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简端録卷二

(明)邵寳 撰

○易【凡一百十七】

此乾坤之变也干三索得女为兑坤三索得男为艮此二气感应以相与也阴阳之感应莫大于斯故下经首之

右咸彖咸亨之简

柔上而刚下言乎兑艮也二气相与则追言乎乾坤也兑艮乾坤之交咸兑艮之合

右咸彖传柔上而刚下之简

天地之感与圣人之感人也若是同乎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盖其情如此然则其言情也曷为不及圣人曰观乎天地则见圣人矣

君天也臣民地也和平所以成化生也

已上并咸彖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之简

寂然不动性也感而遂通情也故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无心而成化此所谓贞也

右咸彖传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之简

感莫大于心之贞故拇也腓也股也脢也辅颊舌也吉凶悔吝各以时地生乎动焉盖至于心之贞而感道极矣然有心而无思犹无心也故诸爻言拇言腓言股言脢言辅颊舌而九四不言心心有异用贞则所谓有心而无思者也否则万虑起矣故曰朋从尔思

有心之感不若无心之感故戒以贞吉贞者去其邪心以求至于无心之地者也天地无心圣人有心而无为亦无心也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圣人之心盖如此憧憧往来私感也朋从尔思私应也

天地自相感圣人之心天地也一动一静亦自相感往往来来而无所谓憧憧焉心之自相感者如此不言心心不外形也思者心之用

已上并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之简

圣人非无心也无思也无为也故能感物若诚无心脢而已矣外此则拇也股也辅颊舌也

右咸上六咸其辅颊舌之简

雷风气也故曰相与山泽形也而相与者气故曰二气感应以相与

右恒彖传雷风相与之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万物之情固如此不如此则乌能恒哉

右恒彖传日月得天之简

厉道非一此则有疾而惫也厉道之一也

右遯九三小象系遯之厉之简

大者壮也壮之体大者正也壮之道

正不离大道不离气也君子勉于正则大在其中矣故曰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已上并大壮彖传大者正也之简

能如雷在天上则何非礼之履之有颜子能之

右大壮大象雷在天上大壮之简壮无礼之勇也罔无知之勇也

右大壮九三小人用壮之简

丧羊于易位使之然也故有不觉其亡之象

右大壮六五丧羊于易之简

人臣被亲礼于上而不由公正则私昵也故昼日三接君子贵之

右晋彖康侯用锡马蕃庶之简

罔孚裕无咎所以申贞之必吉也患沮于罔孚而弗能裕耳贞吉其常也裕无咎其变也

右晋初六晋如摧如贞吉之简

五为中离体为虚中而且虚人君之明也臣以中正顺之在彼则受福在此则悔亡往吉无不利

右晋六五悔亡失得勿恤之简

易称古人者七汤文王武王箕子颜氏之子动而尚其变者也髙宗帝乙筮而尚其占者也皆善用易者也

右明夷彖传内文明而外柔顺之简

三日不食即在陈絶粮之意去之决而不顾其它也

主人主我者也若逆旅然盖浅之为识者也若夫有识之士则不然

已上并明夷初九明夷于飞之简

南者离位也狩者田猎之名也于南而以狩行变亦大矣是故疾贞之难必也渠魁殱而劼毖次之

右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之简

明夷诸爻称明夷若有是人也者卦言乎时爻言乎变当是时也值是变也不有其人乎在文王则曰文王在箕子则曰箕子不然则曰明夷亦若有是人也者此吾所谓易设虚以拟天下无穷之变者也

右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之简

彖専言女而传亦先之盖内治之系于家大矣男女交天地之大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二五壮则为夫妇老则为父母

右家人彖传女正位乎内之简

正自尊者始故曰家人有严君焉

右家人彖传家人有严君焉之简

假至也至如孝经援神契王者德至山陵之至盖熏蒸透彻者极矣有家谓所有之家内则母妻妾媵诸妇外则父兄弟子诸子无一人之不化也故曰交相爱也程子举应爻言之盖举夫妇而凡有家者皆在其中矣

