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居士传三

二张王宗周雷传

张莱民

名野。寻阳人也。性孝友。田宅悉推与弟。甘苦与九族共之。州郡屡辟不应。朝命拜散骑常侍亦不就。入庐山白莲社。称远公门人。义熈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年六十九(东林传)。

张秀实

名诠。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好古乐道。荷鉏力田。带经不释。以散骑常侍徵不起。庾悦怜其贫。荐为寻阳令。亦不应。已而入庐山依远公。研穷佛经深有悟入。宋景平元年西向念佛无疾而卒。年六十五(东林传)。

王乔之

琅邪人。官临贺大守。已而入白莲社事远公。与刘遗民诸贤作念佛三昧诗。而乔之诗独传於世。诗曰。妙用在兹。涉有览无。神由昧彻。识以照麤。积微自引。因功本虗。泯彼三观。忘此毫余。其二曰。寂寞何始。履元通微。融然忘适。乃廓灵晖。心游缅域。得不践机。用之以冲。会之以希。其三曰。神姿天凝。圆映朝云。与化而咸。与佛斯群。应不以方。受者自分。寂尔渊镜。谢彼尘纷。其四曰。慨自一生。夙乏慧识。托崇渊人。庶藉冥力。思转毫功。在深不测。至哉之念。注心西极。远公为作序云。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虗神朗。气虗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是二者自然之元符。会一而致用也。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元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於是灵相湛一清明自然。元音叩心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於此哉。所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将颓。惧来储之未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兴唯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仰援超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後。以此览众萹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宏明集.卢山集○乔之一作齐之。或其字也)。

宗少文

名炳。南阳人。妙善琴书。精於理论。殷仲堪.桓元.刘裕并以主簿辟不就。乃入庐山事远师。筑室依白莲社居之。既而兄臧为南平守。偪与俱还江陵。闲居绝俗。颇营稼穑以给其家。衡阳王义季亲访之。少文角巾布衣引见不拜。王曰处先生以重禄可乎。对曰。禄如秋草。时过即腐。宋受禅。三徵不应。雅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冲岳。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不可再登。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悉图之於壁。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甞着神不灭论。其略云。群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夫舜生於瞽。舜之神也必非瞽之所生。则商均之神又非舜之所育。生育之前素有麤妙矣。既本立於未生之先。则知不灭於既死之後矣。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矣。若资形以造。随形以灭。则以形为本。何妙以言乎。诚能澄不灭之本。禀日损之学。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则无当於生矣。无生则无身。无身而有神。法身之谓也。今黄帝.虞舜.姬公.孔父世之所仰而信者也。观其纵辔升天。龙潜凤扬。反风起禾。绝粒弦歌。亦皆由穷神为体。故神功所应倜傥无方也。夫洪范庶徵休咎之应。皆由心来。逮白虹贯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崩城陨霜之类。皆发自人情而远形天事。固相为形影矣。夫形无无影。声无无响。亦情无无报矣。岂直贯日陨霜之类哉。莫不随情曲应。物无遁形。但或结於身。或播於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孰覩其际哉。众变盈世。群象满目。皆万世以来精感之所集矣。故佛经云。一切诸法从意生形。又云。心为法本。心作天堂。心作地狱。义由此也。是以清心洁情必妙生於英丽之境。浊情滓行必永滞於三涂之域。夫神圣圆照而无思营之识者。由心与物绝。唯神而已。故虗明之本终始长住。不可凋矣。今以悟空息心。心用止而情识歇。则神明全矣。颜子知其如此。故处有若无。抚实若虗。不见有犯而不校也。今观颜子之屡空。则知其有之实无矣。且舟壑潜谢。变速奔电。将来未至。过去已灭。现在不住。瞬息之顷无一毫可据。将欲何守而以为有乎。甚矣伪有之蔽神也。今有明镜於斯。纷秽集之。微则其照蔼然。积则其照朏然。弥厚则照而昧矣。人之神理有类於此。伪有累神。成精麤之识。识附於神。故虽死不灭。渐之以空。必将习渐至尽而穷本神矣。泥洹之谓也。夫自古所以不显至道者。将存其生也。而苦由生来。昧者不知矣。且时则无止。运则无穷。既往积劫无数无边。皆一瞬所阅以及今耳。今积瞬以至百年。曾几何时而又鲜克半焉。夫物之媚於朝露之身者。类无清遐之实矣。何为甘臭腐於漏刻。以枉长存之神。而不自踈於遐远之风哉。元嘉二十年卒。年六十九(宋书.东林传.宏明集)。

