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41

○熙河之役

神宗熙宁三年冬十月,贬秦凤经略使李师中知舒州。先是,建昌军司理王韶诣阙上平戎三策,以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欲复河湟,当先以恩信招抚沿边诸种。自威武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其地可以耕而食,其民可以役而使。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且唃氏子孙,瞎征差盛,为诸戎所畏,若招抚之,使纠合宗党,制其部族,于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帝异其言,召问方略。王安石以为奇,请以韶管干秦凤经略,司机宜文字。韶请筑渭、泾上下两城,屯兵,以抚纳洮、河诸部。下师中议,师中以为不便,诏师中罢帅事。韶又言:“渭源至秦州,良田不耕者万顷,愿置市易司,稍笼商贾之利,取其赢以治田,乞假官钱为本。”诏秦凤经略司以川交子易物货给之,命韶领市易事。师中言:“韶所指田,乃极边弓箭手地耳。又将移市易司于古渭,恐秦州自此益多事,所得不补所失。”安石主韶议,为削师中职,徙知舒州,而以窦舜卿知秦州,与内侍李若愚按闲田所在,仅得地一顷,地主有讼,又归之矣。舜卿、若愚奏其欺,安石又为谪舜卿而命韩缜。缜遂附会实其事,乃进韶太子中允。

四年八月,命王韶主洮河安抚司事。时议取河湟,自古渭砦接青唐、武胜军,应招纳蕃部市易、募人营田等事,并令王韶主之。韶至秦,会诸将,以蕃部俞龙珂在青唐最大,渭源羌与夏人皆欲羁縻之,议先致讨。韶因按边,引数骑直抵其帐,谕以成败,遂留宿。明旦,两种皆遣其豪随韶以东,龙珂率其属十二万口内附。龙珂既归朝,自言:“平生闻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赐姓包氏。”帝如其请,赐姓包名顺。

五年五月,以古渭砦为通远军。帝志复河陇,会定州驻泊都监张守约请以古渭为军,根本陇右。帝从之,以王韶知军事,行教阅法。

八月,秦凤路沿边安抚王韶引兵击吐蕃乞神平,破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初,诸羌各保险,诸将谋置阵平地,韶曰:“贼不舍险来斗,则我师必徒归。今已入险地,当使险为吾有。”乃径趋抹邦山,压敌军而阵,令曰:“敢言退者斩。”贼乘高下斗,师小却。韶躬擐甲胄,麾帐下兵逆击之,羌大溃,焚其庐帐而还,洮西大震。会木征渡河来援,馀党复集。韶戒别将由竹牛岭路张军声,而潜师越武胜,遇瞎征首领瞎药等,与战,破之,遂城武胜,建为镇洮军。韶言:“措置洮、河,只用回易息钱,未尝辄费官本。”文彦博曰:“工师造屋,初必小计,冀人易于动工。及既兴作,知不可已,乃方增多。”帝曰:“屋坏岂可不修。”王安石曰:“主者善计,自有忖度,岂为工师所欺也。”彦博不复敢言。由是韶进讨,敢肆欺诞,朝廷不与计财。

冬十月,置熙河路,领熙、河、洮、岷州、通远军,升镇池军为熙州,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然河、洮、岷三州犹未能复也。十一月,河州首领瞎药等来降,以为内殿崇班,赐姓名包约。

六年二月,王韶复河州,获木征妻子。

九月,岷州首领木令征以其城降。初,王韶既复河州,会降羌叛,韶回军击之。吐蕃木征遂据河州,韶进破诃诺木藏城,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道斄隘,释马徒行,或日至六七。木征留其党守河州,自将尾官军。韶力战破走之,河州复平。木令征闻先声,遂以城降。韶入岷州,于是宕、洮、迭三州羌酋皆以城附。韶军行五十四日,涉千八百里,得州五,斩首数千级,获牛羊马以万计。捷书至,帝御紫宸殿受群臣贺,解所服玉带赐王安石,进韶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

