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论藏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 (初卷标佛说字) (南聚北弁)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地动品第一。南阎浮提品第二。六大国品第三。夜叉神品第四。漏阇耆利象王品第五。四天下品第六。数量品第七。天住处品第八。欢喜园品第九。众车园品第十。恶口园品第十一。杂园品第十二。波利夜多园品第十三。提头赖吒城品第十四。毗留勒叉城品第十五。毗留博叉城品第十六。毗沙门城品第十七。天非天斗战品第十八。日月行品第十九。云何品第二十。受生品第二十一。寿量品第二十二。地狱品第二十三。小三灾品第二十四。大三灾品第二十五。

文来未尽。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亦名说一切有部集异门足论南邙面北甲帐)

尊者舍利子说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缘起品第一。世尊游力士生处,住其所造初成台观,命舍利子代宣法要,舍利子承命,结集法毗奈耶。一法品第二,有三门。二法品第三,有二十七门。三法品第四,有五十门。四法品第五,亦五十门。五法品第六,有二十四门。六法品第七,有二十四门。七法品第八,有二十三门。八法品第九,有十门。九法品第十,略有二种。十法品第十一,略有二种。赞劝品第十二,佛从卧起,赞善劝持。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北作三十卷) (有道标序) (南群英杜北惊图写)

姚秦天竺三藏昙摩崛多共昙摩耶舍译

问分入品第一。界品第二。阴品第三。四圣谛品第四。根品第五。七觉品第六。不善根品第七。善根品第八。大品第九。优婆塞品第十。

非问分界品第一。业品第二。人品第三。智品第四。缘品第五。念处品第六。正勤品第七。神足品第八。禅定品第九。道品第十。烦恼品第十一。

摄相应分 摄品第一上。相应品下。

绪分遍品第一。因品第二。名色品第三。假结品第四。行品第五。触品第六。假心品第七。十不善业道品第八。十善业道品第九。定品第十。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二卷北作十卷亦名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 (有靖迈后序) (南背北陛)

尊者大目乾连造(亦名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学处品第一,明优婆塞五戒。预流支品第二,明四种法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证净品第三,明四不坏净:一佛证净、二法证净、三僧证净、四圣所爱戒。沙门果品第四,明四圣果。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圣种品第六,明于衣食卧具知足,及乐断乐修圣种。正胜品第七,明四正勤。神足品第八,明欲、勤、心、观,四三摩地。念住品第九,明身、受、心、法,四观。圣谛品第十,明四圣谛。静虑品第十一,明四禅法。无量品第十二,明慈、悲、喜、舍、定。无色品第十三,明四空定。修定品第十四,明四修定:一得现法乐住、二得殊胜智见、三得胜分别慧、四得诸漏永尽。觉支品第十五,明七觉支。杂事品第十六,明永断一一法,皆能保彼定不退还,谓贪、瞋、痴,乃至苦、忧、扰、恼等。根品第十七,明二十二根。处品第十八,明十二处。蕴品第十九,明五蕴。多界品第二十,明界处蕴缘起,及处非处善巧。缘起品第二十一,明十二因缘法。

施设论(七卷今作三卷) (南壁北通)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译

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因施设门第二,问答轮王七宝因果。第三明轮王七宝,同如来法。第四问答佛生,先现瑞相。第五问答佛出时处。第六问答诸因果事。第七明三毒轻重,由于习成。第八第九问答世间诸法不同所由。第十问答山地方处等殊。第十一问答化事。第十二问答大海事。第十三问答神通事。第十四问答雨不雨事。

文来未尽。

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 (亦名说一切有部发智论) (南二京北傍启)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杂蕴第一(蕴,梵名犍度)。世第一法纳息一(纳息,梵名跋渠)。智纳息二。补特伽罗纳息三。爱敬纳息四。无惭纳息五。相纳息六。无义纳息七。思纳息八。

