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我闻如是。释迦牟尼佛悲门三昧观众生品本起经中说。佛从癸丑年七月七日入胎。至甲寅年四月八日生。至壬申年年十九。二月八日出家。至癸未年年三十。是腊月月八日得成道。至癸酉年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槃。

  正法从甲戌年至癸巳年。足满五百岁止住。像法从甲午年至癸酉年足满一千岁止住。末法从甲戌年至癸丑年足满一万岁止住。入末法过九千八百年后。月光菩萨出真丹国说法大度众生。满五十二年入涅槃后。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灭不现。余经次第灭无量寿经在后得百年住。大度众生然后灭去至大恶世。我今誓愿持令不灭。教化众生至弥勒佛出。佛从癸酉年入涅槃后。至未来贤劫初。弥勒成佛时有五十六亿万岁。我从末法初始立大誓愿。修习苦行。如是过五十六亿万岁。必愿具足佛道功德见弥勒佛。如愿中说入道之由莫不行愿。早修禅业少习弘经。中间障难事缘非一。略记本源兼发誓愿及造金字二部经典。

  稽首归命十方诸佛。

  稽首归命十二部经。

  稽首归命诸大菩萨。四十二地诸贤圣僧。

  稽首归命一切缘觉。声闻学无学众。又复。

  稽首梵释四王天龙八部。冥空善神护法大将。慧思自惟。有此神识无始已来。不种无漏善根。是故恒为爱见所牵。无明覆蔽致令虚妄。生死日增苦轮常转未曾休息。往来五道横使六识轮回六趣。进不值释迦出世。后复未蒙弥勒三会。居前后众难之中。又藉往昔微善根力。释迦末世得善人身。仰承圣教之所宣说。释迦牟尼说法住世八十余年。导利众生化缘既讫便取灭度。灭度之后正法住世迳五百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迳一千岁。像法灭已末法住世迳一万年。我慧思即是末法八十二年。太岁在乙未十一月十一日。于大魏国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生。至年十五出家修道。诵法华经及诸大乘。精进苦行至年二十。见世无常众生多死。辄自思惟。此身无常苦空无有我人不得自在。生灭败坏众苦不息。甚可怖畏。世法如云有为难信。其爱著者即为烦恼大火所烧。若弃舍者则至无为涅槃大乐。一切众生迷失正道永无出心。我为众生及为我身求解脱故。发菩提心立大誓愿。欲求如来一切神通。若不自证何能度人。先学已证然后得行。自求道果为度十方无量众生。为断十方一切众生诸烦恼故。为令十方无量众生。通达一切诸法门故。为欲成就十方无量一切众生菩提道故。求无上道为首楞严。遍历齐国诸大禅师学摩诃衍。恒居林野经行修禅。年三十四时在河南兖州界论义。故遭值诸恶比丘以恶毒药令慧思食。举身烂坏五脏亦烂。垂死之间而更得活。初意。欲渡河遍历诸禅师。中路值此恶毒困药。厌此言说知其妨道。即持余命还归信州不复渡河。心心专念入深山中。欲去之间是时信州刺史。共诸守令苦苦留停。建立禅斋说摩诃衍义。频经三年未曾休息。梁州许昌而复来请。又信州刺史复欲送启。将归邺郡慧思意决不欲向北。心欲南行即便舍众渡。向淮南山中停住。从年二十至三十八。恒在河南习学大乘。亲觐供养诸大禅师。游行诸州非一处住。是时国敕唤国内一切禅师入台供养。慧思自量。愚无道德。不肯随敕方便舍避。渡淮南入山至年三十九。是末法一百二十年。淮南郢州刺史刘怀宝共游郢州山中。唤出讲摩诃衍义。是时为义相答。故有诸法师起大嗔怒。有五人恶论师以生金药置饮食中令慧思食。所有余残三人啖之一日即死。慧思于时身怀极困。得停七日气命垂尽。临死之际一心合掌向十方佛忏悔。念般若波罗蜜作如是言。不得他心智不应说法。如是念时生金毒药。即得消除还更得差。从是已后数遭非一。年至四十是末法一百二十一年。在光州开岳寺。巴子立五百家共光州刺史。请讲摩诃衍般若波罗蜜经一遍。至年四十一是末法一百二十二年。在光州境大苏山中。讲摩诃衍义一遍。至年四十二是末法一百二十三年。在光州城西观邑寺上。又讲摩诃衍义一遍。是时多有众恶论师。竞来恼乱生嫉妒心。咸欲杀害毁坏般若波罗蜜义。我于彼时起大悲心念众恶论师。即发誓愿作如是言。誓造金字摩诃般若及诸大乘。琉璃宝函奉盛经卷。现无量身于十方国土讲说是经。令一切众恶论师。咸得信心住不退转。至年四十三是末法一百二十四年。在南定州。刺史请讲摩诃衍义一遍。是时多有众恶论师。竞起恶心作大恼乱。复作种种诸恶方便。断诸檀越不令送食。经五十日唯遣弟子化得以济身命。于时发愿。我为是等及一切众生。誓造金字摩诃衍般若波罗蜜一部。以净琉璃七宝作函奉盛经卷。众宝高座七宝帐盖珠交露幔。华香璎珞种种供具。供养般若波罗蜜。然后我当十方六道普现无量色身。不计劫数至成菩提。当为十方一切众生。讲说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中间若作法师如昙无竭。若作求法弟子如萨陀波仑。发愿之后众恶比丘皆悉退散。发此愿已即便教化作如是言。我造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至年四十四是末法一百二十五年。太岁戊寅还于大苏山光州境内。唱告诸方。我欲奉造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须造经首谁能造者。时有一比丘名曰僧合而忽自来。作如是言。我能造金字般若。既得经首即遍教化诸州。刺史及土境人民白黑道俗得诸财宝。持买金色造作经用。从正月十五日教化至十一月十一日。于南光州光城都光城县齐光寺。方得就手报先心愿。奉造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部。并造琉璃宝函盛之。即于尔时发大誓愿。愿此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及七宝函。以大愿故。一切众魔诸恶灾难不能沮坏。愿于当来弥勒世尊出兴于世。普为一切无量众生。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时。

