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天竺烏茶國深信最勝善逝法者修行最勝大乘行者吉祥自在作清淨師子王。上獻摩訶支那大唐國大吉祥天子大自在師子中大王。手自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百千偈中所說善財童子親近承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行中五十五聖者善知識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謹奉進上。伏願大國聖王。福聚高大超須彌山。智慧深廣過四大海。十方國土通為一家。及書此經功德。願集彼無量福聚。等虛空界一切世界海無盡眾生界。一切皆如善財童子得佛正見具足智慧。見不可思議真善知識咸生歡喜。得佛廣大普光明照。離諸貪著成就無垢普賢菩薩最勝行願。伏願書此大乘經典進奉功德。慈氏如來成佛之時。龍華會上早得奉覲大聖天王。獲宿命智瞻見便識同受佛記。盡虛空遍法界廣度未來一切眾生速得成佛。

  貞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進奉梵夾。十二年六月五日奉詔於長安崇福寺譯。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譯畢進上。  ·罽賓國三藏賜紫沙門般若宣梵文

  ·東都天宮寺沙門廣濟譯語

  ·西明寺賜紫沙門圓照筆受

  ·保壽寺沙門智柔迴綴

  ·保壽寺沙門智通迴綴

  ·成都府正覺寺沙門道弘潤文

  ·章敬寺沙門鑒虛潤文

  ·大覺寺沙門道章校勘證義

  ·千福寺沙門大通證禪義

  ·太原府崇福寺沙門澄觀詳定

  ·千福寺沙門虛邃詳定

·專知官右神策軍散兵馬使衙前馬軍正將兼押衙特進行鄧州司法參軍南珍貢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右街功德使元從興元元從雲麾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上柱國交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臣霍仙鳴

·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元從興元元從驃騎大將軍行左監門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上柱國邠國公食邑三千戶臣竇文場等進

  大唐貞元十四年歲在戊寅四月辛亥朔。翻經沙門圓照用恩賜物。奉為皇帝聖化無窮。太子諸王福延萬葉。文武百官恒居祿位。伏願先師考妣上品往生。法界有情同霑斯益。手自書寫此新譯經。填續西明寺菩提院東閣一切經闕本。願千佛出世隨侍下生。同出苦源齊登正覺。又願三寶增明法輪恒轉。長留鎮寺永冀傳燈。有情界窮茲願無盡。

  元本終識

  道安濫廁僧倫。叨承祖裔。雖見性修行因地果位未成。非依經演唱教乘佛恩莫報。切見湖州路思溪法寶寺大藏經板泯於兵火隻字不存。累承杭州路大明慶寺寂堂思宗師會集諸山禪教師德同聲勸請。謂此一大因緣世鮮克舉。若得老古山與白雲一宗協力開刊流通教法。則世出世間是真續佛慧命。道安蒙斯處囑復自念言。

  如來一大藏經板實非小緣。豈道安綿力之所堪任。即與庵院僧人優婆塞聚議。咸皆快然發希有心。施力施財增益我願。又蒙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所護念。准給文憑及轉呈。

  檐八上師引覲。

  皇帝頒降。

  聖旨護持宗門作成勝事興工之後。惟願

  諸佛龍天善友知識加被於我。使我從初至終成如是緣。心無退轉亦無障礙。以此鴻因端為祝延。

  皇帝聖壽萬安。

  皇后同年。  ·太子諸王千秋文武官僚陞遷祿位仍贊

  ·大元帝師

  ·大元國師

  ·檐八上師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扶宗弘教大師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永福大師

  大闡宗乘同增福算。更冀時和歲稔物阜民康。四恩三有盡沾恩。一切有情登彼岸。

  宣授浙西道杭州等路白雲宗僧錄南山普寧寺住持傳三乘教九世孫慧照大師沙門道安謹願。時至元十六年己卯十二月吉日拜書。

  如志先師和尚慧照大師。以教法任重在己。甞囑之曰。余承明慶寂堂宗師諸山禪教之請。與本宗庵院同刊如來一大藏經板。流通教法實非小緣。我今衰邁。全仗汝徒同心協力成就我願。興工之後。外事則有一都寺提點任責。內事則汝措置提調。汝宜不惜身命始終相成。同報佛恩功不虛棄。如志勉承師訓罔敢少懈。不料先師和尚於至元十八年春示寂于大都大延壽寺。自後繼任僧錄住持者凡四傳。初傳月潭師兄如一。至元二十一年秋月潭入寂于寺。次傳之如志。越明年春愚叟如賢繼之。至元二十六年冬愚叟退席。如志復繼前任各欽受。

