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锯陀身施缘品第十四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尔时世尊。身有风患。祇域医王。为合药酥。用三十二种诸药杂合。令佛日日服三十二两。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当时世尊身患风病。医王祇域配制药酥,用三十二种药物配合而成,让佛每天服用三十二两。

【古文】

时提婆达常怀嫉妒。心自高大。望与佛齐。闻佛世尊服于药酥。情中贪慕。欲与佛同。复敕祇域。当与我合。尔时祇域。复与合之。因语之言。日服四两。提婆达问。佛服几两。祇域答言。日三十二两。提婆达言。我亦当服三十二两。

【白话】

那时提婆达多对佛常时怀有嫉妒心,自高自大,奢望与佛平起平坐。他听说世尊服用了药酥,心生贪求羡慕,想与佛一样服用。便令祇域给他配制该药。于是祇域又为他配好,并告诉他:“每天服用四两。”提婆达多问:“佛服用几两?”祇域回答说:“每天三十二两。”提婆达多便说:“我也要日服三十二两。”

【古文】

祇域答言。如来身者。不与汝同。汝若多服。必更为患。提婆达言。我若服之。身足能消。我身佛身。有何差别。但与我服。即皆效佛。日日亦服三十二两。药在体中流注诸脉。身力微弱不能消转。举身支节。极患苦痛。呻吟唤呼。烦愦宛转。

【白话】

祇域答道:“如来的身体和你不一样。你如果服多了,肯定会增加病患。”提婆达多说:“我如果服用三十二两,自身足能消化,我的身体和佛身,有什么差别呢?只管给我服用就是了。”他于是仿效佛,也天天服三十二两。药在体内流注于众经脉中,因身力微弱不能够消化,以至全身肢体关节极其痛苦,呻吟大叫,烦乱地辗转反侧。

【古文】

世尊怜愍。即遥伸手以摩其头。药即时消。痛患除愈。病既得愈。看识佛手。因而言曰。悉达余术。世不承用。复学医道。善能使知。于时阿难。闻说此语。情用怅恨。长跪白佛。提婆达多。不识恩养。世尊慈矜。为之除患。方更吐此不善之言。有何情怀。能生此心。长夜思嫉。向于世尊。

【白话】

世尊怜悯他,于是从远处伸过手给他摩顶,顿时药力消散,痛苦遣除。病愈后,提婆达多一看之下,认出是佛手,于是说:“悉达多的某种法术,世人都不屑一用。不过也能看出他曾经学过一点医术。”当时阿难听到这句话,心中十分惆怅痛恨,长跪着对佛说:“提婆达多真不知恩惠,世尊如此慈爱,为他消除病患,他却口吐如此不善之语。他到底怀着什么样的鬼胎才产生如此恶心,对世尊嫉妒不休呢?”

【古文】

佛告阿难。提婆达者。不但今日怀不善心欲中伤我。过去世时亦常恶心。杀害于我。阿难白佛。不审过去伤害之事。因缘云何。佛言善听。当为汝说。应曰唯然世尊。诺当善听。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不可计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波罗奈。尔时国王。名梵摩达。凶暴无慈。奢淫好乐。每怀恶忌。好为伤害。

【白话】

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不但现今怀着不善心想伤害我,而且在过去世时,也经常生恶心杀害我。”阿难对佛说:“不知过去他伤害你的事情,其中的因缘是怎样的呢?”佛说:“好好听着,我为你宣说。”阿难说:“是的,世尊,我会用心听。”佛告诉阿难:“久远不可计数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座名叫波罗奈的大城,当时的国王名为梵摩达。他为人凶暴,无有慈爱,淫佚无度贪恋玩乐,经常心怀邪恶,喜好伤害众生。

【古文】

尔时其王。欻于梦中。见有一兽。身毛金色。其诸毛端。出金光明。照于左右。皆亦金色。觉已自念。如我所梦。世必有此。当敕猎者求觅其皮。作是念已。召诸猎师。而告之曰。我梦有兽。身毛金色。毛头出光。殊妙晃朗。想今国界。必有此物。仰汝等辈广行求捕。若得其皮。当重赐与。令汝子孙。食用七世。若不用心。求不得者。当俱诛灭汝等族党。