结蕴第二。不善纳息一。一行纳息二。有情纳息三。十门纳息四。

智蕴第三。学支纳息一。五种纳息二。他心智纳息三。修智纳息四。七圣纳息五。

业蕴第四。恶行纳息一。邪语纳息二。害生纳息三。表无表纳息四。自业纳息五。

大种蕴第五。大造纳息一。缘纳息二。具见纳息三。执受纳息四。

根蕴第六。根纳息一。有纳息二。触纳息三。等心纳息四。一心纳息五。鱼纳息六。因缘纳息七。

定蕴第七。得纳息一。缘纳息二。摄纳息三。不还纳息四。一行纳息五。

见蕴第八。念住纳息一。三有纳息二。想纳息三。智纳息四。见纳息五。伽陀纳息六。

汇门标目云:佛灭后三百年造,乃对法藏之根本也。

阿毗昙八犍度论(三十卷) (有道安序) (南夏东西北彩仙灵)

符秦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即发智论同本先译(而文烦拙)。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南图至席北心至縻)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五百大阿罗汉造,广释说一切有部发智论。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北作八十卷) (有释道挺序) (南宫至惊北都至京)

北凉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译

与前本同,仅存三犍度。

鞞婆沙论(十四卷) (南钟隶北肆筵)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译

说阿毗昙八犍度第一。鞞婆沙三结处第一。三不善根处第二。三有漏处第三。四流处第四。四受处第五。四缚处第六。五盖处第七。五结处第八。五下结处第九。五上结处第十。五见处第十一。六身爱处第十二。七使处第十三。九结处第十四。九十八使处第十五(小章竟)。解十门大章。二十二根处第十六。十八界处第十七。十二入处第十八。五阴处第十九。五盛阴处第二十(亦名五取阴,亦名五受阴,唯是有漏)。六界处第二十一。色无色法处第二十二。可见不可见法处第二十三。有对无对处第二十四。有漏无漏处第二十五。有为无为法处第二十六。三世处第二十七。善不善无记处第二十八。欲界色界无色界系法处第二十九。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处第三十。见断思惟断不断法处第三十一。四圣谛处第三十二。四禅处第三十三。四等处第三十四。四无色处第三十五。八解脱处第三十六。八除入处第三十七(即八胜处也)。十一切入处第三十八。八智处第三十九。三三昧处第四十(广说大章竟)。中阴处第四十一(出阿毗昙结使犍度人品非次)。四生处第四十二。

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 (南笙升阶北楼观飞)

尊者世亲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分别界品第一。分别根品第二。分别世品第三。分别业品第四。分别随眠品第五。分别贤圣品第六。分别智品第七。分别定品第八。破我执品第九。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 (有慧恺序) (南鼓瑟吹北禽兽画)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与前本同。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一卷) (南吹北画)

世亲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即前论本中颂别行。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亦名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 (南纳至通北背至迳)

尊者众贤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辩本事品第一,明蕴、处、界,三种摄法。辩差别品第二,明二十二根差别,及破无因、一因、不平等因、辩心、心所、及不相应行等,及辩六因四缘。辩缘起品第三,明三界、五趣、七识住、九有情居、四生、及辩中有相、十二因缘相、有情世间相、器世间相。辩业品第四。辩随眠品第五。辩贤圣品第六。辩智品第七。辩定品第八。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四十卷) (南广内左达北宫殿盘郁)

造者译人皆同上

即顺正理论广文略出,而加序品。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 (亦名说一切有部识身足论) (南洛浮北设席)

提婆设摩阿罗汉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目乾连蕴第一,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今依诸契经,种种破之。补特伽罗蕴第二,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说,定有补特伽罗,性空论者,依诸契经,种种破之。因缘蕴第三,问答诸法互为因缘义。所缘缘蕴第四,问答诸所缘义。杂蕴第五,明起染离染等义。成就蕴第六,广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别,十二心者,欲界系有四心:一善、二不善、三有覆无记、四无覆无记;色无色界系各有三心;除不善,并学心,无学心为十二。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三卷北作二卷) (亦名说一切有部界身足论) (南浮北席)

