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二

上都长安西明寺沙门释圆照集

凡表二十二首 答制六首 总二十八首·谢赠故金刚三藏官号等表一首(并答)

·请舍衣钵助僧道环修金阁寺制书一首

·请舍衣钵同修圣玉华寺制书一首

·贺平周智光表一首

·请抽化度寺万菩萨堂三长月念诵僧制一首

·请修台山金阁玉华寺等巧匠放免追呼制一首·请台山五寺度人抽僧制一首

·请子翷法师化度寺开讲制一首

·请降诞日度僧五人制一首

·请度扫洒先师龙门塔所僧制一首

·请御题先师塔额并设斋度人表一首(并答)

·谢 恩命为先师设远忌斋并赐茶表一首(并答)·请降诞日度三僧制一首

·请光天寺东塔院充五台山往来停止院制一首·天下寺食堂中置文殊上座制一首

·大历五年七月五日于太原设万人斋制一首(令不空三藏捡校)·同年七月十三日与三藏 手诏一首

·请太原府至德寺置文殊院制一首

·同年九月四日又赐 手诏一首

·请太原号令堂安像净土院抽僧制一首

·请慧林法师于保寿寺讲表一首

·谢 恩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并粮料表一首(并答)·请广智三藏登坛祠部告牒一首

·谢 恩赐乳牛五头并犊表一首(并答)

谢赠故金刚三藏官号等表一首

三藏沙门不空言。奉今月一日 制锡。故大和上金刚三藏。可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赠号大弘教三藏。不空特进试鸿胪卿。仍赐号大广智三藏。一雨自 天润流根叶。圆毫发艳照及幽明。捧戴傍徨悲喜交集。不空诚惧诚喜以凄以惧。不空闻。十号者表德之殊称。九卿者象河之重位。故大和上。道洽传灯。诚以彰其遗烈。不空法惭绍构虚并荷于 鸿私。犹燕石之混光。同齐竿之滥吹。荣兼存殁。宠及师资。只奉兢惊瞻言腼面。况出家落彩。本忘荣辱。洁诚报 国。僧者通规 陛下广运 金轮。曲收瓦砾。引安禅于中禁。旌褒崇之殊礼。虽负山无力。而践迹近宾。亏高谢之法流。点少欲之清躅。是以面奏三让。言烦九重。冀殷鉴于恳诚。岂确然之不拔。羊车稚子惭广智而茫然。鹿苑卑材愧鸿胪而甚矣。无任感戴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惧诚喜谨言。

永泰元年十一月五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三藏兴善寺沙门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道秘双林功超正觉。远从天竺来布真言。顷得归依亲承付嘱。褒崇之典礼。秩攸先俾增印绶之荣。式重师资之敬。兼申宠赠。庶表追荣也。

请舍衣钵助僧道环修金阁寺 制一首

五台山金阁寺

右大兴善寺沙门。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奏。上件寺 先圣书额寺宇未成。准开元二十四年衢州僧道义至台山所见文殊圣迹寺。号金阁院。有十三间居僧众。云有万人。台殿门楼兹金所作。登时图画一本进入在内。天下百姓咸欲金阁寺成。人谁不愿。令泽州僧道环日送供至山。[這-言+景]慕道义禅师所见之事。发心奉为 国家依图造金阁寺。院宇多少一如所见。今夏起手工匠什物兹自营办。将满 先圣御额终成道义感通。观夫此僧志愿非小。或谓文殊所假俾树胜因。且五台灵山寺额有五。清凉.华严.佛光.玉花.四寺先成。独唯金阁一所未就。既是圣迹。谁不具瞻。不空愿舍衣钵随助道环建立盛事。尝恐岁不我与。愆于宿心。屡亦奏闻 天恩矜允。夫以文殊圣迹圣者为主。结构金阁非陛下而谁。栋梁者大厦是依。股肱者元首所托。共成一体和叶万邦。金阁斯崇。非夫宰辅赞成军客匡助百寮咸续千官共崇。则何以表君臣之美。以光金阁之大也。保寿寺大德沙门含光奉使。回台恭修功德。伏望便于造寺所奉宣 圣旨祈所厥诚。庶灵神照明。以介景福康宁寰宇保祐 圣躬。如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三藏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永泰二年五月一日 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捡挍侍中使

