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

(宋)杜大珪 编

曾文肃公布传实録

大观元年六月乙卯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曾布薨布字子宣南丰人幼孤学于其兄巩擢嘉佑二年进士第熙宁初韩维知开封府自海州迁仁县令辟监本府检校库王安石始执政亦荐之因上书召见论事合意改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兼检正中书戸房公事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兼检正中书六房公事新法青苗助役皆布与吕惠卿建议安石尝曰法之初行议论纷纷独惠卿与布终始不易余人则一出焉一入焉尔特修起居注遂为右正言知制诰直学士院尚书礼部为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初韩琦上疏论新法之害神宗稍悟七年大旱诏求直言布论市易掊克之虐落职出知饶州徙知江陵未赴改知章州十年复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元丰初复龙图阁待制知桂州进龙图阁学士徙知秦州过阙留判将作监未几复出知陈州移知庆州官制行为朝奉大夫母丧服除召为翰林学士闻神宗遗制奔赴京师寻为戸部尚书元佑初除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移知真定河阳青州瀛州哲宗亲政自瀛州徙江宁入对复为翰林迁承旨兼侍读擢同知枢宻院事还知院事时章惇为相斥逐元佑臣寮士心不附布诡情弊致名士如陈瓘张庭坚居门下欲以倾惇会哲宗升遐钦圣太后召宰臣问谁当立惇有异议布奏惟太后处分徽宗即位召韩忠彦为相惇既逐布以定策功拜右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忠彦柔懦天下事多决于布议以元佑绍圣均为有失欲以大公至正消释朋党明年改元为建中靖国邪正杂用忠彦遂罢去布独当国渐进绍述之说明年又改元为崇宁蔡京于是召用而布亦得罪矣崇宁元年閠六月罢观文殿大学士知润州九月落职提举亳州太清宫太平州居住十月降授中大夫守司农卿分司南京依旧太平州居住十二月责授武秦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二年责授贺州别驾又责授廉州司戸叅军四年量移舒州五年复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任便居住大观元年卒于润州私第累复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

曾舍人肇同前

大观元年六月丙辰朝散郎曾肇卒肇字子开布弟也中治平四年第调台州黄岩主簿郑州教授用近臣荐赐对为崇文院校书兼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删定九域志改大理寺丞同知太常礼院权判太仆寺殿中省除集贤校理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以肇为国史院编修官判登闻鼓院六曹建除尚书吏部郎中与修两朝寳训母丧服除为尚书戸部郎中复为吏部兼著作郎迁右司郎中接送伴契丹贺正旦使元佑初为神宗实録检讨擢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实録修撰太皇太后受册有旨遵章献太后故事御文德殿肇言天圣二年两制定议皇太后受册于崇政殿仁宗特诏有司改文德殿盖人主一时之制今皇帝述仁宗故事以极崇奉之礼孝敬之诚可谓至矣臣窃谓太皇太后傥于此时特下明诏发扬皇帝孝敬之诚而固执谦德屈从天圣两制之议止于崇政殿受册则皇帝之孝愈显太皇太后之德愈尊两谊俱得顾不美欤诏如肇请又论内降之弊始自细微渐无纪极不可不戒谏官王觌谪知润州肇言觌以论及执政罢去臣恐在廷以觌为戒异时执政有罪陛下不得闻矣哲宗悟加觌直龙图阁使契丹回奏臣道雄瀛民诉差役不便愿更其未便民者河决而北踰十年二三大臣力欲回复故道俾都水使者王孝先主之肇屡陈不可蔡确责新州中书舍人彭汝砺当草制不奉诏而谏官言汝砺实肇使之时肇新除给事中固辞请外以寳文合待制知颍州明年徙知齐州及至改陈州又明年徙知应天府七年入为尚书吏部侍郎论南郊既去皇地祗位议者欲夏至遣冢宰摄事则不复有亲祭地祗之时于事天则躬行事地则遣官非王者父天母地之义又议明堂配帝请复设五帝与昊天上帝并祀徙刑部知徐州数月徙江宁府绍圣初知瀛州降集贤殿修撰知滁州岁满知秦州又徙海州徽宗即位复为中书舍人上疏曰治道在广言路以言赏人犹或畏缩不进以言罪人人将钳口去矣会日食四月朔故事当降诏求直言上命肇草诏能具述意诏下投匦者日千百人元佑士大夫皆以赦恩甄叙或复旧职典方面肇奏生者蒙恩固巳厚矣唯是游魂枯■〈骨比〉尚未被圣恩死而有知岂得无望请如冦凖曹利用故事检会臣寮贬死未经叙复者还其所夺官职恩泽又乞如祖宗朝毎大赦后置看详编配罪人一司命官典领使流窜废锢之人均被恩泽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请上观唐贞观政要陆贽奏议谏官陈瓘以言东朝尚与政事被谪肇即上书两宫乞复瓘职且明瓘意在于爱君执政倡言上当为哲宗期从兄之服肇在迩英读史记至尧崩三年之丧毕因言尧舜同出黄帝然数世已逺舜且为尧丧三年者舜尝臣尧故也侍读温益进曰史记世次不足信若尧舜同出则舜娶尧女为娶从祖姑肇以史记世次礼记祭法大传之说与益质于上前益语塞布相肇避亲嫌除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修撰哲宗实録修神宗寳训国朝会要出知陈州徙太原府南京扬州又徙知定州落龙图阁学士谪知和州道除舒州灵仙观徙知岳州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移台州未至复朝散郎卒年六十一

