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祖心灯

  七佛偈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过去庄严劫第一千尊)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现在贤劫第一尊)

  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是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於生死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

  一切众生心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三十三祖传法偈

  摩诃迦叶(天竺第一祖)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於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阿难(天竺第二祖)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商那和修(天竺第三祖)

  非法亦非心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优婆鞠多(天竺第四祖)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提多迦(天竺第五祖)

  通达本心法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弥遮迦(天竺第六祖)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了心心法

  婆须蜜(天竺第七祖)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佛陀难提(天竺第八祖)

  虚空无内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伏驮蜜多(天竺第九祖)

  真理不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胁尊者(天竺第十祖)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富那夜奢(第十一祖)

  迷悟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马鸣大士(第十二祖)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离

  迦毗摩罗(第十三祖)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龙树尊者(第十四祖)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於法心不证  无瞋亦无喜

  迦那提婆(第十五祖)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於法实无证  无终亦无始

  罗睺罗多(第十六祖)

  於法实无证  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  内外云何起

  僧迦难提(第十七祖)

  心地本无生  因地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华果亦复尔

  伽耶舍多(第十八祖)

  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萌  於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鸠摩罗多(第十九祖)

  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  於法既无得  何怀决不决

  阇夜多(第二十祖)

  言下合无生  同於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达事理境

  婆修盘头(第二十一祖)

  泡幻同无碍  如何不了悟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摩拏罗(第二十二祖)

  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复无忧

  鹤勒那(第二十三祖)

  认得心性时  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可得  得时不说知

  师子比丘(第二十四祖)

  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  当心即知见  知见即於今

  婆舍斯多(第二十五祖)

  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是非  我今悟真性  无道亦无理

  不如密多(第二十六祖)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方便呼为智

  般若多罗(第二十七祖)

  心地生诸种  因事复生理  果满菩提圆  华开世界起

  菩提达磨(西天第二十八祖中华初祖)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慧可大师(第二十九祖中华二祖)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曾生

  僧璨大师(第三十祖中华三祖)

  华种虽因地  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  华地尽无生

  道信大师(第三十一祖中华四祖)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信合  当生生不生

  弘忍大师(第三十二祖中华五祖)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慧能大师(第三十三祖中华六祖)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佛祖源流诀

  迦文迦叶阿难商  优波鞠多与提多  弥迦婆须佛驮伏  胁富马鸣迦毗摩  龙树迦那於罗睺  僧伽伽耶鸠摩罗  阇夜婆修摩拏鹤  师子婆舍不如般  达磨传於东土后  慧僧道弘慧之他

  五宗次序谱

六祖能(第一)

南岳让

马祖一

百丈海

(五世)沩山佑

  (六世)仰山寂

黄檗运

  (六世)临济玄

青原思

石头迁

药山俨

云岩晟

(六世)洞山价

  云居膺  (七世)曹山寂

天皇悟

龙潭信

德山鉴

雪峰存

  (八世)云门偃玄沙备

地藏琛

  (十世)法眼益

猜你喜欢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下·佚名
  僧格之养成·太虚
  指月录卷之七·瞿汝稷
  摄大乘论释序·世亲
  卷上·佚名
  山家义苑卷下·可观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卷五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二·白岩净符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太虚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二十·吹万广真
  卷五十三·佚名
  拜访太虚法师记·太虚
  加祖号跋·德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三·彭定求

        卷303_1 【铜雀妓】刘商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仍令身殁后,尚纵平生欲。   红粉泪纵横,调弦向空屋。举头君不在,惟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

  • 第三折·佚名

    (店小二卖稀粥上,诗云)我卖希粥真个稀,谁不与我做相知。由你连喝一百碗,吃了依然肚里饥。自家是个卖稀粥的,在这权家店支家口卖稀粥。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打担,赶不上城的,都在我这里买粥吃。土地老子保祐,则愿

  • 五集卷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古今体一百五首【甲辰三】八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八度经过弗入城未为禅理契无生【戊辰春初次东巡驻跸济南 孝贤皇后於此违疾遂至不起嗣後自辛未逮今甲辰凡八度经