  以我誓愿  金字威力  当令弥勒

  庄严世界  六种震动  大众生疑

  稽首问佛  有何因缘  大地震动

  唯愿世尊  敷演说之  时弥勒佛

  告诸弟子  汝等应当  一心合掌

  谛听谛信  过去有佛  号释迦文

  出现世间  说是般若  波罗蜜经

  广度众生  彼佛世尊  灭度之后

  正法像法  皆已过去  遗法住世

  末法之中  是时世恶  五浊竞兴

  人令短促  不满百年  行十恶业

  共相杀害  是时般若  波罗蜜经

  兴于世间  时有比丘  名曰慧思

  造此摩诃  波罗蜜经  黄金为字

  琉璃宝函  盛此经典  发弘誓愿

  我当度脱  无量众生  未来贤劫

  弥勒出世  说是摩诃  般若经典

  波罗蜜经  我以誓愿  金经宝函

  威神力故  当令弥勒  七宝世界

  六种震动  大众生疑  稽首问佛

  唯愿说此  地动因缘  时佛世尊

  告诸大众  汝等当知  是彼比丘

  愿力因缘  金经宝函  今欲出现

  大众白佛  唯愿世尊  以神通力

  令我得见  金经宝函  佛言汝等

  应当一心  礼过去佛  释迦牟尼

  亦当一心  专念般若  波罗蜜经

  佛说是时  大地以复  六种震动

  出大光明  普照十方  无量世界

  其香殊妙  超过栴檀  百千万倍

  众生闻者  发菩提心  琉璃宝函

  现大众前  唯可眼见  无能开者

  时诸大众  踊跃欢喜  俱白佛言

  唯然世尊  云何得见  般若经文

  弥勒佛言  彼造经者  有大誓愿

  汝等应当  一心念彼  称其名号

  自当得见  说是语时  一切大众

  称我名号  南无慧思  是时四方

  从地涌出  遍满虚空  身皆金色

  三十二相  无量光明  悉是往昔

  造经之人  以佛力故  宝函自开

  出大音声  震动十方  一切世界

  于时金经  放大光明  无量众色

  犹如大云  流满十方  一切世界

  种种音声  普告众生  复有妙香

  悦可众心  是时众生  以我愿力

  及睹地动  又见光明  闻香声告

  得未曾有  身心悦乐  譬如比丘

  入第三禅  即于是时  悉得具足

  三乘圣道  乃至具足  一切种智

  此愿不满  不取妙觉  又愿十方

  诸佛世尊  说此般若  波罗蜜处

  一切皆如  弥勒大会  若使十方

  无量诸佛  一时说法  亦愿此经

  一时皆得  普现于前  一一瑞相

  诸佛大会  等度众生  一一世尊

  皆称释迦  及我名字  亦如弥勒

  大会无量  若不尔者  不取妙觉

  又愿当来  十方国土  函及经卷

  无量名字  随诸国土  人量大小

  人身大处  函及经卷  文字亦大

  人身小处  函及经卷  文字亦小

  随其国土  众宝中精  人所贵者

  般若力故  函及经卷  文字变作

  上妙珍宝  终不常为  琉璃金字

  书经之纸  为金刚精  不可损坏

  至于未来  不可思议  无量劫数

  十方世界  有佛出世  说是般若

  波罗蜜处  亦复如是  若不尔者

  不取妙觉  愿于来世  十方国土

  诸佛世界  皆称释迦  如来名号

  金经宝函  及我名字  是故音声

  遍至十方  一切世界  众生普闻

  皆得入道  若有众生  不入道者

  种种方便  神足变化  而调伏之

  必令得道  若不尔者  不取妙觉

  又复发愿  我今入山  忏悔一切

  障道重罪  经行修禅  若得成就

  五通神仙  及六神通  闇诵如来

  十二部经  并诵三藏  一切外书

  通佛法义  作无量身  飞行虚空

  过色究竟  至非非想  听采诸天

  所说法门  我亦于彼  向诸天说

  所持佛经  还下阎浮  为人广说

  复至三途  至金刚际  说所持法

  遍满三千  大千世界  十方国土

  亦复如是  供养诸佛  及化众生

