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藏经 五灯全书目录

 清 超永编辑

间甞流览释氏之书。立教虽主於空寂。而其戒欺去妄。蠲忿窒欲。亦与劝善惩恶之道。葢无殊指焉。自宗门教兴。曹溪而下五派迭衍。各有撰述。宋景德以後。裒集为传灯诸录嗣是。又举挈要领。汇成一编。是为五灯会元。洎乎本朝沙门海宽。念其支派繁衍。自宋金元明数百年来。传述阙然。乃着缵续一书。今圣感寺僧超永。复虑谱牒渐棼。闻见不一。用是旁蒐博考。折衷於二编。而参订之。删其烦芜。增所未备。以成全书。其用心也。可谓勤矣。至於简牍所载互相印证之语。罕譬曲喻。为说甚夥。而其大指要归。亦惟欲祛迷惑。以复性真。不越乎闲邪存诚牗人为善之意。匪仅有裨於禅宗教旨而已也。故为之序。

康熈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五灯全书目序

恭惟盛朝开国以来国家之治。超於三代。凡事关教化。咸与阐扬。僧史传灯之录。虽方外要典。亦当以时修明也。(永)因念从上慧命所系。於是顿忘固陋自康熈癸亥入京。广徵博采。谨以古今遗集。探其事实。其理不当而言冗伪者。则删之。其旨不二而机冥合者。则增之。继而考订宗派。申明大端。不使金鍮溷杂。务期支绪详明。引说辨解。各有根据。靡不穷搜极讨。编成垂二百余万言。名曰五灯全书。遭遇圣天子。以至道慈德治天子。天地万物。清宁安裕。而佛教得以毗赞大化。虽古之帝王。未有如皇上之启牖生民。欲其回心向道。如此之切也。(永)所以勤勤恳恳。不避冐犯。輙敢以其书上进。幸於万几之暇。得经御览。辨正差谬。恩赐序文。天章云灿。睿藻波腾。外核六经。内该三藏。使千灯互映。托宸撰而弥彰。万类同归。荷纶音而愈彻。岂直抑扬善恶。昭晰儒禅。熔范四天。垂规百代而已。又蒙颁内府黎板。命付剞劂。(永)承旨勉力鸠工。兹呈新刊御序并全书首卷。圣览甚悦。手勅谕(永)曰。御制序後。当有自序凡例方好。(永)惭惶无地。敢不稽首扬言。吾佛以正法眼。为一大教之宗。以不传旨。为一大教之祖。其宗乃心性之道原。生灵之妙谛也。其祖乃定慧之大范。朗悟之真验也。