王懿恪公拱辰传同前

元丰八年七月彰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北京留守王拱辰卒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初名拱寿天圣八年年十九举进士为第一仁宗改赐今名除将作监丞通判怀州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同知太常礼院废后郭氏在殡有司前具上元观灯燕拱辰言晋大夫智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杜蒉扬觯今既诏郭氏以后礼葬岂独大夫比耶请罢御楼观灯及遣奠日仍禁都下声乐厯三司盐鐡判官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判太常礼院初朝廷御邉重西北而轻东南拱辰请仿唐制益以东路之湖西路之邕容各摠节制与广桂为五管庆厯元年益梓路饥以拱辰为体量安抚使至则奏蠲逋负以寛民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何为者耶一苇可杭投棰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得而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敌此六符夸言耳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之所以偹邉衅也是岁契丹遣刘六符来求闗南十县其书谓太宗并汾之役举无名之师直抵燕蓟拱辰请对曰河东之役本诛僭伪契丹遣使行在致诚欵已而冦石岭闗潜假兵以援贼太宗怒其反复既平继元遂下令北征岂谓无名因作报书云既交石岭之锋遂有蓟门之役敌得报继好如初除起居舍人知开封府以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李用和以元舅除宣徽使已而除使臣拱辰言用和元功而骄朝廷名器听其所欲非所以全后家又言夏竦经略无功移疾求郡为自安计不当为枢宻使遂罢之苏舜钦监进奏院因祠神燕集客有因酒放言者为御史弹击以舜钦易故纸得钱为会请属吏如法拱辰遂言其放肆狂率诋玩先圣实为害教由是皆坐重贬又言中书宻院总天下机务巨细一切省覧穷日力犹不暇何暇逺图哉宜悉条细务归之有司僧绍宗因铸佛像惑众聚财都人争以金银器投冶中宫掖亦出赀佐之拱辰言西师宿邉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诏遣中使禁止之除翰林学士权三司使首言兵冗不精费廪食宜训练澄汰为持久计三路敛籴法宜随时盈缩以权轻重改侍读学士知郑澶瀛三州留守西京皇佑四年除承旨至和元年拜三司使使北还除宣徽北院使御史赵抃言知潭州任颛与本路转运判官李章贱市死商真珠有司具狱未上而拱辰悉以其珠进内以章宰相婿也又言奉使契丹与宋选剧饮赋诗轻率失言罢为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帅秦定二州再守西京移守北门神宗即位还朝见上曰臣欲纳忠未知陛下意所向又言牛李党事方作不可不戒上以语执政王安石曰此未足以为奸邪以未知陛下意所向也曾公亮因言拱辰在仁宗时已知其不正不复任用安石曰拱辰交结温成皇后家人皆知之于是遂出守南京徙河阳再守西京召还为太一宫使元丰初为宣徽南院使西太一宫使三年再守北京拱辰曰臣老矣恐不足以任事上曰北门重地卿旧地也勉为朕行既至适三路初籍民兵拱辰请稍蠲下戸六年拜武安军节度使上即位改彰德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辍视朝一日诏赠开封府仪同三司子正甫端甫晋甫