  自在变化  一时俱行  若不尔者

  不取妙觉

  上妙栴檀为高座  众彩杂色以庄严

  上妙七宝为帐盖  众宝庄严放光明

  阎浮檀金为经字  琉璃水精为经函

  敬诸佛法好供养  然后说法化众生

  无前无后无中间  一念心中一时行

  我今入山为学此  非为幻惑诳众生

  若有恶人障碍我  令其现世不吉祥

  备受种种诸恶报  若不改心自中伤

  死堕地狱入镬汤  谤法罪报劫数长

  愿令彼发菩提心  持戒修善至道场

  我为众生行此愿  令佛法藏得久住

  恶人嫉妒横恼乱  妨废修行不得作

  若得好人拥护我  诸天善神为佐助

  令其护法得久住  后生净土得佛道

  令其修道速成就  我无二心发此愿

  愿令众生识果报

  又复发愿  十方诸佛  自当证知

  我今为此  摩诃般若  妙法莲华

  二部金字  大乘经故  欲于十方

  广说法故  三业无力  不得自在

  不能十方  一时出现  调伏身心

  及化众生  今故入山  忏悔修禅

  学五通仙  求无上道  愿先成就

  五通神仙  然后乃学  第六神通

  受持释迦  十二部经  及十方佛

  所有法藏  并诸菩萨  所有论藏

  辩说无碍  十方普现  供养诸佛

  于恶世中  持释伽法  令不断绝

  于十方佛  法欲尽处  愿悉在彼

  持令不灭  誓愿此土  具足十地

  种智圆满  成就佛地  是故先作

  长寿仙人  藉五通力  学菩萨道

  自非神仙  不得久住  为法学仙

  不贪寿命  誓以此身  未来贤劫

  见弥勒佛  若不尔者  不取妙觉

  诚心发愿  愿我当来  贤劫之初

  弥勒世尊  成佛道已  为大众说

  大品经时  我以今日  发誓愿力

  丑陋之形  卑小色阴  见弥勒佛

  以誓愿力  更立一身  色像无比

  过于人天  无量辩才  神通变化

  随意自在  见弥勒佛  以此二身

  一时见佛  以誓愿力  卑小丑身

  亦能变化  具足成就  无碍神通

  诸波罗蜜  以造金字  誓愿之力

  在弥勒前  二身一时  普现变化

  遍满十方  广说深法  摩诃般若

  六波罗蜜  三十七品  及神通事

  度众生已  忽然不现  愿弥勒佛

  为诸大众  说我今身  发愿因缘

  若不尔者  誓不成佛  又复发愿

  我今稽首  诚心忏悔  从无始劫

  至于今身  多作冤对  恼他因缘

  见他修善  为作障碍  坏他善事

  不自觉知  自恃种姓  盛年放逸

  以势陵他  不思道理  信邪倒见

  事外道师  于三宝中  多作留难

  久积罪业  报在今身  是故稽首

  诚心忏悔  十方诸佛  一切贤圣

  梵释四王  天龙八部  护法善神

  冥空幽显  愿为证明  除障道罪

  身心清净  从今已后  所作吉祥

  无诸障碍  愿在深山  思惟佛道

  愿得甚深  诸禅解脱  得神通力

  报诸佛恩  誓于此身  得不退智

  若不尔者  誓不成佛

 

  又愿一切十方国土。若有四众比丘比丘尼及余智者。受持读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若在山林旷野静处城邑聚落。为诸大众敷扬解说。有诸魔众竞来恼乱破坏般若波罗蜜。是人若能一心合掌称我名字。即得无量神通。我于尔时亦作化人在彼众中。现为眷属称彼弟子。降伏众魔破诸外道。令彼智者大得名称。我时复为化作四众。山林聚落处处皆现为作卫护。或作大力鬼神王像。或作沙门。或作居士。或作国王大臣宰相。敕令国内治罚一切破戒恶人。若有刚强不改心者。或令现入阿鼻地狱。种种逼切必令改心。还令归命彼说法者。叩头求哀为作弟子乃可放耳。令诸恶事。变为吉祥。若不尔者不取妙觉。我从发心所有福业尽施众生。至于当来弥勒世尊出世之时。具足十地入无垢位。于授记人中最为第一。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得成佛道时。