九五家人之主何以称王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有家也王者之家正则国治天下平矣其孰能与于此哉诗曰文王之德之纯又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已上并家人九五王假有家之简

泽惟动故睽若火动而泽止则何睽之有观睽于二动焉见之

右睽彖传火动而上之简

卦凡言变者必大翻覆故初之上二之五三之四若讼自需若升自萃若鼎自革若涣自节若晋自明夷若睽自家人若渐自归妹若随自蛊若贲噬嗑无妄大畜之相自凡彖传有言者皆同其未言者推之而皆合也吾盖于文王彖否泰得之

右睽彖传柔进而上行之简

睽生于疑见舆曵无曵之者见牛掣无掣之者天且劓亦其人自取之耳上九之疑抑有甚焉豕之涂犹可言也车之载鬼其可言哉其辞枝其象幻

右睽六三见舆曵之简

蹇之九三在解为九四故曰往得众二阴众之象也解之九二在蹇为九五故曰往得中五阳中之位也

右蹇彖传利西南往得中也之简

从五求三得三援五归济其君之难而已此所谓来硕而利见者也

右蹇上六往蹇来硕之简

天地解心也雷雨作气也百果草木皆甲拆形也解之雨即屯之云

右解彖传天地解而雷雨作之简

蹇之时缊解之时纾故解曰时蹇曰时用右解彖传解之时大矣哉之简志于解而无贰是曰维有解道在退小人退小人在孚维有解无他术也解亦无他有孚于小人而已

已上并解六五君子维有解之简

泰否之初上相易故茅茹象同损益之二五相易故朋龟象同既未济之三四相易故鬼方象同卦变之道于是乎观

右损六五或益之之简

一民莫非其臣则天下皆其家矣故曰得臣无家

右损上九弗损益之之简

无疆久矣无方广矣而非与时偕行可乎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其所谓时者一也

右益彖传凡益之道之简

益下之时必有任焉以致之民者初有才而求称三有位而思奋二中正以从事皆其人也夫人受益则天下皆受益矣

右益初九利用为大作之简

三受上之益而致之下者也以才则不能无强勉以位则不能无矫擅是故用凶事无咎非凶咎也君子于此其必诚以本之义以行之礼以出之乎告公用圭礼也告公所以告王也书曰旅王若公

右益六三益之用凶事之简

事莫大于迁国有益于民则为之大臣之道也然必告公从焉而后从事曰公者不斥王也

右益六四中行告公从之简

损上益下则上亦受下之益故九五曰有孚惠我德盖上下之交如此上九但见其上益而忘其损之自上也乃以偏辞求益不已此无交而求者也而益道衰矣故曰立心勿恒凶

右益上九莫益之之简

夬一象而二观施禄及下欲溥也居德则忌恐滥也溥则成施滥则失德则转词忌如书吕刑敬忌之忌记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施观于夬有自天之义焉书曰慎乃俭德惟懐永图语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居观于夬虽欲不忌其将能乎故曰夬一象而二观