  •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李百药

    邸珍 宋游道 卢斐 毕义云夫人之性灵,禀受或异,刚柔区别,缓急相形,未有深察是非,莫不肆其情欲。至于详观水火,更佩韦弦者鲜矣。狱吏为患,其所从来久矣。自魏途不竞,网漏寰区,高祖惩其宽怠,颇亦威严驭物,使内外□官,咸知禁网。今

  • 卷二百九 治平四年(丁未,1067)·李焘

      起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盡是年閏三月   春正月庚戌朔,羣臣上尊號冊於大慶殿,太尉奉冊授閤門使轉授內常侍,由垂拱殿以進。   是日,大風霾。   契丹賀正使在館,故事,賜宴紫宸殿,時上不豫,命宰臣就館宴之,使者以非故事,不即

  • ●卷三·邵廷采

    ○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元,福建漳浦人。幼孤好学,穷微极博,天启壬戌成进士,授编修,充经筵展书官。故事,展书必跪,膝行数武。道周独谓膝行非礼,平步进,监侍骇愕,魏忠贤连目摄之,不动。归,读书白鹿洞,躬执薪爨,天下士大夫高推之。威宗即位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弘治十六年十二月甲午朔 上视牲于南郊○丙申赐国子监云南贵州四川军民生冬衣如例○实授南京广东道试监察御史王蕃四川道试监察御史薄彦徽俱为本道监察御史○狭西按察司佥事院宾丁忧服阕复除福建按察司○丁酉巡按直隶

  • 卷之五百九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冬十月。癸丑朔。享太庙。遣恭亲王溥伟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

  • 通志卷一百六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七十五隋刘昉 郑译 栁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杨汪 裴蕴 袁充 王劭 李雄 赵煚 赵芬 王韶 元岩 宇文防 伊娄谦 李圆通【陈茂】郭荣 厐晃 李安【弟哲】杨尚

  • 一三八七 军机大臣奏拟写金士松等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片(附名单)·佚名

    一三八七 军机大臣奏拟写金士松等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片(附名单)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遵旨拟写金士松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查向来武英殿曾经设有满总裁,自嵩贵降官以后,未蒙另行派充。臣等此次遵旨,将满洲大臣

  • 卷二十三 舆服上·龙文彬

    ◎卤簿明卤簿之制:凡正旦、冬至、圣节、会同、册封、遣祭诸典礼,皆锦衣卫陈之。其仪仗,则兵部车驾司掌之。其造作,则工部营缮司掌之。其旌旗,亦多与前代不同。于洪武,增定于永乐,更造于宣德。初以卤簿弥文务从节省,后随时增

  • 二十四年·佚名

    (戊辰)二十四年清乾隆十三年 春正月1月1日○朔丙戌,上手書勸農傳敎,下諭于八道道臣、兩都留守。1月3日○戊子,敎曰:「明日爲始,王世子所講之學,依例爲之。」○左副承旨嚴瑀上疏,略曰:有一臺隷,持赫蹄而來,傳以爲任持平之書,臣之外

  • (十)·钱穆

    朱子曰:“人知鸟喙不可食,断然终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莹净,所以有此一点墨。这不是外面理会不得,只是里面骨子有些见未破。故大学

  • 昭公·昭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公围成。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会,居于郓。九月庚申,楚子居卒。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传】二十六年

  • 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太虚

    宁波七塔报恩崇寿寺歧昌老和尚,为太虚之授经师。本年夏初,展礼授经故居永丰寺,距师圆寂垂十年矣。寺由师再传法徒妙安住持,已焕然一新,求师之手迹遗文而不可得,为怅然久之!顷师之法子七塔寺方丈本舟和尚等,以本年十二月二日─

  • 窃齿记·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在乡下人睡梦沉酣的时刻,都市中优秀的一群,正自努力追求着享乐。一幕含有幽默性的喜剧,发生在那著名的丽都舞厅里。轩敞的广厅中,乐队奏着诱人的节拍,电炬放射着惺忪的光线,许多对“池以内”的鸳

  • 旧五代史·薛居正

    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宋薛居正等撰。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新五代史》相别,改今称。开宝六年(973)成书。一百五十卷。分《梁书》二十四卷(本纪十卷,列传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本纪二十四卷

  • 四书纂笺·詹道传

    元詹道传撰。二十八卷。是书略仿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先取朱熹《章句》、《或问》、《集注》,正其音读,考其名物训诂,注于本句之下。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朱注:“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或佾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