不可思议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超殊十方严净世界。过此之外所有秽土。以我愿力令诸众生虽一处住所见各异。调伏恶人发菩提心。即发心已见诸秽恶悉皆当净。七宝华果应时具足。无有四时差别之异。所住国土天人之类同一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六神通与佛无异。除佛智慧无能知者。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皆悉发愿来生我国。一切具足普贤之道。随其本愿修短自在。色身相好智慧神通。教化众生等无差别。饮食衣服应念化现不须造作。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持戒精进修行六度。受持我愿称我名字。愿见我身修行七日至三七日。即得见我一切善愿具足。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若有众生。具五逆罪应堕地狱。临命终时值善知识教称我名。罪人闻已。合掌称名声声不绝。经十念顷。命欲终时。即得见我。迎其精神来生我国为说大乘。是人闻法得无生忍永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设我得佛。世界清净无三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悉化生。三十二相飞行自在。光明普照无有日月。七宝国土无诸秽恶。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有众生在大地狱。闻我名字即得解脱。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有众生堕饿鬼中。百千万劫乃至不闻饮食之名。恒为炽然饥火所烧。受大苦恼。闻我名字即得饱满。得正念力舍饿鬼身生人天中。发菩提心至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有众生以恶业故。堕畜生中受种种苦。闻我名字众苦永灭。即得人天端正之身。即闻正法具足圣道。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有众生牢狱系闭鞭挞楚毒。称我名字发菩提心。而得解脱疮瘢亦灭。因是发心住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有众生横被系缚遇大祸对。若有罪若无罪。临当刑戮称我名字。彼所执刀杖杻械枷锁。皆悉摧碎即得解脱。发菩提心住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一切十方无量众生。百千病苦及以业障诸根不具。称我名字执持不忘。正念思惟病苦消灭。诸根具足即得平复。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有比丘在山林中。读诵般若及诸大乘。修学禅定及神通力。宿罪障故修不能得。于日夜中应各三时。称十方佛持我名字。是人心愿种种所求即得具足。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我得佛。十方世界六道众生闻我名字。即发无上菩提之心住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得佛时。无量光明常照一切。若诸四众求佛道者。闻我名字修行我愿。应时即得十地具足入如来慧。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若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皆共称扬。说我本愿及佛功德。众生闻者即得受记。此愿不满不取妙觉。