周道祖

名续之。雁门人。父殁。过江居豫章。年十二诣范寗受业。通五经五纬。养志穷居。精研老易。既而入庐山白莲社。以为身不可遗。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朝命徵太学博士。不就。刘裕北伐。世子守彭城。迎之舘於安东寺。延入讲礼。月余还山。裕还镇。复遣使迎之。宋受禅。为开舘东郭外。招集生徒以礼经教授。或问。身为处士。时践王庭。何也。答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桎梏。情致两忘者。市朝亦岩穴耳。时号通隐先生。未几移疾锺山。景平元年卒。年六十七(宋书)。

雷仲伦

名次宗。南昌人。少入庐山事远师。笃志好学不交世务。精於毛诗.三礼之学。本州辟从事。朝以员外散骑侍郎徵。并不就。年五十余。与子侄书。以言所守曰。夫生之修短咸有定分。定分之外不可以智力求。但当於所禀之中顺而勿害耳。吾少婴羸患。为性好闲。故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暨於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於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於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爰有山水之好。晤言之叹。实足以通理辅性。成夫亹亹之业。乐以忘忧。不知朝日之晏矣。自游道[(歹*又)/食]风二十余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续以衅逆违天。备甞荼蓼。畴昔诚愿顿尽一朝。心虑荒散情意衰损。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山居谷饮。人理久绝日月不处。忽复十年。崦嵫将迫前涂几何。及今耄未至昏衰不及顿。尚可厉志於所期。纵心於所托。栖诚来生之津梁。专气暮年之摄养。在心所期尽於此矣。自今以往。家事大小一勿见关。宋元嘉十五年徵至京师开舘鸡笼山。聚徒教授。除给事中。不就。顷之还庐山。二十五年又徵诣京师为筑室锺山西岩下。谓之招隐舘。使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是岁卒。年六十三(宋书)。

知归子曰。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居士之可得纪者七人焉。才敏如康乐。欲求入社。远公拒之。诚慎所与哉。而七人之外。流风遗书不可得而见矣。予亦不得而称之也。

猜你喜欢
  第七十二章 灌顶祭次第·佚名
  佛塔的光明·太虚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
  卷第五·佚名
  卷二·佚名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下·佚名
  居士学佛之程序弁言(三篇)·太虚
  佛说萍沙王五愿经·佚名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全文·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三峰法藏
  卷二·佚名
  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太虚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九卷·护法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佚名
  七 阇利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赵炳麟

    顾亭林先生墨迹,世不多觏。宣统庚戌二月,长沙饥荒,民变。余省亲至长沙,购得亭林先生手书诗条。其诗云:“地肺秦封隐,山腰宋苑迷。河流绛岩北,江坼白门西。赤日幽崖雪,青天折坂泥。苍苍但松柏,无处着瑶梯。豁达垂青野,逶迤

  • ◆瞿博士智(睿夫集)·顾嗣立

    智一名荣智,字睿夫,一字惠夫,其先嘉定州人。父晟,迁昆山。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智嗜学明《易》,至正间,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摄绍兴府录判,寻弃官去。睿夫博雅能诗,以书法钩勒兰花,笔致妙绝。时寓华亭,所居有通波阁。

  • ◆句曲外史张雨(句曲外史集)·顾嗣立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徧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

  • 卷三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七都邑齐都赋          【魏】徐 干齐国实坤德之膏腴而神州之奥府其川渎则洪河洋洋发源昆仑惊波沛厉浮沫扬奔南望无垠北顾无堮蒹葭苍苍莞菰沃若瑰禽异鸟羣萃乎其间帯华蹈缥

