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溪大全集

诗文集。南宋陈淳撰。50卷。凡诗4卷,书问1卷,问目3卷,记序2卷,说3卷,题跋1卷,杂著3卷,讲义2卷,辩论2卷,书13卷,答问8卷,札子6卷,祝祭文2卷。又外集1卷,载有关陈淳的志铭祭文。集为其子榘编,淳祐八年(1248)薛季良刊行,岁久板毁。元至元元年(1335)、明弘治三年(1490)及万历十三年(1585)又迭经翻刻。《四库全书》据弘治本著录。清乾隆间陈文芳所刊《北溪先生全集》,除收入大全集各部分外,复增《字义》2卷,补遗1卷。陈本于光绪年间重刊。陈淳学宗朱熹且最能恪守师说。诗文质朴笃实,犹如语录。集中答问、辩论诸卷,探讨了理学诸命题;杂著中《道学体统》等四篇,及《似道》、《似学》二辩,力辟陆九渊学派;《答陈伯澡》一文则较集中地阐述了他的“道理”、“知行”观。故此集为研究南宋理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北溪大全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宝文堂书目·晁瑮
  苑洛集·韩邦奇
  清江贝先生集·贝琼
  樱海集·老舍
  亦玉堂稿·沈鲤
  于忠肃集·于谦
  袁中郎全集·袁宏道
  睡庵稿·汤宾尹
  经济文集·李士瞻
  实宾录·马永易
  孙白谷集·孙传庭
  抑庵文集·王直
  橘山四六·李廷忠
  华盖集续编·鲁迅
  闲居丛稿·蒲道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元诗选二集辛集目录·顾嗣立

    九灵山人戴良(九灵山房集) 贞素先生舒頔(贞素斋集) 舒□□远 舒□□逊 苕溪渔者郯韶(云台集) 山阴dao士刘永之(山阴集) 南湖先生贡性之(南湖集) 龟巢老人谢应芳(龟巢稿) 青村先生金涓(青村遗稿) 东山先生赵汸(东山存稿) 环谷先生汪克

  • 丁集第八·钱谦益

    陆少卿师道一十一首【鸳鸯曲】双鸳并双翼,双宿复双飞。清涟动双浴,明月照双归。双浦沈双影,双花拂双颈。眠沙双梦同,渡渚双心警。双去双来处,双游双戏时。双起随双鹭,双立视双鱼。双舟举双桨,双莲碍双榜

  • 书籍简介·陈肇兴

    本书(一册一四○面八四、○○○字)凡八卷,陈肇兴撰。肇兴字伯康,彰化人。清咸丰戊午(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咏歌以自娱。同治元年,戴潮春(万生)事变起,慨然投笔从戎。彰化陷,隻身冒险逃入集集;仍从事奋练乡勇,投官军。

  • 卷一百九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刘爚字晦伯建阳人与弟韬仲受学于朱熹吕祖谦第进士歴知闽县治以清简庭无滞讼兴利去害知无不为以忧去伪学禁兴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筑云庄山房为终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爪哇国王巴剌武遣陪臣亚烈麦尚耿等来朝贡方物赐宴并彩币表里纻丝袭衣等物仍命尚耿等赍敕并彩币表里归赐其王及妃尚耿等请袭冠带遂赐冠帽钑花金银带有差 升

  • ·筹建鹿耳门炮台·丁曰健

    道光三年七月,台湾大风雨,鹿耳门内海沙骤长,变为陆地。四年三月,总兵观喜、署道方传穟、署府邓传安上议建炮台于鹿耳门。其略曰:“台湾孤悬海外,屏障四省,郡城根本重地,设险预防,尤为紧要。鹿耳门一口,百余年

  • 卷二十八·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戊戌(一六五八)、大清顺治十五年(永明王永历十二年、鲁王监国十三年)春正月戊戌朔永明王永历在云南,鲁王在金门。帝封巩国公白文选为巩昌王、鄂国公马进忠为汉阳王。封冯双礼为庆阳王,马惟兴、马宝

  • 李琰之传·魏收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为神童。族父司空李冲很是为他自豪,每每与人说:“兴盛我李氏宗族的,不就是这个孩子吗?”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同于自己的孩子。少

  • 孙威、孙拱传·宋濂

    孙威,浑源人。年幼时沉着勇猛,思想敏锐。金朝贞..年间,应募为兵,以骁勇闻名。及自云中归附蒙古,蒙古守帅表授孙威为义军千户,随军攻潞州,破凤翔,皆有战功。威又善于制护身之甲,曾精心用蹄筋和鸟毛的根制成铠甲献给太宗。太宗亲

  • 元年·佚名

    (己丑)元年大明成化五年春正月1月1日○丙辰朔,上詣永昌殿,行朔祭。是日二嚴後,司僕猶未進輦,兼司僕、內禁衛列庭者少,命囚兵曹正郞孫次綿、佐郞崔八俊、內乘禹晨,又令承政院,問內禁衛將桃平君末生、兼司僕將新孝伯,尋命勿論。○

  •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孔子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对于仁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水与火,我还看见因跳进去而死了的,却从没有看见过因实践仁德而死了的。”

  • 卷二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九明堂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元年九月辛亥合祭天地于明堂太祖太宗并配大赦礼志绍兴元年礼部言国朝冬祀大礼神位六百九十行事官六百七十

  • 第二十三則 保福長慶遊山·胡兰成

    第二十三則保福長慶遊山舉:保福與長慶遊山,福以手指云:這裏便是妙峰頂。慶云:是則是,可惜許。雪竇著語云:今日共這漢遊山,圖個甚麼?復云:百千年後,不道無,只是少。後舉似鏡清,清云:若不是孫公,便見髑髏遍野。長慶此言,使人想起晉朝的

  • 长灵和尚语录·长灵守卓

    东京天宁万寿禅寺长灵卓和尚语录住武林显宁永报禅寺嗣法介谌编师初住舒州甘露禅院。开堂日。拈香祝圣寿罢。复拈香云。此一瓣香。气息也无多子。且能上透三世诸佛脑门。下彻一切含灵妙本。群魔欲隐弥露。千眼要见无由

  • 宝章待访录·米芾

    一卷。宋代米芾著。是书记同时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分目睹、的闻两类。目睹者有王羲之《雪睛帖》以下凡五十四条。的闻者有唐怀素《自叙帖》以下凡二十九条。“目睹”类中所记真迹、藏处、装裱、题跋、纸本、印鉴、避

  • 易筮通变·雷思齐

    宋末元初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三卷,五篇。卷上卜筮、之卦,卷中九六,卷下衍数、命蓍。颇有新意,不囿旧法。《四库全书》收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 太清真人络命诀·佚名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六朝。南宋《秘目》着录作「《络命》一卷」。《宋史‧艺文志》亦着录一卷。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拘守魂魄身神之法。谓人之五脏四肢皆有神真,魂魄形体与天地

  • 阿育王经·佚名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