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刻正法眼藏序

续藏经   正法眼藏

宋 宗杲集并着语

重刻正法眼藏序

正法眼藏者。难言也。请以喻明。譬如净眼洞见森罗。取之无穷。用之无尽。故名曰藏。夫藏者。含藏最广。邪正相杂。泾渭难辩。甚至邪能夺正。正反为邪。故似泉眼不通泥沙立壅。法眼不正邪见层出。剔抉泥沙而泉眼通。剪除邪见而法眼正。自非至人其何择焉。昔竺乾有九十六种背正趋邪。二十八人摧邪持正。逮家东土白马西来。正教始兴於浊世。名相寻陷於邪宗。由是达磨大师扫除繁萎直示本心。嗣后五宗分派各别门风。会其枢要。卓乎纯正。讵意人根寖劣。法久毙生。或承虚接响。以盲枷瞎棒妄号通宗。或守拙抱愚。以一味不言目为本分。或彷佛依稀自称了悟。或摇唇鼓舌以当平生。如是有百二十家痴禅。自赚赚人。沦溺狂邪。故我大慧老人承悲愿力。运无畏心。决择五家。提挈最正者凡百余人。裒以成帙。目曰正法眼藏。是书也。如悬白泽裘。精妖丧魄。秉金刚剑。魔外潜踪。四七古锥宗眼。二三老汉家珍。不涉程途。一览具足。知为后学指南无加此矣。时有绣水普善庵沙门慧悦居士。春门徐弘泽。自庆奇遇嗟彼未闻。冀报佛恩募资重刻。属余为序。以贻同志。而参学者即使游法界无边之门。融古今剎那之念。犹是功勋边事。若能了悟则自心何知。自眼何见。非见非知。是真得正法眼藏者矣。

万历丙辰端阳日嗣曹洞正宗第二十七代古越显圣寺住持沙门 圆澄 撰

猜你喜欢
  叙·如卺
  卷第四十·智旭
  佛教人乘正法论·太虚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玄奘
  卷第九十三·霁仑超永
  跋说诸佛世尊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太虚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太虚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利养品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佚名
  卷二十二·道世
  卷第二·雷庵正受
  降胎品第三·佚名
  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中·佚名
  卷四·普济
  卷三百一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六·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十六王昌龄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科迁泛水尉不防细行贬龙标尉其诗绪宻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殷璠云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克嗣厥迹且两

  • 杜鹃·徐志摩

    杜鹃,多情的鸟,他终宵唱: 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 飞蛾似围绕亮月的明灯, 星光疏散如海滨的渔火, 甜美的夜在露湛里休憩, 他唱,他唱一声:“割麦插禾”, ——农夫们在天放晓时惊起。 多情的鹃鸟,他终宵声诉, 是怨,是慕,他心头满是爱,

  • 跋·沈起

    查东山年谱一卷,门人沈起仲方撰。东山先生名继佐,字伊璜,海宁人。崇祯癸酉举人。国变后,鲁王授兵部职方主事。兵败归里,开敬修堂聚门人讲学。南浔史案起,牵连被逮,释归。卒年七十六。先生居海宁袁化镇,龙山在其居之西,呼其山为

  • 第六章相续·佚名

    第一 嗣子承继宗祧之法律规定第二 官员袭荫之法律规定第三 世职官员革退之规定第四 有关宗法之议论第五 有关立嗣之议论第六 独子兼祧例第七 奏议及通告第八 给俸规定第九 妻妾婢生及奸生子财产继承之规定第

  •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人的合传。窦婴和田蚡都是汉初权重一时的外戚,灌夫因军功封为将军,他们之间的倾轧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他们三人生平和相互斗争的描述,展现

  • 赵修传·魏收

    赵修,字景业,赵郡房子人。父亲赵惠安,后取名为谧,任都曹史,因有功补陽武令。赵修显贵之后,追赠他为威烈将军、本郡太守,到他殡葬时,又赠龙骧将军、定州刺史。赵修本来在东宫任事,为白衣左右,颇有膂力。世宗登位后,他仍旧充当禁侍

  • 郑覃传·刘昫

    郑覃,是原宰相郑王旬瑜的儿子,因其父勋劳的恩荣所及,补弘文校理,历任拾遗、补阙、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等职。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二月,升为谏议大夫。宪宗任用五名宦官为京西北和籴使,郑覃上奏疏论析应予取消。穆宗不忧虑

  •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第二十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和民亲下奈何?”晏子对曰:“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今,赦其过。任大无多责焉,使迩臣无求嬖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亲谗人伤其心,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俭于藉敛,节于货财,作工不历时,使民不

  • 卷十六·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十六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小雅大雅 郑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始祖后稷由神气而生有播种之功於民公刘至於太王王季历及千载越异代而别世载其功业为天下所归文王受命武王遂定天

  • 灵台·佚名

    ——与民同乐的君主有几多【原文】经始灵台(1),经之营之(2)。庶民攻之(3),不日成之。经始勿亟(4),庶民子来。王在灵囿(5),麀鹿攸伏(6),麀鹿濯濯(7),白鸟翯翯(8)。王在灵沼,於牣鱼跃(9)。虡业维枞(10),贲鼓维

  • 卷十二·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观因缘若常若无常。不应观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因缘若乐若苦。不应观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若乐若苦。不应观因缘若我若无我

  • 卷七十六·道世

    △恶口部第八(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凡夫毒炽,恚火常然。逢缘起障,触境生瞋。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损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萨之善心,违如来之慈训。故《业报差别经偈言:“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 第十七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七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说无住品第四十二说听功德品第四十三诸菩萨证相品第四十四说无住品第四十二阿难。时诸菩萨摩诃萨众于放光如来前。陈白己心所念六事向如来说。尔时彼佛知诸菩萨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澄观

    第六尔时金刚藏菩萨说。此下请分中三。初说已默住。二是时下三家五请。三尔时金刚藏观察下。许说分齐。所以默者。将欲演之必固默之。欲令大众渴仰请说故。所以俟请者。略有二意。一增诸菩萨尊敬法故。二前本分中。举

  • 重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佚名

    重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 佛祖葛藤。水浸不烂。火烧不坏。枝联蔓衍。流布无穷。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者。鲁庵会公集成。锓梓行世久矣。近以他故其板散落人间。洪武己巳夏。余虑其亡失。托道友收赎。庋藏於大慈山之幻居。

  • 后画录·彦悰

    中国画评品著作。一名《后画品》、《帝京寺录》。唐代释彦悰撰。一卷。成书于唐代贞观九年(635),初名《帝京寺录》。主要版本有明人翻刻南宋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佩文斋书画谱》本、《丛书集成》本

  •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

  • 三时系念仪范·中峰明本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第一时佛事诵大阿弥陀经上卷,第二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