尊者世友造 译人同上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烦恼,十小烦恼,五烦恼,五见,五触,五受根,五法,六识身,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爱。分别品第二,分别相应不相应等,略说十六门,广有八十八门。后有释基序。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八卷) (亦名说一切有部品类足论) (南渭据北对楹)

造者译人皆同上

辩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应行,五无为。辩诸智品第二。辩诸处品第三。辩七事品第四。辩随眠品第五。辩摄等品第六。辩千问品第七。举二十门,各为五十问答。辩决择品第八。

众事分阿毗昙论(十二卷) (南据泾北升阶)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

即前同本异出,止有七品。

阿毗昙心论(四卷) (南承北瑟)

尊者法胜造

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慧远译

界品第一。行品第二。业品第三。使品第四。贤圣品第五。智品第六。定品第七。契经品第八。杂品第九。论品第十。

法胜阿毗昙心论(六卷) (南承北纳)

大德优婆扇多释

高齐茑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即释前论,同前十品。

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南明既北鼓瑟)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等译

尊者法救造(梵称达磨多罗)亦释前论,而加序品,又加第十择品,而以论品为第十一,较优波扇多者为详。

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 (南既北楹)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施持戒品第一。界道品第二。住食生品第三。业品第四。阴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行品第六。因缘种品第七。净根品第八。结使禅智品第九。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智品第十一。禅定品第十二。杂定品第十三。三十七品第十四。四谛品第十五。杂品第十六。

入阿毗达磨论(二卷) (说一切有部) (南坟北笙)

塞建地罗阿罗汉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略明五蕴,及三无为名义。

五事毗婆沙论(二卷北作一卷) (南杜北席)

尊者法救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分别色品第一。分别心品第二。分别心所法品第三。

释尊者世友五事论,文来未尽。

阿毗昙五法行经(九纸半) (南籍北坟)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先释四谛,次释五法。

尊婆须密菩萨所集论(十卷北作十五卷) (有序未详作者) (南集坟北吹笙)

符秦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等译

菩萨,即当来师子如来也。偈品首聚犍度第一。心犍度第二。三昧犍度第三。天犍度第四。四大犍度第五。契经犍度第六。更乐犍度第七。结使犍度第八。行犍度第九。智犍度第十。见犍度第十一。根犍度第十二。一切有犍度第十三。偈犍度第十四。

译文甚拙。

成实论(二十卷) (南典亦北丙舍)

诃梨跋摩造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发聚中佛宝论五品。法宝论三品。僧宝论三品。吉祥品。立论品等六品。十论初有相品等十七品。苦谛聚色论二十四品。识论十七品。想阴品一。受论六品。行阴论十一品。集谛聚业论二十六品。烦恼论二十品。灭谛聚十四品。道谛聚四十八品。共二百二品,大旨与说一切有部相违。

四谛论(四卷北作三卷) (南漆北逸)

婆薮跋摩所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思择品第一。略说品第二。分别苦谛品第三。思量集谛品第四。分别灭谛品第五。分别道谛品第六。

解脱道论(十二卷) (南稿北阶纳)

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因缘品第一。分别戒品第二。头陀品第三。分别定品第四。觅善知识品第五。分别行品第六,谓欲行、瞋行、痴行,等相不同。分别行处品第七。行门品第八,谓修十一切入、十不净想、十念、四无量心、四大观、食不耐想等,四十八行。五神通品第九。分别慧品第十。五方便品第十一,谓阴方便、入方便、界方便、因缘方便、圣谛方便。分别谛品第十二。

随相论(二卷) (南既北筵)

德慧法师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解四谛十六行相,破外道我执。

缘生论(一卷有序) (南华北匪)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圣者郁楞伽造,明十二因缘义。

大乘缘生论(十纸半) (南壁北右)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与上本同,实小乘耳。

十二因缘论(三纸) (南华北沛)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净意菩萨,释十二因缘。

止观门论颂(四纸欠) (南华北匪)

