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报恩品第二之上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大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如是妙法。诸佛如来过无量劫时乃说之。如来世尊出兴於世。甚难值遇如优昙华。假使如来出现於世。说此妙法亦复为难。所以者何。一切众生远离大乘菩萨行愿。趣向声闻缘觉菩提厌离生死永入涅槃。不乐大乘常乐妙果。然诸如来转於法轮。远离四失说相应法。一无非处。二无非时。三无非器。四无非法。应病与药令得复除。即是如来不共之德。声闻缘觉未得自在。诸菩萨众不共之境。以是因缘难见难闻菩提正道心地法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於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长者,其名曰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长者,如是等大富长者成就正见。供养如来及诸圣众。是诸长者,闻是世尊赞叹大乘心地法门。而作是念。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难行苦行。我不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於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异口同音。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乐大乘诸菩萨行。亦不喜闻苦行音声。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何以故?远离父母趣於出家。以自妻子施於所欲。头目随脑随其愿求。悉皆布施受诸逼恼。三僧祇劫具修诸度八万四千波罗蜜行。越生死流。方至菩提大安乐处。不如趣向二乘道果。三生百劫修集资粮。断生死因证涅槃果。速至安乐。方名报恩。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善哉善哉。汝等闻於赞叹大乘。心生退转发起妙义。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知恩德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说不能荆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婴珞众宝衣服。栴檀沈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於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於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於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於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於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徵复速於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荆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於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克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於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婴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於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於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著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於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诸天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於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王失正治人无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佗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玻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王亦复如是,等示群生如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於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皆为七分亦复如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虽处人间修行天业。赏罚之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间故。二名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郤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任贤。集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刹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诸天神等悉皆远离。若见修善欢喜赞叹。尽皆唱言:我之圣王。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穀成熟。人民丰乐。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於王邻国咸来归服。人与非人无不称叹。若有恶人於王国内。而生逆心於须臾顷。如是之人福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於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於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广大如是,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因所证。三有业果永尽无馀。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於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沈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昇彼岸。

诸有智者悉皆瞻仰。善男子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然常祝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佗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後围绕。以无垢缯系於顶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後报利益。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於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成熟善业。以是因缘。名为成所作智。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为如来自受用身。诸善男子,二者如来佗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於十种佗受用身,第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於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第二佛身。坐千叶莲华。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於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於万佛国土。利益安乐无数众生。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於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各於树下破魔军已,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大小诸化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随宜为说三乘妙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馀众生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安乐妙果。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为佛变化身。善男子,如是二种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祝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以是因缘。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以何因缘。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佛告五百长者,譬如日光天子放百千光照明世界。而有盲者不见光明。汝善男子,於意云何。日光天子而有过否。时长者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诸佛如来常演正法利乐有情。是诸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无惭愧心。於佛法僧不乐亲近。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得见闻三宝名字。如彼盲者不睹日光。若有众生恭敬如来。爱乐大乘尊重三宝。当知是人业障销除。福智增长。成就善根。速得见佛。永离生死。当证菩提。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无量佛。如来所说法宝亦然。一法宝中有无量义。善男子,於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无漏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为无为果名为果法。如是四种名为法宝。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於彼岸。善男子,诸佛所师即是法宝。所以者何。三世诸佛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以是因缘。三世如来常能供养诸波罗蜜微妙法宝。何况三界一切众生未得解脱。而不能敬微妙法宝。善男子,我昔曾为求法人王。入大火坑而求正法。永断生死得大菩提。是故法宝能破一切生死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闇众生。如日天子能照世界。法宝能救贫乏众生。如摩尼珠雨众宝故。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鼓乐诸天故。法宝能为诸天宝阶。听闻正法得生天故。法宝能为坚牢大船。渡生死海到彼岸故。法宝犹如转轮圣王。能除三毒烦恼贼故。法宝能为珍妙衣服。覆盖无惭诸众生故。法宝犹如金刚甲胃。能破四魔证菩提故。法宝犹如智慧利剑。割断生死离系缚故。法宝正是三乘宝车。运载众生出火宅故。法宝犹如一切明灯。能照三涂黑闇处故。法宝犹如弓箭矛槊。能镇国界摧怨敌故。法宝犹如险路导师。善诱众生达宝所故。善男子,三世如来所说妙法。有如是等难思议事。是名法宝不思议恩。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於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馀类一切众生。如郁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馀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荆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尔时佛告诸长者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能问如来甚深妙法。於未来世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六者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七者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善男子,我为汝等略说四种世出世间有恩之处。汝等当知。修菩萨行应报如是四种之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报是恩。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於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荆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发心求趣无上菩提。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永不退转。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众生。发菩提心得坚固信。及此三昧海会大众。悉得金刚忍辱三昧。悟无生忍及柔顺忍。或证初地得不起忍。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住不退位。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猜你喜欢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六·雍正
  卷十九·佚名
  一 蛇品·佚名
  宗教答响序·元来
  卷九十一·佚名
  卷四·佚名
  卷第四·如卺
   第四十四則 禾山解打鼓·胡兰成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欧阳竟无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十种力品第六·佚名
  卷第八十三·霁仑超永
  卷二十二·佚名
  为支那堪布翻案·太虚
  佛说浴像功德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于处士石(紫岩集)·顾嗣立