韩太保缜传同前

绍圣四年观文殿大学士守太子太保致仕韩缜薨缜字玉汝颍昌人父亿事仁宗为叅知政事以父任补将作监主簿庆厯初擢进士第知庐州合肥杭州钱塘县改光禄寺丞签书南京留守判官迁太常愽士编三班院敕前此武臣不亲执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墨衰事出一时遂着令自崇班巳上听持服知洋州代还除殿中侍御史叅知政事孙忭志昏在政府百司白事拱黙未尝开言时枢宻张升请老朝论抃当次补必不胜任缜言虽无显过保身持禄怀奸之大者也疏累上抃卒罢免权陜西转运副使薛向赴阙禀议枢宻院辄画旨赐金紫候二年升使缜以枢宻院赴职中书不论奏亏损国体刘永年除防御使知代州缜言比诏武臣正任以上非有勲积不许迁今枢宻院首违之入内都知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布列缜曰宿卫所以奉至尊戒不虞也使主者私役则禁卫之严弛矣仁宗为罢向与永年而正志聪之罪迁侍御史英宗即位进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除两浙转运使知陈州徙河中府神宗即位迁刑部郎中知扬州赐三品服就除淮南转运使移河北会国使报谅祚亡秉常立求封册朝廷方责西人以践祚不入贺数犯边欲择人问来使时缜陛辞上即命缜赴西驿议事比夜奏上翼日上谓执政曰朕选用韩缜果得人矣改陜西转运使移河东除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辞改集贤殿修撰为三司盐鐡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指挥傅勍夜被酒误随入州宅缜令军校以鐡裹头杖棰百余勍死妻持血衣挝登闻鼔以诉落职分司南京御史知杂事邓绾言缜凶恣専杀而监司党庇酷吏不以闻于是走马承受刘用宾刘希奭亦坐罚金起判吏部流内铨提举在京诸司军务详定编修三司敕令复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徙知瀛州熙宁七年北国遣泛使萧禧议代地界召缜馆伴复除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禧行假龙图阁学士给事中报聘且遣刘悦萧士元吕大忠辨理疆界诏缜赍文牓地图至虏庭见戎主面陈本末比至皆不果致但与押蕃相李仲熈略相酬对而还除权知开封府明年禧再至复馆伴仍同张诚一乘驿徃河东与辽人据图分画会李评洗括使还称地界事已毕朝廷札以示缜缜奏臣属者按视邉界山川地形朝廷所许已是过外窃恐议者谓已损其多不吝其少厌彼烦渎将复许之且捐弃可惜之地能塞无厌之求为之可也若今日与代地明日请拒马则将何以待之继遣李评同分画评奏与缜所上图异诏枢宻都承旨曾孝寛按视缜徃复奏执卒如所议虏辞亦絶使还诏赐袭衣金带除羣牧使兼枢宻都承旨乆之兼判尚书兵部迁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院元丰官制行易太中大夫俄拜同知枢宻院哲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与蔡绾同秉政缜素不平确与章惇邢恕等谋诬罔宣仁及确为神宗山陵使缜于帘前具陈确奸状由是东朝与外廷备知之裕陵复土确使还欲以属官髙遵惠为待制张琎为郎中韩宗文为馆职宣仁以问缜缜曰遵惠太皇太后族人琎中书侍郎璪之弟宗文臣之侄赏擢非次传闻中外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遵恵等卒用故事推恩缜相未几谏官孙觉蘓辙王觌御史刘摰论缜操心深险才鄙望轻士大夫初不以辅相期之在先朝奉使割地七百余里以遗北虏邉人怨之切骨与蔡确章惇贪天之功妄自张大见确之去请加恩礼夫岂相善哉其相诋讦陛下所知今翻然有请欲自为异日地尔章十数上卒以自请除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出知颍昌府移守永兴军河南府岁余拜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三年加检校司空易节奉宁复守颍昌请老除右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再上章引年未许给事中叶祖治论缜垂帘之初首登相位交结张茂则梁惟简谄事司马光持禄养交以太子太保仍旧职致仕薨年七十九上为辍朝成服于后苑赠司空缜外事庄重所至以严称虽出入将相而寂无功烈厚自奉养清议贬之子宗恕宗武宗鲁宗矩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范晔
  后汉孝桓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一·袁宏
  纲目续麟原序·张自勋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從政瑣記·王守恂
  第一二四札光绪九年四月廿二日一一三一二-一六·佚名
  四一八 谕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交梁国治等阅看·佚名
  昭忠录·佚名
  卷三十五·班固
  澄斋日记 光绪卅年甲辰·恽毓鼎
  南唐书卷十五·陆游
  二三 范爱农·周作人
  182.杯酒释兵权·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须溪先生刘辰翁(须溪集)·顾嗣立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年十七,登陆象山之门。年二十四,补太学生。宋景定壬戌,年二十九,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