世亲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法门。

金刚针论(八纸欠) (南书北星)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法称菩萨,破婆罗门四韦陀论。

彰所知论(二卷南作一卷) (前有廉复序) (南罗北通)

大元帝师癹合思巴造

元释教总统沙门沙罗巴译

器世界品第一。情世界品第二(内释十二缘生,约分位者,一一支中,皆有五蕴但是从胜为名)。道法品第三。果法品第四。无为法品第五。后有克己序。

三法度论(三卷) (南坟北画)

尊者山贤造

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慧远译

德品第一。恶品第二。依品第三,谓阴、界、入。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有序) (南籍北英)

阿罗汉婆素跋陀撰

符秦沙门鸠摩罗佛提等译

共有九段解释:初功德三段,二恶三段,三依三段,即三法度论耳,文甚难读。

三弥底部论(三卷) (南隶北画)

失译人名今附三秦录

大意破我人知见,明中阴不无,而文不甚联络。

分别功德论(三卷) (南漆北笙)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释增一阿含经序品中偈,及念佛等十种一法,次释弟子品,各称第一因缘。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七纸欠) (南籍北既)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说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事。

辟支佛因缘论(一卷) (南漆北逸)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说八位辟支佛觉悟因缘。

四品学法(一纸半) (南宜北稿)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一戒行备具。二多知经法。三能化度人,号真学,为上品;纯行五戒,号承法,为中品;但持四戒,号依福学,为下品。一身所护法,二供养法,三于同学法,号散侍,为外品。

异部宗轮论(七纸余作一卷) (南漆北席)

世友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佛灭百年后,异执渐起,分为二十部别。

十八部论(六纸半) 同上

失译人名

部异执论(八纸余) 同上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二并是异部宗轮论同本异出。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

(信士余观捐资八两助刻二▆

信士高士化助银四两

高士佑助银四两)

 

猜你喜欢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十九卷·蕴闻
  决定藏论卷上·佚名
  跋佛法之科学的说明·太虚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下·佚名
  卷九十六·佚名
  佛说苦阴因事经·佚名
  卷第八·佚名
  归 依 开 示·太虚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印光
  卷第十一·佚名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佚名
  刻雪峰语录缘起·雪峰义存
  卷第十二·佚名
  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619_1 【杂讽九首】陆龟蒙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   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纵操上古言,口噤难即贡。   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   凶门尚儿戏,战

  • 王子容·唐圭璋

      据词中“洛阳花信”云云,子容或为北宋人。   满庭芳   寿京尹   台衮筹边,京师蒙福,两淮谈笑尘清。正缿筩无讼,桴鼓变衡鸣。阅武分弓角射,催春事、亲劝农耕。何须待,寻花问柳,小队出郊坰。   功名。今已就,九重近

  • 优古堂诗话全文·吴幵

      ○诗可以观人  吴献可诲尝云:“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元之禹偁见之曰:‘入公门犹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後果如其言。”  ○二十八字媒  &ldquo

  • 卷中·张表臣

      刘仲原得铜斛二于左冯翊,其一云“始元四年造”,其二云“甘露元年十月造”,数量皆同,云“容十斗”。后刻云“重四十觔”。以今权量校之,容三斗,重十有五觔,乃知古今不同。《汉书

  • ●挂枝儿·怨部六·冯梦龙

    ○假相思秃瘌痢,梳了个光光油鬓,缺嘴儿,点了个重重(的)朱唇,<鼻邕>鼻头,吹了个清清(的)箫韵,白果眼儿(把)秋波(来)卖俏,哑子说话(教)聋子(去)听,薄幸人儿说着相思也,(这)相思终欠稳。〔真相思人煞有薄幸处,薄幸人煞有真相思处,莫要一例看人。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班固

    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 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已而楚兵击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正德十四年冬十月辛酉朔享 太庙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壬戌东方流星如盏赤色光明照地起自下台东北行至招摇尾迹化为白气良久散○癸亥赏泰宁等卫夷人头目塔卜歹等彩叚绢匹等物有差○大学士杨廷和等具言近宸濠叛逆 皇上念

