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阅餐石日记

胡妙观居士解行精卓,一时无两!盖于解或胜之者则无其行,于行或胜之者则无其解;且能近齐其家,举室而迁以入山,远周于世,尽人而导之奉佛。比年率善眷隐居五台自修,密行造诣益深。就山中喇嘛习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渐加至三倍,经三七日,不疲不病,如是苦行,洵属难能可贵!餐石期中作餐石日记,静极而明,由定生慧,其信愿思察之锐利深刻,尤迥过平日。然亦坐因是故,心殷意笃,所言或过专切。其阅海潮音化声自叙,遽欲绳以三皈,此言于康、藏等地虽可,而汉土则虽印光法师之笃修净土尚兼意崇儒教。前者大勇等责以违三皈旨,且格格不入。又古德精严如远公,亦与陶、陆同虎溪之笑,况化声先修道功,后研佛理,已能位儒道于人天乘内:既率人天而归佛,则欲暂游于人或天,亦尚何不优容于佛海?犹有可言者,人天善法,本唯世间,佛融通其滞而摄之,亦成圣智资粮。而密宗之咒术、气功,亦间出梵释龙仙神鬼等凡外之类,各举其奇材异能以献于佛,佛因笑纳之药笼中,以备恩济群生之一物者。故吾亦闻化声之将笔绎其仙术而随喜焉。

又于阅大圆居士化声序,徒责唯识家之诋密家,而反不问同善社等真正外道;然不责密家之崇自而抑大乘余宗,反不恤形滥于凡外,殆亦难得其平。至西藏所传无著修弥勒法十二年,三次欲退,最后舌舐狗身烂处,始见弥勒,亦一流之传说耳。如据谓必修弥勒法乃见弥勒,然印度阿罗汉升兜率见弥勒者非藉修法,无著以圣地菩萨升见弥勒,亦可无藉乎此;玄奘法师途中遇贼将杀以祀天,入观之顷亦上升亲见,是故其道非一,未可拘墟。又安知修唯识观非面见弥勒之路乎?谓应速趋顺决择分,亦谈何容易?天亲仅为顺决择分菩萨,而宗克巴大师所最崇之阿底峡尊者,密部判位,亦只顺决择分忍位菩萨,故应于六度广积其资粮也。(见海刊十六卷三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三·佚名
  卷第三十·道原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五·彦悰
  成实论 第三卷·佚名
  第十四 迅速经之义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卷第十一·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佚名
  缁门崇行录叙·祩宏
  第九十八章 西利奇奢耶罗奢西哈王·佚名
  新宏明集序·太虚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印光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一·霁仑超永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氏·唐圭璋

      自署雁峰刘氏。宋末被掠,题词长兴酒库。   沁园春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   越人北向燕支。回首

  • 第一折·佚名

    (外旦扮张玉娥上,云)妾身长安京兆府人氏,唤做张玉娥,是个上厅行首。如今我这在城有个员外李彦和,与我作伴,他要娶我。怎奈我身边又有一个魏邦彦,我要嫁他。听知的他近日差使出去,我已央人寻他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净扮魏邦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臧懋循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元)武汉臣撰●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指绝地苦劝糟糠妇 正名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楔子〔正末扮刘从善同净卜

  • 列传第三十四·李延寿

    孙绍 张普惠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鹿悆 张耀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孙绍,字世庆,昌黎人也。少好学,通涉经史。初为校书郎,稍迁给事中,后为门下录事。好言得失,与常景共修律令。延昌中,绍表曰:臣闻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八)·陈寅恪

    抑更有可附论者,有学集壹叁东涧诗集下“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之三十七及三十八云:夜静钟残换夕灰,冬缸秋帐替君哀。汉宫玉釜香犹在,吴殿金钗葬几回。旧曲风凄邀笛步,新愁月冷拂云堆。梦魂约略归巫峡,不奈瑟琶马

  • 吴三桂纪略·佚名

    予宰江川,本县学谕金大印字斗如隶平西旗下,自辽东贡生选授,熟谙明季辽沈事,予乐与谈。伊时吴宠眷隆渥,予因问金云:“王爷(原注:旗下人称旗主为王爷)世谓纯忠极孝,报国复仇,裂土分藩,为世间伟人,信乎?”金曰:“吾王俱

  • 一九 胡韵仙·周作人

    胡韵仙为铅山胡朝梁(诗庐)的兄弟,初名朝栋,进水师学堂,与鲁迅同学,及鲁迅退学,他也因事出来了。过了些时改名胡鼎,和我同考“云从龙风从虎论”,以第一名录取,补副额(即三班),洋汉文功课均佳。壬寅二月鲁迅将往东京,韵仙拿了三首诗来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六·周祖谟

    耸,□,欲也。(皆强欲也。山项反。)荆吴之间曰耸,晋赵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相劝曰耸,或曰□。中心不欲,而由旁人之劝语,亦曰耸。凡相被饰亦曰□。耸,□,聋也。半聋,梁益之间谓之□。(言胎□烦愤也。音宰。)秦晋之间听而不聪,闻而不

  • 卷十七·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七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序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大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笺乐得贤者与共立于朝相燕乐也音义【自此至菁菁者莪六篇幷

  • 卷十一·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一书经臣哉邻哉邻哉臣哉侍读【臣】蔡扬宗【臣】谨按天降下民作之君以统之而六合之广亿兆之繁君不能以端拱九重之身兼综而遥制之也于是乎众建庶官以分理之故南

  • 灵隐寺弥勒殿碑·太虚

    灵隐为震旦一大禅窟,古称绝胜觉场,创于东晋慧理尊者。迨康熙易额云林,又将三百年矣。邱壑泉石,美尽自然,游之者共睹,记之者已详。兹以寺之弥勒殿继大雄殿落成,试一言佛宇兴废,僧德隆污,与夫国运盛衰,世道消长之关系焉。志载明季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一·澄观

    疏。释此四分具如杂集第十三者。然此论建立补特伽罗。略有七种。谓病行差别故。出离差别故。任持差别故。方便差别故。果差别故。界差别故。修行差别故。今当病行差别。自有七种。一贪行。二嗔行。三痴行。四慢行。五

  • 卷第十二·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二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无色处第三十五四无色者。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问曰。何以故作此论。答曰。断他意故作此论。或有欲令无色中有色。或有欲令无色中无色。鞞婆阇婆提欲

  •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德清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佑釲闻之灵峰素华法师矣。释之於十方三世。无不彻也。此界此时。则始于释迦。继于迦叶阿难等也。其在震旦。则远公造法性论。罗什叹其能知佛理。北齐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论。悟圆顿心宗。二

  • 道光晋江县志·周学曾

    周学曾撰,七十七卷,晋江地方志

  • 皇朝经世文编·贺长龄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

  • 春秋管窥·徐庭垣

    十二卷。徐庭垣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君,于列国诸侯,则俱周天子所

  •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义净译之一字咒王经同本,是一字文殊法之本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