右夬大象泽上于天夬之简

夬五君子而去一小人何其难也五君子者初有志二有谋三有术四有耻五有德有志者病于躁有谋者病于疑有术者病于劳有耻者病于怯有德者病于系其位使之然也去其所病而刚道成矣

右夬初九壮于前趾之简

闻言不信甚言不自克也此以事为象亦象也

右夬九四闻言不信之简

应其德曰遇姤之彖曰柔遇刚也当其位亦曰遇姤之彖曰刚遇中正

右姤彖传刚遇中正之简

阴躁而媚其始进也躁未露而媚先焉故五阳者或鱼之或瓜之或次且而观望之葢羸豕之者鲜矣是故可忧也而不可遏也故曰含章有陨自天

金柅羸豕象也贞吉往凶占也观象者可以得一阴躁进之状玩占者可以得五阳静制之几

已上并姤初六系于金柅之简

握握手也一握为笑犹言聫袂而歌也所谓众楚人咻之也

右萃初六一握为笑之简

未孚用禴非利也

右萃六二孚乃利用禴之简

以众笑而不往求正应则初六卒于乃乱以众弃而不往求正应则六三卒于无攸利

右萃六三萃如嗟如之简

非尽善不能得大吉大吉尽善之征也

右萃九四大吉无咎之简

五为萃主五之萃非四之萃之比也何咎之有萃有位也志之未光于是有非孚者亦自修而已矣

右萃九五萃有位之简

升萃之反对也泽地萃今为地风升故曰柔以时升此所谓交易也所谓卦变也

右升彖传柔以时升之简

文王居岐故有事于岐山凡祭必占随之上六升之六四文王皆尝得之故周公于二爻系焉占在其中矣

右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之简

冥升非利也而占有时乎利者不息之贞也不息之贞也者贞而不息者也亦于其心焉取之阴阳变化一转移间耳

右升上六冥升之简

君子以志得为伸故饮食以需之不然终日醉饱何适之有饫之至也故曰困于酒食九五何以利用祭上施也

九二何以利用亨中盈也中盈者诚诚者亨之本也上施者惠惠者祭之余也

已上并困九二困于酒食之简

困于石自取之也人莫不有困而已乃自取于斯故曰非所困而困焉也

右困六三困于石之简

上伤而不可观也下伤而不可行也日犹盛服以临于臣不亦劳乎故曰困于赤绂赤绂臣朝于君之服也臣绂赤则君绂朱

右困九五困于赤绂之简

诸卦系祭祀之辞者四涣萃之义大矣随之上六诚之极也困之九五如之其九二中实有积诚之象焉观之盥损之簋既济之禴虽非为祭而告然得之亦吉观以敬损以俭既济以中实中实诚也

右困九五利用祭祀之简

井非掘不成曷为言渫言甃而不言掘卦以象告爻以情言掘未及泉犹未成乎井也故掘也不列于初虽然泥焉而使之勿泥也谷焉而使之勿谷也孰非掘之功哉

井初六为井泥不食之象为旧井无禽之象无禽不食之至也二井而一义

已上并井初六井泥不食之简

立贤无方与人不求备此王之明也

右井九三王明并受其福之简

坎中之泉真水也寒其真性也

右井九五井冽寒泉食之简

井至于渫君子修己之极也井道之小成也井至于收君子及物之极也井道之大成也

右井上六井收勿幕之简

泽中何以有火也泽有木火或生焉为兽而烈古之时亦有之矣非水灭火则火涸水故曰相息是故金木用而鼎成鼎成而水火济

右革大象泽中有火之简

物变于大人故曰大人虎变豹变未能如虎革面又不能为豹也

汗之出也不反毛之革也无为气至则然也近取诸身逺取诸物于是为切

有孚虎变革道之精微也非大人其何以与于此至于政则臣宜与闻之故九四曰改命若其议也诸臣莫不与闻也故九三曰革言

已上并革九五大人虎变之简

天下之人不出君子小人二者革则无不革矣凡君子小人其初皆以位言也君子犹公子也其德如之小人亦然世降俗变则有德非其位者矣是故君子小人有以德言者有以位言者

右革上六君子豹变之简

上水下火烹饪之道也鼎上火而下木何居火非木不生故曰以木巽火圣人制鼎之用大矣水固有不必言者

右鼎彖传以木巽火之简

正位取诸离凝命取诸巽君命天命也凝则申

右鼎大象木上有火鼎之简

否之出也于鼎大矣何必待乎颠也此所谓会逢其适者也故君子幸之不颠而出亦必有道矣而不如颠之易为力也曰利幸之也

右鼎初六鼎颠趾之简

某幼读鼎折足其形渥之文而未能解辄以为渥之云者覆餗之形然耳乃今读诸家注疏始知童见之无稽也

右鼎九四鼎折足之简

九四受六五之信而下应于初初之不足信四之责也上之所以信我者如何而我如此乎故曰信如何也

右鼎九四象覆公餗之简

五在鼎为耳耳纳铉以举者也刚以当大任故曰金金铉言耳德也上在鼎为铉铉贯耳以举者也贞以居成功故曰玉玉铉言铉德也耳德以力铉德以德力以金着德以玉成

右鼎六五鼎黄耳金铉之简

此所谓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也然无位矣伊尹告归时也鼎一也而二铉用不同也铉一也而二质象不同也

