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三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
上堂三
住順慶府渠縣祥符禪寺,師在栖靈受請,拈帖示眾云:「三張白紙,便謂千里同風;一箇圓相,欽師卻被馬師惑。栖靈者裏,車不橫推、理無曲斷,請維那剖露。」
山門,云:「昔日聞公遠祖從此出,今朝不肖兒孫從此入。雖然出入不同,要且門庭不別。大眾且道那裏是不別處?」以杖指云:「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
佛殿,云:「堂堂坐斷千差路,密密疏通萬別疑,信手拈來無不是,當陽拋出大家知。雖然如是,也要公驗分明。」展具三拜。
方丈,云:「據此室,行此令,勿問船來、陸來,只要頭正尾正。」喝一喝。
指法座,云:「八萬四千獅子座,此當為第一。縱廣正等八萬四千由旬,此座非大;於中坐者,其身非小。以如是座坐如是人,以如是人坐如是座。大眾還見麼?舉頭天外望,誰是我般人?」遂陞座,拈香云:「此瓣香端為今上皇帝祝嚴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伏願皇風共山川而並扇,法輪同日月以齊推。」次拈香云:「此瓣香奉為文武卿相、闔郡縉紳,伏願借當世而修出世,即凡心以證聖心。」末拈香云:「此瓣香從東過西、從西過東,撞著一箇老布衲,一椎粉碎,此是第五回拈出,供養見住浙江寧波府天童山密雲老和尚,以酬法乳之恩。」斂衣趺坐。上首白椎竟,師云:「古岸灘頭擲釣臺,絲綸初展去還來,清波浮定有無意,負餌金鱗夢眼開。」以杖作釣勢,云:「有麼?有麼?」
時有僧出眾,禮拜起,喝一喝,拂袖而退。師云:「領取鉤頭意,莫認定盤星。」良久復云:「毛吞巨海,萬頃風濤鬧括括;芥納須彌,十方世界淨裸裸。以大圓覺為我伽藍,四生六道盡集其中,行住坐臥、屈伸俯仰、迎賓待客、屙屎放尿、拈匙放筋、動靜忙閒,無不承此恩力。所以道: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夫如是會,人人悟證平常,箇箇七穿八穴,不待啐地折嚗地斷,如紅爐點雪、冷灰嚗豆。正與麼時,祝聖開堂一句作麼生道?鵰弓已挂狼煙息,萬里謳歌賀太平。」
上堂,師云:「年年臘月八,黑豆解生芽,水母因無眼,求食須仗蝦。明星射腦蓋,捏目便生華,此道如何會?瞿曇是釋迦。」
上堂,師云:「今日強登曲彔木,圓音一吼震山谷,人非人等驀相逢,彈指頓超煩惱窟。如是,則知顯教圓寂正堂禪師不離煩惱而證解脫、不離生死以般涅槃,來山僧拄杖頭上倒駕慈航,現無邊神變,道兩句苦辭去也。大眾還聞否?且道是那兩句聻?耳邊多少閒題目,賺我光陰十萬程。」
上堂,師云:「天地未始,父母未生,渾忘物我,撥擲渠誰?」以拂子畫一畫,復畫此○,云:「自此一畫一圈而分兩儀、四象、八卦、六爻,以至吉凶否泰,交會岐殊,妙辨懸河,無出此一圈一畫之中。」復畫○云:「若也從此薦得,改禾莖為粟柄,易短壽作長齡;其或未然,有限身心時不待,無情寒暑日相催。」
上堂,師云:「今朝臘盡與年窮,處處人燒松火蓬,惟有此間一種別,冷清清地鬧叢叢。」
復舉:「秀才問趙州:『佛滿一切眾生願是否?』州云:『是。』曰:『弟子要和尚手中拄杖,可與否?』州云:『君子不奪人所好。』曰:『我不是君子。』州云:『老僧亦非佛。』」師云:「秀才雖有定亂之謀,且無安邦之計。趙州探竿在手,影艸隨身,不妨奇特中顯奇特、好手中呈好手,將謂本分翻為分外。山僧正眼看來,纔啟口處好與三十棒。何也?祥符門下賞罰分明。」
追嚴,上堂,師云:「元宵正月半,日月燈明現,即此為亡靈,本光破諸暗。盞子撲落地,碟子成七片,露柱撞燈籠,山門騎佛殿。此意是如何?吾道一以貫。」
師誕日,上堂,僧問:「和尚跳出生死圈,如何今日又降誕?」師云:「大好疑著。」僧禮拜,師乃云:「突出難難難辦別,擬之易易易承當,一聲㘞地盡生死。」下座,云:「諸仁者請續後句。」
上堂,僧問:「月未圓時如何?」師云:「合。」進云:「月正圓時如何?」師云:「恰。」進云:「星月不現時如何?」師云:「劄。」僧禮拜,師乃云:「蓮胎未質,梅蕊不萌,洞空劫之本有,盡今時之自得,人人常光現前,箇箇壁立萬仞,只僥海屋添籌、南山增算,猶是化門邊事。不涉延促一句作麼生道?一谿紅白桃李樹,四野青黃菜麥田。」