今上大圣垂览兹编。发扬儒佛合一之义。以广流通。所谓圣人立教之道。必圣人乃能行之。是岂惟万世佛氏之徒大幸也。亦天下生民之大幸也。夫敬为序。

康熈癸酉孟秋上澣八日圣感寺嗣祖沙门(臣超永)拜撰。

五灯全书序

世出世间法。其源多岐。贵夫挈领提纲。而善损益之。提挈之要。则宜取信於本法。无取证於末流。取信於佛说。无取证於俗议。而天下大中至正之理始跃然。知发蒙振落。周行无悖。愽照不偏。亘古亘今。阐呈真体。所谓一大事因缘也。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以正法要。为一大教之宗。密传授。为一大教之祖。递代相禅。五灯薪接。有由来矣。读其书。徵其事。或现圆机。如波纹织沼。或轰狮吼。如绝壑奔雷。醉心者。甘胜醍醐。误触者。猛逾毒药。自书传互异。暧昧漶漫。遂令疑而不信。誵讹襍出。鱼目珠贝之不分。是岂授受者有阙失欤。抑亦纪载者之过也。去圣时遥。师承各袒。匪具超方眼目。运大公无我之心。以贯串诸家。广嗣续而建纲宗。亟搜剔而严去取。几何不日星晦。而沧溟涸耶。迦文於经教之外。以无尽三昧。授大龟氏。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磨尊者。按唐书後魏之末。有僧达磨。本天竺国王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文佛。相传衣鉢。世为授受。入梁隐於嵩山少林寺。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粲。粲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能在中国。於达磨为六世。故世称六祖。其文葢班班可考。复念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可以语言发。不可以语言到。故末上特慎重拈花付嘱之举。用以表明正法非同謟曲。明教嵩之言曰。正法者。大教之所自出。众经之所自明也。得乎此者。虽以万端言之。其所言未始襍也。不得乎此者。虽绝言而守之。其所守未始不惑也。善说法要。葢无踰於明教矣。今世法道下趋。邪师辈出。沉湎於势利。攘臂於斗诤。喔唯突谲之徒。相与以佛为戏。而语言文字一途。昔用之扬扦宗要。今用之嘬蚀狮身。肩慧命之责者。仰屋扼腕之不暇。尚何所事於发挥揣摩。以表彰从上之法式哉。我深雪霁兄。为之痛心发愤。乃殚虑竭思。经营铅椠。操三十年之苦心。而全书脱藁。蒙圣天子嘉浆再三。寿剞劂有日矣。於是祖道重光。五灯复灿。(揆)以椎鲁闇识。亦得搦不律。以佐厥功。更窃窃然。踊跃叹美。以附於孔门之游夏焉。夫道为天下之本。书为天下之迹。事为天下之异。理为天下之同。因迹以显本。折同以融异。而上下古今无剩义矣。非挈提纲领损益取证之明验乎。紫阳之论达磨。为能尽翻窠臼。倡为禅宗。视义学尤为高妙。固知别传之旨。常存世间。以起缁素之笃信讨论全藉楮墨。以为证据。宋季五灯并传。大川济公会而梓之。迄今又五百余载。嗣法者亡虑数千。断断续续。霁兄表而出之。兴灭继绝。心涵太虗。岂如白岩之党同伐异。任生灭。为笔削者哉。述而不作。窃比老彭。知我罪我。虽宣尼。有所不免耳。霁兄初结茆於永嘉之云外峯。八易寒暑。刀耕火种。谢绝人事。全书经始於峯下。道老人贻札。殊深弗克告成之虑。而今书竟成矣。可以告老人於寂光矣。(揆)昔叨老人之推爱极殷。故附及序末。以见着述卒业之难。而霁兄仰承师训辅教翊经。其所存者广。其所见者大。虽其习趋之端。与儒或异。而五灯建竖。即易礼诗书春秋相表里并行。有如此也。

康熈壬申冬日北京玉泉山静明园古华严寺沙门(超揆)撰。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八卷·灌顶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道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太虚
  卷第三十(弥沙塞)·佚名
  光赞经卷第二·佚名
  大乘成业论一卷·世亲
  卷四十一·性音
  孔雀王咒经卷上·佚名
  取因假设论一卷·陈那
  六道集叙·弘赞
  第九 无为相应·佚名
  拘尸那与涅槃·太虚
  玄沙语录卷之中·玄沙师备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二(本)·慧沼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论本第四十四五六七八九五十)·窥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代诗话卷十·郑方坤

      杂缀  墨鸦诗  幽蓟数州自石晋败入戎后懐中华不已有使北者见燕中传舎壁画墨鸦甚工旁题诗云星稀月明后皆欲向南飞【古今诗话】  汾晋野语  汾晋村野间语曰欲作千箱主问取黄金母意谓多稼厚畜由耕耘所致【清

  • 第二出 游春·梁辰鱼

    【遶池游】〔生扮范蠡便服上〕尊王定霸。不在桓文下。为兵戈几年鞍马。回首功名。一场虚话。笑孤身空掩岁华。少小豪雄侠气闻。飘零仗剑学从军。何年事了拂衣去。归卧荆南梦泽云。下官姓范。名蠡。字少伯。楚宛之三

  • 卷十二·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二明 李攀龙 编唐七言古诗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长安古意【卢照隣】长安大

  • 卷六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映雪斋集孙抗字和叔黟人少孤力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偕书数百里升楼诵之而去其阶数年遂博极羣书为文操笔数百千言始同学究出身歴官后登进士甲科知浔州改作