  • 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脱脱

        陈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庄重,不妄言笑。父死,执丧如成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同僚宴集,恒谢不往。一日,郡中失火,守汪藻走视之,诸掾属方饮某所,俊卿舆卒亦假

  • 卷二百六十六·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十二月戊申朔 上视牲南郊○己酉○浙江按察司佥事蔡楫卒楫沛县人举孝廉为嘉兴县知县初至官出滞囚二百余人劝率富民纳逋粮四十八万有奇县多亡赖楫于县厅置善恶二牌民有善志之有过恶弗率教令亦志之由是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十六、参观朝日新闻·包天笑

      这一次到日本,我很想参观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大学校,如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就是我们的许多友朋,曾在这个大学里毕业。但是没有这个机缘,我们的旅游程序单上,也没有这项节目。不过到神田区那里去逛了一逛,看看那里的书店。那里

  • 贾纬传·欧阳修

    贾纬,镇州获鹿人。年少时考进士不中,在州里当参军。唐天成中(926~929),范延光镇守成德,聘他当赵州军事判官,升为石邑县令。纬善长史学。唐朝从武宗以后没有实录,史官之职荒废,纬采用传闻,写《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唐末,王室衰微

  • 张纍传·张廷玉

    张蠧,字廷玺,江浦人。正统七年(1442),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历任郎中,有能干的名声。景泰初年,皇上赐给敕书任他为吉安府知府。当地风俗崇尚巫神,每天都搞迎神活动。张蠧在路上遇到这种活动,把神投进水中。不久他患了危病,当

  • 卷八十七之卷九十八并阙文·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七之卷九十八并阙文

  • 卷二十一下·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一下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七下定公【下】【十三年】经筑蛇渊囿今济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鲁囿也俗谓之浊须水误矣土地名【水经注二十四】晋赵鞅入于晋阳赵简子居晋阳至成公居邯郸颍容条例【

  • 卷二·邵宝

    简端録卷二(明)邵寳 撰○易【凡一百十七】此乾坤之变也干三索得女为兑坤三索得男为艮此二气感应以相与也阴阳之感应莫大于斯故下经首之右咸彖咸亨之简柔上而刚下言乎兑艮也二气相与则追言乎乾坤也兑艮乾坤之交咸兑艮之

  • 卷九·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九吴江朱鹤龄撰五年舍中军卑公室也注罢中军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疏分中军之衆属上下二军故鲁有左师右师左师右师见哀十一年传又言叔孙武叔退而蒐乘知自以叔孙为军名也 

  • 帝释品第二·佚名

    欢喜地摄布施波罗蜜伽陀。常与无常苦乐等我及无我悉皆空。不住有为及无为住无相行佛亦然。若求声闻缘觉等乃至佛果亦复然。不住此忍不可得如渡大河不见岸。若闻此法彼定得成等正觉证涅盘。见於一切如自身是大智者如来

  • 阅餐石日记·太虚

    胡妙观居士解行精卓,一时无两!盖于解或胜之者则无其行,于行或胜之者则无其解;且能近齐其家,举室而迁以入山,远周于世,尽人而导之奉佛。比年率善眷隐居五台自修,密行造诣益深。就山中喇嘛习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渐加至三倍,经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卷 (序品第一卷上)释如是我闻一时 释拘夷城 释力士生地 释阿利罗跋提河 释娑罗双树 释波罗奢华 释优钵罗华 释拘物头华 释分陀利华 释曼陀罗华 释波利质多树 释憍奢耶衣 释摩词

  • 李元宾文编·李观

    三卷。《外编》二卷。唐李观(766—794)撰。李观,字元宾,陇西 (今属甘肃) 人。李华之从子。贞元八年 (792)登进士第,与韩愈、李绛、欧阳詹、王涯、冯宿等同榜,时称 “龙虎榜”。九年(793) 又登博学宏辞科,官至太子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