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僧达传

王僧达自幼聪敏,父亲王弘为扬州刺史时,王僧达六七岁,遇到有诉讼的人,偷看了他们的讼词,认为有理。等到处理重大案件时,也把它呈递上去,王弘认为案子小,就留在了身边。王僧达替他申辩理由,背诵讼词一句不差。他哥哥王锡朴实口讷,缺乏风采。文帝听说王僧达从小聪慧,在德陽殿召见了他,他应对机敏,皇上非常赏识,把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他少年好学,善于写文章,担任太子舍人。因为托病而在扬列桥观看斗鸭,被有关部门所检举,宽大没有追究。他生性喜好鹰犬,和街道上的少年互相比赛,又亲自宰牛。刘义庆听说后,让朋友和尚慧观到他家去观看,只见王僧达书放了一席,和他讨论起了文章,慧观应答不暇,十分赞美。他诉说自己家中贫穷,求做郡官,文帝想让他掌管秦郡。吏部郎庾仲文说:“王弘的儿子既不适合做秦郡官长,王僧达也不具备做官资格。”于是搁置下来。调任太子洗马,为母亲守丧离职。

他与哥哥王锡合不来。王锡由临海郡罢任回来,送回从前的俸禄百万以上,王僧达一夜之间让奴仆用车全部拉去。服丧期满,做了宣城太守。他的性格喜爱游猎,而山区的郡没有杂事,王僧达肆意驰骋,有时五天三天才回来,接受状子审理案件,大多是在打猎的地方。人们有时碰上,而不认识他,问他太守在什么地方。王僧达应付说:“在附近。”后来调往义兴。

等元凶劭杀死皇帝自己登基,孝武帝从寻陽发兵,沈庆之对别人说:“王僧达必定前来参加义举。”人们问这是为什么,沈庆之说:“敌寇的战马饮水长江,王僧达出兵赴难,我曾经见到他在先帝面前议论纵横,意志坚定,以此断言他必然前来。”王僧达很快就到来了,孝武帝就让他做长史。孝武帝即位以后,担任尚书右仆射。王僧达对本身的才能十分自负,希望一二年间便做上宰相。他曾经答复诏书说:“亡父亡祖,司徒司空。”他就是这样的自负。

后来担任护军将军,不得志,便求掌管徐州,皇上没有准许。坚持要求,便让当了吴郡太守。当时一年当中调动了五次,越发不得意。吴郡外城的西台寺有很多和尚,王僧达谋求所需要的东西没有如愿,便派主簿顾旷率领门生和自愿者抢劫寺内和尚竺法瑶,得钱几百万。荆州、江州反叛,皇上命令王僧达设置官员领兵。朝廷同意他招兵千人,而他便成立了三十队,每队八十人。在吴地建立宅院,役使了很多的民工,因而被免官。后来孝武帝单独召见,态度骄傲毫不谦逊,一直瞪着眼睛看着他。出来以后,孝武帝叹息说:“王僧达不是狂是什么,竟然仰头对着天子。”后来颜师伯到了他那里,王僧达愤慨地说:“大丈夫宁为玉碎,怎么能够埋没求活?”颜师伯没有答话,犹豫地退出去了。

起初,王僧达在东宫做太子洗马,喜爱军人朱灵宝,等他出京担任宣城太守,朱灵宝已经长大。王僧达作假把他列入死亡名单,转落在宣城左永之的簿籍中,注为自己的儿子,改名叫元序。请求文帝让他做武陵国的典卫令。又让他补任竟陵国的典书令,建平国的中军将军。孝建元年(454),事情败露,又被拘禁。他上表谢罪,说是不能听信身边的人,倾向权贵。皇上更加发怒。王僧达本家中的一个侄子王确,少年姿容俊美,王僧达和他私情很好。王确的叔父王休为永嘉太守,准备把王确带到郡上去,王僧达想把他留下,王确知道了他的意思,避开他不去。王僧达偷偷地在他所住的屋子后面挖了一个大坑,打算引诱王确前来告别,把他杀死埋掉。堂弟王僧虔知道了他的陰谋,呵斥禁止,才停下来。御史中丞刘蠫奏请逮捕立案,皇上不许。孝建二年,被任命为太常,心中尤其不高兴。不久,上表请求解除职务,文章抑扬不平。侍中何偃因为他出言不逊,奏表将他交付南台,又因此而被免官。

在此之前,何尚之退职离休,重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在宅院中设了一场八关斋,大宴朝士,自己行香。其次到了王僧达那里说:“希望您暂且放掉鹰犬,不要再去游猎。”王僧达回答说:“家中养了一条老狗,放掉无处可去,已经又回到家中。”何尚之脸色十分难看。大明年间(457~464),因为归顺的功劳,封为宁陵县五等侯,逐渐调任中书令。黄门郎路琼之,是太后的哥哥路庆之的孙子,住宅与王僧达的门并排。曾经以华贵的车子和衣服到王僧达家去,王僧达将要出去打猎,已经改换了服装。路琼之就座后,王僧达一句话也不跟他说,然后问他:“我从前门下的开道卒路庆之,是您的什么亲戚?”于是烧掉了路琼之所坐的床。太后很生气,在皇帝面前哭着说:“我还在别人就欺负他,我死后他就要去讨饭了。”皇帝说:“琼之年少,没事到王僧达门上去,受到侮辱是应该的。王僧达是贵公子,怎么可以因此而加罪呢?”太后又对皇帝说:“我终究不能和王僧达共同生存。”在这以前,南彭城蕃县人高..、和尚释昙标、道方等共同互相诳骗,自己说有鬼神龙凤的祥瑞,常常听到箫鼓之声,他和秣陵人蓝宏期等陰谋作乱,又勾结殿中将军苗乞食等起兵进攻宫门。事情暴露,同党被处死的共有几十人。王僧达屡次违上犯罪,皇上以为终究没有悔改心意,便就着高..这件事加害他,逮捕他交给了廷尉,在狱中赐他自杀。当时年龄三十六岁。皇帝感到遗憾,对江夏王刘义恭说:“王僧达终于不免于死,追思太保遗留的功业,使人感慨。”于是诏令太保华容文昭公门下的爵位国姻,一概不加贬绝。