捡挍右仆射平章事使

捡挍左仆射平章事李袍玉

中书令使

请舍衣钵同修圣玉华寺 制书一首

五台山圣玉华寺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寺准乾元元年九月十一日 敕。兴金阁寺同置。不空先请自舍衣钵以为创首。伏望差当寺上座行满。准金阁例捡挍营造。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三藏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捡挍侍中李使

捡挍右仆射平章事使

捡挍左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使

贺平周智光表一首

不空言。伏以周智光。敢负 朝旨。自冒天诛。积恶灭身果见传首。庆流率土。喜契阳春。盖由 陛下神算潜通 睿谋密用。武士犹未施其勇。苍生遽已获其安。寰宇转清。夷狄丧志。是知 圣王之力遂成无战之功。仁王之慈毕获有情之命。不空忝承 渥泽。殊增跃荷。不胜欣庆之至。谨奉表陈荷以闻。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大历二年正月十四日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智光凶狂敢扰关铺。王师暂举自有诛夷。宗社威灵大圣敷祐。师之护念氛梫永清。所贺知。

请抽化度寺万菩萨堂三长斋月念诵僧制一首

化度寺文殊师利护国万菩萨堂三长斋月念诵僧二七人。

大兴善寺大德静超 大德慧灵

化度寺大德法真 大德智藏 大德道岸

大德菩提泥沙(唐名义宽) 大德波罗檀(唐名善岸)

大德谈演

西明寺大德光演 大德摩诃衍

兴福寺大德达摩

千福寺大德法崇

慧日寺大德义成

醴泉寺大德利言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伏以化度寺护国万菩萨堂。并依台山文殊所见。乘云驾象凌乱楹梁。光明满堂不异金阁。奉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恩命。赐香兼宣 口敕。命不空简择念诵大德。及命寺主智藏专捡挍道场。其前件大德等。或业茂真言学通戒律。或敷宣妙旨转读真乘。望抽住于此中。每年三长斋月。精建道场为国念诵。必有事故随阙续填。其堂内外施及功德一物已上兹请三网专句当冀不遗漏。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三藏(牒祠部准此○令史赵昌主事薰意。郎中雀漪)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二年二月十六日 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捡校侍中李使

捡校右仆射平章事使

捡校左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在使院

请修台山金阁玉华寺等巧匠放免追呼制一首

代州五台山圣金阁寺造寺都料僧

纯陀道仙法达木匠俟璨 谷礼 钊遗钦(忻州空襄县) 檀命晖(五台县) 五茂林 阳喜子(唐林县) 雍日新

圣玉花寺造寺都料

木匠殷[這-言+止](雁门县) 匠霍龙(繁时县) 钊如晏郭悊(唐林县) 韩清 贾礼 支阿八(唐林县) 张晖(繁时县)

修五台山六处普通供养舍木匠丁修零(定襄县)

斑宾 智义璨 郭圭 马元

李四师 封杜儿(五台县) 马元悊

右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先奉恩命。令含光捡挍造前件寺及普通供养处。其所须材木当山自有。既是灵迹事资巧匠。前件匠等并远近所推。今见在山修造次第。恐所营州县或有追呼。特望 天恩许毕功德。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委云京句当勿令追扰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二年二月十六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已下同七相

请台山五寺度人抽僧 制一首

代州五台山金阁寺玉花清凉花严吴摩子等寺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

文殊圣迹自古攸仰。今遇 陛下特更增修精建伽蓝 恩命稠叠。是可百神潜祐万圣来归。灵踪建兴于斯为盛。处既严洁。人亦宜然。艰难已来僧徒渐少。或经行化物便住人间。或兰若随缘。周栖他处。遂使时中礼忏钟梵递亏。树下禅龛蛛网交闇。福田未广有愧圣心。伏乞 天恩先在山中行人童子久精苦者。寺别度二七人。兼诸州抽道行僧一七人。每寺相共满三七人为国行道。有阙续填。金阁等五寺常转仁王护国及密严经。又吴摩子寺名且非便。望改为大历法花之寺。常为国转法花经。同五寺例免差遣其所度人。望委云京将军宗凤朝与中使魏明秀。又修功德沙门含光简择。冀无偷滥。又清凉寺为大圣文殊造阁已毕。伏望 天恩赐书一额永光来叶。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已下七相同上