【白话】

有一次,他忽然在梦中看见一头金毛野兽,毛尖放出金色光明,将四周也照得金光灿烂。醒来后心想:‘我梦见的奇兽,世上也必定会有。应当令猎人去寻找它的毛皮。’这样想过后,就召集众猎人,告诉他们说:‘我梦见一头野兽,浑身长满金毛,毛尖发出奇妙明亮的金光。我想如今国内一定有此动物,希望你们广泛地进行搜捕。如果能得到它的毛皮,必有重赏,令你们的子孙七代也享用不尽。如果不用心猎捕,得不到的话,就把你们的亲族全部诛灭。’

【古文】

时诸猎师。得王教已。忧愁愦愦。无复方计。聚会一处。共论此事。王所梦兽。生未曾睹。当于何所而求觅此。若今不得。王法难犯。我曹徒类。永无活路。论此事已。益增闷恼。又复有言。此山泽中。毒虫恶兽。亦甚众多。远行求觅。必不能得。交当丧身。困死林野。且私募一人。令行求之。

【白话】

这些猎人,得到国王命令后,忧愁烦闷无计可施,于是聚会到一起共同商议此事:‘国王所梦到的野兽平生从未见过,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呢?如果找不到,王法又不可触犯,我们这些人就绝无活路了!’这样议论后,更加烦恼。又有人说:‘旷野中还有很多的毒虫、猛兽。如果深入里面去寻找,肯定不能够得到,一个接一个地丧命,困死在林野而已。不如私下里招募一个人,让他去寻找。’

【古文】

众人言善。更相简练。晓劝一人。汝可尽力广行求觅。若汝吉还。我曹合物。当重赏汝。设令山泽遇害不还。亦当以物与汝妻子。其人闻此。心自念言。为此众人。分弃身命。内计已定。即可当行。办道路具。涉险而去。

【白话】

众人都说:‘好!’于是挑选一人,劝他说:‘你可以全力以赴地远行寻找,如果成功而还,我们就将各自的财物合起来重重赏你;如果在旷野中遇害不归,我们也将这些财物送给你的妻子儿女。’这个人听完后,心想:‘为了这么多人,我理应舍弃自己的生命!’打定主意,就答应下来去找。于是置办各种路上用品,冒险出发。

【古文】

行已经久。身羸力弊。天时上暑。到热沙道。唇干渴乏。郁蒸欲死。穷酸苦切。悲悴而言。谁有慈悲。矜怜我者。当见拯济。救我身命。时山泽中。有一野兽。名曰锯陀。身毛金色。毛头光明。遥闻其语。甚怜愍之。身入冷泉。来至其所。以身裹抱。小还有力。将至水所。为其洗浴。行[行:副词,复;又。]拾菓蓏[蓏:luǒ,瓜类植物的果实。]。来与食之。

【白话】

走了很长时间,已是身体疲弱,气力衰竭。当时正是酷暑天气,到了热沙路上,嘴唇干裂,又渴又累,闷热地快要死去。他心中酸苦绝望,悲伤无力地哀鸣道:‘有谁能慈悲怜悯我,救我一命啊!’当时山野中有一头名为锯陀的野兽,皮毛金色,毛尖放光。它远远地听到了这个人的话,非常怜悯他,于是跳入冷泉,来到他所在之处,用身体怀抱。待他稍微恢复体力,就把他带到水边,为他洗浴。又拾了些瓜果给他吃。

【古文】

体既平复。而自念言。今睹此兽。毛色金光。正是我王所求之者。然我垂死。赖其济命。感识其恩。未能酬报。何能生心。当害于此。若复不获。彼诸猎师。宗党徒类。当被诛戮。念此事已。悲不自胜。

【白话】

这人身体恢复后,心中暗想:‘看来这头毛色光明的奇兽就是我王所需要的。然而我垂死之际,全靠它救我一命,感念它的恩德尚未加以报答,怎么能生恶心来加害它呢?可如果不将它捕获,那些猎人及其宗族亲友就要被诛灭啊!’想到这儿,不胜悲伤。

【古文】

锯陀问言。何以不乐。垂泣而说心所怀事。锯陀语言。此事莫忧。我皮易得。计我前世。舍身无数。未曾为福。而能舍寿。今以身皮。济彼众命。心怀欢喜。如有所获。但剥取皮。莫便绝命。我已施汝。终无悔恨。

