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曹洞语录序

荆山之璞。非逢明世与和氏。则空藏荆石之中。灿然连城之美。岂得显乎哉。玉实不乏。明世与和氏。实难相逢而已。新丰荷玉之语录。初先是往。盛行于世。鱼目淆珠。纯金在沙。宜默上座伤其弊深矣。就郭氏五宗录暨群籍之中。取其精。舍其粗。录终成矣。余与上座。方外之交甚厚。俾寄余读之。余曰。上座也其丰玉之和氏乎。虽有和氏。复非逢。

明世。则何以能至于斯哉。於戏懿哉。吾大东文明之征。至于有今日之美。孔门之徒。岂何敢不美其美喜其喜乎哉。新丰之录。雕梓已成。荷玉之录。今亦成。不佞书其所以美而喜。俾大方之人知上座之正法眼也。

元文庚申八月望

郡山柳泽里恭公美书于绿竹书室南窗

曹山语录序

古人有言曰。意不在言。又曰。得意忘言。意者旨也。言者标也。旨乎不易得之。标乎不难得之。所以假易得之标。得难得之旨。苟得其旨。忘标可也。若失其旨。标其安用。故古人为唯执其标者。谓之葛藤也。又谓之敲门瓦子也。云州禅者契宜默。得荷玉大师语于郭正中之五宗录。又得慧霞广晖晦然等所著陈编。校讎同异。辨验真讹。题曰曹山语录。附向者所刊洞山语录。以广其传。大哉志于。其自隗始。然予未尝知之。果其得意者乎。抑又执言者乎。将以为敲门瓦子者乎。请质之禅者是岁宽保辛酉之春。鹰峰源光主人请询和南拜稽首撰焉。

虚玄无著。妙转灵机。金鸦夜翥。木马风嘶。四禁三堕。掌上然犀。重离五相。鼻尖斫泥。青原白家酒。醉人失束西。眉目不相识。阿师犹自迷。虫毒乡曾经历。滴水也难沾兮。者个描来那个聻。流布云仍辨端倪。

林泉沙门元趾和南拜题

重集曹山元证大师语录自序

语录者何。荷玉大师元证之所说也。其所说也。存乎古。存乎今。自其存乎今者。而校其存乎古者。则古者可也。今者未可也。若其取之。抑取古而可乎。将取今而可乎。宁并取今古而可乎。呜呼何取何舍。不如校讎今古而取其可也。大凡称大师语录而行于世者。率属讹撰。如夫作上堂示徒者。或如四禁颂加助辞。以作上堂曰者。其所讹撰。可以知矣。洞曹语录之于支那。郭黎眉所辑录也。是亦今而古则未也。虽然非全璧。光润亦非燕石之属也。于是不佞。拔出荷玉之教于五宗录中。取其所取。舍其所舍。或陈编以补其阙。语录成矣。於戏古人垂教后世。负其志者。为之前焉。征垂其教。居后之世。负其志者。安得前焉。不佞所以欲捃摭古人之机语。校正古今之真讹。广传其教而亹亹也。敢请。居后之世。负其志者。为之前焉。为之入焉。为之体焉。若其如此。可谓吾与祖师。同乘一龟泛泛乎游泳于深池之中矣。岂不愉快乎。

元文五年庚申之冬大日本国沙门宜默玄契和南拜撰

猜你喜欢
  一休与五休·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八·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六卷·蕴闻
  卷下·佚名
  卷三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欧阳竟无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上·智旭
  卷二·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迦叶结经·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一·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回归灵魂的清澈·李叔同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乙卯三十二首·许南英

    乙卯(民国四年、一九一五)乙卯清明前一日送王少涛归台湾黯然欲别近清明,触我思乡百感生。指点米家书画舫,雨丝烟柳送归程(少涛收罗书画甚富)。寄祝黄仲训四十初度(时客安南)紫云深秀郁磅礡,闲气特钟黄氏族;文采风流世有人,历数殊