七年二月,知河州景思立与吐蕃别将战于踏白城,败死。

三月壬寅,木征寇岷州,木征虽屡败,而董毡别将青宜结鬼章之众,复数扰河州属蕃。时,王韶入朝,景思立既败死,木征势复炽,遂寇岷州。刺史高遵裕遣包顺击走之。

是月,遣使分行诸路,募武士,赴熙河。

夏四月,木征复寇河州,围之。时贼势方盛,王韶自京师还,至兴平,闻之,乃与李宪日夜驰至熙州。熙方城守,韶命撤之,选兵得二万人。诸将欲趋河州,韶曰:“贼所以围城者,恃有外援也。攻其所恃,则围自解。”乃直趋定羌城,破西蕃结河川族,断夏国通路,进临宁河,分命偏将入南山。木征知援绝,拔栅去。韶还熙州,以兵循西山,绕踏白城后,焚贼八十帐,斩首七千馀级。木征穷蹙,率酋长八十馀人诣军门乞降。韶受之,送木征赴京师。初,景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议欲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以木征为荣州团练使,赐姓名赵思忠。

八年十二月,以王韶为枢密副使。九年二月,吐蕃鬼章寇五牟谷,蕃将兰毡纳支大破之。

十二月,鬼章聚兵洮、岷,胁新附羌,多叛归之。帝遣内侍押班李宪乘驿往秦凤、熙河措置边事,诏诸将皆受节制。御史彭汝砺等极论其不可,且言:“鬼章之患小,用宪之患大。宪功不成其患小,功成其患大。”章再上,不听。

十年二月,王韶罢。韶与王安石有隙,且以勤兵远略,归曲朝廷,帝亦不悦数以母老乞归,乃出知洪州。

韶凿空开边,骤跻政地,然用兵有机略,临出师,召诸将授以指,不复更问,每战必捷。常夜卧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及,呼声振山谷,侍者股栗,而韶鼻息自如,人服其量。

夏四月,赐熙河路兵特支钱,战死者赐帛。

十一月,以宗哥首领青宜结鬼章为廓州刺史,阿令骨为松州刺史。

哲宗元祐二年八月,岷州将种谊复洮州,执鬼章青宜结,槛送京师。初,董毡既死,养子阿里骨嗣为邈川首领,逼鬼章使率其众据洮、河、岷州。谊等帅师执之,遣居秦州听令,招其子结咓龊及部属以自赎。阿里骨惧,乃上表谢罪。

元符二年秋七月,洮西安抚使王赡取吐蕃邈川、青唐,降其酋瞎征。初,阿里骨死,子瞎征嗣。瞎征性嗜杀,部曲睽贰。大酋心牟钦毡等有异志,以瞎征季父苏南党征雄武,谮杀之,其党皆死,独篯罗结得逃,奉董毡疏族溪巴温之子杓拶,据溪哥城。瞎征攻杀杓拶,篯罗结奔河州,说知州王赡以取青唐之策。赡言于朝,章惇许之。至是,赡引兵趋邈川,守者以城降,赡留屯之。瞎征自知其下多叛,乃脱身自青唐来降于赡。诏以胡宗回帅熙河以节制之。

八月,城会州。元丰中,虽加兰、会与熙河为一路,而会州实未复。至是,始城会州,以西安城北六砦隶之。

闰九月,吐蕃陇拶复据青唐,王赡击降之。诏以青唐为鄯州,邈川为湟州。初,瞎征既降于王赡,而赡与总管王愍争功,交讼于朝,于是青唐大酋心牟钦毡迎溪巴温入城,立木征之子陇拶为主,其势复张。瞎征大惧,自髡为僧以祈免。熙河帅胡宗回督赡进师,赡急攻陇拶及心牟钦毡等,皆出降,赡入据其城。诏以青唐为鄯州,赡知州事。邈川为湟州,王厚知州事。

三年三月,诏弃鄯,湟州,以畀吐蕃。初,王赡留鄯州,纵所部剽掠,羌众携贰。心牟等结诸族帐谋反,赡击破之,悉捕斩城中羌,积级如山。赡又讽诸羌酋籍胜兵者,皆涅其臂,无应者。篯罗结请归帅本路为倡,赡听之去,遂啸聚数千人,围邈川,夏众十万助之,城中危甚。苗履、姚雄帅所部兵来援,围始解。赡因弃青唐而还。溪巴温与其子溪赊罗撒据之。群羌复合兵攻邈川,王厚亦不能支。朝论请并弃邈川,且谓陇拶乃木征之子,遂命知鄯州,赐姓名曰赵怀德。其弟邪辟勿丁咓曰怀义,同知湟州。加瞎征怀远军节度使。而贬赡于昌化军,厚于贺州,胡宗回夺职,知蕲州。赡至穰县,自缢死。