  • 第九十八回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蔡东藩

      却说诸葛恪剑履上殿,见过吴主孙亮,列席饮酒,恪辞不能饮,无非防他下毒。孙峻即进言道:“太傅有药酒带来,何勿敢取饮?”恪即命从人取入,放心酌饮。酒至数巡,亮托称更衣,起座入内,峻亦如厕,脱去长袍,改着短服,怀刃趋出,大声说道:“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年二月丙寅朔○丁卯祭 先师孔子遣礼部左侍郎翁正春行礼○升大理寺右少卿吴崇礼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地方○吏部推南京尚宝司卿闵廷甲升通政使司右参议得旨梁见孟转左参议闵廷甲升右参

  • 卷之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七月。乙卯。谕军机大臣等、军务处奏、大学士荣禄报效银二万两。着赏收。交户部另案存记。  ○直隶布政使廷雍奏、天津西北水陆各路。防务空虚。教匪猖獗。苏抚鹿传霖所部。将次抵直。请饬留

  • 一一三 复辟前后二·周作人

    当初在绍兴的时候,也曾遇见不少大事件,如辛亥革命,洪宪帝制等,但因处在偏陬,“天高皇帝远”,对于政治事情关心不够,所以似乎影响不很大,过后也就没有什么了。但是在北京情形就很不同,无论大小事情,都是在眼前演出,看得较近较真,影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选举志七八旗科第题名六【历科武进士】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汉军李申【金琦佐领 正白旗一名】 朱伦瀚【吴鍈佐领】蒋肇基【吴成龙佐领】教允文【锺世臣佐领以上正红旗三名】何宏坦【

  • 卷三十·郑玄

    小司马之职掌,(此下字脱灭,札烂文阙,汉兴,求之不得,遂无识其数者。。)[疏]注“此下”至“数者”○释曰:郑知“脱灭,札烂又阙”者,见《天官·小宰》、《地官·小司徒》、《春官·小宗伯》之等职掌下其文多矣。凡小祭祀之言,皆是于

  • 第十三章 7·辜鸿铭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辜讲孔子评价自己国家(鲁国)政府状态以及另一个国家(卫国)的政府状态,说:“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差不多。”

  •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二·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先世勤相应品第二  尔时世尊。复告喜王菩萨摩诃萨言。喜王。又复菩萨应觉诸法不依。应觉诸法不出不灭不作不生。远离轻虚自空不牢不取不舍。应觉诸法无常苦无我寂静。应觉诸法空无相无愿。

  •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多罗那他

    沙罗旃陀罗崛多王即月密王出现,他权势很大,所以计入十旃陀罗之中。因为善事恶事都作,而且不皈依佛陀的缘故,所以不归入七旃陀罗之内。这个国王的时代,吉祥那烂陀有阿梨耶提婆阿阇梨和那伽诃洼即龙召阿阇梨大力护持佛教。提

  • 弁山开堂疏·寒松智操

    弁山开堂疏伏以事由律制似有定而无移道以时行每理长而辄就居恒遵度犹须方矩圆规济亟衡权始克联珠合璧恭惟寒松大和尚客宿华宗曹溪嫡乳由桐江而傅桐邑韡鹫岭之一花自善庆以主善权振嵩山之双桂瑞翁奕叶推弁巘之凤毛百

  • 南湖集·张镃

    诗词别集。十卷,包括诗九卷、词一卷。宋张镃撰。张集在宋诸目录著作中皆无记载,镃早有《南湖集》之名目,故杨万里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曾为此集作序。宋末元初,方回为《南湖集》作跋云:近得其前集二十五卷,

  • 圣祖仁皇帝圣训·雍正

    全称《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60卷。雍正九年(1731)敕纂。分类汇辑玄烨治国的各种言论。雍正九年,在实录馆进呈刚修成的圣祖实录的同时,雍正皇帝又命令馆臣另修圣训一书

  • 无量寿大智陀罗尼·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