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品 神足分别

一 经分别

四神足者,于世有比丘,修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何是“有比丘,修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于有比丘,为欲增上而得三摩地、心一境性,是言“欲三摩地”。彼即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是言“胜行”。

如斯是欲三摩地、是胜行。括此为一聚,总名为“欲三摩地胜行”。

此中,如何为欲耶?是所有之欲、求趣、悕望、善法欲,是言为欲。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于所有心之住、等住、近住、不散、不乱、摄止意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于所有心之发勤、尽力、勇勤、专心、精进、勤、喜、势、固持、不息励意、不弃志欲、不弃勤爱、勤爱努力、进、进根、进力、正精进,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欲、三摩地、胜行者有得达、等得达、到达、等到达、生起、等生起、成就,依是言欲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如何是“有比丘,修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是有比丘,为勤增上而得三摩地、心一境性,是言勤三摩地。彼为令未生之……乃至……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是言胜行。

如斯是欲三摩地、是胜行。括此为一聚,总名为勤三摩地胜行。

此中,如何为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为勤。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勤、三摩地、此胜行者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如何“有比丘,修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是有比丘,为心增上而得三摩地、心一境性,是言心三摩地。彼为令未生之……乃至……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是言胜行。

如斯是心三摩地、是胜行。括此为一聚,总名为心三摩地胜行。

此中,如何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言为心。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心、三摩地、胜行者有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心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如何“有比丘,修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是有比丘,为观增上而得三摩地、心一境性。是言观三摩地。彼为令未生之……乃至……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是言胜行。

如斯是观三摩地、是胜行。括此为一聚,总名为观三摩地胜行。

此中,如何为观耶?是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是言为观。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观、三摩地、胜行者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观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二 对法分别

四神足者,于世有比丘,修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何“有比丘,修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修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此中,如何为欲耶?是所有之欲、求趣、悕望、善法欲,是言为欲。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觉支、道支、道所属,是为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欲、三摩地、此胜行者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欲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触、受……乃至……策心、不散乱。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如何“有比丘,修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修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此中,如何为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为勤。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勤、三摩地、此胜行者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勤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触、受……乃至……策心、不散乱。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如何“有比丘,修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修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此中,如何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为心。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心、三摩地、此胜行者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触、受……乃至……策心、不散乱。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如何“有比丘,修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修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此中,如何为观耶?是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择法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为观。

此中,如何为三摩地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三摩地。

此中,如何为胜行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胜行。

如斯,此之观、三摩地、此胜行者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观三摩地胜行成就。

“神”者,是所有彼法之神、有神、神力、有神力、获、获得、得、等得、逮得、作证、具足。

“神足”者,是如实之触、受……乃至……策心、不散乱。

“修神足”者,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诸法。依是言“修神足”。

四神足者,是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此中,如何为欲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欲、求趣、悕望、善法欲,是言欲神足。余之诸法者,是欲神足相应。

此中,如何为勤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勤神足,余之诸法者,是勤神足相应。

此中,如何为心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言心神足。余之诸法者是心神足相应。

此中,如何为观神足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择法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观神足。余之诸法者,是观神足相应。

三 问分

四神足者,谓有比丘,修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修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四神足者几何为善耶?几何为不善耶?几何为无记耶?……乃至……几何为有诤耶?几何为无诤耶?

唯善也。乐受相应、不苦不乐相应。异熟法法。不已取不顺取。不有杂染不杂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善俱行、乐俱行、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能趣分散。有学。无量。无量所缘。胜。正性决定。非道所缘、道因。非道增上。已生、不已生,不可言为可生。过去、未来、现在。不可言为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或现在所缘。内、外、内外。外所缘。无见无对。

观神足者是因,三神足者即非因、有因、因相应。观神足者是以因为有因,三神足者是不可言为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观神足者是以因为因相应,三神足者是不可言为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三神足者乃非因有因,观神足者是不可言为非因有因或非因无因。

有缘。有为。无见。无对。无色。出世间。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非漏。无漏。漏不相应。不可言为以漏为有漏或以有漏为非漏。不可言为以漏为漏相应或以漏相应为非漏。漏不相应无漏。非结……乃至……非系……乃至……非暴流……乃至……非轭……乃至……非盖……乃至……非异取……乃至……

有所缘。三神足者乃非心,心神足者是心。三神足者是心所,心神足者乃非心所。三神足者是心相应,心神足者是不可言为相应于心或不相应于心。三神足者乃心俱住,心神足者不可言为与心俱住或与心不俱住。三神足者是心等起,心神足者乃非心等起。三神足者是心俱有,心神足者是非心俱有。三神足者是心随转,心神足者乃非心随转。三神足者是心俱住等起,心神足者乃非心俱住等起。三神足者即心俱住等起俱有,心神足者乃非心俱住等起俱有。三神足者是心俱住等起随转,心神足者乃非心俱住等起随转。三神足者是外,心神足者是内。非能取。不已取。非取……乃至……非染……乃至……。

非见所断。非修所断。非见所断因。非修所断因。有寻、无寻。有伺、无伺。有喜、无喜。喜俱行、非喜俱行。乐俱行、非乐俱行。舍俱行、非舍俱行。非欲缠、非色缠、非无色缠、无所属。出离。决定。无上。无诤。

