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

──二十三年一月作──达赖十三世,今阅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十一日申报,确已逝世矣。本社为卫藏佛教之护持计,华西边陲之保障计,不胜其哀敬之情!

电中:‘遗嘱主维护佛教,勿使外国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乘几侵入以混乱西藏佛教之系统’;与‘达赖在极旧与极新之间,采用中庸之道,应付艰钜,居然成功’数语,均极重要。贡觉代表、诺那呼图尝谓余曰:达赖为深达佛法擅长政治之人,欲令达赖归向中央,必得佛法与政治兼优者为使,方足以完成汉藏合作。惟知政治者不能,惟知佛法者亦不能,而深以盼余能去西藏一行为最宜。今达赖逝矣!窃恐西藏失枢纽,极旧与极新起冲突;班禅在外,尤足召信仰分裂,则西藏政教前途,皆极可忧虑矣!

一世达赖原为藏王,以皈依宗克巴为出家弟子,遂令世世转生以政权护教;而西藏佛教系统之维护,亦万不能稍杂政权。盖全西藏不啻一大僧寺,设非佛教自握其政权,必致为其他握政权者破坏其佛教之系统焉。

世界三大系统佛教,中日系未能政教完全一致。锡兰、缅甸、暹罗僧渐腐,而政治后经改革,以律仪为特色之锡兰系佛教,势将崩溃。而以密咒为特色之西藏、西康、青海、蒙古、满州系佛教,康、青皆已羼入回、汉,非佛教分子,满已完全汉化,而蒙亦俄、汉分化,仅存西藏犹保持系统。设西藏之佛教政权再失,则兹密咒为特色之佛教,亦将无所凭依,而西藏从此乱矣。

中央若划西藏为佛教特区,以知佛法及政治者指导其“以佛教自治”,庶得其宜耳。(见海刊十五卷二期)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品目·欧阳竟无
  般若灯论释 第五卷·清辨
  千岩和尚语录·千岩元长
  致宁达蕴居士书(二通)·太虚
  枯崖和尚漫录卷上·枯崖圆悟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佚名
  解深密經品目·欧阳竟无
  解脱道论 第十卷·佚名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佚名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佚名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佚名
  卷第二十四·永觉元贤
  皇明名僧辑略凡例·袾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彭定求

        卷320_1 【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赐百寮追赏因书所怀】权德舆   锡宴朝野洽,追欢尧舜情。秋堂丝管动,水榭烟霞生。   黄花媚新霁,碧树含馀清。同和六律应,交泰万宇平。   春藻下中天,湛恩阐文明。小臣谅何以,亦

  • 秋岩诗集卷上·陈义高

    (元)陈宜甫 撰○乐府歌行饮马长城窟我来长城下饮马长城窟积此古怨基悲哉筑城卒当时掘土深望望筑城髙萦纡九千里死者如牛毛骨浸窟中水魂作泉下鬼朝风暮雨天啾啾哭不已昔人饮马时辛苦事甲兵今我饮马来边境方清宁马饮再三

  • 卷三·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三 元 侯克中 撰 伯夷传 顔子知非肯复行伯夷恶恶岂容情服膺弗失终身乐食蕨能全盖世名虽死不亡仁者寿舍生取义圣之清二贤阃域人谁到只有宣尼集大成 吊屈原 怀襄为主子兰卿何必逢人话独醒长

  • 高祖纪下·薛居正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乙酉朔,契丹所署大丞相、政事令、东京留守、燕王赵延寿为永康乌裕所絷,既而乌裕召蕃汉臣僚于镇州牙署,矫其主遣诏,命乌裕嗣位,于是发哀成服。辛卯,诏取五月十三日车驾南幸。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

  • 卷第十一·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四高宏图 姜曰广高宏图姜曰广高宏图字研之,胶州人。万历庚戌(一六一○)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天启元年(一六二一),陈时政八患,并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寻与

  • ●卷一·陈洪谟

    弘治十八年乙丑五月,武宗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正德。人谓正德号前代有之,宋世西夏乾顺尝建此号也。时内阁大学士则刘少师健、李宫保东阳、谢宫保迁,与礼部官皆未之深考耳。马冢宰文升因考科道,出题“宰相须用读书人&

  • 八二四 谕内阁纂修辽金元史之呈麟等准以在京应升之缺分别叙用·佚名

    八二四 谕内阁纂修辽金元史之呈麟等准以在京应升之缺分别叙用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日初三日辛丑,吏部议方略馆总裁和珅等奏进呈辽金元三史告竣,满汉纂修各员照例分别议叙一疏,内阁奉谕旨:呈麟准以在京应升之缺选用,平恕

  • 王圻传·张廷玉

    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万安知县。升为御史,与当政宰相不和,出京为福建按察佥事,又贬为邛州判官。历任进贤、曹县两县知县,开州知州,官至陕西布政参议。奏请归家奉养父母,在淞江边筑一室,环室

  • 卷三八·邱濬

    ▲礼仪之节(上) 《易》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颐曰:“履,礼也。礼,人之所履也,为卦天上泽下。天而在上,泽而处下,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 朱熹曰:“履,礼也

  • 卷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四宋 朱子 撰中庸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或问十二章之说曰道之用广而其体则微密而不可见所谓费而隐也即其近而言之男女居室人道之常虽愚不肖亦能知而行之极其远而言之则天下之大事物之多圣人亦

  • 卷二十八·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觧卷二十八宋 林之奇 撰康诰        周书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康诰史记管蔡世家曰武王既克殷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相

  • 诗传诗说驳义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齐【八条】营诗传齐俗习于田赋营诗说同按诗本作还汉书地理志云临淄名营丘故齐诗曰子之营兮遭我虖嶩之间兮顔师古谓毛诗作还齐诗作营故此亦以还为营但子贡说诗不知所主申培鲁诗宗又袭齐诗何也或曰营

  • 雜阿含經緣起誦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用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事分緣起擇攝及同論攝異門分牒文對勘.附   註略稱論本。   三.譯校凡有二例。(一)論本牒文具缺有異者.皆註出曰.勘論本云云。(二)論本譯   名

  • 卷第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十因离系果。傍论已周。本所明今当说。于当所辩异熟等流离系士用及增上果。如是五果。对前六因。当言何果何因所得。颂曰。后因果异熟  前因

  • 卷二十二·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二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五世 临济因半夏上黄檗山。见檗看经次。师曰我将谓它是个人。元来祇是个按黑豆底老和尚。住数日便辞去。檗曰。汝破夏来。何不终夏去。师曰义玄暂来礼拜和尚。檗便打趁令去。师行

  •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乾隆

    30卷,清高宗弘历撰,蒋溥等奉敕编。该书为作者早期所作诗文之合集,初刊于乾隆二年(1737)。其写作成书过程是,先有文钞本。雍正八年,即庚戌年(1730)作者原序说:“余生九年始读书,十有四岁学属文,今年二十矣。其间朝夕从事者四

  • 仿寓意草·李冠仙

    医案著作。2卷。清李冠仙(文荣)撰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书仿喻昌《寓意草》之叙述体例撰写而成,共载病案34例,上卷16案,下卷18案。主要为内科杂证。书中亦采用先议病,后议药的形式,详述疾病始末、病因、病史及诊疗

  • 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