  聖旨護持宗教成就大緣。始自丁丑訖於庚寅。凡一十四載。由先師本願力故得以圓成。

  如來一大藏經版好事所集無量功德端為祝延。  ·皇帝聖壽萬安

  ·皇后同年

  ·太子諸王千秋文武官僚陞遷祿位仍贊

  ·大元帝師

  ·大元國師

  ·檐八上師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扶宗弘教大師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統永福大師

  彌增祿算。伏願

  堯天舜日大開一統山河聖子神孫同衍千秋福壽文登極品。武列殊勳。軍奏凱歌。民安常業。佛法恒住世間相。道德尊為帝者師。統護僧門。流通教海。更冀施力施財之士福慧莊嚴。若聞若見之人身心饒益。四恩普報三有遍資。法界含生同圓種智者。

·

  大藏經局刊字作頭

  ·作頭何囦

  ·作頭范山

  大藏經局措置梨板勾當

  ·勾當僧明秀

  ·勾當僧明達

  大藏經局合造光選經板勾當

  ·勾當僧明達

  ·勾當僧明照

  ·勾當僧明果

  ·勾當僧明詁

  大藏經局點視刊板書樣印造勾當

  ·勾當僧明俊

  ·勾當僧明信

  ·勾當僧明禮

  ·勾當僧明然

  ·勾當僧明欽

  ·勾當僧明文

  大藏經局正字勾當

  ·勾當僧明茂

  ·勾當僧明逸

  ·勾當僧如空

  本寺首座書記正字勾當

  ·勾當僧明遠

  ·勾當僧明本

  ·勾當僧明裕

  大藏經局藏主勾當

  ·勾當僧如聰

  ·勾當僧如衍

  大藏經局副局監局主局勾當

  ·勾當僧明瑞

  ·勾當僧明了

  ·勾當僧明俊

  ·勾當僧如思

  ·勾當僧如淨

  ·勾當僧明定

  ·勾當僧如圭

  ·勾當僧如照

  ·勾當僧明森

  ·勾當僧明堅

  大普寧寺知事耆舊勾當

  ·勾當僧明皓

  ·勾當僧明曉

  ·勾當僧明璋

  ·勾當僧明祖

  ·勾當僧明廣

  ·勾當僧明仁

  ·勾當僧如熙

  ·勾當僧明益

  ·勾當僧明吉

  ·勾當僧明戒

  ·勾當僧明實

  ·勾當僧明行

  平江路化緣勾當

  ·化緣勾當孝慈院僧明政

  ·化緣勾當廣濟院僧如源

  ·化緣勾當資福院僧如輝

  ·化緣勾當真慶院僧如明

  湖州路化緣勾當

  ·化緣勾當雨華庵僧如圓

  ·化緣勾當真覺院僧如祥

  ·化緣勾當寶明院僧如堅

  ·化緣勾當普度院僧明崇

  ·化緣勾當致慶院僧如鈞

  ·化緣勾當慶遠院僧如昌

  ·化緣勾當竹隱院僧如浩

  ·化緣勾當淨福庵僧如璋

  ·化緣勾當常定院僧明慧

  ·化緣勾當積慶院僧明蘭

  ·化緣勾當真武庵僧如源

  ·化緣勾當真慶院僧如澤

  ·化緣勾當葛山院僧如因

  ·化緣勾當妙德院僧如是

  ·化緣勾當妙嚴院僧如寧

  ·化緣勾當妙圓院僧如常

  ·化緣勾當十地院僧如鑒

  嘉興路化緣勾當

  ·化緣勾當普明院僧如堅

  ·化緣勾當慶福院僧如實

  ·化緣勾當崇慶院僧如瓊

  ·化緣勾當頤浩院僧如信

  ·化緣勾當華嚴院僧如哲

  ·化緣勾當圓通院僧如臻

  ·化緣勾當志遠院僧如定

  ·化緣勾當嗣光院僧如亨

  ·化緣勾當慶壽院僧如隆

  ·化緣勾當普照院僧明真

  ·化緣勾當崇福院僧如珪

  ·化緣勾當政山院僧明淨

  杭州路化緣勾當

  ·化緣勾當慈濟院僧明俊

  ·化緣勾當政福院僧明正

  ·化緣勾當福勝院僧明智

  ·化緣勾當平湖院僧如勝

  ·化緣勾當善集院僧如雲

  ·化緣勾當萬壽院僧明映

  ·化緣勾當崇興院僧如正

  ·化緣勾當福地院僧如祥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瑩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信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信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智圓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信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昌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道超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春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源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日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杲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智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貴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通

