齊州熟似家,村旁古路認三叉。

風顛久擘千絲柳,春老還飄五出花。

入壟無聲滋小麥,舞空有力戰飛沙。

晚登舜子城樓去,白玉堆中看鵲華。

鍾聖輿招諸同人泛舟大明湖八首

蘆筍齊抽碧玉簪,柳垂長線水拖藍。

郭中到處通遊舫,除卻江南便濟南。

三分春色已過二,湖上風光倍可憐。

縱使鍾郎無酒榼,也須終日恣洄沿。

家家湖面築平堤,界畫分明似卦畦。

雇得藕夫先放水,一年一換種花泥。

湖邊亭榭總荒涼,惟有韓家竹繞廊。

試問主人緣底事,不安窗子只安牆。

人生笑口劇難開,經歲良遊僅此回。

一事尚然餘悵望,欹冠不見趙三來。

李杜遺蹤半有無,惟餘歷下一亭孤。

怪他後輩輕前輩,又作天心水面呼。

自從邊李登壇後,若個詩才回絕倫。

休說邇來名士少,諸君已是濟南人。

山水齊州信足誇,山多藥草水魚罝。

稻田半頃如容買,便借臨湖館作家。

過臨淮

病臥騾肩六尺輿,飯粗餅大客嗟歔。

今朝喜向臨淮過,一把銅錢買鱭魚。

贈宋山言三首

小宋詩才勝小蘇,共驚文采似于菟。

他時修史燒官燭,畫苑應添半臂圖。

龍文百斛筆能扛,高築堅城受我降。

悔不從君經歲住,花時同倒鬥雞缸。

灘石棱嶒嶺險巇,珠江重到鬢如絲。

較量一事應輸我,五月堆盤啖荔支。

上九江郡守叔

九派煙江接蠡湖,潯陽風物盡堪娛。

蓮花擬結東西社,蠃髻遙看大小姑。

謝客近多池草句,阮咸許入竹林圖。

官廚脫網鰣魚美,到此令人懶問途。

梅心驛書所見

兩兩相攜女伴行,風陽花鼓最知名。

笑他也學羅江怨,對客低頭作慢聲。

同心蘭花

濯枝小雨灑珠江,並蒂蘭抽白玉缸。

未見崔徐勻粉墨,空憐屈宋賦蘺茳。

黃蜂背蕊偏成對,錦蝶尋香也作雙。

天末消魂是孤客,幾回護惜拓紗窗。

初食新州荔支色香味已變戲成二律

蘭湖兩遇發南寔,未啖新州蠟荔支。

翠籠分裝才幾日,冰盤竟擘已過時。

多情莫厭徐娘老,赴約須知杜牧遲。

西蜀酸甜小紅顆,也曾撩得少陵詩。

輕紅掛綠早登盤,自笑新來量漸寬。

當暑最能消客夢,飽嘗幾度廢中餐。

殼如蚶子紋還皺,核比丁香結乍幹。

漢主不知三日變,空令蠻徼遞長安。

再食新州荔支色香味無損疊前韻二首

十八雲鬟趁曉寔,竟將圓頰染燕支。

芙蓉邏入濃煙裏,翡翠虛當細雨時。

樹底珊瑚垂子重,園中鳥雀繞枝遲。

蜀山閩海知難及,玉局仙人屢賦詩。

珠露瀼荷折盤,嫩涼消暑客愁寬。

官齋閒許諸孫住,香荔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三·彭定求
  王高·唐圭璋
  苏仲及·唐圭璋
  第二出 言怀·汤显祖
  提要·严羽
  激 昂·林徽因
  提要·于慎行
  卷28 ·佚名
  三家宫词巻下·毛晋
  卷五百·曹学佺
  卷八十五·曹学佺
  和靖诗钞·吴之振
  卷十五·方回
  卜居·屈原
  雍熈乐府卷之八·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云甫·唐圭璋

      云甫号爱山,赣州人。   蝶恋花   寿陈山泉   一点郎星光彻晓。许大乾坤,难著经纶手。拂袖归来应自笑。山翁偏爱林泉好。   庭下儿孙歌寿酒。不献蟠桃,不数安期枣。且喜今朝云出岫。定知霖雨苍生早。

  • 第九出 临湖·姚茂良

    〔末上〕翠影遮残杨柳月。和风吹断藕花香。玻璃千里笙歌沸。天上人间锦绣乡。自家秦府中院子。昨爷分付。着俺打点湖船。要游西湖。不免往钱塘门外去唤张胡船。不争三五步。咫尺是他家。〔叫介丑上〕画船荡桨载落花