  我未来世得成佛时。为大众说般若波罗蜜。十方世界六种震动。金经宝函于前涌现。为大众演说本愿因缘。如诸佛会等无有异。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如我所发上来诸愿求佛道故。不计劫数勤修方便。学习种种微妙法门。为众生故起大悲心常无懈倦。功德智慧皆悉满足。如上诸愿必克不虚。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誓于此生得大仙报获六神通。种种变化十方六道。普现色身一时说法。众生闻者得不退转速成菩提。若不尔者不取妙觉。

  从此愿后金经文字琉璃宝函。为说般若七宝帐盖金银铃网敷座宝物。及诸一切供养之具。若有恶人来欲偷劫此诸宝物。令此恶心时心痛闷绝。或复颠狂乱语自说其罪。手触此物手即碎折。恶眼视者两眼盲瞎。恶言毁谤即令恶人口哑无舌。若恶心来欲作恼乱作诸障碍。两脚双折。或复病癞。或复生入阿鼻地狱。发大恶声交彻四方。令诸恶人皆见此事。令法久住护正法故。化众生故。发如是愿。我无恶心亦无嫉妒。十方贤圣自当证知。欲重宣愿意。而说偈言。

  愿得身心证  般若波罗蜜

  具足无量义  广为众生说

  愿得身心证  般若波罗蜜

  未来贤劫初  得见弥勒佛

  于受记人中  名号最第一

  具足诸禅定  神通波罗蜜

  愿我从此生  修一切苦行

  为求佛道故  不顾于身命

  过五十亿万  如是世数中

  为道修苦行  复过六亿万

  尔乃至贤劫  得见弥勒佛

  具一切种智  受记最第一

  决誓后贤劫  具六波罗蜜

  自在神通力  等齐十方佛

  誓在贤劫初  说法度众生

  以此誓愿力  转无上法轮

  住寿无量劫  常住不涅槃

  应化遍十方  忍苦为众生

  世界甚清净  众生皆化生

  又无三恶道  亦无诸女人

  天人同一类  相好如世尊

  悉具如意通  智慧亦同然

  生即能飞行  亦具足诸禅

  等齐佛菩萨  无二乘声闻

  十方世界中  诸不净秽土

  三障恶众生  不闻三宝名

  以大誓愿力  慈悲等化之

  转秽为净土  众生亦齐平

  天人等无差  飞行放光明

  女悉变为男  断三恶道名

  十方大地狱  我悉于中行

  教化诸罪人  悉令生人天

  应时齐菩萨  不作二乘人

  畜生及饿鬼  转报亦同然

  十方世界中  若有一国土

  众生不如此  誓不成正觉

  十方世界中  若有恶国土

  众生皆邪见  刚强无善心

  我以誓愿力  神通摧伏之

  种种苦逼切  必令归三宝

  或先同其事  方便引导之

  既悦可其心  转令入佛道

  十方世界中  刚强恶众生

  三途及八难  悉闻我名字

  柔化及苦切  必令入佛道

  或先随其意  后令断烦恼

  十方世界中  若有刀兵劫

  国国相杀害  人民皆饥馑

  或现作猛将  降伏使安和

  五谷悉丰熟  万民心安宁

  或复方便化  作天龙神鬼

  方便治恶王  及其恶人民

  遍历恶国土  随我本愿行

  降伏一阐提  悉发菩萨心

  十方世界中  净土诸如来

  悉在大众中  称叹我名号

  彼诸佛世尊  我悉到其所

  供养及奉侍  无前后中间

  于一念心中  现一切色身

  持一切供养  供养诸世尊

  受持佛法藏  及以化众生

  供养诸菩萨  亦供养声闻

  以此方便力  愿速成菩提

  未来贤劫初  见弥勒世尊

  誓愿贤劫中  具三十七品

  获大神通力  在贤劫数中

  我从初发心  乃至得菩提

  于其两中间  为道学苦行

  舍名闻利养  舍一切眷属

  悉常在深山  忏悔障道罪

  若得神通力  报十方佛恩

  愿持释迦法  常住不灭尽

  至弥勒出世  化众生不绝

  誓于此生作  长寿五通仙

  修习诸禅定  学第六神通

  具足诸法门  成就等觉地

  妙觉常湛然  以此度众生

  诸佛无优劣  但随本愿行

  随诸佛方便  示现种种名

 

  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重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故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常得经行修诸禅。愿得深山寂静处。足神丹药修此愿。藉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