  ·大藏經局提調勾當僧如真

  ·白雲宗僧錄司提控僧明際

  ·白雲宗僧錄司提控僧如義

  ·白雲宗僧錄司知事僧如觀

  ·白雲宗僧判如鏡

·宣授白雲宗前僧錄南山大普寧寺住持沙門如賢

·宣授白雲宗前僧錄南山大普寧寺住持沙門如一  ·白雲宗前僧判綽思吉八

  ·白雲宗前僧錄守進

  ·國泰崇聖寺沙門文成檢閱經藏

  ·大雲廣福寺沙門處林校勘經藏

  ·天竺靈山教寺沙門懷坦校勘經藏

  ·天竺靈山教寺沙門法杭校勘經藏

  ·西湖壽星教寺沙門文勝校勘經藏

  ·奉口萬安教寺沙門淨芳校勘經藏

  ·天竺靈山教寺沙門祖熏校勘經藏

  ·天竺集慶教寺沙門普潤校勘經藏

·六和塔開化教寺傳大乘唯識宗權講沙門慧心校勘論藏

·六和塔開化教寺住持傳慈恩宗教講經論沙門妙用校勘論藏

·六和塔開化教寺前住持傳慈恩宗教講經論沙門正嚴校勘論藏

·六和塔開化教寺前住持傳慈恩宗教大乘檀主講經論慧悟大師宗靖校勘論藏

·西湖戒壇大昭慶寺前住持傳律法慧大師仲寶校勘律藏

·臨壇宗主前住持靈芝崇福寺傳律沙門仲立校勘律藏

·臨壇宗主前住持靈芝崇福寺傳律沙門聞達校勘律藏

·臨壇宗主前住持明慶大興國寺佛瑞大師梵祥校勘律藏

·峨嵋山國泰崇聖寺住持傳天台宗教沙門師正主席校勘經藏

·仙林慈恩普濟教寺講經論傳大乘戒廣智圓明大師德榮校勘論藏

·崇恩演福教寺前住持傳天台宗教祥應大師永清詳定校勘經藏  ·報恩光寺禪寺住持沙門義傳同勸緣

  ·靈隱景德禪寺住持沙門淨伏同勸緣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住持沙門妙高同勸緣

  ·上天竺靈感觀音教寺住持沙門思恭勸緣

  ·明慶大興國寺前住持佛慧大師聞思勸緣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統所提控顧勸緣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統所主事白勸緣

  ·江淮諸路釋教都總統所經歷郭勸緣

·宣授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弘教大師加瓦八勸緣

·宣授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扶宗弘教大師行吉祥都勸緣

·宣授江淮諸路釋教都總統永福大師璉真加都勸緣

  宣授白雲宗僧錄南山大普寧寺住持傳三乘教十一世孫沙門如志謹識。時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十月圓日頓首拜書。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八·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唐慧琳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玄奘
  律宗会元卷中(止戒体终)·守一
  答向鉴莹问(二则)·太虚
  卷八十三·佚名
  卷第五十七·霁仑超永
  佛说十地经卷第四·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上·道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五·费隐通容
  重编曹洞五位卷下·慧霞
  卷第三十·道原
  卷第二十九(行声闻道下诸国王部第六)·宝唱
  第二十二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屏诗集巻一·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古体求先人墨迹呈表兄黄季文我翁本诗仙游戏沧海上引手掣鲸鲵失脚堕尘网身穷道则腴年髙气弥壮平生无长物饮尽千斛酿传家古锦囊自作金玉想篇章乆零落人间眇余响搜求二十年痛泪湿黄壤君家图书府墨色照青嶂