    石字介翁,婺之兰溪人。貌古气刚,喜诙谐。早慕杜古高之为人,后从王宗庵业词赋,自负甚高。年三十而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出入诸家,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也。因所居乡自号紫岩,晚徙城中,更号两溪。有诗三卷,门人

  • 卷十二·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十二 七言絶句 早梅           黄 卿 香飘琼萼一时新斜月溶溶雪夜春若向花中较风节祗应箕颍伴高人 柳枝词 罩水如烟万叶重倚风飞絮晓茸茸莫教吹落长河去化作浮萍无定踪 又 画帘

  • 卷八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六皎然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峯兰若见怀鶺鴒中峯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已见郢人唱新题

  • 山谷外集诗注卷九·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外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九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玉京轩【元注云玉京山在炉峯下落星寺僧开轩对之○按慕异蜀本云苍山其下白玉京广成安期来访过紫云黄雾镇玄关

  • 卷三十四·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四 【起乙亥梁敬帝绍泰元年魏恭帝二年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尽辛卯陈宣帝大建三年齐後主武平二年周武帝天和六年】凡十七年 【

  • 读礼通考凡例·徐乾学

    一是书之作大纲有八一曰丧期则以仪礼丧服篇为主而凡古今之论服制者皆附见焉先仿国史之例撰表三篇自斩衰三年至缌麻三月以及殇服而国恤亦备载为卷者二十有九一曰丧服古今五服制度及变除次第有图有表为卷者八一曰丧仪节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一·陈厚耀

    右春坊右谕徳陈厚耀撰周史周本纪【节文】周自武王受命克殷【徐广曰武王定位元年嵗在乙酉六年庚寅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使召公营洛邑居九鼎焉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成康之际天下

  • 卷之五百六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九月。乙未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申皆如之。  ○四川总督锡良奏、川省拨款浩繁。饷源不继。请援案再办明年捐输一次。又奏、请援案再办明年按粮津贴

  • ·和大中丞树人七十寿诗·丁曰健

    大中丞树人宪台七十述怀诗并记一官四十有余年,游宦萍踪半海边。从政驱车仕东鲁,效忠叱驭入西川。榛芜皖、豫空蒿目,风月湖山暂息肩;五度仙霞今老矣,承平可许赋归田?舳舻千里火轮飞,牙纛遥临八阵威。台、凤烟氛

  • 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陈寿

    (邓芝传、张翼传、宗预传、廖化传、杨戏传、邓孔山传、费宾伯传、王元泰传、糜芳等)邓芝传,邓芝,字伯苗,义陽郡新野县人,汉司徒邓禹的后人。汉朝末年进入蜀地,当时无人了解和起用他。其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前去请他相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乐考乐歌宋寜宗郊祀乐章皇帝入中壝乾安合祀丘泽登侑祖宗顾諟惟精灵承惟恭有严皇仪有庄帝容监于克诚肃肃雍雍降神景安圜锺为宫天门荡荡云车隂隂百神咸秩三灵顾歆神哉来娭神哉溥临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一刑部六鬬殴明律鬬殴凡鬬殴以手足殴人不成伤者笞二十成伤及以他物殴人不成伤者笞三十成伤者笞四十青赤肿为伤非手足者其余皆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拔髪方寸以上笞五十若血从耳目中出及内

  • 卷二十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五钱唐程川撰易二十五下经五正位凝命恐伊川説得未然此言人君临朝也须端庄安重一似那鼎相似安在这里不动然后可以凝住那天之命如所谓协于上下以承天休【防渊录鼎象传】用之解鼎颠趾利出

  • 卷十二·梁益

    <经部,诗类,诗传旁通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十二     元 梁益 撰大雅荡之什荡受中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福刘子刘康公畿内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窥基

        窥基撰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第一教益有殊。复分为二。初明轮益。后辨义益。明轮益中。复分为二。先明异计。后明

  • 序·佚名

    宋 昙秀辑是集皆佛氏妙药救世之书也。能令病者,服之即愈,至有盲聋喑跛之徒亦得除瘥。四明道人秀公,久历湖海,此药备尝,无不应验。宜乎刊行,以寿后世。故余乐为之序。绍定庚寅六月望日兰庭刘棐 人天宝鉴序窃闻先德有善不能昭

  • 庐山记·陈舜俞

    名胜志。北宋陈舜俞撰。五卷。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庆历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山阴知县。著有《都官集》。熙宁五年(1072),舜俞因不行青苗法谪官山南,与友人刘涣游庐山六十天,穷探极观,无所不究,于熙宁末

  • 庄子内篇注·德清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