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三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二世有品第二十一
問曰.實有過去未來.所以者何.若法是有.此中生心.如現在法及無爲法。又佛說色相.
亦說過去及未來色.又說凡所有色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過去未來現在總名色陰.
又說過去未來色尚無常何況現在.無常是有爲相.是故應說有。又現見從智生智以
修習故.如從稻生稻.是故應有過去.若無過去果則無因。又經中說若過去事實而有
益佛則說之。又說應觀過去未來一切無我。又緣未來意識依過去意.若無過去識何
所依。又知過去業有未來果是名正見。又佛十力知去來諸業。又佛自說若無過去所
作罪業是人終不墮諸惡道。又學人若在有漏心中則不應有信等諸無漏根。又諸聖
人不應決定記未來事。憶若無去來則人不應憶念五塵所以者何.意識不知現五塵
********************
故。又說十八意行皆緣過去。又若無去來則阿羅漢不應自稱我得禪定.以在定中無
言說故。又四念處中不應得觀內心內受.所以者何.現在不得觀過去故。又亦不應修
四正勤.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無惡法故.餘三亦爾。又若無去來則無有佛。又亦不應有
修戒久近.是故不然。
二世無品第二十二
答曰.[一]過去未來無。汝雖說有法中生心.是先已答.無法亦能生心。又汝說色相色數色
可相者.是事不然.過去未來不應是色.無惱壞故.亦不可說無常相也.但佛隨衆生妄
想分別故說其名。又汝言智生智者.因與果作因已滅.如種與芽作因已滅.佛亦說是
事生故是事生。又汝言實而有益佛則說者.佛說是事本現在時不言猶有.若說過去
滅盡則知無有。又汝言觀無我者.以衆生於去來法計有我故佛如是說。又汝言是正
見者.以此身起業.此業與果作因已滅後還自受.故說有果。於佛法中若有若無皆方
便說.爲示罪福業因緣故.非第一義.如以因緣說有衆生.去來亦爾。依過去意者.是方
注:
[一]無過未二世義.(章二.三無爲.)
********************
便依.不如人依壁等.亦明心生不依於神.因先心故後心得生。業力亦爾.佛知是業雖
滅而能與果作因.不言定知.如字在紙.罪業亦爾.以此身造業.是業雖滅果報不失。又
汝言不應有諸無漏根者.若學人得無漏根已得在現在.雖過去滅未來未至.以成就
故不得言無。又汝言聖人不應記未來者.聖智力爾.雖未有法而能懸記.如過去法雖
已滅盡念力能知。又汝言不應念五塵者.是凡夫人癡故妄念.先取定相.後雖滅盡猶
生憶念.念法應爾.非如兔角等。十八意行亦復如是.現在取色雖滅過去.亦隨憶念。又
汝言不應自稱我得禪定者.是定[一]得在現在.憶念力故自言我得。又汝言不應得觀內
心內受者.有二種心.一念念生滅二次第相續.用現在心觀相續心.非念猶在。又汝言
不應修習四正勤者.防未來世惡法因緣亦起未來善法因緣。又汝言則無佛者.佛寂
滅相.雖現於世不攝有無.況滅度耶.衆生歸命亦如世人祠祀父母。又汝言亦不應有
修戒久近者.不以時故戒有差別.所以者何.時法無實.但以諸法和合生滅故名有時。
是故汝所說因是皆不然。
注:
[一]原刻下衍現字.今依麗刻刪.
********************
一切有無品第二十三
論者言.有人說一切法有.或說一切法無。問曰.何因緣故說有.何因緣故説無。答曰.有
者.佛說十二入名爲一切.是一切有。地等諸陀羅驃.數等諸求那.舉下等諸業.總相別
相和合等法.及波居帝本性等.及世閒事中兔角龜毛蛇足鹽香風色等.是名無。又經
中佛說.虚空無轍跡外道無沙門.凡夫樂戲論如來則無有。又隨所受法亦名爲有.如
陀羅驃等六事是憂樓伽有.二十五諦是僧佉有.十六種義是那耶修摩有。又若有道
理能成辦事亦名爲有.如十二入。又佛法中以方便故說一切有一切無.非第一義.所
以者何.若決定有卽墮常邊.若決定無則墮斷邊.離此二邊名聖中道。
有中陰品第二十四
論者言.有人說有中陰.或有說無。問曰.何因緣故說有.何因緣故說無。答曰.有中陰者.