徽宗崇宁元年十二月,蔡京论前宰执韩忠彦等议弃湟州失策,复荐高永年、王厚为帅,从之。二年夏四月,诏宦者童贯监洮西军。

六月,童贯复湟州。初,蔡京复开边,还王厚前职。会羌人多罗巴奉谿赊罗撒谋复国,赵怀德畏逼,奔河南种落,更挟之以令诸部。朝廷患众羌扇结,遂命王厚安抚洮西,合兵十万讨之。京又与内客省使童贯善,因言:“贯常使陕右,审悉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请以贯用李宪故事监其军。”帝从之。贯至湟州,适禁中太乙宫火,帝下手札,止贯毋西兵。贯发视,遽纳靴中,厚问故,贯曰:“上趣成功耳。”遂行。多罗巴知王师且至,集众以拒。厚声言驻兵,而阴戒行,羌备益弛,乃与偏将高永年异道而进。多罗巴三子以数万人分据要害,厚击杀其二子,唯少子阿蒙中流矢去,道遇多罗巴,与俱遁。厚遂拔湟州。捷闻,进蔡京官三等,蔡卞以下二等。降德音于熙河兰会路。论弃湟州罪,贬韩忠彦为磁州团练副使,安焘为祁州团练副使,曾布为贺州别驾,范纯礼为静江军节度副使,夺蒋之琦三秩,凡预议者,贬黜有差。

三年夏四月,王厚复鄯州、廓州。

五月,封蔡京为嘉国公,以王厚为武胜节度留后。初,厚率大军次于湟,命高永年将左军,别将张诫将右军,自将中军,期会宗哥川。羌置阵临宗水,倚北山,谿赊罗撒张黄屋,建大旆,乘高指呼,望中军旗鼓,争赴之。厚麾游骑登山,攻其北,亲帅强弩迎射,羌退走,右军济水击之。大风扬沙,翳羌目,不得视,遂大败。斩首四千三百馀级,俘三千馀人,罗撒以一骑驰去。其母龟兹公主与诸酋开城门以降。厚计罗撒必且走青唐,将夜追之,童贯以为不能及,遂止。师下青唐,知罗撒留一宿去,贯始悔之。厚将大军趋廓州,羌酋落施军令结以众降,遂入廓州。诏加京司空,封爵,而超拜厚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

史臣曰:吐蕃之裔,守护西塞,为不侵不叛之臣,固尝宣力王家,奋击夏虏。而王安石主王韶,章惇主王赡,蔡京主王厚,三用师于其国,唃氏子孙无罪而就覆亡,功虽讫成,边患不息。及金人得秦、陇,乃能求其后而续其血食,孰谓夷无人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李延寿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三·荀悦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七·杨仲良
  卷中·刘餗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一百七十八 江宁织造曹(禺页)奏李煦代任盐差补完亏欠摺附单一件·佚名
  通志卷三上·郑樵
  二九九 安徽巡抚李质颖为赍送谬妄书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长孙无忌传·欧阳修
  隐太子李建成传·欧阳修
  安重荣传·薛居正
  高勋传·脱脱
  卷五·阿桂
  蒋记宪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九陆希声陆希声吴人博学善属文尤工书初隐义兴後召为右拾遗累迁歙州刺史昭宗闻其名徵拜给事中寻除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无所轻重以太子少师罢卒赠尚书左仆射諡曰文有颐山诗一

  •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李百药

    由吾道荣 王春 信都芳 宋景业 许遵 吴遵世 赵辅和 皇甫玉解法选 魏宁 綦母怀文 张子信 马嗣明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善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又神农、桐君论本草药性,黄帝、岐伯说病候治

  • ◎食货一·徐天麟

    ○垦田数汉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汉极盛矣。(地理志。)○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三)·杨士奇