【白话】

锯陀问道:‘为什么不高兴呢?’他垂泪述说了所怀心事。锯陀听完之后说:‘不用为此事犯愁,我的皮毛容易得到。想我过去世中,虽曾无数次失去身体,但从来没有为了积福德而舍弃寿命。如今能够用此身毛皮救那么多人的性命,我心中满怀欢喜,就像自己得到很大收获一样。不过只可剥取我的皮,不要害我性命,我已决定把皮布施给你了,绝对不会后悔。’

【古文】

尔时猎师。即徐剥皮。尔时锯陀。即自立愿。今我以皮。用施此人。救彼众人所爱之命。持此功德。施及众生。用成佛道无上正真。普度一切生死之苦。安着涅槃永乐之处。作此愿已。三千国土。六变震动。诸天宫殿。动摇不宁。

【白话】

于是猎人就慢慢地剥下了它的毛皮。而锯陀自己则立下誓愿说:‘如今我将皮毛布施给此人,拯救了众多猎人所珍爱的生命。愿将此功德普施一切众生,以成就无上正真佛道,普度一切感受生死痛苦的众生,将他们安置在永远安乐的地方!’立下此愿后,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诸天所居的宫殿动摇不宁。

【古文】

各用惊愕。推寻其相。见于菩萨剥皮布施。即从天下来到其所。散花供养。涕泪如雨。剥皮去后。身肉赤裸。血出流离。不可看睹。复有八万蝇蚁之属。集其身上。同时唼[唼:shà,泛指咬、吃。]食。时欲趣穴。复恐伤害。忍痛自持。身不动摇。分以身施。死于彼中。

【白话】

天人们感到十分惊愕,寻找原因,结果看见菩萨剥皮而行布施。于是立即从天而降,来到菩萨所在处,散花供养,泪如雨下。皮剥掉后,锯陀赤裸肉身,血流不止,使人不忍目睹。这时又来了八万蝇、蚁等虫子聚集在身上,一起咬食。当时它想回到洞中,又唯恐伤害到这些蝇蚁,就一直强忍疼痛身不动摇,自忖理应以身布施,死在其中。

【古文】

时诸蝇蚁。缘食菩萨身者。命终之后。皆得生天。尔时猎师。担皮到国。奉上于王。王见欢喜。奇之未有。善其细软。常敷用卧。心乃安隐。情用快乐。如是阿难。欲知尔时兽锯陀者今我身是。彼梵摩达王。今提婆达是。八万诸虫。我初成佛。始转法-轮。上八万诸天得道者是。

【白话】

那些蝇蚁由于吃了菩萨身肉,死后都得以转生天界。那位猎人担着毛皮回到都城。奉献给国王。国王见后十分欢喜,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奇物,欣赏它的细软,便经常铺作卧具,心中这才满足快乐。阿难,想知道当时锯陀奇兽是谁吗?就是如今的我。那个梵摩达王,就是如今的提婆达多。诸八万虫子,就是我刚成佛初转法-轮之际,得道的八万天子。

【古文】

此提婆达。于彼世时伤害于我。乃至今日。犹无善心。长夜思害。欲相中伤。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悲怅兼怀。各自感励。勤求法要。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因缘者。有发无上佛道意者。有住不退地者。咸各欢喜。敬戴奉行。

【白话】

这个提婆达多,在前世时就曾经伤害过我,乃至于今仍然没有善心,日夜想着进行伤害。”贤者阿难以及与会大众,听闻佛语,怅然伤感,各自激励勤求法要,有的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有的种下辟支佛因缘,有的发起无上佛道之心,有的住于不退转地。无不欢喜,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净土生无生论·传灯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六·佚名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六·法藏
  成实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护戒品第二·佚名
  卷第四·佚名
  首罗比丘经·佚名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佚名
  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十四(竺法护译)·佚名
  序·朱时恩
  答王蓉清居士书·太虚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十一篇)·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目录·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三华集目录      总集类绿苔轩集六卷种菊庵集四卷锦树集八卷【臣】等谨案三华集十八卷明无锡钱子正及弟子义侄仲益合刻诗也子正绿苔轩集六卷前有王达善序子义种菊庵集四卷前有洪武

  • 诗女史叙·田艺蘅

    钱塘田艺蘅 撰夫天地奠居则玄黄宣色阴阳相匹则律吕谐声故文章昭于俯仰之观音调和于清浊之配讵由强作寔出自然造物如斯人事可测矣远稽太古近阅明时乾坤异成男女适敌虽内外各正职有攸司而言德交修材无偏废弃男子之以文

