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进呈奏疏

五灯全书进呈奏疏

  圣感寺住持(臣)僧(超永)谨

奏为进呈五灯全书事。窃惟三教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蹟虽有世间方外之殊。理原无修己利人之别。第品类杂则羣言贵。有折衷须流派清。而根源斯为可据。喜际同文之盛世。敬集一家之成言。非敢云尘露有益於山海之高深。实仰藉圣明。得照夫昏衢之日月。兹葢伏遇皇帝陛下心传千圣。道冠百王。明目达聪。而迩言犹察。悬鞀设铎。而闻善则登。万方共仰有道之圣人。四海久颂太平之天子。(臣)僧(超永)忝预缁流。幸依紫禁。有怀莫报。矢愿靡他。爰念佛起西乾。祖传东震。以明心见性为宗。以化恶从善为教。修持则以六度为大乘。原不离世间相而求实相。取证则以参悟为要旨。无非借方便言。以表至言。纪其系者。往代尚有。厥人接其枝者。於今亟宜详核。(臣僧)不揣固陋。用志十年。历稽从上之遗编。搜索近今之宗派。言无岐辙。语合心灯。西域则首七佛。而递授迦叶阿难。中土则先达磨。而沿流青原南岳。末附未详法嗣。间收应化圣贤。阅时近三千年。计人余七千数。一十有六卷标其目。一百二十卷记其言。虽识为五灯全书。诚有待天心炳鉴。为此汇写。冐昧进呈。伏愿不弃蒭荛。俯垂釆择。如言堪继。後求循例。允附龙藏之末函。则派衍流长。冀校订一勒。梨编以示远。(臣僧)又沐情谛观。 前圣懿德。有内典。曾叨卷首 纶音。倘蒙恩赐序文。更属万年盛典。则法轮赖金轮以常转。舜日映佛日以增辉矣。(臣)僧(超永)曷胜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奏。恭进以闻。

康熈参拾贰年参月     日(臣)僧(超永)。

五灯全书进呈奏疏(二)

  圣感寺住持(臣)僧(超永)谨

奏为进呈五灯全书事。窃惟化洽太和。道含弘而广大。愿垂上乘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利民。布慈心以育物。恭逢盛典。喜际昌时。兹葢伏遇皇帝陛下尧钦舜哲文献武功圣学恒新。抚万邦而建极。皇威远播。统六服以绥猷。悬天监於域中。运大权於寓内。廓清沙漠。全凭睿算之指挥。尅定乾坤。总属神机之纵夺。眷言匡护。清祖系於禅林。汲引培扶。登苍生於福地。佛法赖隆盛世。梵刹宏创兴朝。(臣)僧庸愚无似。老迈难堪。才异大川。谬忝续灯之妄。识乖明教。愧叨宠赉之深。前呈百二十卷全书。早开七千余僧正眼。钦承纶命。敬付梓工剞劂。已得告成装饰。因而再贡。兹缘此理。重有干祈。向蒙御制鸿文。曾许颁入龙藏。敢希允俞。冐犯威严。伏愿圣德崔嵬。永树万年基业。天潢灏瀚。总归一派渊源。礼备当今。玉轴配锦函之贵。事高旷古。金轮巩绣柱之尊。景祚与七政相齐。厚恩与二曜弥固矣。(臣)僧(超永)曷胜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奏。恭进以闻。

康熈三十六年六月     日(臣)僧(超永)。

五灯全书凡例

灯史自传联普续广五籍。为禅门记载之书。其行於世也久矣。嗣後宋大川济禅师。病其卷帙浩繁事实未核。於是删伪定譌。析疑传信。束为会元一书。葢有经有法。有条有理。於禅统法系。不假考而明昭而着。其有造於大道。有功於学者甚大。实天壤间一大典。故尤非羣书可得而拟也。从是五百年来。显晦不一。五宗之统。且止其三。虽济洞尚存。亦非前此家风。况近日谱牒纷更。闻见益异。若决江河。安所底止。直下儿孙凡有血气者。能无蒿目深忧乎。(永)行愧先贤。解慙往哲。但念从上恩德。碎身罔报。乃於垂老之年。曳踵行数千里。谒告同人。而商确此书。共图返古。悬救方来。矢公矢慎。至正至详。敢曰树天下万世之防。