佛阿輸羅耶那經中說.若父母會時衆生隨何處來依止其中.是故知有中陰.又和蹉
經說.若衆生捨此身已未受心生身.於其中閒我說受爲因緣.是名中陰。又七善人中
********************
有中有滅者。又經中說雜起業.雜受身.雜生世閒.當知有中陰。又經中說四有.本有死
有中有生有。又說七有五道有業有中有。又說閻羅王呵責中陰罪人令顛倒墮。又佛
因中陰知衆生宿命.謂此衆生生此處.彼衆生生彼處。又經中說以天眼見諸衆生死
時生時。又說衆生爲陰所縛.故從此世閒至彼世閒。又世人亦信有中陰.言若人死時
有微四大從此陰去。又若有中陰則有後世.若無中陰則無後世.若無中陰者捨是身
已未受後身中閒應斷.以是故知有中陰。
無中陰品第二十五
[一]有人言無有中陰。汝雖説阿輸羅耶那經中說有中陰.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是聖人
不知此爲是誰從何處來則無有中陰.若有者何故不知。又汝言和蹉經說.是事不然.
所以者何.是經中問異答異.是和蹉梵志所計身異神異.故如是答中陰中有五陰。又
汝言有中有滅者.是人於欲色界中閒受身.於此中滅故名有中有滅也.所以者何.如
經中說若人死何處去何處生在何處.是義無異。又汝言雜受身雜生世閒者.若言受
注:
[一]一向無中有義.(章八.四有.)
********************
身言生世閒是義不異。又汝言四有七有者.是經不然.以不順法相故。又汝言閻王呵
責者.此在生有.非中有也。又汝言佛因中陰知宿命者.是事不然.聖智力爾.雖不相續
亦能念知。又汝言天眼見死時生時者.欲生名生時.將死名死時.非中陰也。又汝言衆
生爲陰所縛從此至彼者.示有後世故如是說.不明有中陰也。又汝言死時有微四大
去者.世人所見不可信也.此非用因。又汝言若無中陰中閒應斷者.以業力故.此人生
此彼人生彼.如過去未來雖不相續而憶能念.是故無有中陰。又宿命智中說知此人
此閒死彼閒生.不說住中陰中。又佛說三種業.現報生報及後報業.不說有中陰報業。
又若中陰有觸卽名生有.若不能觸是則無觸.觸無故受等亦無.如是何所有耶。又若
衆生受中陰形卽名受生.如經中說若人捨此身受餘身者我說名生.若不受身則無
中陰。又若中陰有退卽名爲生.所以者何.要先生後退故.若無退是則爲常.又以業力
故生何用中陰。又若中陰從業成者卽是生有.如說業因緣生.若不從業成何由而有.
是應速答。答曰.我以生有差別說名中陰.是故無如上過.是人雖中陰生亦與生有異.