  以此求道誓愿力  作长寿仙见弥勒

  不贪身命发此愿  既是凡夫未得道

  脱恐舍命生异路  轮回六趣妨修道

  诸法性相虽空寂  善恶行业必有报

  誓愿入山学神仙  得长命力求佛道

  若得此愿入龙宫  受持七佛世尊经

  过去未来今诸佛  所有经藏我悉持

  一切十方世界中  若有佛法欲灭处

  我愿持读令不灭  为彼国土人广说

  十方世界恶比丘  及以邪见恶俗人

  见行法者竞恼乱  我当作助摧伏之

  令说法者得安隐  降伏恶人化众生

  稽首十方现在佛  菩萨缘觉及声闻

  梵王帝释四天王  护法大将及金刚

  五通神仙及地神  六斋使者及冥官

  一切护法诸善神  我今忏悔障道罪

  愿为证明除痴愆  为求道故早成仙

  宣畅广说释迦法  不计劫数报佛恩

  为护正法发此愿  故造金字般若经

  为护众生及己身  复造金字法华经

  为大乘故入深山  愿速成就大仙人

  寿命长远具神通  供养十方诸世尊

  未来贤劫弥勒佛  为大众说般若经

  以我誓愿神通力  金经宝函现其前

  从地涌出住空中  大地震动放光明

  遍照十方诸世界  种种妙音告众生

  称扬赞叹释迦法  三途八难悉解脱

  弥勒会前现此事  十方佛前亦复然

  愿诸世尊说我愿  以此因缘度众生

  发大誓愿修此行  愿速成就大仙人

  为护正法求此愿  愿佛哀愍令速成

  诸佛世尊同证知  梵释四王为证明

  日月参辰及星宿  金刚大士及神仙

  五岳四海及名山  诸大圣王亦证明

  愿以慈悲拥护我  令此誓愿速得成

  应常念本愿舍诸有为事。名闻及利养乃至恶弟子内外悉应舍。专求四如意八种自在我五眼及种智。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具足神通力可化众生耳。当念十方佛海慧诸大士。世间所有道俗殷勤请讲供养者。乃至强劝请令讲经者。此等道俗皆非善知识是恶知识耳。何以故。皆是恶魔所使。初即假作殷勤似有好心。后即斗生忿怒。善恶二魔俱非好事。从今已后不应信此。所有学士亦复如是。皆不可信。如怨诈亲。苦哉苦哉。不可思议诸王刹利处皆亦复如是。择择择择。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五則 文殊前三三·胡兰成
  卷第十一·白岩净符
  复徐寻声居士书·太虚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四分)·佚名
  答陈伯达问(二则)·太虚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五·明雪
  论存心立品·印光
  卷第八·霁仑超永
  卷三百九十八·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四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澄观
  卷四十四·道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自融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并序·文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彭定求

        卷530_1 【南亭与首公宴集(一作与群公宴南亭)】许浑   秋来水上亭,几处似岩扃。戏鸟翻江叶,游龟带绿萍。   管弦心戚戚,罗绮鬓星星。行乐非吾事,西斋尚有萤。   卷530_2 【早发寿安次永寿渡】许浑   东西

  • 归愚词 全文·葛立方

      卜算子  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  莫把碧筒弯,恐带荷心苦。唤我溪边太乙舟,潋灩盛芳醑。   卜算子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