请子翷化度寺开讲 制书一首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请。沙门子翷于化度寺万菩萨堂开讲者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七相同上

请降诞日度僧五人 制一首

行者毕数延年五十五(无州贯诵梵本贤护三昧经一部并诵诸陀罗尼请法名惠达住庄严寺)

行者康守忠年四十三(无州贯诵经一百二十纸并诵诸陀罗尼请法名惠观住东京广福寺大弘教三藏毗卢舍那院)

行者毕越延年四十三(无州贯诵梵本楞伽经一部诵金刚般若经并诸陀罗尼请法名惠日住庄严寺)

童子石惠璨年十三(无州贯诵梵本大吼雀王经一部诵随求陀罗尼并经请法名惠光住西明寺)

童子罗诠年十五(无州贯诵梵本出生无边门经诵随求陀罗尼咒并经请法名惠俊住西明寺)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行者童子等。并素禀调柔。器性淳礭服勤经戒讽诵真言。志期出家精修报国。今因降诞之日请度为僧。各配住前件寺。冀福资圣寿地久天长。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二年十月十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使

捡挍侍中李使

捡挍右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使

请度扫洒先师龙门塔所僧 制一首

东京龙门故开府仪同三司大弘教三藏塔所扫洒

无名僧惠恒年四十六(俗姓张名景芒。贯郑州荣阳县檀山乡安信里。父坏道为户。身无籍。诵菩萨戒经一卷。诵声闻戒一卷。诵法花经一部。念诵为 业。住河南府广福寺毗卢舍那塔院并向龙门塔所。来往扫洒)。

当院行者赵元及年三十五(贯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修德里。父贞观为户。身无籍。诵法花经一部。诵维摩经一部。诵菩萨戒经一卷。诵金刚经 一卷。诵药师经一卷。诵弥陀经一卷。诵金光明经[四]卷。诵无常经一卷。诵盂兰盆经一卷。住保寿寺。法名惠翷)。

行者田荣国年三十三(贯京兆府万年县积福乡积德里。父怀常为户。身无籍。诵大随求真言。诵尊胜陀罗尼。诵阿弥陀陀罗尼。诵法花经一部。住总持寺。法名惠浚)。

童子李宝达年十三(贯京兆府照应县故叠乡修文里。父守信为户。诵法花经两卷。诵大随求真言。诵理趣般若经。住大兴善寺。法名惠正)。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无名僧等。先尝奉事故大和上。服勤香火积有岁年。志性柔和坚固无懈。请与正名便送塔额住彼扫洒。冀终罔极获展师资。行者童子等。并久习真言。兼诵经典。不离本院业已成就。伏乞与度俾励修持。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三年六月十三日牒

中书令元假

门下杜王同上

谢御题先师塔额并设斋表一首(并答)

沙门不空言。不空早侍先大和上。猥承奖训。愧无升堂之哲。谬忝入室之遇。曼茶罗灌顶坛者。万行之宗。密证之主。将登觉路何莫由斯。始先师所传启此方耳目。惠灯罢照日月将深 陛下思续耿光。不遗疵贱 诏开灌顶俾建道场。才仿佛于存羊。岂归依之补处 皇慈乃眷。渥泽累沾。降五僧泥封。云随发落。下千人天饭。香任风吹。况塔额亲题桂诸伊落。龙门之下更攒崛起之峰。月轮之间恒聚冲飞之雁。无任戴荷屏营之至。谨附监使李宪诚。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大历三年六月十三日

特进试鸿胪乡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释梵宗师人天归仰。慈悲智力拯拔生灵。广开坛场。弘宣法要。福资国土。惠洽有情。愧厚良多。烦劳申谢。

