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灵台

——与民同乐的君主有几多

【原文】

经始灵台(1),经之营之(2)。

庶民攻之(3),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4),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5),麀鹿攸伏(6),麀鹿濯濯(7),白鸟翯翯(8)。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9)。

虡业维枞(10),贲鼓维鏞(11)。

於论鼓钟(12),於乐辟廱(13)。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鼍鼓逢逢(14),矇瞍奏公(15)。

【注释】

(1)经始:计划开始。灵台:周文王所造,由于造得快,有如神助。所以叫灵台(2)经:测量。营:建造。③攻:用力工作。(4)亟:急。(5)灵囿:灵台下面养鸟兽的花园。(6)麀(you)鹿:母鹿。攸:语气助词,没有实义(7)濯濯(zhuo):鸟兽毛色润泽的样子。(8)翯翯(he):鸟的羽毛白净的样子。(9)於:语气助同,没有实义。牣(ren):满。(10)虡(jv):挂钟的直柱子。业:挂钟横梁上的大版。枞(cong)崇牙,横梁上像牙一样的挂钟的地方。(11)贲:大鼓。鏞:大钟(12)论:同“伦”,依次(演奏)(13)辟廱(biyong):水环山的风景区。(14)鼍(tuo)鼓:鼓:鳄鱼皮蒙的鼓。逢逢:和顺的鼓声。(15)矇:有眼珠的瞎子。瞍:无眼珠的瞎子。公:同“工”、“功”,这甲指奏乐。

【译文】

开始计划造灵台,先是测量后建造。

庶民百姓齐努力,不多几天就建成。

开始计划本不急,百姓如子齐出力。

文王来到灵囿中,母鹿安静躺伏着。

母鹿毛色多润泽,白鸟洁净羽毛白。

文王来到灵池旁,鱼儿满池欢蹦跳。

钟鼓支架崇牙耸,挂着大鼓和大钟。

依次轮流击钟鼓,君民同乐在辟廱。

鳄皮大鼓声和谐,盲人乐师奏颂歌。

【读解】

《灵台》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提到园林的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园林艺术史的人来说,肯定具有史料价值,似乎也可以由此推断:中国园林造园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在这里,而在诗中所述的君主与民同乐。

君主与民同乐历来被看作是君王个人德行高尚的表现,也被看作是政治清明、上下左右关系融洽和谐的标志,以至后来即使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也会有宫迎卜御用文人出来献媚,制造一些君主德行高尚、与民关系和谐的假象。

当然,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有关周文王的传说是献媚取宠的下臣编造出来的美丽光环。因为文王所处的时代毕竟与后来不同——哪怕那是人们理想的、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代。推想起来,那时周代统治者刚走出部族群落,一切都刚刚开始,由部族首领转向国家最高统治者,以前作首领时的一些良好德行得以在国家初创时发扬光大。加上面临诸多敌对部族虎视眈眈的威胁,要想立稳足跟,不得不考虑团结一心、同仇敌的大问题。再从个人修养性格的角度看,的确有修养良好、不贪不婪、性情温和的统治者。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完全可能造就出像用周文王那样的贤明君王。正如诗中所述,平民百姓当真把他当作父母一样来尊敬、亲近、臣服,甚至连鸟兽虫鱼都能深明其中缘由,从而欢欣雀跃(是文学夸张,还是献媚取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羡慕?

可惜这种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后来的君主们再也不可能与老百姓天然的亲和关系,即使某个人想这样做,制度也不会允许、治人者和被人治者的距离拉开了,矛盾出现了,怨恨产生了。在后人的心目中,周文王的时代几乎就是一个神话。

猜你喜欢
  孟子集注考证卷五·金履祥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一·佚名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一章 病·林语堂
  第十四章 28·辜鸿铭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二十一·王顼龄
  卷十七·史浩
  仪礼识误目录·张淳
  提要·杨名时
  卷八十二·道世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合部金光明經品目·欧阳竟无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欧阳竟无
  禅观林大纲·太虚
  白伞盖大佛顶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刚无碍大道场陀罗尼念诵法要·佚名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381_1 【吊国殇】孟郊   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耕。   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   卷381_2 【吊比干墓】孟郊   殷辛帝天