********************
能令識到迦羅羅中.是名中陰。難曰.以業力能至.何用分別說中陰耶。又心無所至.以
業因緣故從此閒滅於彼處生。又現見心不相續生.如人刺足頭中覺痛.此足中識無
有因緣至於頭中.以近遠衆緣和合生心。是故不應分別計有中陰。
次第品第二十六
論者言.有人說四諦次第見.有人說一時見。問曰.何因緣故說次第見.何因緣故言一
時見。答曰.次第見者.如經中說若人見世閒集卽滅無見.見世閒滅卽滅有見.當知集
滅二相各異。又若人能知所有集相皆是滅相.是名離垢得法眼淨。又說利智慧人漸
捨諸惡.如鍊金師能離身垢。又漏盡經說能知見者則漏得盡.行者不能自知日日所
盡.常修習故得盡諸漏.又佛言於諸諦中能生眼智明慧.欲界苦中二色無色界二.集
等亦爾。又經中佛自口說漸次見諦.如人登梯次第而上.以是等經故知四諦非一時
得。又諸煩惱於四諦中四種邪行.所謂無苦無集無滅無道.故無漏智亦應次第四種
正行。又行者應定心分別是苦是苦因是苦滅是苦滅道.若一心中何得如是次定分
********************
別.故知次第非一時也。
一時品第二十七
有人言.[一]四諦一時見.非次第。汝說見世閒集則滅無見見世閒滅則滅有見者.則壞自
法.若然者亦不應以十六心十二行得道。又汝言知所有集相皆是滅相得法眼者.若
爾便應以二心得道.一者集心二謂滅心.但以不然。又汝言利智漸捨惡者.亦不應但
十六心也。又汝言漏盡經說能知色等得漏盡者.如是則應有無量心.非但十六心。又
汝言眼智明慧者.佛自言於四諦中得眼智明慧.不言次第有十六心。又汝言佛自口
說漸次見諦如登梯者.我不習此經.設有應棄.以不順法相故。又汝言四種邪行者.於
五陰等亦應邪行.隨所邪行皆應生智.如是則不應但以十六心得道。又汝言應定分
別者.於色等中亦應分別.是故不但應有十六心也。又行者不得諸諦.惟有一諦.謂見
苦滅名初得道.以見法等諸因緣故行者從煖等法次漸見諦.滅諦最後.見滅諦故名
爲得道。
注:
[一]一時見諦義.(章十七.賢聖.)
********************
退品第二十八
論者言.有人說阿羅漢退.或說不退。問曰.何因緣故說退.何因緣故説不退。答曰.有退
者.如經中說時解脫阿羅漢以五因緣故退.樂作務.樂誦讀.樂斷事.樂遠行.長病。又經
說二種阿羅漢.退相不退相。又經中說若某比丘退解脫門則有是處。又經中說觀身
如瓶.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守勝無壞.若無退者不應守勝。又二種智.盡智無生智.若盡
智不復生者.何用無生智。又優陀耶難得滅盡定者卽是退因.是人雖退亦生色界。以
是等緣當知有退。
不退品第二十九
[一]有人言.聖道不退.但退禪定。問曰.若然者無二種阿羅漢.但有退相.以一切阿羅漢於
禪定中皆有退故。答曰.退禪定中自在力.非一切阿羅漢皆得自在力。問曰.不然.如劬
提比丘六反退已便以刀自害.若退禪定者不應自害.以佛法中貴解脫不貴定故。答
曰.是人依此禪定當得阿羅漢道.失此定故則失無漏.非無漏有退。所以者何.如偈說.
注:
[一]二三果向及四果不退聖德義.(章十七.賢聖.又見本論卷一.分別賢聖品末.)
