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

宣德四年六月丙子朔

○丁丑初宁王权奏镇国将军以下不应有品级郡君仪宾应服麒麟玉带 上既引 太祖皇帝所定礼仪复书喻之至是权自知非是具奏深陈悔过之诚 上复权书曰向者所喻必出一时匆促不及考究长史又不能以礼开说今叔祖深自引咎足见虗已从善之心夫事理既明辟之春冰既消湛然无迹更不用芥蒂于心也

○上退朝御奉天门召行在工部尚书吴中等谕之曰去岁各处薄收湖广为甚其民艰难所宜宽恤比闻工部采办竹木科买诸物动以万计何得不为国家爱恤民力而劳扰如此宜斟酌事之轻重缓急痛与裁省果是紧要合用之物则令营办余不急之事俟民力从容以渐为之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卿等宜体朕意

○戊寅诏增云南科举额先是定云南布政司科额止十人贵州布政司有学愿试者于湖广布政司就试其后贵州布政司言贵州去湖广四十余驿去云南止八驿乞以近相附行在礼部以闻从其言至是云南布政司奏贵州生从云南试请增名额礼部议增五名从之

○己卯四川伽木隆等处妙智通悟国师朵儿只监藏遣剌麻温卜释麻监藏等贡马及方物

○夜□□□大如杯色赤有光起天廪东北行至浊

○庚辰四川威州番僧剌麻引占等来朝贡马

○辛巳复云南都司都指挥佥事吴旺陈忠职初旺忠坐累就逮黔国公沐晟征交阯请以一人领军立功至是还行在兵部奏二人例应复职调任 上曰总帅既言二人可用令复原任

○命山东三司遣官专理河道时总兵官平江伯陈瑄奏济宁长沟至枣林闸河道淤浅漕运不便初朝廷专命侍郎蔺芳及山东三司遣官督视疏浚往来无阻比年不遣大臣惟都司按察司有官如旧督视而布政司亦不遣官乞令遣官如故仍乞敕三司所遣官专理河道不与他事庶几以便遭运从之

○壬午遣都指挥喜剌丁等赍敕赐哈密忠顺王卜答失里忠义王脱欢帖木儿及都督脱脱不花都指挥陕西丁等文绮彩绢有差时内官李信等自哈密还言忠顺王等能谨修臣职恪守边疆故有是赐又遣指挥牙忽等赍敕往亦力把里及剌竹等处抚谕赐其王及头目文绮彩币及绢有差

○浙江萧山县知县吴汝芳奏本县一百四十九里分设九区粮长二十三人催粮四万余石旧所隶诸里分散隔远催徵不便请改就近分隶 上命行在户部移文所司审复俾从所便

○浙江山阴县主簿李孟吉奏本县粮八万四千五百九十六石有奇中以一万四千五百(名)[石]运赴北京通州水陆之费凡费三石可致一石其余输于缘海卫所者过洋度坝每石亦须加倍有奇又有遭风沦溺者以此粮多亏欠乞以所纳于通州者改纳淮安徐州令官军催运其纳缘海卫所者改于宁波府仓收贮以俟关支庶民易输纳军饷不缺 上命行在户部从之

○行在吏部听选官欧阳齐言洪武中于各州县置仓积粟令耆民大户典守遇凶岁以赈济秋成还官今各仓多废一遇荒歉民无所望乞令府县如旧修理仓廒原有储粮给散未还官者悉徵还官其民户繁而积粟少者豊年令所司支官钱于有榖之家平籴收贮庶凶岁无虞小民有赖 上令行在礼部议行之

○湖广华容县耆民言去年十月兵部移文湖广布政司分拟驿船递运船赴直隶杨州仪真递运缘本府城陵驿并递运所上至长沙常德澧州荆州下至湖广俱有六七驿之程明山古楼驿船八艘上至常德小江驿并安乡驿南平驿水行一百八十里至华容驿一百六十里又下至城陵驿一百一十里析为四路而总三江况路当要冲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处土官贡献皆由于此递运往来尚且未定乞免分拟直隶太湖县耆民奏本县十区初各置粮长一人一岁更代今每区设永充粮长三人而粮止如旧额粮长既多徒见纷扰乞验各区有粮三千石之上者设三人不及数者止设一人江西泰和县耆民奏县有南平桥驿使经行要路为水冲决请修治以便往来皆从之

○日生左右珥色黄赤鲜明

○癸未行在户部尚书郭敦奏福建广东二布政司与直隶徽州府递年税粮除存留备用外余皆折布钞运赴南京今南京布钞充积宜令福建广东徽州附近州县量徵本色米于南京上仓 上曰旧时折收布钞今令纳米恐非民便姑如旧

