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筹建鹿耳门炮台

道光三年七月,台湾大风雨,鹿耳门内海沙骤长,变为陆地。

四年三月,总兵观喜、署道方传穟、署府邓传安上议建炮台于鹿耳门。其略曰:“台湾孤悬海外,屏障四省,郡城根本重地,设险预防,尤为紧要。鹿耳门一口,百余年来号称天险者。盖外洋至此,波涛浩瀚,不见口门,水底沙线横亘,舟行一经搁浅,立时破碎。其中港门深仅丈余,非插标乘潮不可出入。此险在外者也。口内出水沙线二道,横亘南北,为其内户。

  南线又名北线尾;大船入口,更易小船,循此线内,东达行二十里,过安平镇,为入郡咽喉。更东十里,然后达郡。北线又名海翁隙,其内可泊大船。自此至岸,亦二十余里,为郡北之洲仔尾及嘉义县地。水深浪涌,舟不能近,无由登陆。此险之在内者也。往时伪郑重兵皆守安平,恃鹿耳门之险,不为设防;王师平台,乘潮一入,郑氏面缚输诚。朱逆之乱,郡城已陷,贼亦恃此门,不为设备;大兵再入,朱逆授首。我朝定制台协水师副将驻守安平,以防大港;而鹿耳门口,以水师中、右两营游击轮巡防守。嘉庆十年,前镇道议奏添“善”字号梭船三十只,专守鹿耳门,可谓周密。然十一年蔡逆犹进鹿耳门直薄郡城,则所谓天险者果何如也!其时天设之险无恙,而已如此。今则海道变迁,鹿耳门内形势大异。

  上年七月风雨,海沙骤长,当时但觉军工厂一带沙淤,厂中战舰不能出入;乃十月以后,北自嘉义之曾文溪、南至郡城之小北门外四十余里,东自洲仔尾海岸、西至鹿耳门内十五、六里,弥漫浩瀚之区,忽尔水涸沙高,变为陆埔,渐有民人搭盖草藔,居然鱼市。自埔上西望鹿耳门,不过咫尺。北线内深水二、三里,即系浅水,至埔约五、六里。现际春水潮大,水裁尺许;秋冬之后,可以撩衣而涉。自安平东望埔上鱼市,如隔一沟。昔时,郡内三郊商货皆用小船,自内海骤运至鹿耳门;今则转由安平大港外始能出入。

  目前如此;更数十年继长增高,恐鹿耳门即可登岸,无事更过安平。则向之所谓内险,已无所据依。北路空虚,殊为可虑;非于鹿耳门对岸埔上建筑炮台,守以偏师,几无屏幛矣。康熙年间,鹿耳门旧有炮台,其后不知何时倾失,遂未再建。考府县志,自乾隆年间至今营制,安平副将所辖中营炮台七座,蚊港汛四、大港汛三;左营炮台七座,安平镇三、笨港、海丰港、三林港、鹿仔港各一;右营炮台五座,在打鼓港。而鹿耳门重地,独无炮台之设;仅中营有炮架八座、右营有炮架七座为守鹿耳门之用而已。窃疑前人定制,不应疏略;推原其故,盖以鹿耳门口水势浩漫,说者皆谓南、北二线海上浮沙,易于陷没,不能建设炮台,亦无处可设营汛,故嘉庆十年新议,亦止添造梭船。

  然南线旧建天后宫已百余年,其左右文武二馆,为台防同知、安平中、右营员稽查商船出入挂验之所,至今未见沦陷;岂以之查验商船则可,以之防御外患则不可乎?人情喜逸恶劳、避难趋易,于此可见。况今昔形势不同,宜为百年之计。新长陆埔未久,潮长时海水犹不无渍湿,且地势平阔,未有要隘,应俟三、五年后民居渐稠,地土坚实,移安平右营于此,以当北路之冲。其鹿耳门南线天后宫,请先建筑炮台,围以土堡;使巡防鹿耳门之兵有所据依,以堡卫兵、以兵卫炮台。然后鹿耳门之险,庶乎可据。”

省议:以道光元年甫有鹿耳门不能建筑炮台之奏,未便歧异,更俟数年后议之;遂不果建。今存其说于此,以待来者。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 刘怀珍李安民王玄载弟玄邈·萧子显
  蕭子顯晉史草·汤球
  附錄·焦竑
  自序·蔡东藩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第六节坟墓·佚名
  一○六九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九○○ 谕编撰《四库全书表》之陆锡熊等着各赏缎疋等物·佚名
  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范晔
  炀愍皇后萧氏传·李延寿
  范祥传·脱脱
  卷一百十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俳谐第二十七·王骥德

      俳谐之曲,东方滑稽之流也,非绝颖之姿,绝俊之笔,又运以绝圆之机,不得易作。着不得一个太文字,又着不得一句张打油语。须以俗为雅,而一语之出,辄令人绝倒,乃妙。元人《嘲秃指甲》词:“十指如枯笋,和袖棒金尊。搊杀银筝字不真。

  • 第二十八出 煮海·李渔

    「预搭高台两层,扮五色云端,遮柱台而下,层放锅灶扇勺等物」(末上)一朵祥云降海东,能教神物变昆虫。仙家别有降龙术,不在临川禹步中。——吾乃东华上仙是也,前日将三件法宝付与张生,他今日在沙门岛上煮海,特地前来护卫