上堂,僧問:「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為甚麼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師云:「知音不必頻頻舉,八兩原來是半斤。」僧禮拜,師乃云:「施主強請陞座,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何以故?是法不可示,言詞相寂滅。」
復舉:「藥山久不陞座,院主白云:『大眾久思和尚示誨。』山曰:『打鐘著。』眾纔集,山便下座歸方丈。主隨後,問曰:『和尚既許為大眾說法,為甚麼一言不措?』山曰:『經有經師,論有論師,爭怪得老僧?』」師召大眾云:「昔日藥山,今朝祥符,且道是同?是別?」良久復云:「旱地雷聲,晴天霹靂,兩箇古錐都來是賊。」
上堂,師云:「止止,不須說,葛藤遍野不為多;我法妙難思,絆著幾箇便賣弄。諸憎上慢者,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聞必不敬信,只緣無眼、耳、鼻、舌、身、意。山僧恁麼判斷,且道釋迦老子還向什麼處轉身吐氣?只怕眾生不是佛,是佛何愁不解語?」
上堂,值驢鳴,師云:「平地起孤堆,虛空墮地走,撞著瞎驢鳴,將謂獅子吼。」震威喝一喝,下座。
追嚴上堂,師云:「春日晴,黃鶯鳴,聲聲韻出觀音門,有人向此活機括,剎剎塵塵現勝身。如是,則我等持滿公先慈余氏不離當處而遍沙界,不歷僧祗以獲法身,來山僧拄杖頭上現一行三昧去也。」卓拄杖,召大眾云:「還聞麼?若將耳聽終難會,眼底聞聲方始知。」
上堂,僧問:「青天白日,昭昭靈靈,睡著時,主人公在甚麼處?」師云:「向前來與汝道。」僧遂進前一步,師云:「是甚麼?」進云:「不離當處。」師笑云:「大好睡著在。」僧禮拜,師乃云:「雲凝覺春盡,雨過知華殘,了達覺知處,恁忙亦是閒。大眾!忙閒即且置,試道覺知處如何了達?」良久,云:「不遇春風華不開,華開又被風吹落。」
解制,上堂,師云:「今朝三月十,百日禪期畢,衲子問如何,棒頭驀面擲。曼殊前後三,長慶蒲團七,即此罷爐鎚,幾人成大器?」以拄杖擲地,云:「祥符解開布袋,放出出群角虎,不會獅子翻身,箇箇解打口鼓。」以手拍口,云:「鼕鼕。」
住順慶府大竹縣無際禪寺,山門,云:「門庭施設不如破山,入理深談猶較無際百步。」以拄杖卓一卓,便入佛殿,云:「若向者裏禮拜,眼裏撒沙;不向者裏禮拜,佛頭著糞。試問諸仁者:且道禮拜底是?不禮拜底是?」遂展具,云:「不禮,各白稱尊;禮,則互相恭敬。」便拜。
方丈,云:「入門棒,入門喝,痛施惡辣鉗鎚。有時語,有時默,全彰本分艸料。忽遇一箇半箇瞎驢,且作麼生管待?」喝一喝。
指法座,云:「千聖向此證知,一眾從茲開悟,人人立地頂天,箇箇眼橫鼻直,還見有路可上也無?」遂陞座。拈香祝聖畢,末拈香云:「此瓣香三登九上,撥艸瞻風,受盡苦辛,一期印可,第六回拈出,供養天童山密雲老人,以酬法乳之恩。」斂衣敷坐。上首白椎竟,師云:「鳳山挺秀,燕水迢遙,鶴不停機,龍難湊泊,就中有現躍飛騰者麼?」
一僧出眾喝一喝,師云:「跛鱉盲龜亂
猜你喜欢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二·圆照 卷十一·彭绍升 甲二 圣教正说分·太虚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二·圆晖 卷二十三·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七卷·佚名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一(论本第三十七八九四十四十一二三四)·窥基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楚石梵琦 第十一卷·佚名 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佚名 重编曹洞五位序·慧霞 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灌顶 佛祖心灯·佚名 四教义卷第十二·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