畢故不造新於諸有中皆得厭離滅諸結使更無生相是諸健人猶如燈滅.又說譬如
石山風不能動健者如是毁譽不傾.又經中說愛生愛等是阿羅漢永拔愛根何從生
結.又說所謂聖人究竟盡邊所作已辦.又說聖人散滅不集破裂不識等.又經中說無
明因緣起貪恚癡.是阿羅漢無明永盡云何生結.又經中說若諸學人求泥洹道我說
是人應不放逸若得漏盡不復漏也.是故不退。又說智者善思惟.善語言.善身業.所作
無失。又說比丘不樂放逸.見放逸過.是則不退親近泥洹.又經中說.麋鹿依野鳥依虚
空.法歸分別真人歸滅。又三因緣起諸結使.貪欲不斷.所欲現前中生邪念.是阿羅漢
貪欲已斷.雖對所欲不生邪念故不起結。又說比丘邪觀諸法故起三漏.是阿羅漢無
邪觀故不起諸漏。又經中說若以聖慧知已則無有退.如須陀洹果無有退者。又阿羅
漢善知三受.生相滅相味相道相出相.故不起結。又說比丘若戒定慧三事成就則不
退轉。又阿羅漢斷已生結.未生者令不生。又經中說實行聖人終無有退.阿羅漢已證
四諦諸漏盡故名實行者。又說七覺名不退法.阿羅漢具足七覺是故不退。又阿羅漢
********************
證不壞解脫是故不退。又阿羅漢於佛法中得堅固利.所謂不壞解脫。又如人截手念
與不念常名截手.阿羅漢亦爾.斷結使已念與不念常名爲斷。又經中說信等根利名
阿羅漢.利根者終無有退。又阿羅漢能於無上斷愛法中心善得解脫.畢竟盡滅。又譬
如火.燒所未燒.燒已不還本處.比丘如是以能成就十一法故終無有退。問曰.有二種
阿羅漢.汝所引經說不退者。答曰.此是總相說諸學人應不放逸阿羅漢不須.非是別
相說不退相者。又佛說偈.勝若還生不名爲勝.勝而不生是名真勝.若阿羅漢還生煩
惱則不名勝。又阿羅漢生已盡故不復受身。汝經雖說阿羅漢退法應還得.若爾亦可
法應不退。若比丘能令諸根不生名阿羅漢.是故無退。
心性品第三十
論者言.有人說心性本淨以客塵故不淨.又說不然。問曰.何因緣故說本淨.何因緣故
說不然。答曰.不然者.心性非本淨客塵故不淨.所以者何.煩惱與心常相應生.非是客
相。又三種心.善不善無記.善無記心是則非垢.若不善心本自不淨不以客故。又是心
********************
念念生滅不待煩惱.若煩惱共生不名爲客。問曰.心名但覺色等然後取相.從相生諸
煩惱與心作垢.故說本淨。答曰.不然.是心心時卽滅未有垢相.心時滅已垢何所染。問
曰.我不爲念念滅心故如是說.以相續心故說垢染。答曰.是相續心世諦故有.非真實
義.此不應說。又於世諦是亦多過.心生已滅.未生未起云何相續。是故心性非是本淨
客塵故不淨.但佛爲衆生說心常在故說客塵所染則心不淨。又佛爲懈怠衆生若聞
心本不淨便謂性不可改.則不發淨心.故說本淨。
相應不相應品第三十一
論者言.有人說諸使心相應.有說心不相應。問曰.何因緣故說心相應.何因緣故説不
相應。答曰.心相應者.後使品中當說。又貪欲等諸煩惱業.是業諸使相應。汝法中雖說
心不相應使與心相應結纏作因.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經中說從無明邪念邪思惟等
起貪等結.無有經說從使生也。汝法中雖說久習結纏則名爲使.是事不然.所以者何.
身口等業亦有久習相.是亦應有似使心不相應行.而實不然。又若然者。諸法皆從現
********************
在因生.無過去因.然則不應從業生報.亦不從意生意識也。又此諸使念念滅故.復何
因生。問曰.共相因生。答曰.是亦不然.因果不得一時合故.此事後燈喻中當說。故不應
言諸使非心相應。
過去業品第三十二
論者言.迦葉鞞道人說.未受報業過去世有.餘過去無。答曰.此業若失則過去過去.若
不失是則爲常。失者過去異名.則爲失已復失。是業與報作因已滅.報在後生.如經中
說以是事故是事得生.如乳滅時與酪作因.何用分別過去業耶。又若言若然者.餘因
中有過.云何無因而識得生.如無乳時何得有酪.若無四大身口等業何依而有.如是
等。我先說過去有過.彼應答此。
辯二寶品第三十三
論者言.摩醯舍婆道人說佛在僧數。答曰.若說佛在四衆.所謂有衆衆生衆人衆聖人
衆是則非過.若言佛在聲聞衆中是則有咎.以聞法得悟故曰聲聞.佛相異故不在此
********************
中。問曰.佛居僧之首.有人施者名爲施僧。答曰.此施屬何等僧.此經小失.是應當言施
屬佛僧。問曰.佛語瞿曇彌.以此衣施僧則爲供養我.亦是供養僧。答曰.佛意言以語言
爲供養我.是物供養僧.如經中說若人瞻病卽是看我。問曰.諸有成就聖功德人舍利
弗等皆在僧數中.佛亦如是.以同相故。答曰.若以同相者.諸凡夫人及非衆生數亦有
應入僧數者.而實不然.是故知佛不在僧中。又佛不入僧羯磨中.亦不同諸餘僧事。又
以三寶差別.故佛不在僧中。
無我品第三十四
論者言.犢子道人說有我.餘者說無。問曰.何者爲實。答曰.實無我法.所以者何.如衆經
中佛語比丘.但以名字但假施設但以有用故名爲我.但以名字等故知無真實。又經
中說.若人不見苦是人則見我.若如實見苦則不復見我.若實有我見苦者亦應見我。
又說聖人但隨俗故說言有我。又經中佛說我卽是動處.若實有者不名動處.如眼有
故不名動處。又處處經中皆遮計我.如聖比丘尼語魔王言.汝所謂衆生是卽爲邪見.