谢 恩命为先师设远忌斋并赐荼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伏奉 恩命今月十五日。故大弘教三藏远忌。设千僧斋。赐茶一百一十串。伏戴殒悲启处无地。不空诚哀诚恐以凄以感。故大和上道被四生。化迁十地耀容。缅邈。经此忌辰。倍增霜露之悲。深积鹤林之痛。

陛下恭弘付嘱。远念芳猷。分御膳以饭千僧。流香茗数盈百串。缤纷梵宇。郁馥禅庭。凡在门生无任感荷。不胜悲戴之至。谨附监使。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惶诚恐谨言。

大历三年八月十五日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大和上。法留喻筏照委传灯。久证涅槃示存斋忌。永惟付嘱深眷徽猷。薄施香茶有烦陈谢也。

请降诞日度三僧 制一首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罗文成年三十(贯土火罗国。诵金刚般若经。诵起信论。诵菩萨戒经。法名惠弘请住西明寺)

罗伏磨年四十五(宝应功臣武挍尉守右羽林军大将军员试大常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贯凉州天宝县高亭乡。法名惠成。请住化度寺)

童子曹摩诃年(贯京兆万年县安宁乡永安里父为户。诵法花经一部。法名惠顺[诵]住千福寺)

牒奉 敕宜并与度配住前件寺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三年十月十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李使

司徒兼中书令使

请光天寺东塔院充五台山往来停止院制一首

光天寺东塔院惠隐禅师铸漆斗及伍斗铜[木*開]壹百参拾枚

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奏惠隐是不空弟子。为国铸前件[木*開]充五台山圣金阁等寺普通供养。其惠隐所居院。请充台山铸鸿功德。及送供众僧来往停止。又令惠隐送圣至台山。永为供养。冀福资皇祚。圣寿无疆。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四年六月十七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五相同上

天下寺食堂中置文殊上座 制一首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

右京城大德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等奏。忝迹缁门。久修梵行。习译圣典。颇悟玄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大乘密教皆周流演。今镇在台山。福滋兆庶。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并日月。无疆之福康我生人。伏望自今已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卢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为上座。询诸圣典具有明文。僧祇如来尚承训旨。凡出家者固合抠衣。普贤观音犹执拂而为侍。声闻缘觉拥彗而居后。斯乃天竺国皆然。非僧等鄙见。仍请永为恒式。

中书门下 牒祠部

牒奉 敕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法王之子。威德特尊为诸佛之导师。洗群生之心目。康我兆庶。是拯无边。不有尊崇。人何瞻仰。今京城大德恳兹申奏。雅合圣典。所请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中书 四相同上

大历五年七月五日与不空三藏于太原设万人斋制一首

中书门下 牒僧不空三藏 牒奉 敕宜于太原设一万人斋。取太原府诸色官钱物。准数只供勿使阙少。仍令不空三藏捡挍。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五年七月五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书令使

同年七月十三日与三藏手 诏一首

敕大广智三藏和上。久修定慧早契瑜伽。远访灵山躬祈圣道。至灵必应玄感遂通。青莲喻心了证斯在。秋景余热善加珍卫也。遣书指不多及。

十三日

请太原至德寺置文殊院 制书一首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三藏

牒承 敕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三藏奏。请于太原府至德寺。置一文殊师利菩萨院。并抽三学大德二七人。递弘本教以续法灯。仍请道宪法师于此寺长时讲说者。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五年七月十三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四相同上

同年九月四日又赐手 诏一首

敕大广智三藏和上。深契道源远寻灵迹。慈悲妙力当示真宗。五蕴既空如如斯在。秋冷和上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四日

请太原号令堂安像净土院抽僧 制书一首

太原府大唐兴国太崇福寺中高祖神尧皇帝起义处。号令堂请安置普贤菩萨像一铺。净土院灌顶道场处。请简择二七僧奉为国长诵佛顶尊胜陀罗尼。

右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先奉恩命往五台山。修功德至太原。巡礼上件寺。因得瞻睹 高祖太宗起义圣迹并在此寺。实为国家皇业所兴之源。固不合同诸寺例。伏乞天慈蠲免一切差科及地税。便回充。