○河南布政司右参议邢旭奏洪武中直隶安庆等府宿松等县四乡俱有预备仓粮令耆民大户典守岁凶民饥借给赈之秋成还官今河南布政司州县俱无预备仓粮及遇凶岁无以赈济 上命行在户部议行户部言宜令各处州县未设仓者如例皆设于今岁税粮内存留或秋成支官钱于有粟之家平榖入仓以备赈恤 上曰此固善策须俟豊年行之

○甲申遣□官祭中霤之神

○赐狭西洮州卫古尔占簇剌麻高僧舍那藏卜云南黑盐井巡检司把事杨景芳等钞彩币绢有差

○乙酉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吴守义卒守义初名把敦杭海山人初自凉州归附赐今姓名升凉州卫指挥同知从 驾北征有功升指挥使降虏阔脱赤复叛追至暖泉歼贼众获其部属驼马升都指挥佥事十二年从征至撒里怯儿擒杀有功令居定州复从征至鬼里列儿及拾敦之地皆有功洪熙元年升左军都督佥事至是卒遣官赐祭赙赠甚厚追封西和伯谥僖顺

○丁亥行在户部尚书郭敦言尝具奏减中盐则例召□于北京纳米不拘资次支盐缘近年中纳名项数多盐不足支客□来者愈少今拟依永乐五年营造事例淮浙等处盐不为常例以十分为率六分支与北京在城仓纳米者四分支与辽东永平山海甘肃大同宣府万全已纳米者其余各处中纳暂且停支则客□皆至粮储可积从之敦又言洪武中客□中淮浙等处盐者年久物故其子侄及远亲异姓之人往往具告代支多有虗冒请行各运司但洪武三十五年以前客□所中盐于流通簿内销注以各□姓名籍贯造册缴部移文原籍有司每盐一引给与本钱钞十锭庶革连年冒支之弊 上曰国家尝资其用矣彼身虽殁有妻子存今所给钞不偿所费其每引给钞二十锭

○申明女妇出家之禁时顺天府大兴县真元观女冠成志贤等诣行在礼部请给度牒礼部言 太宗皇帝时命尼姑皆还俗今成志贤等亦宜遣还父母家 上命遵先朝令仍严女妇出家之禁

○戊子行在锦衣卫故总小旗之子奏乞并枪以继父役 上顾尚书张本等曰此亦可嘉从之前日羽林右卫指挥顾斌弃职事委冠带自称匠人在市饮酒游荡皆人子也有志无志何其相去甚远朕所以必罪斌者盖以警众

○夜月生五色云鲜明

○乙丑锦衣卫舍人白兰等九人奉使亦力把里还赐钞及纻丝袭衣绢布有差

○辛卯赐敕奖谕行在兵部尚书张本曰卿祗事我 皇祖 皇考历有岁年廉洁无私才猷茂箸朕缵成大统卿亦尽心匡辅克慎克勤比者命卿清理军伍致诚竭虑措置有方积弊顿革奸顽莫容良善免于诬害军伍得以清明可谓一心于君理国如家者矣朕嘉念卿特敕奖谕惟卿始终一诚糜或□忄角羊□怠用永副朕眷注之意钦哉

○壬辰太子太师致仕郭资至京 上命以本职掌户部事初资以老疾致仕 上念之谕行在吏部曰资久事 祖考多效勤劳且刚直不畏强御虽老尚可用遂遣敕召之既至命掌行在户部惟朝朔望盖悯其老也

○赐四川伽木隆等处僧温卜释麻监藏剌麻引占等钞彩币表里有差

○北安门守卫百户杨清奏昨夜一更初府军后军指挥李春进题本臣递至北中门守卫官不肯传达 上命取所进本视之谕行在锦衣卫指挥王节等曰 祖宗成法朝罢外廷有事急奏者不问晨夜即具本进守门者即为上达所以通紧急绝壅蔽今敢若此不可宽贷其执付法司罪之

