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编曹洞五位序

传付守澄上主雪岑

详夫石头一派源乎曹溪。浸润四世至于洞山。其流始大。盈科洋溢而有条不紊。自大师谢世。世五传而到于大阳。机法未融斯道寂寥。赖慈济塔开。异苗间出。激浊淮舒。以结悬丝之寄。流芳襄郢。能回既倒之澜。及其大渐童岭涡漩四明。流乾荡坤坱轧无限焉。则其前后波及海东者特彼余沫耳。是以宗徒鲜有得其醇全者。然有新罗金藏灵岩清虚云住岳须弥俨无为微燕口慧虚凤湛大岭清院卧龙海龙瑞岩洎岩。比现於典。二十许员尊宿是醇乎醇者也。各自问津津会。返鲁鲁变。故得正中妙叶行于青丘者。其来尚矣。迨后昆洞陈其五。胶柱刻舟。使一味浇漓之甚。人或面之。以茎草禅谓涉意想置之阃外。或溟涬然望涯而退。噫广陵散几乎绝矣。岂不曰两刃交锋电火难追。动成窠臼差落顾伫。何尝误人落意思血指汗颜哉。恚妇谤沈无香。故人饮乳成毒。斯有征矣。且观价之垂范固难拟议。雪峰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九嚼屠门而染指云居。是妙光幻有东土七生大宗师再投炉韛以请槌。况其狞焉者乎。匠民云亡。操斧失措。海印沈辉。按指不妙。苟一月之未窥。则三舟领略有执指之迷。一源之不复。则九流扶疎有殊致之惑。致之不一。指之不忘。良导之忧也。斯曹山所以种种指注而不辞也。霞以编之辉以释之。此录之所以行也。而辞语纠缠。寻究稍难。比有普法禅师老谦得宋本重刊。又拾曹洞之遗文并疎山末山二家语诀排为下篇。[怡-台+(糒-米)]其不甚详过。致多乖谬。为失不浅。尝自介怀。曾谒曹溪小融和尚语及曹洞家世。和尚亦以此云慨然流叹者再三。然未暇一二谘禀。噬脐无及矣。心窃自谓遇幸因缘心须改正。值世多难未偿素志。越丙辰夏寄锡轮山吉祥庵。因有余闲乃将旧本三家语句务便检阅。错综其辞。随门夹入。依旧离为二册。以备童蒙之求。同袍之上人素观之惧稿本之或泯。切有刀梓之请。予曰。嘉矣。庶凭法水之清。一洗障[蒺-矢+生]之茂。子其图之。凡拣云者曹山语也。释云者辉语也。二文前后详略不同者。取详去略。两通者俱存之。但文有前却岂涉胸臆。至於阙注不释处。补以短闻。如支敏度首楞合文。杜亢凯麟经夹传。岂丧雕文。实全半璧。摸影厥踪涓尘足壑。庶几寻流得源掬海识川。新丰老人免其堕地尔。

中统元年实沈臈八遗凤笑轩晦然序

洞山五位显诀并先曹山拣出语要序

门人后曹山了悟大师 慧霞 述

西祖持来花。一真而截名相。南华圆去果。五叶以散师承。迨及新丰。宏提纲要。圆融一句。分列五门。洎曹山大师乃新丰嫡嗣。将明五位。颂出五篇。兼举一例之言。以显五门之旨。一者正位为之主。二者偏位为之宾。三者正中却偏是恁么来而显位。四者偏位却正是恁么去以明宗。五者相兼带来不涉有无顿亡宾主。不偏不正至妙至玄。或当头而来。宁从语默。或正面而去。岂在言诠。如药山带刀。布衲洗佛。逈绝教中之则。卓然格外之机。诚出常途。全超异路。永言宗旨。此位最玄。其有借位明功。备功明位。从缘辨正。体妙知归。乃至玄谈咸标位次。因披旨要。敢有序题矣。

重集洞山偏正五位曹山拣语(并)序

门人 广辉 述

叙曰。甚奇世尊。於无言说法能以言说建立一切法。此是至人说教方便之门。后代师承高山仰止也。

偏正五位者。洞山大师之所作也。大师法界医王。宗门化生。凡有一言一句皆为入髓入神。略开方便之门。爰制偏正之位。其言约其理深。天不高。海不阔。若不曾参祖室。谁能测彼津涯。次有曹山大师者。新室之人也。早通真理。复遇明师。亲授其文密传其旨。不欲坠於师道。见示学徒。上智之人一隅易晓。中庸之士三复难明。於是制颂排章若获神珠出海。随文解释如窥明镜照人。盖谓父作之子助成其事也。於是决释之者旦夕不同。饱去饥来控门非一。拣出由其先后。言词从此重繁。若知枢要之门。易通径直之路。未达纲宗之趣。长迷言句之中。广辉南北寻参二十余载。每因师友仰访真宗。忽披偏正之文。稍识先贤之迹。实是玄门话柄。堪为暗室灯光。然以明匠对机省言施设。凡将提昌略举一隅。在於耆学之徒足知枢要。或有晚生之子莫晓旨归。具录诸宗续申管见。久参作者明[日*夕]道人。或有差当请垂匠手。云尔。