  • 卷六·王昶

    冯鼎位五首 吴本泰一首 周世臣一首 葛一龙一首 钱继章四首王彦泓一首 茅维一首 欧阳铉一首 金俊明一首 卓人月一首陈子龙十七首 钱应金二首 汤传楹四首 方大猷一首 方以智一首杨士聪一首 钱棅一首 万日

  • 五集卷七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古今体八十首【壬子二】题痕都斯坦大玉椀痕都精制玉水磨鬼工胜【彼处玉制玉工】       多【人用水磨省而制精】远路来小【地既远其来售者率小器品似此

  • 顾误录·王德晖

    [清]王德晖、徐沅澂四声纪略盖闻四声之分,始于齐周彦伦《四声切韵》,沈的因之作《四声类谱》,而四声始判。梁武帝以之询周舍,舍以天子圣哲对之。至隋陆法言著《切韵》一书,唐孙愐增损之而为《唐韵》,其学始盛行。《元和韵谱

  • 第三十五场·田汉

    [赵观站高瞭哨。[曹彦约率兵士上,见赵白盔甲。曹彦约 嗳呀,赵将军!将军带孝从军,真乃可敬。只是老夫人与令嫒无端被奸人杀害,忒以不幸了。下官代汉阳人民特来唁慰。赵观 多谢大人,只是我母一死,赵某此心已碎了。曹彦约 赵

  • 第五十三回 呕心血气死申屠嘉 主首谋变起吴王濞·蔡东藩

      却说太子启受了遗命,即日嗣位,是谓景帝。尊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一面令群臣会议,恭拟先帝庙号。当由群臣复奏,上庙号为孝文皇帝,丞相申屠嘉等,又言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大于孝文皇帝。应尊高皇帝为太祖,孝

  • 卷之一百八·佚名

    洪武九年八月癸未朔○甲申赐狭西征进将校钞人二十锭○乙酉以户部侍郎周斌郎中偰斯为户部尚书中书省左司都事徐铎为户部侍郎户部员外郎徐伯善秦相府录事张宗户部主事尚质刘中沁源县知县邵善为户部郎中户部主事苏鹏翼为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正德六年三月辛亥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裕陵○清明节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遣仪宾杨淳祭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恭让 章皇后陵

  • 卷之九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七一佥禀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七--一·佚名

    保正、总理等禀请分府:准九芎林总理刘维兰,兼理六张犁等庄总理具佥禀治下竹北一保闽籍保正刘清云、总理黄国忠、粤籍垦户刘维翰即刘子谦、监生曾立本、陈鸿书、彭殿华、詹国和、暨铺户庄耆等,为人地

  • 十国春秋卷一百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北汉五列传郭忠恕郭忠恕字恕先【宣和画谱云恕字国寳】洛阳人幼敏慧七歳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籀常有人于龙门得鸟迹篆示之忠恕一见辄诵有如宿习干祐初湘阴公赟镇徐州辟为推官隠帝遇弑于北冈侍中郭威命宰

  • 第五章 5·辜鸿铭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辜讲有一次孔子想让一位学生(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又字子若。身有残疾,在孔门中以有德行著称)去做官。“不行。”这位学生回答,“我自己也没有信心呀。”于是孔子就举荐了

  • 贤劫经卷第八·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千佛发意品第二十二  喜王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唯垂愍哀。说此劫中千佛本末。昔始作行得为菩萨时。在何佛所初发道意。积功累德每生自克供养诸佛。自致正觉度脱一切。佛告喜王菩萨。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六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六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云何品第二十云何为夜。云何为昼。因日故夜。因日故昼。欲界者自性黑暗。日光隐故是则为夜。日光显故是则为昼。云何黑半。云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恒逐月

  • 中山传信录·徐葆光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

  • 侠丐木尊者·还珠楼主

    开封古称汴京,五代、赵宋均曾建都。城北有北宋故宫遗址,居民叫做龙亭,楼阁矗立,下接长堤。堤左右各有一片湖水,俗称潘、杨二湖,昔年水面甚宽。每值端午,必赛龙舟,到日倾城往观,车马云集,为每年一大盛举。承头的人,大都是些喜事土

  • 公子牟子·魏牟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文侯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