  • 卷一百九十·徐世昌

    那逊兰保那逊兰保,博尔济吉特氏,字莲友,蒙古旗人,自署喀尔喀部落女史。宗室副都御史恒恩室,祭酒盛昱母。有《芸香馆遗诗》。成趣园夜坐林壑杳以深,拂石坐忘冷。凉月不亲人,孤松转清影。游西山清晨驾巾车,日晡

  •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司马迁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

  • 列传第六十六 列女·房玄龄

    ○羊耽妻辛氏 杜有道妻严氏  王浑妻钟氏 郑袤妻曹氏 愍怀太子妃王氏 郑休妻石氏 陶侃母湛氏 贾浑妻宗氏 梁纬妻辛氏 许延妻杜氏 虞潭母孙氏 周顗母李氏 张茂妻陆氏 尹虞二女 荀崧小女灌  王凝之妻谢氏

  • 第一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蔡东藩

      江山无恙,大地春回,日暖花香,窗明几净,小子搁笔已一月有余了。回忆去年编述《元史演义》,曾叙到元亡明续的交界;嗣经腊鼓频催,大家免不得一番俗例:什么守岁?什么贺年?因此将元史交代清楚,便把那管城子放了一月的假。现在时

  •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宗室二。○神宗二子。 宣靖太后金氏生熙宗襄阳公恕。 襄阳公恕神宗三年封德阳侯后封襄阳公。 崔忠献废熙宗迁于江华放恕于乔桐县。 恕子玮*

  • 卷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七仪仗上行仗      立仗【阙】行仗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仪衞用法驾【总数稍异具行幸门】摄官【六百九十九人】将军大将军四十三人折冲果毅一百二十六校尉五十六郎将三十四帅兵官二百四十

  •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钱穆

    一、清代帝系及年历 清代凡十主,二百六十八年。 二、清代对待汉人之态度清室对待汉人,无论其为怀柔或高压,要之十分防猜。 努尔哈赤极端排汉。 得汉人,分赐满人为奴隶,壮丁十

  • 諡法卷三·苏洵

    宋 苏洵 撰英【一】出类抜萃曰英新改旧法曰徳正应和曰英又曰道徳应物曰英左传有徳正应和曰莫英莫字相类盖误耳道徳应物盖后人因误所为之也诗曰彼其之子美如英毛彦云万人为英行英者有大过之词也故取孟子论孔子出乎其

  • 二、姜之地望·傅斯年

    在西周封建的事迹中,有一件事很当注意者,就是诸侯的民族不必和他所治的民族是一件事。譬如勾吴,那地方的人民是断发文身的,而公室是姬姓;晋,那地方的人民是唐国之遗,而公室是姬姓;虞,那地方是有虞,而公室又是姬姓。齐之民族必是

  • 卷六(桓三年,尽六年)·孔颖达

    【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经之首时必书“王”,明此历,天王之所班也。其或废法违常,失不班历,故不书“王”。嬴,齐邑,今泰山嬴县。○经三年正月,从此尽十七年皆无“王”,唯十年有。二传以为义。或有“王”字者非。嬴音盈

  • 要略·刘安

    【原文】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惧为人之惛惛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未也,故言道而

  • 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之五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於一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法中。圆满精进波罗蜜多。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心而修精进。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勇

  • 伽耶山顶经(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山顶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其先悉是长发梵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复与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

  •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一·佚名

    尔时严炽王闻萨遮尼乾子所说,得欢喜已,更问所疑。作如是言:大师。今此众生界中众生聚中。颇更有人聪明大智利根黠慧知法非法无过失不。答言:大王。有此众生无诸过失。王言:大师。今者谁是。答言:大王。此沙门瞿昙释家子。生

  • 中四上·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四上释持犯篇持犯名义。如下名字门自释。持谓执持。犯即侵犯。并从本受。而建斯名。篇列七门。遍该法界。是开解之龟镜。实立行之楷模。解行所凭故云方轨。注分二段。初叙此篇来意。上二句指前篇

  • 卷第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三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三 广智法师法嗣(第二世) ·神智鉴文法师   ·扶宗继忠法师   ·超果惟湛法师   ·四明如吉法师   ·净社全教法师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