********************
諸有爲法聚皆空無衆生。又言.諸行和合相續故有.卽是幻化誑惑凡夫.皆爲怨賊如
箭入心.無有堅實。又言.無我無我所無衆生無人.但是空五陰生滅壞敗相.有業有果
報作者不可得.衆緣和合故有諸法相續.以是等緣故佛種種經中皆遮計我.是故無
我。又經中解識義.何故名識.謂能識色乃至識法.不說識我.是故無我。又羣那比丘問
佛誰食識食.佛言我不說有食識食者.若有我應說我食識食.以不說故當知無我。又
洴沙王迎經中佛語諸比丘.汝觀凡夫隨逐假名謂爲有我.是五陰中實無我無我所。
又說因五陰故有種種名.謂我衆生人天等.如是無量名字皆因五陰有.若有我者應
說因我。[一]又長老弗尼迦謂外道言.若人邪見無而謂有.佛斷此邪慢不斷衆生.是故無
我。又炎摩伽經中舍利弗語炎摩伽言.汝見色陰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受想行識
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五陰和合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離五陰是阿羅漢耶.答
言不也.舍利弗言若如是推求不可得者應當言阿羅漢死後無耶.答言舍利弗我先
有惡邪見今聞此義是見卽滅.若有我者不名惡耶。又四取中說我語取.若有我者應
注:
[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
言我取.如欲取等.不應言我語取。又先尼經說.於三師中若有不得現我後我我說是
師則名爲佛.以佛不得故知無我。又無我中我想名爲顛倒.若汝意謂我中我想非顛
倒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說衆生所有見我皆見五陰.是故無我。又說衆生種種憶
念宿命皆念五陰.若有我者亦應念我.以不念故當知無我。若汝意謂亦有經說憶念
衆生.如某衆生中我名某者.是事不然.此爲世諦分別故說.實念五陰非念衆生.所以
者何.以意識念.意識但緣於法.是故無有念衆生念。又若人說決定有我.於六邪見中
必墮一見。若汝意謂無我亦是邪見者.此事不然.所以者何.以二諦故.若以世諦說無
我第一義諦說有我是則爲過.我今說第一義故無世諦故有.是故無咎。又佛說拔我
見根.如癡王問中佛答癡王.若人以一心觀諸世閒空則拔我見根不復見死王。又諸
說有我因緣憂喜等事皆在五陰。又以破諸外道我見因緣.是故無我。
有我無我品第三十五
問曰.汝言無我.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四種答中是第四置答.謂人死後若有若無亦有
********************
亦無非有非無.若實無我不應有此置答。又若人言無有衆生受後身者卽是邪見。又
十二部經中有本生經.佛自說言彼時大喜見王我身是也如是等.本生今五陰非昔
五陰.是故有我從本至今。又佛說今喜後喜爲善兩喜.若但五陰不應兩喜。又經中說
心垢故衆生垢.心淨故衆生淨。又一人生世閒多人得衰惱.一人生世閒多人得利益。
又若修集善不善業皆依衆生.不依非衆生數。又處處經中佛自說我言有衆生能受
後身。又能自利不利他等.以是等緣故知有我。汝先雖說但名字等.是事不然.所以者
何.佛但以外道離五陰已別計有我常不壞相.斷此邪見故言無我.今我等說五陰和
合名之爲我是故無咎。又雖言我但名字等.應深思惟此言.若衆生但名字者.如殺泥
牛不得殺罪.若殺實牛亦不應有罪。又如小兒以名字物施皆有果報.大人持施亦應
得報.而實不然。又但名字故無而說有者.聖人應有妄語.以實語故名爲聖人.故知有
我。又若聖人見實無我以隨俗故說有我者.則是見倒.以異說故。又若隨俗無而說有.