    洪熙元年三月己丑诏天下曰朕恭承大统为天下生民之主惟我 皇祖 皇考爱民之仁秪率不怠旦夕思念人命甚重哀矜庶狱惓惓在怀夫刑以禁暴止邪道民于善岂专务诛杀哉故律令制善善长而恶恶短罚之轻重咸适厥中顾执法之吏不能皆

  • 卷一·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一      宋 萧常 撰帝纪一 昭烈皇帝讳备字玄德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後也胜子贞元朔二年封陆城侯因家於涿郡祖雄举孝亷官至东郡范令父弘亦仕州郡昭烈生於桓帝延熙

  • 宋思颜传·张廷玉

    宋思颜,不知是何许人。太祖攻克太平,任命思颜为幕府。平定集庆,设置江南行中书省,太祖总领省事,任命李善长和思颜为参议。同时任用的省中官还有李梦庚、郭景祥、侯元善、杨元杲、陶安、阮弘道、孔克仁、王恺、栾凤、夏煜等

  • 卷八十三审断二·冯煦

    清讼皖省清讼功过新章光绪三十四年三月,按察使玉山详院文称:奉札以钦遵谕旨,饬即通饬各属,将未经审结命盗杂案及京控、上控、自理各案,或未定罪名曾经详请监禁待质,或随时羁押各所尚未禀明有案者,无论已报未报,不分年份远近,应

  • 汾州太子昭禅师·惠洪

    禅师讳善昭。生俞氏。太原人也。器识沉邃。少缘饰。有大智。于一切文字。不由师训。自然通晓。年十四。父母相继而亡。孤苦厌世相。剃发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不喜观览。或讥其不韵。昭叹之曰。是何言之陋哉。从

  •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二   此明求第二禪思惟初禪過患二[一]禪功德.爾時坐禪人欲樂起第二禪已於初禪身得   自在.何以故.若於初禪未得自在雖復思惟欲除覺觀望得二禪還復退

  •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中·居顶

    卷第十三大鉴下第十三世 杨岐方会禅师法嗣十二人白云守端禅师 保宁仁勇禅师比部孙居士 石霜守孙禅师东林郁山主(已上五人见录) 君山守巽禅师长庆显琼禅师 钦山智因禅师法轮惟一禅师 崇福善灯禅师法石行诠禅师 

  • 山家绪余集卷上·善月

    四明沙门栢庭 善月 述教篇开权通论(十篇)夫开权者何所以明如来出世大用五时化物之元意也其旨出法华而名义起自一家焉在昔先达未掌持论以其无可疑者然辨论出於近代诸师其说有施开用与之意权实同异之辨文相多端祖意难

  • 玄沙语录卷之上·玄沙师备

    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闽中得山居士 林弘衍 编次师名师备。福州闽县人也。姓谢氏。幼好垂钓。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诸渔者。唐咸通初年。甫三十。忽慕出尘。乃弃钓舟。投芙蓉灵训禅师落发。往豫章开元寺道玄律师受具。

  • 一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正果法师

    菩提达磨观见中国人有大乘根器,即泛海东来,经过三年时间,到达建康(今南京),这时正是梁武帝普通七年(522,有争议)。武帝迎达磨于宫中,相与问答。达磨知机不契,遂渡江北上,到河南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后来慧可断臂立雪求佛法印,达磨

  •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序·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序从上祖师递代出兴师师授受莫不资承师力提持策引脱去知解机辨纵横皆是师之提奖而然也是以白云端和尚曰今之学者须假悟始得悟了须遇人始得斯乃警诫学者之要言也然

  • 东茶记·丁若镛

    《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此为清光绪抄本。

  • 剑气珠光·王度庐

    《剑气珠光》清末民初北京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创作的武侠小说作品,又名《剑气珠光录》,主要讲述侠士李慕白和俞秀莲江湖历练之旅。武当派传人李慕白自《宝剑金钗》所述杀死瘦弥陀黄骥北,名震京师之后,又因与迫于道义压力无

  • 东坡词·苏轼

    一卷。苏轼撰。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东坡词》,未言卷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著录长沙刘氏书坊《百家词》本《东坡词》二卷。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东坡词》一卷,据万历三十四年(1606)茅维所编《苏东

  • 商君书·商鞅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