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居士传四

安阳董何魏陈刘传

安阳沮渠侯

京声者。天水临城县人。河西王蒙逊之从弟也。为人疎通强识。幼禀五戒锐意内典。少时甞到于阗国。经衢摩帝太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陀。咨问道义从受禅要秘密治病经。既而东归高昌。求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居数年。魏主焘破河西。安阳奔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务。常游止塔寺。初出观世音弥勒二观经。丹阳尹孟顗见而善之。请与相见。厚设供养。至孝建二年。比丘尼慧濬闻其讽禅经。请得传写。遂出为五卷。其年於锺山定林寺续出佛母泥洹经一卷。安阳居绝妻拏。不乐荣利。从容法侣宣通经典。是以缁白交敬礼焉。大明末遘疾而卒(出三藏记集)。

董吉

於潜人也。奉法三世。至吉尤精进。恒斋戒诵首楞严经。所居村人有疾病。请吉诵经輙愈。同县何晃亦奉法。卒中毒。请吉往会。溪水暴涨不得度。吉默祷於大士。裸而戴囊经以度。及岸忽囊经为水漂没。甚悲恨。至晃家忏悔自责。俛仰之间乃见经囊在高座上。启视之。未甞沾湿。於是县人一时皆奉法。吉家西北有山高险。中多妖魅犯害居民。吉欲降之。乃辟山地四五畆。构造小屋。设高座。转首楞严经百余日。民害遂止。後有数人来谒曰。闻君德行清肃。故来相观。并请一事。想当见听。吾世有此山。今君来止。虑相犯冒。当更作界分。以杀树为断。吉知是山鬼。乃曰。仆贪此寂静。读诵经典。不干君等。愿见佑助。鬼许诺而去。越一宿。自吉所辟地四际之外。树皆枯死如焚焉(冥祥记)。

何昙远

庐江人。宋御史中丞万寿之子也。少奉法持菩萨戒。年十八居父丧。哀毁成疾。遂归心净土。请僧数人於家忏悔宿业。久而益虔。一夕转经竟。众僧已眠。昙远忽自歌诵。僧异而问之。曰。见佛身黄金色。光丈余。自西而至。幡花翼从。充满虗空。佛熈怡微笑诏昙远速去。昙远素羸弱。至是神色壮厉。便取香花散之空中。至五更忽然而终。宅中芬香数日乃歇(冥祥记)。

魏世子

梁郡人。生当宋世。奉佛精进。率诸子女修西方净业。唯妇独不信。其女病死七日复苏。即升高座诵无量寿经。下启父言。儿去便往无量寿国。儿及父兄池中各有大莲华。当生其内。唯母独无。不胜此悲。故归启报。语竟而瞑。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记)。

陈参军

名鍼。荆州华容人。天台智者禅师之兄也。仕梁为普安王中兵参军。年四十遇仙人张果谓之曰。吾观汝相。阳筭已尽。死在期月。参军惧以白智者。智者授以童蒙止观。教行方等忏法。先具十法。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具此十法庄严道场。着洁净衣烧香散华。於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即得重罪消灭禅定现前。参军奉教修习夙夜不怠。未及一载复见果。果大惊异曰服何药而致此。曰但修忏法未甞服食。果以手加额曰。奇哉道力。越死超生。後参军於禅定中升天宫见金殿。榜曰陈鍼之室。後十五年当生於此。及期。徧谒亲知言别。端坐而逝(佛祖统记.小止观)。

刘谦之

魏孝文帝时中官也。太和中自伤刑余。奏乞入山修道。齎华严经一部。昼夜礼诵。绝粒饮水。经三七日忽髯髭尽生。复丈夫相。神思通悟洞晓幽旨。遂殚精造华严经论共六百卷。奏闻孝文。倍加敬信。华严一教遂盛於时(大唐内典录.华严经疏钞○疏钞以谦之为北齐人。又言感第三王子焚身供养文殊事。因而发心。按北齐无太和年号。且魏齐诸王子尽列於史。并无焚身事。今据内典录削之)。

严恭

泉州人也。隋开皇中客於扬州。造精舍。写法华经。道俗崇敬常送钱供给。後有人从贷经钱一万。恭不获已与之。贷者载至中路。船覆失钱。是日恭入库。见一万钱如新出水。怪之。已而其人以船覆告。乃知库中钱即其所贷也。一商人至衖亭湖祭神。夜梦神云。诸君以所赠物与严法华为书经用也。其他感应甚众。恭遂以书经终。大业末。子孙犹传其业。群盗相约不入其里。里人赖之。同时益州新繁有荀生者。居县西三十里许曰王李村。工书。然自重不肯为人书。人虽辱殴之。不顾也。一日把笔走前村。向空中四面书般若经。数日而毕曰。好令诸天读之。人初不觉其异。其後大雷雨。牧牛小儿住其地中可丈许。雨不能湿。自後遇雨牧儿輙避雨其处。武德中有异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般若经。诸天於上设葢覆之。不可轻践。村人遂以阑楯周之。斋日设供。每闻天乐声(冥报记.三宝感通记)。