按列圣徽猷。汇诸家法要。考古徵今。网罗上下。穷神极虑。竭智尽能。法尚春秋之严式。准会元之切。亦颇显幽阐微。发前人未发之旨。庶乎理长义就。必有明哲知音。共扶南董。其伦序之次。南岳青原。俱止三十七世。  天王於马祖。天皇於石头。皆前人所定之案。见诸典藉。不啻数十种。悉从龙藏佛祖通载中原本根据。庶令统系无差。  海舟慈祖。是永非普。是二非一。奈彼迷惑谬见。削我二世。岂知慈加普者。嗣万峰沈贯铭中所及者是也。慈加永者。嗣东明翼善碑中符合者是也。其理炳然。更复何辨。  洞宗世系。所纪不一。今从永觉贤公之补灯。远门柱公之续略。涵宇宽公之缵续。为霖霈公之辟谬。参酌以定。匪涉私裁。  自宗分五派。良由绍震旦之真灯。然不面证一堂。未许称传衣之嫡血。即如荐福古。偶触纸上陈言。遥继云门偃祖。不止百有余祀。认为嗣法。为己甚重。为法甚轻。紊乱道源。开罪千古。故敢列於未详。以明法统之不可或淆。而承虗之不可觊幸。  雪峤信老人。久曰。无传存稿。忽嗣司理黄端伯。若端伯洞宗。或收於无明慧经下。或列於无异元来下。殊无定准。细考端伯历叙来由。毕竟嗣寿昌为当。  密祖行状。为山翁忞和尚所作。嗣法十二位外。从无枝节。近存稿之增黄毓祺。宝积之入古雪喆。未审何意况行状。宝积父子相承。所着之书。何不同如是。两公之不忍遗。拟同元白可惟一润山幢海诸公。列於未详。  僧摩居士马一腾。徧参诸方。入处谛当。唱道吴越燕楚之间。士大夫中。林太史增志。张司农有誉。熊给谏开元。俱出其炉鞴。所着儒禅合一之书等身。亦士林所希有者。补入未详。  应化圣贤。西天者。列於二十八祖之末。东土者。集於南岳青原之前。庶见次序分明。不致条理舛错。  古今尊宿。有录存者。语俱另选。不循旧文。若无录可辑。仍从灯元诸书。取要删繁。所贵旨趣之切当。  五宗世系之名。俱依诸谱所载。但有传记法言者。取冠於前。共不列章次者。目录於後。  南岳下三十五六七世。青原下三十七世。支分蕃衍一时。难获全璧兹则随得随录。但从世次。而弗拘嗣法之前後。

康熈甲子上元日檇李嗣祖沙门超永书於深雪艹堂。

猜你喜欢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三·道忞
  卷第十七·佚名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智愚
  卷第六十九·霁仑超永
  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一·善酂
  卷一·佚名
  序·佚名
  告别星洲讲经会辞·太虚
  新华严经论 第十八卷·李通玄
  卷四·赞宁
  卷第九·永觉元贤
  佛说庄严王陀罗尼咒经一卷·佚名
  序·道世
  卷第九·祖琇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一·彭定求

        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

  • 远山堂曲品·祁彪佳

    逸品博笑沈璟词隐先生游戏词坛,杂取耳谈中可喜、可怪之事,每事演三四折,俱可绝倒。四异沈璟巫、贾二姓,各假男女以相赚,贾儿竟得巫女。吴中曾有此事,惟谈本虚初聘于巫,后娶于贾,系是增出,以多其关目耳。词之稳协,不减他作;至于脱

  • 卷三十一·唐圭璋

    ○玉蝴蝶捉住玉山赤凤,神舟同泛,激浪漂浮。便使鸟龟,开口显出嘉谟。吸洪涛、枯干北海,吐巨波、浇溉西湖。自舒敷。水纹花面,皆是金铺。光珠。盈盈照耀,恰如明月,晃晃方隅。普遍腾辉,尽成霞彩覆环纡。见圆珠。

  • 巻下·姚合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进士,以寒食诗受知德宗,官至中书舍人。】少年行千点斓斒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纒鬃。鸣鞭晓出铜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本集喷玉作玉勒,晓作晩,铜作章。】羽林骑骢马牵来御柳中,鸣鞭欲向渭桥东