当时有个苏宝名叫宝生,本是寒门,有文章之美,官至南台侍御史、江宁令,因为知道高..谋反,而没有即时报告,也被处死。

王僧达的儿子王道琰,贬谪到新安。元徽年间(473~477),担任庐陵内史,还没到达郡上就死了。他的儿子名叫王融。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 漢紀四十一·司马光
  卷一 前赵录·崔鸿
  闲燕常谈 全文·董弅
  卷下·王得臣
  ●叙·王世贞
  第七回 寻生路徐市垦荒 从逆谋李斯矫诏·蔡东藩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第二一五条款(第二一四号之附抄件)一一五○二—二·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二十二·郑麟趾
  卷三十八物产志一·黄遵宪
  严植之传·李延寿
  朱衡传·张廷玉
  陈祚传·张廷玉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陈汝元

    第二十一齣 重贬【金蕉叶】〔云抱子同王上合〕千思万思。滞他鄕愁肠萦係。有谁怜犴狴伤秋。还喜却熊罴呈瑞。〔诉衷情〕烧残绦烛泪成痕。街鼓震黄昏。碧云又阻佳期。斜月又侵门。〔云〕愁永夜。拂寒裀。待谁温。梦兰

  • 卷一·李贺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

  • 卷十三·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三      休宁孙默编尤侗百末词下中调临江仙午日庭砌香蒲一翦绿纱窗梅雨萧萧閙妆儿女彩丝飘珠帘桃叶渡画鼓木兰桡 唤起湘累休竞渡云旗游戏波涛江潭

  • ●卷三十·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   起靖康元年正月十一日丁丑,尽二十日丙戌。   十一日丁丑李纲沈琯与执政同议於东府。   南归录曰:初十日琯见李右丞言贼(改作敌)骑不过五万能战者止万馀人太子营不及二千药师常胜约三千骑诸营部

  • 卷十三 穆帝·王夫之

      〖一〗   王导且卒而蔗何充,所以制庚氏也;庚翼卒,充授桓温以荆、梁军事,所以奋庚氏也;亮之疏也,翼、冰之隘也,皆不足以讬社稷,而抑为后族,非可世委以国柄,固矣。然亮之责导,词正而理得。导蔗充而亮不疑,充面折冰之废子立弟

  • 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毛伯温传·张廷玉

    毛伯温,字汝厉,江西吉水人。祖父毛超,做过广西知府。伯温考中正德三年(1508)进士,初任绍兴府推官,后升任御史,先后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后,宦官张锐、张忠等被判死刑,他们的同伙萧敬、韦靈暗中想拖延行刑。伯温上书请一并

  • 提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上谕内阁       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俯允廷臣之请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缮録刋布所载起御极之初止于是年以雍正九年告成皇

  • 卷三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七八旗大臣年表十八八旗都统年表八汉军八旗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七>

  • 卷二十六·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二十六文公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左传】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晋为单伯与子叔姬故也【因晋请齐】商人弑逆执君夫人及鲁使鲁不能以义讨而反因晋以求齐行父使晋不知请讨晋为盟主亦不能讨皆罪也

  • 卷二十三·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二十三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周颂颂者祭祀之乐歌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籀文颂作额汉书鲁徐生善为颂颂与容古通用葢乐有音有容颂主乎容舞人之缀兆疾徐屈伸俯仰歌诗以

  • 大雲初分智健度第三十一·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智初行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说之。佛言:善哉善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法增长法门。喜食法门。无尽意法贪神通法门。施舟法门。不乐世间法门。庄严地法门。庄严界法

  • 碧岩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垂示云。是非交结处。圣亦不能知。逆顺纵横时。佛亦不能辨。为绝世超伦之士。显逸群大士之能。向冰凌上行。剑刃上走。直下如麒麟头角。似火里莲花。宛见超方。始知同道。谁是好手者。试举看。  【四一】举。赵

  • 未曾有因缘经·佚名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佚名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序品第一。佛在摩竭提国,文殊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若人求菩萨道者,当作何施行,先总答之。悔过品第二。愿乐品第三。即随喜。请劝品第四。法行品第五。即回向。譬福品第六。

  •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智通译。与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同本。而有画像入坛受持法。

  • 净业障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前秦、西秦时代(351~431)。又称净业部经、净除业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内容分三段,各以无垢光比丘及勇施比丘之犯淫、杀戒之因缘,阐明由一切法本来清净之知见,根本净化业障。无垢光比丘

  • 法王经·佚名

    全称《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亦称《涅槃般若波罗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虚空藏菩萨与无行菩萨分别向佛求教,如何才能在一千五百年正法灭尽后的五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