知归子曰。数君之奉法。可谓专且勤矣。其能格天人而度生死也。宜哉。夫阳气奋而萌芽作。秋风至而木叶零。至诚而不动者。不亦鲜乎。

猜你喜欢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六·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贤首五教仪开蒙·续法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下·不可思议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一·佚名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佚名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二·函可
  松源和尚语录卷上·松源崇岳
  卷之八·别庵性统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二·佚名
  禅心经语·佚名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欧阳竟无
  天请问经疏一卷·文轨
  贤护分饶益品第九·佚名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欧阳修

    高宗八子:后宫刘生忠,郑生孝,杨生上金,萧淑妃生素节,武后生弘、贤、中宗皇帝、睿宗皇帝。燕王忠,字正本。帝始为太子而忠生,宴宫中,俄而太宗临幸,诏宫臣曰:“朕始有孙,欲共为乐。”酒酣,帝起舞,以属群臣,在位皆舞,赉赐有差。贞观二十

  • ●卷八十二·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七。   起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辛巳,尽其日。   至(删此字添李忠愍事迹曰:六字)城欲次日馆伴来相见说景王请命上书犹有御宝料城中未甚乱国相教徽猷来欲令入城遂於城破处见粘罕(改作尼堪)斡离不(改作里雅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雍正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天位的强盗呢,还是驱逐流寇的主人呢?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夷狄盗窃天位,染污华夏,如强盗劫去家财,复将我主人赶出在外,占踞我家。今家人在外者,探得消息,可以

  • 第八十九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蔡东藩

      却说石显专权,怙恶横行。当时有个待诏贾捐之,为前长沙太傅贾谊曾孙,屡言石显过恶,因此待诏有年,未得受官。永光元年,珠崖郡叛乱不靖,朝廷发兵往讨,历久无功。郡在南粤海内,岛屿纷歧。自从武帝平定南越,编为郡县,居民叛服无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七·乾隆

      元  武宗皇帝  【戊申】至大元年春正月以阿实克布哈为右丞相行御史大夫事  初阿实克布哈见帝容日悴乗间进曰陛下八珍之味不知御万金之身不知爱而惟麴蘖是耽妃嫔是好是犹两斧代孤树未有不颠仆者陛下縦不自爱

  • 卷之十七·佚名

    乙巳五月戊午朔○庚申广信卫指挥王文英率师趋铅山次佛母岭与陈友定兵遇破走之○辛酉参军胡深言近克松溪获张子玉其余众败奔崇安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并攻之因规取八闽 上曰张子玉友定饶将今为我禽彼必破胆乘势攻之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十二·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十二月。己卯朔。日食。  ○礼部议覆、江南学臣高去奢疏言、江南乡试、旧额生员。中式一百二十五名。监生三十八名今南雍已裁、本省在监者、即与生员一体考试。应增二十名。从之。  ○镇守

  • 庆元党禁·佚名

    《庆元党禁》一巻,不着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亦不着録,惟见《永乐大典》中题曰“沧洲樵叟撰”,葢与绍兴正论均出一人之手。序称淳熈乙巳,则作于宋理宗十八年也。考党禁起于宁宗庆元二年八月,弛于嘉泰二年二月,是

  • 卷八十五·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索隐翟音狄

  • 苏舜钦传·脱脱

    苏舜钦字子美,是参知政事苏易简的孙子。他的父亲叫苏耆,很有些才名,曾经担任过工部郎中官和直集贤院。苏舜钦少年时即慷慨有大志,状貌也长得奇怪和魁伟。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学者们写的文章都有追求对偶多的毛病,只有

  • 卷四十四(昭七年,尽八年)·孔颖达

    【经】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暨,与也。燕与齐平。前年冬,齐伐燕,间无异事,故不重言燕,从可知。○暨,其器反,传同。重,直用反。)[疏]“暨与”至“可知”。○正义曰:“暨,与”,《释诂》文也。此直言“暨齐平”,不知谁与齐平。《?梁传

  • 榕村语录卷十九·李光地

    宋六子二世人于可爱之物必欲得为己有转眼便属他人此身尚不得有又何者为吾有此吾儒至粗道理佛家却以此呼呵人总由愚者多也康节于此见得最透程子乃讥其于学全然不识至横渠虽讥其力索强探然谓自孟子后都无他见识其所言为

  • 遵礼篇 第十六 凡二十一条·范立本

    子曰:“居家有礼,故长幼序。闺门有礼,故三族和。朝廷有礼,故官爵序。田猎有礼,故戎事闲。军旅有礼,故武功成。”晏子曰:“上无礼,无以使下;下无礼,无以事上。”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

  • 卷十六·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六【庚襄王二寅十一年】二十有九年【晉文五年齊昭二年衛成四年蔡莊十五年鄭文四十二年曹共二十二年陳共公朔元年?桓六年宋成六年秦穆二十九年楚成四十一年】春介葛盧來【介杜注在城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序·圆瑛

    夫佛法首重实证,非实证无以契真常。因一切众生,皆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盖妙理空寂,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乃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即此义也。然众生之欲契入实相,必

  • 诗经稗疏·王夫之

    四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人,祖籍江苏高邮。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兄介之同举于乡。明亡,在衡山举兵,为清军所败。后勤苦着述四十余年。晚年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着述极富。是书

  •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

    本书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防止修行出现偏差的内容,让学人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社会上种种邪说、神棍所误导,对当下的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节选《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境作为参照标准,说明凡有执着皆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