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规传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陽人。祖父王道宝,是齐员外散骑常侍、晋安郡守。父亲王玮,梁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
王元规八岁时丧父,有兄弟三人,跟随母亲依靠舅氏去到临海郡,那年他十二岁。临海郡有一个土豪名叫刘王真,资财有万万之数,要把女儿嫁给他。王元规的母亲因为他的兄弟年幼弱小,想结强陈书援,王元规哭着请求母亲说:“婚姻不失掉亲人,这是古人推重的。岂能苟安于异地,结此不伦不类之婚姻!”母亲被他的言词感动而不再提此事。
王元规性情孝道,侍奉母亲非常小心,早晚未尝离开过母亲身边。梁时山陰县发大水,流水漂进住宅,王元规只有一条小船,仓卒带他的同母之妹和丧父之侄上船,独自执楫棹而去,留下男女三人,搁浅于树的末梢,等到水退后才得以幸免于难,当时人都称赞王元规有非常人所能及的德行。
王元规年轻时好学,师从吴兴沈文阿学习,十八岁时,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529),诏策《春秋》,考试成绩很好,当时有名的儒生都称赏他。初任湘东王国左常侍,调任员外散骑侍郎。简文帝为太子时,接纳他为宾客,每每让他讲论,都表现出有非常丰富的伦理规范。任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等到侯景叛乱,王元规携带家属回到会稽。天嘉年间,任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兼国子助教,调任镇东鄱陽王府记室参军,仍兼助教之职。
后主为皇太子,接纳他为学士,亲自拜他为师学习《礼记》、《左传》、《丧服》,对他的赏赐非常优厚。后升任国子祭酒。新安王陈伯固曾经因入宫巧逢王元规要讲学,于是请求为他执经,当时舆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荣耀的事。不久任尚书祠部郎。自梁代以来儒生们相继治《左氏》者,都认为贾逵、服虔之义难以反驳杜预,共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广泛引证,贯通辨析,不再有疑问不通之处。每每国家议及吉凶之礼,他都参与讨论。王元规在母亲死后去职,服丧期满,任鄱陽王府中录事参军,不久调任散骑侍郎,升任南平王府限内参军。南平王治理江州,王元规随王府到江州,四面八方的学徒,不远千里前来求教的,经常有几十上百人。祯明三年(589),入隋,任秦王府东阁祭酒。七十四岁时,死于广陵。
王元规著有《春秋发题辞》和《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二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二卷。
其子王大业,以聪敏闻名。
当时吴郡有一位名叫陆庆的人,年轻时好学,遍晓《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节操很高。初任梁武陵王国右常侍,历任征西府墨曹行参军,任娄令。时值梁代丧乱,他于是潜心注释典籍,经论没有不贯通研究的。天嘉初年,征召为通直散骑侍郎,没有就职。永陽王为吴郡太守,听说了他的名字,想和他相见,陆庆以身体有病而坚决推辞。当时同族人陆荣任吴郡五官掾,陆庆常去拜访他,永陽王于是微服去陆荣府第,凿通墙壁看他。永陽王对陆荣说:“看陆庆风貌神情凝聚高大,几乎不可测,严君平、郑子真凭什么超过他呢。”鄱陽王、晋安王都以记室之职征召他,他都不就职。于是建房而居,以诵禅为业,从此拜他为师传经学习的人少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欧阳修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礼志三(军仪)·脱脱 卷十九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李焘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雍正 提要·吴缜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气节类·佚名 卷之七·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十三 仪音·于慎行 一百五十七 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杜大珪 卷十一·傅恒 郭守文传·脱脱 完颜永蹈传·脱脱 卷五十·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