  • 遗补·庞元英

      余记中书舍人礼上押角,未详何义。按唐《裴坦传》载:令狐绹荐坦为知制诰,裴休持不可,不能夺。故事:舍人初诣省视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压角而坐。坦见休,重愧谢。休咈然曰:「此令狐丞相之举,休何力!」顾左右索肩舆出。宋次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六·徐乾学

    宋纪九十六【起阏逢涒滩五月尽柔兆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八月】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五月丁丑以收复鄯廓遣亲王奏告太庙侍从官分告社稷诸陵 戊寅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改定六曹以士户仪兵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正德十年春正月己未朔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赐文武群臣假五日免宴赐以节钱钞○庚申升太仆寺卿杨廷仪为太常寺卿○复

  • 卷二十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九六科旧僚题名○六科旧僚题名六科旧僚题名。余忝科名,承乏侍近者,几六载。壬申之夏,始有出参藩政之行,俯仰今昔,又十四五年于兹。年间见予旧所稿六科题名一通,从而观之,盖豪杰之士,用世

  • ◎卖鱼娘出嫁·吴虞公

    唐公子同珠姑娘尚没结婚,为着妆奁问题舌剑肾枪,各不相下。珠姑娘赌气出门,学那脱钩的鳌鱼,摇头摆尾,再不回来。卖鱼娘探知其故,宛比馋嘴猫儿闻着鱼腥一般,便私自打量道:“这段姻缘,合该奴家有分,珠娘的婚事不成,鱼娘的婚事便成了

  • 王元规传·姚思廉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陽人。祖父王道宝,是齐员外散骑常侍、晋安郡守。父亲王玮,梁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王元规八岁时丧父,有兄弟三人,跟随母亲依靠舅氏去到临海郡,那年他十二岁。临海郡有一个土豪名叫刘王真,资财有万万之数,要

  • 陈增传·张廷玉

    陈增,是神宗朝的矿税太监。万历十二年(1584),房山县民史锦奏请开矿,皇上交给巡按调查,最后没有批准。十六年,宦官使者上五台山祭祀,回来后说紫荆山外的广昌、灵丘有矿砂,可以炼银。皇上听后很高兴,但因大学士申时行的反对而止

  • 卷二百十六之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六之二 朱批赵弘恩奏摺 雍正八年二月初四日湖南廵抚【臣】赵弘恩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本年正月初一日【臣】齎摺人回敬捧 御赐福字竝克食到长【臣】即郊迎至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 恩祗领

  • 卷一百九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一 朱批石成峨奏摺 江西布政使【臣】石成峨谨 奏恭请 皇上万安窃【臣】至愚极陋荷蒙我 皇上特恩以候补道员拔用江西布政使闻 命自天感激无地受事之日即循例请抚臣代行奏谢外【臣】到

  •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正义】:赵,张耳所都,今邢州也。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

  • 卷十八·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八     宋 史浩 撰周公作立政凡书皆有序史官之纪实也圣人定书存之使万世之下读其书者知所以作者之意汉儒复引之以冠篇首唯无逸立政周公所作史氏不书其由亦若伊尹咸有一德不待序引而晓

  •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梁都建康。起武帝壬午。尽敬帝丁丑。凡四主。五十六年。武帝帝讳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里人。萧姓。帝登极。思与苍生同契等觉。共会徧知。垂拱临朝。盛敷经教(三宝记)。【标】天

  • 卷三·佚名

    第二 受三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〇七七缘乐受相应法而乐受相应法是从因缘生。[曰]缘乐受相应之一蕴而二蕴,缘二蕴而一蕴;于结生刹那,缘乐受相应之一蕴而二蕴,缘二蕴而一蕴。一〇七八缘苦受相应法而苦受想应法是从因

  • 清微元降大法·佚名

    清微元降大法,撰人不详。书中所列清微派传承谱系,止于元初黄舜申,故应为元代道士编集。原书二十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宋元清微派道法汇编。全书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叙述道法源流,包括〈元始

  • 洗髓经白话文·佚名

    养生经书。相传,后魏李明帝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印度达摩来华传教,于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偶得一铁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帖。

  • 牧令要诀·壁昌

    清壁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