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预防灾祸

●(以下论预防灾祸)

今之世道, 只好各尽其心。至未来之吉凶祸福, 不能预断。果能虔诚念佛、念观世音菩萨, 冥冥中当有转折, 不至有大危险。若不在此事上着力, 纵用尽机谋, 亦难得好效果。以世局变幻, 非可预料。彼荣贵赫奕者, 旋即消灭乌有, 况吾人乎?孔子曰:“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然犹须极力修持, 方可言命。倘懒惰懈怠, 任性委靡, 则所得所失, 皆不是命矣。【大云月刊】

●今之世道, 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 然须生大惭愧, 生大怖畏, 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 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现业, 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 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昔日, 曾作大业, 今虽止恶, 未能力修众善, 但泛泛然念佛, 则功过不相敌, 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 以未发菩提心, 特以恶业广大, 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 则如杲日当空, 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 后稍改悔, 因未能全无恶报, 遂谓佛法不灵, 修持无益。居士既不以光为外人, 光固不得不与居士略陈所以, 以期出迷途而登觉岸耳。【同上】

猜你喜欢
  大唐内典录卷第七·道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宗喀巴
  卷第二十三·元来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信本际品第八十·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十卷·圆照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实叉难陀译)·马鸣
  南塔光涌禅师·惠洪
  附·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下卷·道宣
  集大乘相论卷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辩中边论卷中·世亲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八卷·正觉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灌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屏词·戴复古

    大江西上曲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扣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

  • 卷435 ·佚名

    徐照 陈保之访宿 不作王侯客,一身如散仟。 少闻人世事,多欠酒家钱。 省语初如傲,高文旧已传。 去灯烧蜡炬,相对坐茫然。 徐照 陈待制五月十四日生朝 羲辔迟中夏,生贤国世宁。 隔宵蟾欲满,经

  • 卷一百七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溪集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宣和间为太学生与陈东等上书乞斩六贼不报绍兴二年廷对极言授富川簿转古县令以不肯祠秦桧父胡舜陟诬奏下静江狱防舜陟以他事

  • 卷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七瑞气类五言排律望禁苑祥光       【唐】蒋 防佳气生天苑葱茏几効祥树揺三殿侧日映九城旁山雾宁同色卿云未可方眺汾疑鼎气临渭想荣光当竝舂陵发应开圣厯长微臣时一望短羽

  • 辛弃疾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八)·陈寅恪

    论列朝诗集既竟,请略述钱柳复明之活动。今就所存材料观之,关于牧斋者不少,若多加考述则非本文之主旨,故择其关于河东君者详言之,其他牧斋活动之主要者亦稍稍涉及,聊见两人同心同志之梗概也。河东君在崇祯甲申以前之作品,如陈

  • 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四月丁巳谕军机大臣等丁巳。谕军机大臣等、孙家鼐等奏、各属雨水成灾。现办情形一摺。据称本月初三日以后。阴雨连绵。山水涨发。叠据武清等州县禀报。堤埝漫决。民房倒塌。田亩被淹。天津、甯河海

  • 一一一二 浙江巡抚福崧奏覆本年搜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一一二 浙江巡抚福崧奏覆本年搜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遵旨搜缴《纲目续编》,恭折汇奏事。恭照前奉颁发《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改若干部年终汇奏一次

  • 语录下·王艮

    程子云: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清固水也,浊亦不可不谓之水。此语未莹,恐误后学。孟子只说性善,盖善固性也,恶非性也,气质也。变其气质,则性善矣。清固水也,浊非水也,泥沙也。去其泥沙,则水清矣。故言学不言气质,以学能变化气质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汉人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汉人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韩非《解老》、《

  • 戚衮传·姚思廉

    戚衮字公文,吴郡盐官人。祖父戚显,齐给事中。父戚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戚衮少时聪慧,到京师游学,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刘文绍,不出一两年,已大致通晓其大义。十九岁时,梁武帝下敕策考《孔子正言》及《周礼》、《礼记》义,戚

  • 王僧达传·李延寿

    王僧达自幼聪敏,父亲王弘为扬州刺史时,王僧达六七岁,遇到有诉讼的人,偷看了他们的讼词,认为有理。等到处理重大案件时,也把它呈递上去,王弘认为案子小,就留在了身边。王僧达替他申辩理由,背诵讼词一句不差。他哥哥王锡朴实口讷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选举志七八旗科第题名六【历科武进士】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汉军李申【金琦佐领 正白旗一名】 朱伦瀚【吴鍈佐领】蒋肇基【吴成龙佐领】教允文【锺世臣佐领以上正红旗三名】何宏坦【

  • 爲學第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爲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顔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2、聖人之道,

  • 王禘篇第十六·张载

      「礼不王不禘」,则知诸侯岁阙一祭为不禘明矣。至周以祠为春,以禴为夏,宗庙岁六享,则二享四祭为六矣。诸侯不禘,其四享与!夏商诸侯,夏特一祫,王制谓「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假其名以见时祀之数尔,作记者不知文之害意,过矣。  

  •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昙噩

     昙噩撰- 题我不识弥勒何许人。现示何世。明州人传言。这胖和尚。吃酒吃肉。布袋自随。生大轻慢。以纸包屎物。示人云。这是弥勒内院的。这是兜率陀天的。意气熏布。惑乱此方女男。前莆田令。好没来繇。与渠往来。容

  • 居济一得·张伯行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

  • 一字佛顶轮王经·佚名

    梵名Eka^ks!ara -buddhos!n!i^s!a-cakra-ra^ja-su^tra 。凡五卷。略称五佛顶经。唐朝菩提流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述释迦佛于摩竭陀国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应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现大转轮王相,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