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三十卷。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杨齐贤,字今存子见,舂陵(今湖北枣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李白诗最早作注者。萧士赟字粹可,生卒年亦不详。潜心笃学,他对杨齐贤注“ 惜其博而不能约,因取其本类比为之,节文善者存之,注所未尽者以所见附其后”而成此书。康熙中,吴县缪曰芑翻刻宋本《李翰林集》,前二十三卷为歌诗,后六卷为杂著。此本前二十五卷为古赋乐府歌诗,后五卷为杂文。且分标门类,与缪本目次不同。其为杨齐贤改编,或萧士赟改编,原书无序、跋,已不可考。惟所辑注文,则以齐贤曰、士赟曰互为标题以别之。故犹可辨识。注中多征引故实,兼及意义。然卷帙浩博,不能无失。但其大致详赡,足资检阅。中如 《广武战场怀古》一首,士赟谓非太白之诗,厘置卷末,亦具有所见。《四部丛刊》 曾影印行世。到了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郭云鹏校刻时,对杨齐贤、萧士赟旧帙加以整理删削,又收入杂文五卷,增至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二十五为诗,卷二十六至三十为杂著,有文无注。尚有明许氏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李太白集分类补注》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古今说海·陆楫
  家庭的故事·郑振铎
  斯未信斋杂录·徐宗干
  楚辞·屈原
  罗昭谏集·罗隐
  茑萝集·郁达夫
  庄渠遗书·魏校
  柳河东集·柳宗元
  傲轩吟稿·胡天游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张文端集·张英
  荆川稗编·唐顺之
  文安集·揭傒斯
  汲古堂集·何白
  秋声集·卫宗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佚名

    第十一齣 假尼入寺【懒画眉】〔生女妆背包上〕靑衿卸却换罗襦。此际情悰有恁知。可怜我孤身流落在天涯。呀你看前面有所菴院。不知是尼姑在裏面。又不知是僧家。待我向前去看。祗园僻筑荒村裏。〔内作鸣钟介〕隐隐钟声出

  • 附錄·庞垲

    叢碧山房集五十七巻附詩義固說二巻(内府藏夲)國朝龎塏撰塏字霽公號雪崖任邱人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降中書舍人終於建寧府知府是集凡文八巻襍著三巻翰苑稿十四巻舍人稿六巻工部稿十一巻戸部稿十巻建州稿五巻

  • 东倭纪·张瀚

    日本在东南大海,近日所出,故以名之,即古倭奴国。海中诸夷,倭最强盛,东北负山,西南濒海,后汉始通中国,史称自乐浪、带方至。其地循海而行,历朝鲜国,乍南乍东,渡三海,历七国,凡一万二千里,大较在会稽东,与儋耳相近。自六朝及宋,多从南道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三十一·佚名

      顺治四年。丁亥。三月。壬寅朔。清明节。祭太庙。遣刑部尚书吴达海行礼。  ○遣官祭福陵、昭陵。  ○癸卯。辅国公翁古卒。谥怀愍。  ○甲辰。日晕。赤黄白色。良久方散。  ○戊申。革庶吉士袁襜如职。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来保

    十一月己卯上谕内阁曰川陜总督统辖四川西安甘肃幅甚为辽濶在寻常无事之时尚虞鞭长不及现今金川军务未竣地方公事及筹办军需一切调度总督驻劄西安难于遥制即将来平定亦经理需人从前曽经分设总督就近综理尚书尹继善今

  • 杨乘传·宋濂

    杨乘字文载,滨州渤海人。至正初年,为介休县县令。当时闹饥荒,百姓举义反对官府。乘立法招安,使其有自新之路。百姓抛弃兵器,愿为良民。其后,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因漕运粮船被海寇抢劫而免官,寓居松江。张士诚入平江,其

  • 卷一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四十刑部十五编发囚军诸司职掌凡本部问有应合充军者必须照依律与大诰内议拟明白大理寺审无寃枉开付陕西部本部置立文簿注写各人姓名年籍乡贯住址明白照依南北籍编成排甲每一小甲管军一十名总

  • 讨满洲檄·章太炎

    天运丁未,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某月某日,中华国民军政府檄曰:昔我皇祖黄帝轩辕氏,与炎皇同出于少典之裔,实建国于兹土。上法乾坤,乃作冠带,弧矢之利,以威不庭,南翦蚩尤,北逐荤粥,封国万区,九有九截。少昊、高阳继之,至于唐、虞,分北三

  • 太极图说解(附辩)·周敦颐

    朱子无极而太极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底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

  • 四书留书卷三·章世纯

    明 章世纯撰论语上学而时习精神者物之欲有附者也不得所寄而任之则泛滥流泊而无所归寓以非处是自扰也惟丽之于学则常乐其有以自行而复有以自安其往也皆有所欲于前而动故常悦也有朋自逺 节水流湿火就燥皆有乐也其为乐

  • 卷一·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一縂论天官论看天官须是怀洪大横渠曰天官之职须懐洪大方看得葢其规模甚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防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天官之职非大其心者不能为晦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六   問.諸藴分位有幾種。答.有多種.謂得無想定等心不相應行.廣說如前。問.依何分位建   立得.此復幾種。答.依因自在現行分位建立得.此復

  • 梵网合注缘起·智旭

    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

  • 第十五卷·佚名

    地狱品之十一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阿鼻大地狱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黑肚处。是彼地狱第六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如。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为作住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七·澄观

    第五三道不断。疏。摄过观等者。即唯识论惑苦相摄门疏。过去迷于本际下。约强弱分别。过迷本际建立生死。力强。爱取引果强。二从其本末下。是本末分别。无明是本过去说之。爱取是末现在说之。前则约用此则约体。此亦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弟子智湛智曙编疏引万寿修水陆道场募疏梁武修水陆于金山商受诸臣并得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剪皆乘善力出离苦趣见于世典者可考也或者谓放光弹指他狱都空何必献花酌水始名忏摩翻经吹贝乃称荐拔呜呼噫嘻非通论矣刹那

  •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於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