  • 第五场·田汉

    报告员:从五岁起就没见过父亲的贝贝,怎么会认识玉良呢?由于嫉妒与邪恶的心理,王仲原不愿意贝贝跟她母亲去看她自己的父亲,便把她领到电影院看电影,还约了他的情妇俞芳子。玉良错过了和女儿见面的机会,跟着新群走。这时候,若英

  • 跋·范成大

    跋先人尝为莘等言自十四五始为诗文晚而罙笃或寝疾医以劳心见止亦以政自不能不尔谢之手编仅成帙而弃不肖之孤其尚忍言哉当从九京游而未敢者以先人之志未承也诗文凡百有三十卷求序於杨先生诚斋求校於龚编修芥隐而刋於家

  • 卷六·张籍

    钦定四库全书 张司业集卷六 唐 张籍 撰 五言絶句 和韦开州居山十二首 宿云亭 清净当深处虚明向远开卷帘无俗客应只见云来 梅溪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茶岭 紫芽连白蘂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

  •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蔡东藩

      却说曹操整缮军马,出攻刘备。诸将恐袁绍南下,乘虚袭许,多有异言。操独谓刘备人杰,定宜早除;还有祭酒郭嘉,亦赞成操意,说是绍性多疑,来必迟缓,不如先击刘备,较为得计。操遂督兵出都,直达徐州,刘备闻报,自知寡不敌众,急遣从事孙

  • 高祖纪·魏徵

    (上) 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是弘农郡华陰人。 高祖的远祖是曾在汉朝做过太尉的杨震,杨震的八代子孙叫杨铉,曾在燕做过北平太守。 杨铉生杨元寿,杨元寿在北魏做武川镇司马,子孙因而就在那里居住。 杨元寿生太原太守杨惠嘏,杨惠

  • 刘元振、刘元礼传·宋濂

    刘元振、刘元礼均为刘黑马之子。元振,字仲举,随其父入蜀,驻成都。商州、邓州有警,朝廷命黑马去镇守此二州,以元振代理万户。元振号令严明,不任意赏罚,下属老将也敬服。宪宗伐宋,驻钓鱼山,以元振与纽邻为先锋。中统元年(1260),世

  • 卷九十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八宋 赵汝愚 编刑赏门法令上仁宗论编敇当任逹识大儒宋 庠臣伏以国朝以来诏数下而建条比牒连名充曹创府烦科碎目与日而增每罚一辜断一事有司引用皆连篇累牍不能徧举率不纪岁则别加论次

  • 卷41·陈邦瞻

    ○熙河之役神宗熙宁三年冬十月,贬秦凤经略使李师中知舒州。先是,建昌军司理王韶诣阙上平戎三策,以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欲复河湟,当先以恩信招抚沿边诸种。自威武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其地可以耕

  • 孟子精义卷十三·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三 宋 朱子 撰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章 伊川曰心具天德心有不尽处便是天德处未能尽何缘知性知天尽己心则能尽人尽物与天地参赞化育赞【一本无赞字】则直养之而已 或问人之形体有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四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

  • 胜鬘宝窟卷下(之末)·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释吉藏撰世尊此四圣谛下。此是第十。一谛章。上来前四章。通明量无量究竟非究竟。此下四章。就无量谛中更明取舍。谓三谛不究竟。一灭谛究竟。上四章为二。初明无量谛。次三章辨如来藏法身空义隐覆。今四

  • 卷五十三·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三温月峰崔应魁蒋虎臣李生传温月峰者逸其名。亦不详其里居。隐於江西宜黄扶笋峰。不婚娶亦不去髭发。幅巾野服。翛然而已。平居爱逃禅。暇则勤种植。给衣食稍赢。輙与人共之。一日行圃间。方有窃者遽却走。

  • 南越笔记·李调元

    风土地理类笔记。十六卷。清李调元著。约成书于乾隆后期。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

  • 三刻拍案惊奇·佚名

    八卷三十回。题“梦觉道人编辑”,复有题 “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者。孙楷第疑作者即著《鸳簪合》传奇的王国柱,又疑明末以医术著名的闽人周学震。北大版该书的校订者张荣起推测为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陆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