猜你喜欢
  卷第十九·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欧阳竟无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一·今释
  卷第十四·费隐通容
  万善同归集卷下·延寿
  卷六·心圆
  与德国乐始尔博士之谈话·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宝亮
  卷之十八·铁壁慧机
  佛教的人生观·太虚
  卷之二·佚名
  分别功德论卷第三·佚名
  卷四·佚名
  应尽还源品第二·佚名
  答朱光潜问·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出 选宫·周履靖

    【西地锦】〔老旦扮内使领众上〕几载荣随凤辇。今朝又锡龙旌。巡游直遍江南郡。旁求姝丽充庭。奉诏因乘使者车。更于何地得幽花。婵娟西子倾国色。系臂先封第一纱。自家大元宫监长安迭不花是也。近因丞相哈麻阴进番

  • 秋声集卷一·黄镇成

    (元)黄鎭成 撰○歌吴伯昭红莲绿幕图歌乌君之山从西来拔地万仞青崔嵬划然磅礴下江浒云麓隐隐栖楼台上有飞萝罥罣古乔木下有沧浪万顷青如苔红莲绰约泛渚浄绿幕缥缈临湖开云烟卷风岛屿没窻戸洗雨氷霜回高人自是青云客日向

  • 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房玄龄

    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纳之子。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家于张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纳及德诸子,皆诛之。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囚之于郡狱。狱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尝有死罪

  •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五·选举四·脱脱

        ◎选举四   ○部选 省选 廉察 荐举 功酬亏永   凡吏部选授之制,自太宗天会十二年,始法古立官,至天眷元年,颁新官制。及天德四年,始以河南、北选人并赴中京,吏部各置局铨注。又命吏部尚书萧赜定河南、北

  • 第二十五回 木罂渡军计擒魏豹 背水列阵诱斩陈余·蔡东藩

      却说汉王再至荥阳,与韩信会师进讨,诸将皆踊跃从命,期雪前耻。独魏王豹入白汉王,乞假归视母疾。汉王见他始终相从,未尝擅返,总道是存心不贰,可无他患。况且老母有病,理应归省,遂慨然应诺,与约后期。豹订约而去,回到平阳,遽将

  • 第八十九回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蔡东藩

      却说黄忠率领援师驰至阳平关,备与夏侯渊相拒,已经逾年,既得黄忠来助,遂命为先锋,出关南行,渡过淝水,择得定军山要隘,安营下寨。夏侯渊闻报,当即引兵来争,一面奉书曹操,请速接应。操遂亲督全军,西指汉中,先遣使诫渊道:“为将当

  •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大事记卷八·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秦二世皇帝【胡亥】元年【卫君二十一年楚王陈胜元年赵王武臣元年齐王田儋元年燕王韩广元年魏王咎元年】冬十月戊寅大赦【通鉴】以赵髙为郎中令【以夲纪修】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夲纪】复自称朕【夲纪

  • 第二十卷 元·缪荃孙

    无锡县题名记在无锡县署拓本连额高五尺九寸,广三尺二寸,正书记九行,行四二七字,字径九分。记后题名。无锡县题名记篆书三行,行二宇,字径四寸。常州路无锡县题名记县之兴也,其来远矣。在汉曰无锡,在晋、宋间曰吴州,厥后复旧名。

  • 一三八三 署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三八三 署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署江苏巡抚臣觉罗长麟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

  • 四一七 谕在京大臣等呈进书籍亦着发还本家及全书告竣后另缮一分贮之翰林院·佚名

    四一七 谕在京大臣等呈进书籍亦着发还本家及全书告竣后另缮一分贮之翰林院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奉旨:前经降旨,各省藏书家所呈书籍,于办毕后卽行发还。至督抚等自购呈进者,俱经奏请留供石渠之藏

  • 卷二百四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荒政宋徽宗宣和中监察御史许景衡论赈济差官疏曰臣伏覩常平令诸灾伤缘赈济事应差官而州县阙者听监司於隣近选差不足则选辖下得替待阙官逐州不得过两员窃闻淮南东

  • 论语集注大全卷四·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四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处上声焉于防反知去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朱子曰

  • 卷十八·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八【癸頃王卯元年】九年【晉靈三年齊昭十五年衛成十七年蔡莊二十八年鄭穆十年曹共三十五年陳共十四年杞桓十九年宋昭二年秦康三年楚穆八年】春毛伯來

  • 卷十·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十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彤弓之什二之三彤弓弨【尺昭反】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賔中心贶【叶虚王反】之钟鼓既设一朝飨【叶虚良反】之赋也彤弓朱弓也【孔氏曰弓皆漆之以御霜露彤弓色赤玈弓色黒赐弓

  • 富克锦舆地略·祁寯藻

    边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为清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祁韵士,故巂藻于舆地之学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记富克

  • 珊瑚网·汪砢玉

    四十八卷。明汪砢玉(生平详见《古今鹾略》) 撰。此书成于崇祯十六年 (1643)。此书分“法书题跋”与“名画题跋”各二十四卷。录汪砢玉自藏、目见和抄集的书画题识、题跋,以及收藏家的收藏目录。其间也有一些汪砢玉自

  •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高文秀

    又名《刘先主襄阳会》。简名《襄阳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两节。剧写刘备兵败徐州,无立身之地,特去荆州向刘表借地屯军。表次子刘琮恐备据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