  • 辛弃疾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

  • 武元衡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758—815)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建中进士。历官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元和二年(807)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复为宰相。元和十年,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

  • 名山藏卷之九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列女记(二)◆列女记(二)韩太初妻刘氏黄珍夏氏陈淑真郭丑高裴二家节妇海州侍小花汤节妇唐方妻丁锦奴石孝女赵康妻袁氏黄三苟陈小奴祥符六烈女吴金童妻庄氏俞烈女李氏二女杜元昭妻费氏华亭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辛酉朔冬至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赐国子监生宴于国学○壬戌命中都留守司属卫士卒于洛河山采取煤炭给军士造器械以省民力○癸亥侍臣进讲尚书无逸篇 上曰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

  •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王十朋传·脱脱

    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天资聪颖,理解力强,每天背诵数千言。等到长大后,有文才品行,聚集生徒于梅溪,听他讲课的有一百多人。王十朋进入太学,主考官认为他的文章很独特。秦桧死后,皇上亲政,策试士人,告诉考官说“:对策中有陈述

  • 目录·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目録 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卷一圣孝卷二圣德卷三圣德卷四圣德卷五圣学卷六圣治卷七圣治卷八圣治卷九圣治卷十敬天

  • 孙毅庵奏议巻上·孙懋

    (明)孙懋 撰○崇纲常以隆治道疏臣窃惟国家之治纲常为重崇纲常所以隆治道也近者伏闻朝廷特降勅旨遣中使起复丁忧大学士杨廷和臣仰惟圣心所在岂不以廷和青宫旧臣黄阁元老不可一日不在庙堂不容一时不经圣目故特致眷恋之怀

  • 第十五章 定桂讨贼军之成立与陆荣廷政权之覆灭·李宗仁

    一黄绍竑既据有梧州,广州大元帅府并畀予名义,我留在郁林五属的部队,也已久经整训,可以随时出动作战。于是我和黄绍竑、白崇禧便开始计划次一步的行动。这时盘踞大河一带四五百里之地的陆云高就成为我们注意的对象

  • 论荣 第四·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二〕,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阨穷之谓也〔三〕,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一〕○铎按:此篇首明君子小人之辨,继论寡

  • 曾子问·姚际恒

    当时老子之徒欲绌吾儒以崇其师,故庄子有孔子问礼于老聃之说,而史迁妄述之,世俗遂为口实,可叹也。此篇多作「吾闻诸老聃」及「老聃云」之语,论语孔子之徒多曰「吾闻诸夫子」,此用其说,以见孔子为老子之弟子也。夫老子「绝仁义

  • 第七 舍利弗相应·佚名

    第一 离一尔时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二时,具寿舍利弗,清晨之时、着下衣,持钵衣,入舍卫城乞食。三行于舍卫城乞食。食后从乞食还,往安陀林,以行昼日坐。四入安陀林已,于一树下昼日坐。五时,具寿舍利弗,晡时从静坐

  • 治河奏绩书·靳辅

    清朝靳辅撰。辅有《奏疏》,已著录。是书卷一为《川泽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卷二为《职官考》、《堤河考》及《修防汛地埽规》,河夫额数、闸坝修规、船料工值皆附焉。卷三为辅所上章疏及部议。卷四

  • 子平真诠·沈孝瞻

    《子平真诠》是中国传统命理学著作,为清代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全书共四十八章,现据考为明代《耕寸集》命理笔记。《子平真诠》是传统子平命理学“前三本”(子平真诠,渊海子平,三命通会)中分量最少,但是理论最为精辟,论述最

  • 清仁宗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系选自「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嘉庆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七九六~一八二○)二十五年中,台湾所受影响最深者,厥惟「洋盗」蔡牵事变。嘉庆初年,蔡牵曾在台湾洋面活动

  • 周礼白话文·佚名

    《周礼》是西周根据周王朝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朝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