已上并鼎上九鼎玉铉之简

九陵非可跻之地也惟震来之厉辟易自失若或逐而跻焉迷迫之状于是极矣亿数之大也亿丧犹言大丧也

右震六二震来厉亿丧具之简

腓虽止而不能不随于股股动则动股止则止故曰不拯其随犹言无救于乱

右艮六二艮其腓之简

羽者乗气以行者也气以志而之故曰志不可乱

右渐上九象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之简

鬼神造化之迹于物乎见之人物之灵也故易之言之也先于鬼神

右丰彖传日中则昃之简

日中见斗昼晦也见沬晦之甚也其蔀自为之障蔽也其沛自为之拥塞也皆近习之象也

右丰六二丰其蔀之简

得贤而天下称庆故曰来章有庆誉

右丰六五来章之简

琐琐旅之所也

右旅初六旅琐琐之简

人君无旅旅之六五则何人斯臣有顺德而旅焉者也射雉志期中乎文明也一发不中必再发而中焉是以终有誉命也德及于上而上称之故曰上逮五君位于诸爻为上

右旅六五射雉一矢亡之简

巽在床下巽之至矣然非伪也史巫纷若神可以欺哉

右巽九二巽在床下之简

此卜田之吉占也他事得之何如理同事异其占亦如斯而已矣予尝谓易设虚以拟天下无穷之变岂惟是哉

右巽六四悔亡田获三品之简

先后甲三日重甲也甲者始也先后庚三日重庚也庚者更也蛊乱而治有复始之道故曰终则有始巽变而通有图终之道故曰无初有终

巽之先庚蛊之所谓后甲也庚有人焉甲亦尝虑至此乎蛊而巽巽而复蛊天之道也甲而庚庚而复甲人之道也知天者尽人知人者顺天

已上并巽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之简

木巽物也而浮于水非风之力曷能乗之故曰乗木有功也

右涣彖传利涉大川之简

万物本于天人生本乎祖故曰享于帝立庙

右涣大象风行水上涣之简

时何以有涣民有淫朋人有比德聚非其所聚也聚其所聚是谓其羣有丘羣之大也类聚于此则羣分于彼矣

右涣六四涣其羣之简

就私羣则为闇为小光大闇小之反也

右涣六四象涣其羣元吉光大也之简

书言令出惟行弗惟反而继之以公灭私此即所谓汗其大号也君者天下之心汗从心出者也

右涣九五涣汗其大号之简

不在其位而欲收人心如田氏之于齐可乎盖正位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

右涣九五象王居无咎正位也之简

九五六四君与大臣同欲济涣故在下位者皆从而图之上九无位不志乎出而奚为哉时同而义异位不同也

血以形言惕以心言血去惕出身心何害之有

已上并涣上九涣其血去惕出之简

节之贞为兑兑泽象也泽漏则枯故圣人于初系漏言之戒兑为口言象也观于物漏而节宣之道可知已三之道节二之道宣节节也宣亦节也

右节初九不出户庭之简

中孚兼虚实而取之不虚则有所作不实则无所主主主忠信之主作作聪明之作

豚鱼水族无知之物也风行水上则豚鱼吹喣腾跃于其间风泽何心于豚鱼哉盖二卦中实合而中虚其感也如此孚之至也圣人取象之意切矣

已上并中孚豚鱼吉之简

天爵人爵自孟子始有此论前此未之有也好爵尔靡无亦祗谓夫爵禄之爵也欤爵一也不私权利惟德是与故曰好云盖古疏如此苟以孟子之意槩之则谓之天爵也亦宜

右中孚九二鸣鹤在阴之简

孚之至故鸣鹤自和于子感之衰故翰音徒登于天鹤与翰音皆有信之物故中孚取之九二泽体故有在阴之象上九风体故有于天之象

右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之简

鸟飞而音遗飞之过也不宜上宜下小也卦有此象故占如之

右小过彖飞鸟遗之音之简

二之四过二阳故曰祖二之五遇一阴故曰妣祖妣以象言君臣以位言