  • 南海集钞·吴之振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危沙崩岸欲侵墙,直下清江百尺强。过了笋舆元未觉,忽然回首冷思量。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

  • 张榘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榘(生卒年不详)字方叔,号芸窗,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曾为句容令。宝中,为江南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转参议官。有《芸窗词》一卷。《四库总目提要》云:“词仅五十首,而应酬之作凡四十三首。四十三首之中,寿贾似道者五,寿

  • 卷二十八 地理志第八·班固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 逸文·钱俨

      钱文奉,元璙之子。善骑射,能上马运槊。涉猎经史,精音律、图纬,医药、鞠奕之艺,皆冠绝一时。初以父荫,为苏州都指挥使,迁节度副使。元璙卒,代知苏州中吴军节度使。有鉴裁,礼下贤能。士负才艺者多依之。作南园、东庄,为吴中之

  • 通鉴续编卷九·陈桱

    【壬子】五年【辽咸雍八年】春正月置卒察谤时政者【置京城逻卒察谤议时政者收罪之】二月以蔡挺为枢密副使【挺知渭州甲兵整习常若冦至故多立功效然谲智深险在渭嵗乆欝欝不得志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句中使至则使优伶歌

  • 一一二八 署江西巡抚舒常奏覆本年并无呈缴《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一二八 署江西巡抚舒常奏覆本年并无呈缴《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工部尚书 暂署江西巡抚臣舒常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

  • 卷七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七十四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

  • 梁睿传·魏徵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父亲梁御,西魏太尉。 梁睿年少时,深沉敏锐,有德行。 周太祖时,因为是功臣之子,他被养在宫中几年。 其后周太祖让诸子与梁睿一起生活,一起从师受业,感情很好。 梁睿七岁时,承袭广平郡公的爵位,累次升迁

  • 论式·章太炎

    编竹以为简,有行列䚡理,故曰“仑”。仑者,思也。〈大雅〉曰:“于论鼓锺。’论官有司士之格,论囚有理官之法,莫不比方。其在文辞,《论语》而下,庄周有〈齐物〉(〈齐物论〉旧读皆谓“齐物之论”,物

  •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是时普慈闿士安隐从定觉起。与诸采女共至法来宫门外。立自念言:我用经法故来。师今在内。我无宜坐卧矣。须师出上高座说明度无极。尔乃坐矣。诸女亦效立。是时法来適教中宫诸采女。说经道已,沐浴澡洗更著新衣。上明度台

  • 弘戒法仪下卷·法藏

    比丘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已次日差阇黎师与说随相法仪第十二(佛在世时。有比丘白四羯磨已。舍众而去。虽已白四羯磨得自心洁净法体。然未识佛后所制犯戒之罪相。既不识犯。便造重罪。佛言。自今已去。作四羯磨已。当先说

  • 瓦格纳事件·尼采

    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是本篇幅很小的书,共有序、正文12节,还有2则附言。尼采在书中称赞比才的音乐而贬抑过去好友瓦格纳及其代表的浪漫主义为颓废的音乐。他认为瓦格纳是欧洲近代文化疾病的表现,因此做

  • 国朝汉学师承记·江藩

    学术史著作。清江藩撰。八卷。“国朝”指清朝。全书列举清儒中“笃守汉学家法”的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从而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儒学的发展状况。但是,清人治经不仅注重汉唐注疏,而且兼

  • 巧团圆·李渔

    一名《梦中楼》。戏曲。清李渔撰。三十三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于康熙七年(1668)成书。故事与作者所著小说《十二楼》中《生我楼》相同。写锦衣卫千户尹厚之子幼年被拐卖与汉阳布商姚家为

  • 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嘉祥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三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其说与慧远所撰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同,亦以圣道门自力修行之意判定往生弥陀净土之因果,故道绰斥为谬解,善导于观经四帖疏中亦

  •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

  • 发趣论·佚名

    巴利名Pat!t!ha^na-ppakaran!a 。原称发趣大论(巴Pat!t!ha^na-maha^pakaran!a ),或单作钵叉(巴Pat!t!ha^na )。本论详述‘论本母’一二二门与二十四缘之关系,为锡兰分别上座部七论之一。初分为论母设置分及缘分别分,次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