重编曹洞五位显诀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佚名
  佛说法灭尽经 原文·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卷一·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三卷·佚名
  卷六·佚名
  慈明四家录(并序)·楚圆
  南洋华侨与宗教·太虚
  佛说目连所问经·佚名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上·师会
  后序·松源崇岳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佚名
  卷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真知柔·唐圭璋

      待考。   水龙吟   春寿太守   碧霄彩旆铃,应南极星躔光火祭。巍巍名阀,芳传汉相,貂蝉炳焕。德莹冰壶,量包沧海,神钟岩电。向宝储内阁,英摽才华,声猷著膺宸眷。   荐领名都屏翰,更循良、歌腾畿甸。峻专剧郡,荣登法

  • 第四折·佚名

    (末扮上) 【双调】【新水令】从来猛虎不吃傍窝食,送的我死无葬身之地。则为知心友番做杀人贼,普天下拜义亲戚,则你口快心直,休似我忒仁义。 【夜行船】哥哥慈悲,盛把兄弟相周急。如今谢哥哥将来的酒和食,这的长离饭永别杯,碜

  • 淮海集钞·吴之振

    秦观泊吴兴西观音院金刹负城闉,阒然美栖止。卞山直穹窿,苕水相依倚。霜桧郁冥冥,海棕鲜薿薿。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溪光凫骛边,天色菰蒲里。绪风传昼焚,璧月窥夜礼。泄云彗层空,规荷鉴幽沚。艅艎烟际下,钟磬林端起。聱牙戏

  • 卷一·本纪第一·太祖·宋濂

        ◎太祖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儿,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

  • 卷之八十七·佚名

      顺治十一年。甲午。十一月。丁亥朔。以固山额真陈泰为吏部。尚书梅勒章京胡沙、为工部侍郎  ○解赵布泰护军统领任为散秩大臣  ○以正蓝旗满洲护军统领阿尔津、为本旗固山额真。镶蓝旗满洲闲散章京觉罗瓦尔

  • 清波杂志序·周煇

    余故人周昭礼嗜学攻于文当世名公卿多折节下之余与昭礼定交今不翅二十年矣每一别再见喜其论议益该洽文益工今老矣而志益壮一日示余以所撰清波杂志十有二卷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及可补野史所阙遗者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七 元纪一·纪昀

    元纪 【一】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太祖太祖皇帝讳特穆津姓却特氏蒙古部人其先世有曰托本默尔根妻曰阿伦果斡生二子长曰布固哈塔吉次曰博克多萨勒济固既而 托本默尔根死阿伦果斡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

  • 卷五十一·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五十一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袪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师古曰六国时魏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

  •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宋濂

    正一教的天师,是汉朝张道陵创立的。其后四代天师张盛,居信州龙虎山。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忽必烈已平定江南,便遣使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宗演至京时,世祖命朝臣到郊区迎接,并以客礼待之。见面时,世祖对他说“,宪宗九年

  • 卷六·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六     明 夏良胜 撰逹道之义【父子之常 父子之变父子之戒】五子之歌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闗石和钧王府则有蔡沈曰典犹周之六典则犹周之八则

  • 感梦品第十四·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诸天劝发菩萨已,菩萨是时现梦於输檀王。王於梦中乃见菩萨。剃除须发行出宫门。无量诸天围绕而去。时王从梦寤已问内人言:太子今者为在宫耶。为出游观。内人答言:太子在宫无所游观。王心尚疑菩萨已去。怅然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圆晖

      从此大文第二别明。于中有二。一别明四法。二别指余文。且别明四法者。一明无明。二明名色。三明触。四明受。就第一明无明。复分为二。一明释义。二引证。初释义者。论云。无明何义(问也)。谓体非明(答非智明)。

  • 一字寄特佛顶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监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现威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三十三天以如来加持无量福出生普遍光楼阁。大福俱胝庄严。大福佛资粮。普遍无

  • 卷第二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内摄颂曰。牛护猎师死  放宫天授归猛光向得叉  杀人声八梦时猛光王曾于寐后作如是念。牛护太子我丧之后。能有智力绍王位不。我今宜可试其智策。令使唤来

  • 卷第七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四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广东惠州曹源奯山本微禅师潮州傅氏子。上堂。诸方浩浩说禅。宛似畵梁春燕。古树秋蝉。

  • 老舍小说集外集·老舍

    短篇小说集。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收录了老舍生前未入集的短篇小说14篇和长篇小说残篇《蜕》和《民主世界》。书前有胡絜青的《前言》和编者的《编选者的话》

  • 郴行录·张舜民

    日记体游记。北宋张舜民(邠州人,今长武县人)著。现存66条。记录了作者遭贬赴任途中的见闻日程,其中在黄州与苏轼同游武昌樊山谈鱼论诗的掌故,尤能记录当时文化界的一些逸闻趣事。有《四库全书》本等。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佚名

    “律部五论”之一。附三秦录,属十诵。十诵虽云即萨婆多,实与萨婆多不全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