右小过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之简

彼谓六在穴谓二彼对我之称二五皆六自五而谓之曰彼在穴轻之之称谓不足与有为也

右小过六五公弋取彼在穴之简

苟不过髙飞鸟安得离之故飞鸟离之为过髙之象

右小过上六弗遇过之之简

既济之贞言乎其既济也其道有三故尾可濡茀可丧鬼方可伐也未济之贞言乎其未济也其道亦有三故尾可濡轮可曵大川可涉也持重奋发因时而动并行不悖如是哉既济之穷则之于未济故曰濡其首未济之极则反于既济故亦曰濡其首言平之不可玩也言险之不可不戒也至矣哉

既济之濡尾将登岸而濡也未济之濡尾将涉渊而濡也

已上并既济初九曵其轮之简

三年克之惫也虽戒焉亦可用之占也惟所用者小人则不可盖占法如此

右既济九三髙宗伐鬼方之简

既济之东西邻以爻位之阴阳言也六二在既济初其时也进九五在既济终其时也退则杀牛不如禴祭

右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之简

事莫大乎济川喜莫大乎登岸惧莫大乎临渊易地而异者情也易时而异者义也是故既济之戒莫大乎知存而不知亡未济之戒莫大于知进而不知止以言乎祭祀则丰不如薄以言乎征伐则惫不如震君子知此可与论否泰之道矣渊明之饮酒有孚而无咎者也若诸晋人则不免于濡首矣

已上并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之简

简端録卷二

猜你喜欢
  白心第三十八·管仲
  论语解卷一·张栻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林语堂
  原序·郑玉
  卷二十三·吴澄
  卷一百七十三·山井鼎
  卷十二·蔡卞
  卷四十·李光地
  卷二十七·朱熹
  周书·康诰·佚名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九·魏了翁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五·佚名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太虚
  卷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马致远

    (元微之上,云)小官元稹。前者江南采访回来,面奏圣人,说白居易无罪远谪。蒙圣人可怜,已将他宣唤回朝,仍复旧积。他谢恩毕,便奏知刘员外计骗人妾,假称死亡。蒙圣人准归本夫。今日旨意下来,御断此事,只得先报乐天知道。(下)(唐宪

  • 人境庐诗草·卷五·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

  • 卷四十四·佚名

    十一月初八日(辛未),福康安奏言:台湾贼匪蔓延日久,官兵力疲气馁,总未蒇功。蒙将屯练贵州、广西兵丁预为调拨,各兵俱系生力,锐气方盛,进剿必能得力。臣适因风信不顺,守候数旬。粤西兵业俱到齐,屯练已有至泉州之信,贵州官兵不日亦可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天启五年六月丁丑朔以册封衡鲁庆沈周蜀德光泽永和各王府 上亲诣内殿祭告遣翰林院编修简讨刘必达刘宇亮等给事中陈熙昌等尚宝司丞许志才中书行人张养阎可陛等十八员充正副使奉节册行○命兵部尚书高第暂署工部印信其