○癸巳四川播州宣慰使杨昇遣侄九成贡马

○命开平卫千户杨洪领精骑二百人专巡逻以防虏寇听都指挥唐铭等节制降敕奖谕之曰尔能竭诚尽忠为朝廷效力良用尔嘉宜益慎重毋致疏虞有挟私害尔者即具奏闻必治以罪

○谪开封府知府刘进为吏初进受所属部粮官绮帛遇赦还职又犯不法巡按监察御史言进既犯赃罪赦后又犯不法不可以长郡政 上曰御史言是其罢为吏用警守令之贪污者

○甲午命法司文职官有犯赃罪者俱依律科断先是监察御史言比年因营建宫殿官吏有犯不问轻重皆令运赙赎罪复其职役其间犯赃者若概令复职役是明启贪污之路谁复为善如使犯赃罪律应死者运砖毕罢为民徒流者官降用吏改拨重历非犯赃及笞杖者还职役如是庶有所劝惩而人思勉于善上从之至是行在吏部尚书郭琎引奏官之赎罪应降者请降用 上问琎徒流罪何以降琎曰以纳米赎罪例徒流赃罪降一等 上曰例者所以权一时之宜岂可常行若久行之使贪污者益肆其志廉公者无所激劝其可乎今后文职官吏犯赃罪俱依律仍命谕法司知之

○行在户部奏昨阳武侯薛禄言开平之粮待草盛再运今时将秋边草饶足宜令武安侯郑亨都督谭广量摘大同宣府操备军士仍遗禄总兵护送从之

○乙未行在大理寺奏莱州府学生程章姜辛恶教授戚虎学规严章造诽谤语使辛诬告虎论章依律抵罪应绞辛诬人死罪未决应徒近例皆罚工毕日遣还学 上曰学者当务孝弟忠信两人存心如此尚可教乎章依律辛杖一百发戍极边

○昏刻有流星大如鸡弹色赤尾迹有光出营室西南行入建星

○丙申登州卫指挥戚圭以操备科歛军士绵布万七千余疋事觉山东按察司请治其罪 上从之谕右都御史顾佐等曰近闻军卫科歛皆是减除月粮是国家徒费粮而军士不得食此辈上干国法下失士心不可不惩

○丁酉 上御奉天门谕行在吏部刑部都察院臣曰文官久任有政绩者给诰敕以示奖劝劝惩有法则人勉于善而耻于不善尔等其循旧例但受诰敕之后有犯者追夺未受而犯者勿给

○虏寇入自西冲山至赤城掠人口而去开平卫指挥方敏在赤城管屯率兵追之尽得所掠且获贼马而还事闻 上敕敏曰寇之入境皆尔平昔不严约束所致今既追回亦有所获姑记尔罪自今益宜慎防谕行在兵部臣曰西冲山守烽堠官军失于警备致虏劫掠其悉处军法仍以此戒饬大同宣府等处守边将士

○戊戌罗山王有熼薨王周定王第十三子宣德二年九月封至是薨年二十一讣闻命有司治丧葬遣官赐祭谥悼惠王无子其妃张氏自经周王有燉以闻赐谥贞烈

○昏刻有流星大如鸡弹色黄赤尾迹有光出紫微东蕃北行入勾陈

○己亥命行在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张瑛工科左给事中薛广为正副使持节册沈阳中护卫百户陈立女为黎城王妃百户杨斌女为稷山王妃百户郑敏女为沁水王妃潞城县知县黄珷女为沁源王妃命秦隐长女洛南郡主配狭西布政司参议刘斌子名泰第二女韩城郡主配西安右护卫指挥何忠子灏第三女华阴郡主配狭西都指挥使李达子琛永宁王长女荥泽县主配宣武卫士谭敏子学第二女考城县主配祥符县民雷和保安怀僖王第二女洛川县主配西安中护卫千户李忠子贤命名泰等俱为仪宾赐之诰命

○是日虏寇入开平境杀掠独石等处官军人畜镇抚张信百户卢让死之

○庚子敕阳武侯薛禄佩镇朔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充参将率领官军防护运粮赴开平敕总兵官武安侯郑亨都督谭广各备牛车令官军俱于宣府仓支运仍各调马步官军令都指挥曹俭指挥文弘广李徽率领护送俱听禄等节制

○四川杂谷安抚司番僧失剌江藏剌麻严藏等来朝贡方物

○行在户部掌部事太子太师郭资等奏所议漕运便宜事先是敕工部尚书黄福同平江伯陈瑄议催运粮储瑄等言江南民粮昔于淮安徐州临清置仓收贮令军转运赴北京后因官军多有调遣江南之粮令民自运北京路远违期有误供给今淮徐临清仓廒犹存宜令江西湖广浙江之民运粮一百五十万石贮淮安仓苏松宁国池庐安庆广德民运粮二百五十万石贮徐州仓应天镇江常州太平淮安杨州凤阳及滁和徐三州民运粮一百五十万石贮临清仓山东河南北直隶府州县粮俱令运赴北京仓为便又言运粮官军多调发营造并下西洋等项各卫拨补皆老弱余丁及有畏难而逃者又运粮至京因缺仓廒及少斗斛收受迟误又连年催运军船虽遣人采木修理然损坏者多民粮既就近上仓减省其力请以明年为始量地远近与粮多寡如淮安上粮民船十抽其一徐州州十三抽一临清十五抽一给与官军兼旧船运载若河道淤浅闸霸损坏即时用工修浚然后移咨工部庶不稽误 上命行在户部同尚书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及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六科给事中议可否至是义等议除淮安仓收贮及河南山东北京郡县粮如瑄所言外会计徐州仓可增粮二十四万石临清仓可增七十余万石其官军差遣者令各卫拨补并预定空闲仓廒增置斗斛江南民船量地远近抽摘及浚河修闸俱请依瑄所奏从之