則不應復說經中實義十二因緣三解脫門無我法等.若人謂有後世隨而言有.若人
********************
謂無隨人言無.又諸世閒萬物皆從自在天生.如是種種邪見經書皆應隨說.是事不
可.是故汝所引經皆已總破.故非無我。答曰.汝先言以置答故知有我者.是事不然.所
以者何.此不可說法後滅諦聚中當廣分別.故無實我及不可說者.但假名說非實有
也。又汝法中我以六識識.如汝經說因眼所見色故我壞.是則眼識所識.則不應言非
色非非色.聲等亦如是。復次若我六識所識則與經相違.經中說五情不能互取五塵.
所伺異故.若我可六識識.則六根互用。又汝所言前後相違.眼識所識則不名爲色。又
汝言無我是邪見者.經中佛自告諸比丘.雖無有我.因諸行相續故說有生死.我以天
眼見諸衆生生時死時.亦不說是我。又汝自法中有過.汝法中言我不生.若不生則無
父母.無父母則無逆罪.亦無諸餘罪業.是故汝法卽是邪見。又汝言有本生者.因五陰
故名喜見王.卽彼陰相續故名佛.故說我是彼王.汝法中我是一故不應差別。又汝言
爲善兩喜者.經中佛自遮是事言我不說[一]有捨此五陰受彼陰者.但以五陰相續不異
故言兩喜。又汝言心垢故衆生垢者.以此故知無有實我.若有實我應與心異.不應言
注:
[一]原刻作又.今依麗刻改.
********************
心垢故衆生垢.所以者何.不可彼垢此受故。但以假名因緣有垢故言假名垢.是故假
名爲我.非真實也。又汝法中說我非五陰.是則不生不滅無罪福等.有如是過。我說五
陰和合假名爲我.因是我故有生有滅及罪福等.非無假名.但非實耳。又汝先言破外
道意故佛說無我者.汝自妄想如是分別.佛意不然。又種種說我皆是過咎.如汝言外
道離五陰已別計有我.汝亦如是.所以者何.五陰無常.我不可說若常無常.是卽離陰。
復次陰有三分.戒定慧品.善不善無記.欲界繫色界無色界繫.如是分別我不得爾故
異五陰.又我是人.五陰非人是則爲異.又陰是五我是一是故我非陰也.若有我者.以
此等緣則異五陰。又世閒無有一法不可說一不可說異.是故無有不可說法。問曰.如
然可然不得言一不得言異.我亦如是。答曰.是亦同疑.何者是然.何者可然。若火種是
然餘種是可然.則然異可然.若火種卽是可然.云何言不一.若可然卽是火種.若離火
種亦俱不然.故名同疑。若然有可然如我有色.卽墮身見。又應多我.如薪火異.牛糞火
異.我亦如是.人陰我異.天陰我異.卽是多我。又如然可然在三世中.我與五陰亦應如
********************
是在三世中.如然可然是有爲故.我與五陰亦應有爲。又汝雖言然與可然不一不異.
然眼見異相.我與五陰亦應有異。又五陰失而我不失.以此閒沒至彼閒生.有兩喜故.
