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骆宾王(约630—684 ),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章家。 骆宾王自幼随父到博昌,从师于张学士、辟吕公,七岁时赋《咏鹅》诗,被传为佳话,时称神童。父骆履元,曾任青州博昌(今 
-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韦苏州集>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三	唐 韦应物 撰	寄赠下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	达【一作远】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於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萧洒陪高咏从容羡华省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旧里门空掩欢 
- 温庭筠,太原人,字飞卿,太宗时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和李商隐同时,可能稍长几年。他的诗,风格与李商隐相同,当时便齐名并称为“温李”。他的身世遭遇,也和李商隐很相似,同是为令狐綯所压制。虽然新旧《唐书》都有他的传记,可是都 
-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东并荆地,劫其国兵,西度淮,击楚,高帝自将往诛 
- 瞿式耜列传瞿式耜,号稼轩,南直常熟人;万曆丙辰进士。弘光乙酉,任广西巡抚、都御史。会清兵入闽、福州失陷,式耜与广总督丁魁楚会议监国;适大学士吕大器自闽至,兵部尚书李永茂以守制并至,佥谓「监国无若永明王贤;且为神宗嫡孙,应 
- (宋)杜大珪 编曾文肃公布传实録大观元年六月乙卯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曾布薨布字子宣南丰人幼孤学于其兄巩擢嘉佑二年进士第熙宁初韩维知开封府自海州迁仁县令辟监本府检校库王安石始执政亦荐之因上书召见论事合 
- 长龄长文襄公事略李元度(一)史善载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钱仪吉(七)丁朝雄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龚自珍(一○)杨兆璜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王拯(一三)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 
- (宋)吕午 撰戊戌年正月二十三日奏为定规模以一人心据要害以饬武备欲望圣慈兢业施行奏闻事伏候敇旨臣闻彻桑土于未雨则可以绸缪而无忧索衣裘于大寒则必至已晚而无及舒缓于闲暇之际窘廹于警急之时侥幸或能支持舒缓便复如 
- (甲戌)七年大明萬曆二年春正月1月2日○戊寅,右相盧守愼,四度呈辭。上命遞。○政院啓曰:「國家安危,係於大臣進退。右議政盧守愼雖疾告退,遽允所請,甚非重大臣之意。況守愼素有重望,允合具瞻,臣等不勝未安。敢啓。」傳曰:「知道。 
- 原极第一夫观初始於天地者,岂不大哉!洋洋乎金以铣之,木以干之,土以敦之,火烜、风挠、水裹以烝化之,彼滋此孕以繁之,脉脉门门,泮涣搏翕以离合之,故盛德行於无疆而不知其届也。然而清其族,绝其畛,建其位,各归其屏者,则函舆之功所以为 
-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伦之正【夫妇之别】礼记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孰爲大对曰古之爲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爲大所以治礼敬爲大敬之至矣大昬为大【大昬国君昬礼】大昬旣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 
-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八     明 湛若水 撰莊公【莊王十一年】八年【齊襄十二年弑晉緡十九年衛惠十四年蔡哀九年鄭厲十五年子儀八年曹莊十六年陳宣七年杞靖十八年宋閔六年秦武十二年楚文四年】春王正月師次于 
-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林和靖]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林和靖]敬胜百邪。[程明道]敬只 
-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五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五十七傩蕙田案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幽明之故圣人通之故有傩礼以驱疫焉疫者四时不正之气邪鬼或凭之以为疠鬼神之有邪正 
-   ⊙(戊申) 神宗顼(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曹太后之甥也。幼与英宗同鞠后所。后为英宗配。生帝。自颖王为太子寻即位。三十八岁崩于福宁殿。葬永裕陵)改年熙宁(是年地动非常)辽国咸雍四年(是年金主阿骨打生)  知 
- 三卷。《外编》二卷。唐李观(766—794)撰。李观,字元宾,陇西 (今属甘肃) 人。李华之从子。贞元八年 (792)登进士第,与韩愈、李绛、欧阳詹、王涯、冯宿等同榜,时称 “龙虎榜”。九年(793) 又登博学宏辞科,官至太子校书 
- 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 
-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