○行在户部奏比年巨□富民并权贵之家凡有交易俱要金银以致钞不通行 仁宗皇帝即位之初欲通钞法许官员军民以钞中盐贪利者竞以昏烂之钞中纳一人动计千引及支盐发卖专要金银钞愈不行此皆图利肥已欺谩朝廷乞捕中盐之人追盐还官仍治其交易金银之罪庶革奸弊以通钞法 上曰此 先朝权宜之政既纳钞矣岂可复追盐交易金银罪亦未著勿究

○定军官军人调卫例时广东都司奏大明律内军犯徒流罪者杖一百调发充军永乐中例凡边塞烟瘴缘海诸卫所军有犯杖一百不调而顽猾之徒恃此益肆或避差遣或挟私讐或缘货财产业辄造诬词挟制官府枉害良善甚者绑缚官旗非理凌辱肆无忌惮积习成风若不惩戒难于管束请自今军卒有犯若因人连累及告已事或误犯者依律断决免调若事不干已或有规避兴词妄告连及众人或擅绑縳官旗人等所告涉虗应徒流者皆调庶使小人知戒 上令行在兵部刑部都察院议皆请如所言凡军应调者不拘地里远近仍调本都司极边卫所余丁别发充军 上曰法不可偏重若严于下而不严于上则下将有受其害者管军官亦须禁约庶几公平于是法司议军官若害军及抗拒上司不服差遣或因他事犯徒流者腹里卫分调边卫边卫调极边杂犯死罪依例降一等调用从之

○改置保定府定兴县递运所于县治东初置于县东南地狭隘车运往来不便有司以请故改之

○辛丑赐四川播州宣慰使杨昇侄九成等钞文锦彩币表里有差

○降行在兵部右侍郎曹本为山西布政司右参政本初督税粮浙江催徵颇勤然挟势骄蹇惟务便已不恤下人道路侧目且恣肆贪求有敕奏其罪者本还朝 上切责之行在户部奏本所督粮未完者多仍命往督至是有告本恃恩非法不改前过遂降用之

○罢浙江按察司佥事王铉为民铉居母丧受民白金干县官释死狱论法当绞法司言新例应纳米赎罪复职 上以风宪官犯赃不可复罢为民仍追夺诰命

○昏刻有流星大如鸡弹色赤尾迹有光出北斗魁南行入亢五鼓有流星大如鸡弹色青白有光起参旗东行至浊

○壬寅定塌坊等项纳钞例初以钞法不行命行在户部议至是掌部事太子太师郭资等条列具奏请榜示中外一南北二京公侯驸马伯都督尚书侍郎都御史及内官内使与凡官员军民有蔬果园不分官给私置但种蔬果货卖者量其地亩果株蔬地每亩月纳旧钞三百贯果每十株岁纳钞一百贯其塌坊库房店舍停塌客□货物者每间月纳钞五百贯一驴骡车受顾装载物货或出或入每辆纳钞二百贯委监察御史户部锦衣卫兵马司各一员于各城门巡督监收一船受雇装载计其载料之多少路之远近自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济宁济宁至临清临清至通州俱每一百料纳钞一百贯其北京直抵南京南京直抵北京者每百料纳钞五百贯委廉干御史及户部官于缘河人烟辏集处监收一蔬果园并塌坊库房店舍委监察御史户部官按月催收送库有恃势隐匿不报不纳钞者地树船车房设俱没官仍治其罪若其地不系种鬻取利牛车小车止载柴草粮米及空船往回者俱不在纳钞之例 上从其议

○辽东东宁等卫女直千户朵罗不纳等贡方物

○狭西岷州卫军雷霖言岷州卫山口旧设关隘哨备用军千五百人今多为管军官私役仍于岷州调集民丁五百余人助军巡守妨废农业甚为民患乞敕所司依旧例以军哨备戒约管军官不许私役若有死亡急补其阙庶使军民各得其职从之