若隨五陰有失有生.則同五陰不名兩喜.汝以妄想分別是我得何等利。又諸塵中無
有一塵六識所識.汝所說我可六識識則非六塵。又十二入不攝則非諸入.四諦不攝
則非諸諦.是故若說有我卽爲妄語。又汝法中說可知法者謂五法藏.過去未來現在
無爲及不可說.我在第五法中則異於四法.汝欲令異於四法而非第五是則不可。若
言有我則有此等過.何用妄想分別我耶.是故汝先說外道離五陰已別計有我我等
不爾.是事不然。又汝先言我但假名應深思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是佛法中說世諦
事.不應深思。又汝說妄語見倒亦復如是。又汝言不說經中實義者.是事應說.令知第
一義故。又汝言世閒所說盡應隨者.若說從自在天生萬物等是不可受.若有利益不
違實義是則應受.是故無咎。若世諦中能生功德能有利益如是應受.後當廣說。又汝
言殺泥牛等無殺罪者.今當答此.若於有識諸陰相續行中有業業報.泥牛等中無如
********************
此事.是故當知五陰和合假名爲我非有實也。
苦諦聚色論中色相品第三十六
問曰.汝先言當說成實論.今當說何者爲實。答曰.實名四諦.謂苦.苦因.苦滅.苦滅道。五
受陰是苦.諸業及煩惱是苦因.苦盡是苦滅.八聖道是苦滅道.爲成是法故造斯論。佛
雖自成此法.爲度衆生故處處散說。又佛略說法藏有八萬四千.是中有四依八因.是
義或捨而不說.或有略說.我今欲次第撰集令義明了故說。問曰.汝言五受陰是苦諦.
何謂爲五。答曰.色陰.[一]識陰.想受行陰。[二]色陰者.謂四大及四大所因成法.亦因四大所成
法.總名爲色。四大者.地水火風.[三]因色香味觸故成四大.因此四大成眼等五根.此等相
觸故有聲。地者.色等集會堅多故名地.如是濕多故名水.熱多故名火.輕動多故名風。
眼根者.但緣諸色眼識所依及同性不依時皆名眼根餘四根亦如是。色者.但眼識所
緣及同性不緣時是名爲色.香味觸亦如是。是等相觸故名爲聲。
色名品第三十七
注:
[一]五陰次第先識後受等義.(章八.五陰.)
[二]色陰十四法義.(章二.三有爲.又章八.五陰.)色法攝四大義.(章八.五陰.)
[三]四塵成四大義.(章八.十二入.)
********************
問曰.經中說諸所有色皆是四大及四大所因成.何故言諸所有皆是耶。答曰.言所有
皆是.定說色相更無有餘.以外道人說有五大.爲捨此故故說四大及四大所因成者。
四大假名故有.徧到故名大.無色法無形.無形故無方.無方故不名爲大。又以麤現故
名大.心心數法不現故不名爲大。問曰.何故名地等法爲色.不名爲聲等。答曰.有對法
名色.聲等皆有對故亦名爲色.非如心法等。有形故名色.聲等皆有形故亦名爲色.障
礙處所故名爲形。問曰.色等非盡有形.聲等無形。答曰.聲等一切有形.以有形以有對
有障礙.故壁障則不聞。問曰.若聲等有礙則應不受餘物.如壁障故則無所容。答曰.聲
细微故得有所受.如香味等細故共依一形不相妨礙.是故聲等有礙有對.故皆名爲
色。又可惱壞相故名爲色.所有割截殘害等皆依於色.爲違此故名無色定。[一]又示宿命
善惡業故名爲色.又示心心數法故名爲色.又爲稱名故名爲色。
四大假名品第三十八
問曰.四大是假名.此義未立.有人言四大是實有。答曰.[二]四大假名故有.所以者何.佛爲
注:
[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二]四大是假有義.(章二三有爲.)四大法塵所攝義.(章八.五陰.)
********************
外道故說四大.有諸外道說色等卽是大如僧佉等.或說離色等是大如衛世師等.故
此經定說因色等故成地等大.故知諸大是假名有。又經說地種堅依堅.是故非但以
堅爲地。又世人皆信諸大是假名有.所以者何.世人說見地齅地味地觸地。又經中說
如地可見有觸。又入地等一切入中.是人見色不見堅等。又人示地色地香地味地觸.
