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居士传二
刘遗民传
刘遗民者。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後也。少孤。事母孝。善老庄言。不委蛇於时俗。初为府参军。晋司徒王谧.丞相桓元.侍中谢琨.太尉刘裕先後引荐。皆力辞。时慧远法师止於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遗民往依之。远师曰。官禄巍巍云何不为。遗民曰。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垒卵之危。吾何为哉。刘裕以其不屈。乃以遗民之号旌焉。同时宗少文.周道祖.雷仲伦.张莱民.张秀实.毕士頴咸来庐山。远师曰。诸君之来。能无意於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社。众至百二十有三人。遗民鑱石为誓。其辞曰。夫缘化之理既明。则去来之兆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朝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今幸以不谋而感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於寝梦。欣欢百於子来。於是云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然其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於云峤。忘兼全於幽谷。然後妙觐天仪启心贞照。识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蓉於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於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临三涂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遗民度西林涧北别立禅坊。精研元理兼持禁戒。甞贻书关中。与什公.肇公扬榷经义。着念佛三昧诗。居半载。即於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更十五年於正念佛时。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遗民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俄而佛为摩顶。引袈裟以被之。他日又梦入七宝池。见莲华青白色。其水湛湛。有人顶有圆光胸出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遗民饮水甘美。及寤异香发於毛孔。乃语人曰。吾净土之缘至矣。请僧转妙法莲华经近数百周。遗民对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当先供养释迦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复次供养妙法莲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由此经功德。愿与一切有情俱生净土。即与众别。卧牀上面西合掌泊然化去。预勅子雍即土为坟。勿用棺椁。时义熈六年。年五十九。後六年远师宴坐龛中。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虗空。观音势至左右侍。遗民及社中僧先化者皆在侧前揖远师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乃展期七日而逝(东林传.出三藏记集)。
知归子曰。佛法入兹土。始昌於晋。而士大夫之息心净土者罕闻焉。至遗民一唱。远近倾动。虽远师实成之。亦由遗民精诚内激。冥孚众志。初遗民与周道祖.陶渊明称浔阳三隐。道祖既入社。远师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许我饮酒则诺。许之遂造焉。无何攒眉而去。志尚虽高。於道阔矣。惜哉。
汪大绅云。此真冷淡生活。淡得尽时方好。知归子已入此保社矣。大佳大佳。
猜你喜欢 佛说善恶因果经·佚名 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三十一·佚名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行为学与心理学·太虚 众经目录卷第四·静泰 序·佚名 论四土·印光 入楞伽经卷第六·佚名 五百问论卷中(一百三十五问)·湛然 碧岩录卷第三·圆悟克勤 卷六十七·佚名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三·圆照 卷之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一·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