○癸卯顺天府通州涿州霸州并东安武清良乡三县各奏蝗蝻生命行在户部遣属官都察院遣御史同往督捕

○甲辰四川杂谷安抚司故土官安抚曩卑孙阿惹贡马

大明宣宗实录卷五十五终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一·徐梦莘
  第二十一回 司马晋五十年五胡大乱·黄士衡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政治刷新旧绅士谤言四起·宣南吏隐
  七四七 护理贵州巡抚孙永清奏覆黔省查缴《青霞集》等空格书籍情形折·佚名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郑麟趾
  姚最传·令狐德棻
  李崇传·李延寿
  程日华传·刘昫
  田京传·脱脱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第五十·佚名
  职官一五·徐松
  卷02·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577_1 【春晓曲(一作齐梁体)】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   流苏帐晓春鸡早。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卷577_2 【猎骑辞

  • 卷三百六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蒙川诗集刘黻字声伯号质翁乐清人淳祐中试入太学由学官试馆职度宗朝累官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拥二王入海及罗浮卒諡忠肃有蒙川集和文公感兴诗六首至理

  • 列传第九十 西域·魏收

    《夏书》称“西戎即序”,班固云:就而序之,非盛威武,致其贡物也。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王莽篡位,域遂绝。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万里,皆来朝贡,复置都护、校尉以

  •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欧阳修

    声无形而乐有器。古之作乐者,知夫器之必有弊,而声不可以言传,惧夫器失而声遂亡也,乃多为之法以着之。故始求声者以律 ,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广,积而为分、寸;一黍之多,积而为龠、合;一黍之重,积而为铢、两。此造律之本也。故

  • 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四十七·赵尔巽

      左宝贵弟宝贤等 永山 邓世昌 刘步蟾林泰曾等 戴宗骞   左宝贵,字冠廷,山东费人。咸丰初,隶江南军。尝令当前敌,阵既接,旗兵中炮,殪,宝贵持其帜冲锋入,大捷,繇是知名。获苗沛霖,克金陵,频有功。后以游击从僧格林沁讨捻,积勋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三 【起丁亥汉桓帝建和元年止丁未汉桓帝永康元年】 凡二十一年 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三>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有虞世系表略姚姓其先国於虞始为虞氏系出虞幕虞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生舜舜母握登氏见枢星如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龙顔日衡怀珠握褒目瞳重曜故曰舜

  •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孔门诸子言行【二】史记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家语闵损鲁人少孔子五十岁以徳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说苑闵子骞兄

  • 七八 做忌日·周作人

    在以前旧家族里做忌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目。据《越缦堂日记》中所记,很有斋戒沐浴的神气,虽然或者是笔下装模作样,但乡风各别,异同可能很多,因此琐屑记录下来,也是民俗调查研究的一部分资料。现在只就值年的做忌日来说一下。

  • 序言·钱穆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

  • 五、释宫·佚名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 东西墙谓之序。 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东南隅谓之{宀交}。 柣谓之阈,枨谓之楔,楣谓之梁。 枢谓之椳。 枢达北方谓之落时,落时谓之戺。 垝谓之坫,墙谓之

  • 看过去知未来·孔子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这里指代。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③因:因袭沿袭。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

  • 第七章 18·辜鸿铭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辜讲一个小侯国在位的国君(叶公,即沈诸梁,字子高。当地的地方长官)问孔子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子路)对于孔子的看法。这位学

  • 第三十二卦:《恒卦》·佚名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白话】《恒卦》象征常久:亨通顺利,没有灾祸,利于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白话】《象辞》说:《恒卦》的卦象是巽(风)下震(雷)上,为风雷交加之表象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上·智旭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经支那沙门蕅益释智旭疏义一切佛语心品之四第二十九如来自性门。(魏云。法身品第七)文分为四。初请。二许。三问。四答。今初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

  •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太虚

    释迦本师说其以十二本愿所成东方功德净土,摄十方有缘众生,随愿往生,大致同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特殊之处在供养礼拜药师如来及称诵其名号经典者,现在能免除病难、灾横、增福、延寿,与弥陀之专接往生者异。故吾国佛殿,皆供设

  • 论语学案·刘宗周

    明哲学家刘宗周阐发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书为刘宗周讲义之纪录,用语体白话直抒胸臆,故“其论不无纯驳”(《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以慎独为讲学之宗。《为政以德》章中说:“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

  • 律苑事规·佚名

    凡十卷。元代省悟编述,嗣良参订。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元泰定二年(1325)序刊。本书系依律藏详说律宗僧侣之行事仪式。乃以律宗之南山及灵芝之著书为基本,兼而参酌禅苑、校定、备用等清规编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