實法有中不可得異示。又大名義以徧到故.此相假名中說.不但在堅相中。又說地住
水上.是假名地住.非但堅住。又說大地燒盡都無煙炭.燒假名地非但燒堅。又以色等
故信有地等.非但堅等。又井喻中說水亦見亦觸.若濕是水則不得有二.所以者何.佛
說五情不能互取塵故。又佛說八功德水.輕冷.輭美.清淨.不臭.飲時調適飲已無患.是
中若輕冷輭皆是觸入.美是味入.清淨是色入.不臭是香入.調適無患是其勢力.此八
和合總名爲水.故知諸大是假名有。又因所成法皆是假名無實有也.如偈中說.輪軸
等和合故名爲車.五陰和合故名爲人.又阿難言諸法衆緣成.我無決定處。又若人說
堅等是大.是人則以堅等爲色等所依.是則有依有主非是佛法.故知四大皆是假名。
********************
又諸法中有柔輭細滑等皆觸入攝.堅等四法有何義故獨得爲大。又一等四執皆有
過咎.故知四大但是假名。又實法有相.假名有相.及假名所能.後當廣說.是故四大非
實有也。
四大實有品第三十九
問曰.四大是實有.所以者何.阿毗曇中說.堅相是地種.濕相是水種.熱相是火種.動相
是風種.是故四大是實有。又色等造色從四大生.假名有則不能生法。又以堅等[一]示四
大.所謂堅依堅名地.是故堅等是實[二]大。又經中二種語堅依堅濕依濕等.故知堅是實
法.依堅是假名.餘大亦如是.是故堅等是實大.依堅法以隨俗故名大.故有二種大亦
實亦假名。又阿毗曇中說形處是地.堅相是地種.餘大亦爾。又經中佛說眼形中所有
堅依堅是地.濕依濕是水.熱依熱是火.肉形是地.此肉形中佛說有四大.當知堅等是
實大.形是假名大。又佛不說風中有依.故知風是實大。又若人說四大是假名.則離大
相。若依堅名地種者.水依堅物水卽爲地.泥團依濕泥團卽爲水.如熱病人舉身皆熱
注:
[一]原刻作亦.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下衍有字.今依麗刻刪.
********************
身卽爲火.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依堅是地種.但堅爲地種.餘大亦爾。又四大共生故
不相離.如經中說諸所有色皆四大造.若人說四大是實則不相離.若說四大假名則
應相離.所以者何.依堅色等衆離依濕等衆.若爾則眼形中無有四大.則與經相違.汝
欲不違經者則四大是實。汝先言爲外道故說四大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諸外道輩
說四大與色等若一若異.我等說觸入少分是四大.是故無咎。又我等說現見堅等是
四大.不如衛世師人說四大亦有非現見。又汝言堅依堅者.依義二種.如經中說色依
色.又說心依大法.此義中說堅卽依堅更無異法.若爾有何過耶。又汝說世人皆信乃
至八功德水.但隨俗言說.非是實大。又汝說因所成法皆是假名.是事不然.所以者何.
經中說若六觸入若因六觸入所成法.又有比丘問佛何等爲眼佛答因四大造清淨
色是名爲眼.如是十入。又汝言有主有依.我等不然.但說法住法中。又汝言堅等有何
義故獨得名大者.堅等有義.所謂堅相能持.水相能潤.火相能熱.風能成就.是故四大
是實。
********************
成實論卷第三
********************
猜你喜欢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二卷·佚名 雪峰真觉大师语录卷之下·雪峰义存 叙弘释录·永觉元贤 瑜伽论记卷第十六(之上)(论本第五十七)·遁伦 大乘义章 第十一卷·慧远 卷十三·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别集·太虚 潮音草舍诗存外集(二)·太虚 十六、钟声七条·慧开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一(末)·窥基 卷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第一·霁仑超永 第二十章 长老入灭·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