高祖太宗七圣忌日设斋行香。及修号令堂安置普贤菩萨。仍于三长斋月每月十斋日。令合寺僧奉为高祖至 肃宗七圣。转仁王护国般若经。庶得无疆之福永资七圣。无尽法音上符皇寿。其念诵僧。伏乞精加简择具名录。奏先停俗客望即发遣。

中书门下 牒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五年十月一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在使院

司徒兼中书令在使院

请惠林法师于保寿寺讲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不空闻。贝叶翻经所以恢弘释教。莲华演偈所以付属 天王。伏惟陛下位重金轮。心游宝偈。孝德感于天地。文明齐于日月。伏见章敬寺僧惠林幼怀聪悟志愿传灯。演说大乘上答鸿造。每常讽诵妙义。能宣念其地。偏幸沾 天泽。不空今奉为国请于保寿寺为道俗敷演真经。庶宗庙圣祚历大劫。而斋年苍生福田拔须弥而作寿。如 天恩允许请降。

墨敕依奏。

大历六年二月二日

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谢 恩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并粮料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中使李宪诚奉宣 圣旨。特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道场粳糯粟米油柴诸物等。无不备足。以充斋供。捧对惭惕忻悚交。并许其道场。为幸已甚。更赐僧供。雨露实深。自愧无阶能上答效。但昼夜精勤加功念诵。冀酬万一。谨率求受戒僧众等。于三七日恳诚念诵精驰行道。奉为国家以修胜福。冀无边功德。上资圣躬。不胜惭之至。谨因中使李宪诚附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惧谨言。

大历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三藏慈惠精诚。念深家国。弘修福利。广被生灵。开建坛场。阐扬妙典。发挥后学。封植良缘。所施非优。何至于谢。

中书门下牒

请广智三藏登坛祠部告牒一首(中书门下牒准此)

兴善寺三藏大广智不空

右保寿寺临坛大德慧彻等奏。伏以三藏国师释门墙堑四海瞻仰两京宗承清净戒坛事资宿德。伏请登坛秉法。为众授戒。

中书门下 牒祠部 牒三藏准此。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 牒

大历六年四月三日 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在使院

司徒兼中书令使

祠部 牒兴善寺

牒奉 中书门下 敕牒如右准 敕右牒所由者故牒

大历六年四月九日 令史遐[這-言+止]牒

主事钊意

郎中董晋

谢 恩赐乳牛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今日特奉 恩命。赐乳牛五头各并犊。赐赉自天悚踊无地。不空诚惭诚荷。以忻以愧。伏惟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 陛下日月光临 恩过雨露。虽复精勤四时岂酬万一。罄力竭忠实难仰谢。抚心修己有淟面目。不胜 宠渥优深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惶诚悚谨言。

大历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深入秘藏。护念勤诚。顾乃精修。宜承渥命。所赐非厚烦至谢恩。

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二

德治二年(丁未)四月十二日于神护寺成身院以南岳房济暹僧都所持之本书写了 猷然(七十四)

猜你喜欢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一卷·护法
  止观义例卷下·湛然
  卷之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八卷·慧远
  大感动品第一·佚名
  金有陀罗尼经·佚名
  卷之十三·别庵性统
  卷第二十三·李遵勖
  五祖演禅师·惠洪
  杂毒海卷七·性音
  第二十六卷·佚名
  佛说梵网经卷下·佚名
  佛说月光菩萨经·佚名
  大乘起信论略释缘起·太虚
  叙·济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马致远

    (冲末扮东华帝君上,诗云)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银阙宴蟠桃。三峰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贫道东华帝君是也。掌管群仙籍录。因赴天斋回来,见下方一道青气,上彻九霄。原来河南府有一人,乃是吕岩,有神仙之分。可差正阳子点化

  • 白云樵唱集原序·王恭

    余家居时闻吾闽之长乐有王先生恭者以诗鸣先生时遯于樵自号为皆山樵者不欲与世接予以故未及见来京师获与长乐人士通籍于朝者交间于篇牍中获覩先生所作及有能传诵其一二者恍若聴张乐于洞庭之野阅武库所蔵不觉茫然自失已