  • 古赋辨体巻一·祝尧

    元 祝尧 撰楚辞体上宋景文公曰离骚为词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则赋家可不祖楚骚乎然骚者诗之变也诗无楚风楚乃有骚何邪愚按屈原为骚时江汉皆楚地盖自文王之化行乎南国汉广江有汜诸诗已列于二南十五

  • 卷二十七·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七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归梓州如何闗塞阻转作潇湘逰万事已黄髪残生随白鸥【毛诗黄髪儿齿】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汉陆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放船收帆下

  • 建康集补钞·吴之振

    叶梦得杜坚大夫作南窗求诗为赋意得不愿多,心闲本长虚。超然适有契,天地良有馀。颇念彭泽老,所怀常晏如。南窗仅几何,盘薄万古初。束带悟已往,世纷便能疏。悬知千载情,共有三间庐。杜子老不遇,买田赋归欤。西山郁搀空,江水绕故

  • 卷一百二十五·志第七十八·礼二十八等·脱脱

        ◎礼二十八   ○士庶人丧礼 服纪   士庶人丧礼。开宝三年十月,诏开封府:禁丧葬之家不得用道、释威仪及装束异色人物前引。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命翰林学士李昉等重定士庶丧葬制度。昉等奏议曰:"唐大历七

  • 卷十 后凉录·崔鸿

      吕光   吕光,字世明,略阳人,其先自沛迁略阳,因家焉。世为氐酋。父婆楼,字广平,佐命前秦,官至太尉。光以赵建武中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名焉。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童儿咸推为主,而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

  • 东都事略卷七十一·王称

    列传五十四  张昪字杲卿韩城人也少力学有志操举进士为营丘簿留守王曽以为有公辅器累迁太常博士京东饥擢守密州昪贷粟于民以振之多所全活元昊叛夏竦经略陜西荐昪可任改六宅使泾原秦鳯安抚都监嵗余西兵觧严以为度支员

  • ●航海遗闻·顾炎武

      汪光复撰  沙壅钱塘,骑兵飞渡。丙戌六月初六日,荆国公方国安、荡□将军方元科、阁部马士英、阮大铖、方逢年等先走巡边。阁部张国维护卫鲁王监国,于十七日至台州,进王府。  王讳以海,赋性宽厚,笃于孝友,多病喘。  

  • 卷八十·杨士奇

    永乐六年六月戊寅朔○庚辰诏谕北京诸司文武群臣曰北京军民数年之前或效力戎行或供亿师旅备历艰难平定以来劳悴未苏比以营建北京国之大计有不得也重劳下事之人略不究心驱迫严苛贪渔剥削致其穷悴赴诉无所以廉得其实悉寘

  • 八三 邬波尼沙陀·周作人

    这也是在一九〇八年的事,大概还在去听讲《说文》的前几时吧。有一天龚未生来访,拿了两册书,一是德人德意生(Deussen)的《吠檀多哲学论》的英译本,卷首有太炎先生手书邬波尼沙陀五字,一是日文的印度宗教史略,著者名字已经忘记

  • 文学总论·章太炎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言其采色发扬,谓之彣。以作乐有阕,施之笔札,谓之章。《说文》云:文,错画也,象交文。章,乐竟为一章。彣,戫也;彰,文彰也。或谓文章当作彣彰,则异议自

  • 庄公·庄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二月,公侵宋。三月,宋人迁宿。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于如来神通境界大宝庄严最胜道场大菩萨宫中。而彼道场皆是如来威神建立。积集广大胜福庄严。圆满广大福智妙行。现转一切佛法胜报

  • 域外小说集·佚名

    外国短篇小说选集。鲁迅与周作人合译。共两册,先后于1909年3、7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周树人发行,上海广昌隆绸庄寄售。书名篆体题字,为陈师曾所写,毛边。第1册收小说7篇,其中安特烈夫的《谩》和

  • 乐郊私语·姚桐寿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

  • 宝藏论·僧肇

    全一卷。后秦僧肇(374~414)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阐说法性真如之体用等,分为广照空有品、离微体净品、本际虚玄品等三品。论中所说常为唐末洞山良价、云门文偃之语录及宋代延寿之宗镜录等所引用,足证其受禅家之倚

  • 律宗会元·守一

    《律宗会元》共三卷,台州守一集,成书年代不详。在《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释鉴稽古略续集》等著作中,以及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年中(1237-1240)的《释门正统》中都没有提及。《律宗会元》全文共分为十门:诸文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