  •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范晔

    六年(30)春正月十六日,改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代代免除徭役,比照高祖家乡丰邑、沛县的旧例,使章陵县人民不再担忧以后会再有徭役。二十一日,光武帝下诏说:“往年水旱蝗虫为灾,谷价暴涨,人们的食物缺乏。我念及百姓不能自给,心里

  • 李重传·房玄龄

    李重,字茂会,江夏钟武人。父亲李景,任秦州刺史、都亭定侯。李重少时爱好学习,有文章辞彩;早年父母双亡,同几个弟弟居住,以友爱著称。二十岁当本国中正,谦让没有就职。后来当始平王元勰的文学,上疏陈述九品之制道:“先王议定制度

  • 吐蕃传·薛居正

    吐蕃,原居于汉朝西羌地区,有人说他们是南凉秃发利鹿孤的后裔,他的子孙以秃发为国号,语音讹变为吐蕃。吐蕃人将他们的国主称为赞普,设置大论、小论官以管理国事。他们的风俗是随水草放牧而无固定居所,然而也有城郭,都城叫逻些

  • 周镗传·宋濂

    周镗字以声,浏阳州人。学问渊博,精通《春秋》。泰定四年(1327)进士及第,授衡阳县丞,再调任大冶县知县。大冶的豪强,掌握吏员的是非优劣,以要挟官府,向称难治。镗虽貌似疾病文弱之人,但毅然有威不可犯之状。他在抑豪强、施恩贫

  • 附录三 光绪圣德记·梁启超

    第一章 上舍位忘身而变法上以变法被废,仁至义尽,其委曲苦衷,罕有知之者。乙未年上欲变政,旋为西后所忌。杖二妃,逐侍郎长麟、汪鸣銮,流妃兄侍郎志锐,褫学士文廷式,永不叙用。皆以诸臣请收揽大权之故,太监寇连材请归政,则杀之。

  • 张积中传·胡朴安

    张积中,奇男子也,以讲学聚徒至数千人,肉食者诬以叛逆以死,今四十余年,无人敢道其姓名。夫磊落奇伟之士,处专制政体之下,非特当时不能独行己志,即身后之名,亦几与真叛逆者等,不肯挂诸齿颊,可不哀哉!余乃本诸旧闻,复博采私家记载,而为

  • 卷三十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三十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二十有五年春叔孙舍如宋【策书未详】夏叔诣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初郑伯如晋子太叔谓范鞅曰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鞅惧与韩起谋

  • 卷二十四·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四钱唐程川撰易二十四下经四大率人之精神萃于已祖考之精神萃于庙【防渊录萃彖辞】顺天命説道理时彷佛如伊川説也去得只是文势不如此他是説丰萃之时

  • 卷五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六桓公三年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足利本仲年上补入夷字不知据何本也注齐侯送姜氏本或作送姜氏于讙公子则下卿送公子公女谨按此非注文释文混入

  • 追踪古德的精神·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天台宗大学讲──同人今天冒雨来山,承诸君不避艰难远迎,实深感谢!今日目睹诸君情形,吾人不禁联想到传教空海等诸前辈之故事。当传教大师等往敝国留学时,海道险阻,交通不便,而诸古德仍破浪乘舟而到中国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叹净品第九尔时舍利弗白佛言:&ldquo;世尊!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净故。&rdquo;&ldquo;世尊!是净明。&rdquo;佛言:&ldquo;净故。&rdquo;&ldquo;世尊!是净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rdqu

  •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下·佚名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品第二中第七门  触相应。作意不相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触相应如前。乃至二蕴。作意不相应。何所摄。谓作意自性。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十一界十一处二蕴。此何

  • 卷三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七宋景濂传宋景濂。名濂。世居金华之潜溪。至景濂迁於浦江青萝山。仍以潜溪题其室。故学者称为潜溪先生。学佛氏之道。亦自号无相居士。母陈氏。梦异僧手持华严经来曰。吾方写是经。愿假一室以终此卷。觉已

  • 薛丁山征西·如莲居士

    该书采用章回体形式,讲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