  • 第四出 伐越·梁辰鱼

    【满江红】〔外扮伍员上〕楚室亡囚。是何岁飘流吴国。追旧恨避兵江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君恩欲报心犹赤。待从头再踏越江山。兵方戢。十年仗剑意何如。眼见荆城一废墟。谁哭秦庭援兵至。至今犹自恨包胥。

  • 红豆·闻一多

    一 红豆似的相思啊! 一粒粒的 坠进生命底磁坛里了…… 听他跳激底音声, 这般凄楚! 这般清切! 二 相思着了火, 有泪雨洒着, 还烧得好一点; 最难禁的, 是突如其来, 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三 意识在时间底路上旅行: 每逢插起一杆红旗

  • 卷六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五皮日休伤小女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唯余卷书【一作葹】草相对共伤心秋【一作汉】江晓望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闲夜酒醒醒来山月高孤枕羣【一作琴】书里酒渴漫思茶

  • 卷九十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九十上    元 郝经撰 録第八上 兵 兵道 兵制 兵之有书尚矣唐虞以来职在司马以为政典至周而後大备于是有司马法军志军?军势等书及战国

  • 卷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九郊社考【九】堂子【臣】等谨按太祖高皇帝建国之初有谒拜堂子之礼凡每岁元旦及月朔国有大事则为祈为报皆恭诣堂子行礼大出入必告出征凯旋则

  •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吕思勉

    普通人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历史上所谓东洋,系指亚洲而言;西洋系指欧洲而言。其实河川、湖泊,本不足为地理上的界线。乌拉山虽长而甚低,高加索山虽峻而甚短,亦不能限制人类的交通。所以历史上东西洋的界限,是亚洲中央的葱岭,而

  • 卷十一·郭良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諡纪汇编钦定四库全书明諡纪彚编卷十一明 郭良翰 撰尊諡八郡王上宣靖 宣懿 宣和 宣穆 宣惠 宣僖 宣思端宪 端靖 端肃 端简 端懿 端穆 端和端定 端僖 端裕 端惠 端康 端恪

  • 许隽人·佚名

    许隽人先生小传许先生名世英字隽人安徽人前清光绪二十二年廷试拔贡授刑部主事任法律编纂员宣统元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长旋擢江西提法使二年随徐谦氏赴欧洲考察司法制度并赴美国列席监狱改良会议中华民国元年张金波上将

  • 卷上·罗隐

      贵贱第一  夫一气所化,阳尊而阴卑;三才肇分,天高而地下。龟龙为鳞介之长,麟凤处羽毛之宗。金玉乃土石之标,芝松则卉木之秀。此乃贵贱之理、著之于自然也。龟龙有神灵之别,麟凤有仁爱之异,金玉有鉴润之奇,芝松有贞秀之姿

  • 卷六十五·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三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九月以太常卿牛为吏部尚书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其所进用并多称职吏

  • 第十二章 2·辜鸿铭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辜讲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雍)在另一个场合问什么构成道德高尚的生活。孔子回答:“当出门做事的时候,总是

  • 卷八·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八宋 刘敞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丧娶也丧娶者公也曷为

  • 佛说树提伽经·佚名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昔有一大富长者名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少。有一白[疊*毛]手巾挂著池边。遇天风起吹王殿前。王即大会群臣坐共参论。罗列卜问怪其所以。诸臣皆言。国将欲大兴

  • 春雨杂述·解缙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

  • 古刻丛钞·陶宗仪

    碑刻集录。明代陶宗仪编。一卷。共录碑刻六十九种。所录者皆以原碑额为题,全载原文,首尾完备。编排不分时代先后,随得随抄。所录碑刻见于他书者不过几种,余下者皆藉此编得以流传。

  • 普达王经·佚名

    一卷,失译。夫延国王礼沙门足,诸臣谏之,王命觅一切头卖之,惟人头不可卖,乃至丐者亦不肯受,因劝人生信心,遥请佛来国说法,佛并说其夙缘。

  •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   佛住耆阇崛山,告智员大海乐说辩才菩萨言:有二种住持,如来转法轮。一者众生住持。二者法住持。遂设十四难,然后一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