  • 十九、桃坞吴家·包天笑

      十岁以前,我随母亲,到外祖家去的时候多。十岁以后,我随祖母,到舅祖家去的时侯多。那时我的最小姨母已嫁,外祖故世,母舅无业,日渐雕零了。舅祖家即是桃花坞吴家,简称之曰:&ldquo;桃坞吴氏&rdquo;,其时则正欣欣向荣呢。  我

  • 元谌传·李延寿

    元谧的哥哥元谌,字兴伯,他性情平和,任都官尚书。尔朱荣进洛阳后,上奏庄帝准备迁都到晋阳。皇帝便将这件事询问元谌,元谌坚决争辩说不能这样。尔朱荣大怒,说:“关你什么事,这样固执!况且河阴那次事,本来应当轮到你的。”元谌说:“

  • 元载传·刘昫

    元载,凤翔岐山人,出身卑微。父亲名景升,担任员外官,常年居住在岐州,不理家产。载的母亲带着载到景升住处,假冒称元氏。元载从小酷爱学习,喜爱作文,性情敏锐聪慧,博览子史众书,尤其爱读道书。家境贫寒,常徒步去参加乡试,多次考中却

  • 晋纪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兴二年(己卯、319)·司马光

    晋纪十三 晋元帝太兴二年(己卯,公元319年) [1]春,二月,刘遐,徐龛击周抚于寒山,破斩之。初,掖人苏峻帅乡里数千家结垒以自保,远近多附之。曹嶷恶其强,将攻之,峻率众浮海来奔。帝以峻为鹰扬将军,助刘遐讨周抚有功;诏以遐为临淮太守,峻

  • 第二节 族 制·吕思勉

    宗族百口,累世同居,论者多以为美谈,此不察名实之过也。考诸史,聚族多者,非地方豪右,则仕宦之家。力耕之细民,则率不过五口、八口耳。《旧唐书·沈法兴传》云:隋大业末,为吴兴郡守。东郡贼帅楼世干举兵围郡城,炀帝令法兴与太仆元

  • 卷十一 武成第五·孔颖达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往诛纣克定,偃武修文,归马牛于华山桃林之牧地。○兽,徐始售反;本或作兽,许救反。识其政事,记识殷家政教善事以为法。作《武成》。武功成,文事修。[疏]“武王”至“武成”○正义曰:武王之伐殷也,往则陈兵伐纣,归

  • 卷七(桓七年,尽十八年)·孔颖达

    【经】七年,春,二月,已亥,焚咸丘。(无传。焚,火田也。咸丘,鲁地。高平钜野县南有咸亭。讥尽物,故书。○焚,扶云反。)[疏]注“焚火”至“故书”。○正义曰:咸丘,地名。以火焚地,明为田猎,故知焚是火田也。不言?狩者,以火田非?狩之法,而

  • 佚文篇第六十一·王充

    孝武皇帝封弟为鲁恭王。恭王坏孔子宅以为宫,得佚《尚书》百篇,《礼》三百,《春秋》三十篇,《论语》二十一篇,闻弦歌之声,俱复封涂,上言武帝。武帝遣吏发取,古经《论语》,此时皆出。经传也而有〔闻〕弦歌之声,文当兴于汉,喜乐得闻

  • 卷十一·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一宋 朱子 撰学礼四曲礼曲礼曰【记引正经之词】毋不敬【毋音无后以意推之 礼主于敬】俨若思【俨矜荘貌人之坐思貌必俨然 疏曰若如也思计虑也人心冇

  •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 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

  • 催命符·程小青

    十月二十三日,傍晚五点钟光景,我忽接到我的老友霍桑打来的一个看似轻松滑稽的电话。 “包朗,今夜你如果没有旁的紧要事,请向尊夫人请两小时假,到我这里来走一趟。我有一种奇怪的东西给你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