  • 三集卷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五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辛巳七】季夏太和殿视朝一夜隂晴云未消朝氛敛尽旭光昭或缘敬事蒙天佑虽喜宜农戒意骄恭已奉三钦扆御宅中图治慎衣宵林锺东序声韶乐应月详

  • 卷二百七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二椒姜类四言古椒华颂         【晋】成公绥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贞蠲除百疾肇惟歳始月正元日永介眉寿以祈初吉椒赞          【晋】郭 璞椒之灌植实

  • 猛虎·徐志摩

    "The tiger"猛虎,猛虎,火焰似的烧红 在深夜的莽丛, 何等神明的巨眼或是手 能擘画你的骇人的雄厚? 在何等遥远的海底还是天顶 烧着你眼火的纯晶? 跨什么翅膀他胆敢飞腾? 凭什么手敢擒住那威棱? 是何等肩腕,是何等神通, 能雕镂你

  • 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五·钱穆

    明、清两代考试内容,均重经义,而又以朱子一家言为准。因诗赋只论工拙,较近客观,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标准,不得不择定一家言,以为是非之准则。既择定了一家言,则是者是,非者非,既是人人能讲,则录取标准又难定。于是于《四书》义

  • 卷十四·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四  明 傅逊 撰宋殇公之弑隠公三年秋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

  • 禹贡说断卷二·傅寅

    宋 傅寅 撰海岱及淮惟徐州释地曰济东曰徐州郭氏注曰自济东至海孔氏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杜氏曰或云因徐邱为名李氏曰淮海间其气寛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张氏曰李巡言淮海间其气寛舒禀性安徐夫州北跨淮南距海何为

  • 卷二十四·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二十四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鲁颂诗义补正云朱子谓成王赐伯禽以天子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尚恐未妥伯禽时有颂以为庙乐鲁人当世守之不应易象春秋并存而反失其庙祭

  • 贺白国防部长就职电·太虚

    南京国防部白部长健生先生勋鉴:报载国防会议,机构重新,先生众望所归,擢膺首长,黔黎忭跃,陆海欢腾!固知李霍勋名,应开东第,鄂褒毛发,并会南宫;以现代化之设施,作第一流之领导,从此有征无战,保大定功,所深愿也。谨布贺忱,伏维垂鉴。太虚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无怖夜叉品第二尔时世尊。于其中路。化度五百诸长者已。即于是处安然详审。将入王舍大城。尔时王舍大城诸贤圣中。有大夜叉。名曰无怖。即作是念。值佛世尊

  • 卷第十七·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七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信州章氏子。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峯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峯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後。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峯曰。云

  • 天使,望故乡·托马斯·沃尔夫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有浓烈的自传色彩,讲述主人公尤金·甘特及其一家基本上以作者及其家人为原型。小说从尤金父母的身世、他的出生一直写到他大学毕业。尤金的家庭生活充满

  • 东雅堂韩昌黎集注·佚名

    40卷,外集10卷。此本系明徐时泰覆刻廖注本。是明以后最流行的本子。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附清陈景云《韩集校勘》四卷。

  • 章安杂说·赵之谦

    《章安杂说》,据自记,始撰于清咸丰末年(1861),时作者 33 岁,“自客章安,得识江弢叔(湜)于永嘉。上下论议,互有弃取。简札既多,笔墨遂费,因随所得录之”。

  • 孟子注疏·孙奭

    经书注释。也称《孟子正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十四卷。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同治六年(1867)江西书局重校本影印。经文句读则采用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蕲春黄季刚(侃)先生《白文十三经》断句。全书每卷分上、下两

  • 癸巳论语解·张栻

    亦称“南轩先生论语解”。南宋张栻撰。十卷。成书于乾道九年(1173年),是年岁在癸巳,故名。此书在写作过程中,曾与朱熹往复商讨。考《朱子大全》集中备载与栻商订此书多至一百一十八条,又订其误字二条。张栻改正者仅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