  • 后序·赖良

    大雅集后序天台赖善卿客授云间课讲暇尝衰元之诗鸣者凡若干人篇帙凡若干首类为八卷名曰大雅集会稽鐡厓杨公首序且锓且传防兵变止今年善卿拟毕初志适有好义之士协成厥美诣予徴序后谓诗具一经诗亡春秋作噫诗奚亡特雅亡耳

  • 卷286 ·佚名

    史弥宁 寄云夫 黔国相逢地,苍灯共夜篝。 云龙念东野,柏马欢之罘。 邮传一分手,河山再见秋。 交情如缱绻,不在寄书稠。 史弥宁 寄憊斋弟 鸥鹭逢人问归信,三年作客负沧洲。 诗袍醉帽黄埃底,羞

  •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八刘长卿夏口送徐郎中归朝星象南宫远风流上客稀九重思晓奏万里见春归棹发空江响城孤落日晖离心与杨柳临水更依依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一作愁】楚

  • 卷八十 晉紀二·司马光

      起昭陽大荒落(癸巳),盡屠維大淵獻(己亥),凡七年。   武皇帝泰始九年(癸巳、二七三年)   春,正月,辛酉,密陵元侯鄭袤卒。   二月,癸巳,樂陵武公石苞卒。   三月,立皇子祗為東海王。   吳以陸抗為大司馬、荊州牧。

  • 東觀漢記卷五·多人

      志   律曆志〔一〕   凡律所革,以變律呂,相生至六十。〔二〕聚珍本   〔一〕 「律曆志」,司馬彪續漢書律曆志中劉昭注引袁山松書云:「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陰人……及在東觀,與蔡邕共述律曆記,考驗天官。」則東觀漢

  • 石匮书后集卷第九·张岱

    文震孟、姚希孟列传文震孟,直隶长洲人,字文起,号湛持;宋文丞相裔也。曾祖征明,祖彭。震孟生而嶷岐,面长盈尺,剑眉插鬓。二十一,举于乡。初名从鼎;有兄从龙者好任侠,以盗败;震孟为之百计援救,几累革籍;更今名。为贤书三十年,萧然四壁

  • 第七篇 光绪宣统两朝·佚名

    ○第一章 载湉之承大统方载淳之初殁也,是日薄暮,内廷忽传出懿旨,令军机王大臣入议要政。于是咸趋伺。良久,始见那拉氏一人出,身穿轻便服,手携一淡巴筒,依坐位而立。诸王大臣乃进,敬问载淳病状。那拉氏尚含笑应曰:“皇帝无恙。

  •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二百八十九 江宁织造隋赫德奏查织造衙门左侧庙内寄顿镀金狮子情形摺·佚名

    雍正六年七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郎中奴才隋赫德跪奏:为查明藏贮遗迹,奏闻请旨事。 切奴才查得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有藏贮镀金狮子一对,本身连座共高五尺六寸。奴才细查原因,系塞思黑〔注〕于康熙五十五年遣护卫护卫常德

  •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吴晗

    要知道《金瓶梅》这部书的社会背景,我们不能不先考定它的产生时代。同时,要考定它的产生时代,我们不能不把一切关于《金瓶梅》的附会传说肃清,还它一个本来面目。《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集中描写的是作者所处时代

  •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晏婴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辞焉。傧者谏曰:“高纠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敢请其罪。”晏子曰:“若夫方立之人,维圣人而已。如婴者,仄陋之人也。若夫左婴右婴之人不举,四维将不正,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也。吾是以辞之。

  • 燕礼第六·佚名

    【题解】 《燕礼》记述诸侯宴饮的礼节仪式。首先对宴饮的设备、君臣的席位作了详细安排,接着对宾主之间的礼节作详细的规定,如从哪边登堂,从哪边下堂,用何种酒爵,斟何种酒,如何敬酒,如何表示感谢,歌何种歌,奏何种乐,如何射箭诸

  • 入誉论品第七·马鸣

    是时释王,德日夜增,宝仓国境。名称智慧,金宝积聚,种种璎珞。众善来归,如秋海渊,象马车乘。犹天严驾,贤善调良,自然诣■。甘蔗石蜜,酥乳水浆,粳粮穀米。气味力增,殃患普除,怨敌屈附。旧亲增敬,疫馑消亡,凉风和调。时雨细润,空中晃昱,甚

  • 永嘉禅宗集注卷下·传灯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 传灯 重编(并)注○事理不二第七夫观非境不立。境非观不融。境观双冥。乃臻妙觉。故於将修三观之前。立事理不二之门。为全境发智之体。盖谛境虽三。不外事理。事理虽岐。不二为宗。故题事理不

  • 乾隆福州府志·徐景熹

    清徐景熹修,鲁曾煜纂。七十六卷,首一卷。分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水利、乡都、津梁、田赋、学校、军制、海防、坛庙、寺观、古迹、公署、第宅园亭、冢墓、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流

  • 燕堂诗稿·赵公豫

    宋诗别集。1卷。赵公豫著。无名氏撰《燕堂诗稿本传》称:作者所著《燕堂诗稿》原本16卷,其诏、诰、表、策多为当时传诵。其诗因属对不甚工切,泉州守蒋雝选汰大半,仅存有若干首,“皆中年游历而作者,自州郡以迄馆阁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