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

戊戌(一六五八)、大清顺治十五年(永明王永历十二年、鲁王监国十三年)春正月戊戌朔

永明王永历在云南,鲁王在金门。

帝封巩国公白文选为巩昌王、鄂国公马进忠为汉阳王。

封冯双礼为庆阳王,马惟兴、马宝、贺九仪俱进爵为公。其伪德安侯狄三品、伪岐山侯王会、伪荆江伯张光翠以党附孙可望,降爵有差。

马玉云:『定国以黔、蜀、辰、沅诸镇将皆孙可望所设,悉调赴云南,核其功罪:所善者如双礼、进忠封王,惟兴封叙国公,宝封淮国公,九仪封广国公;所恶者俱降级夺爵。永历左右皆定国心腹,正睥睨尊大;而大清兵三路至矣』。

慈溪国学生魏耕上书郑成功,请乘南风便,直入京口(耕,字雪窦)。

三月戊戌朔

大清兵三路入云、贵。

帝命匡国公皮熊以原爵镇守贵阳。

沐天波知国势已去,自分身殉社稷;使诸子分赘于各土司,冀存先人之祀于万一。时镇将纷纷升赏进爵,议及天波;天波辞曰:『吾世受国恩,未有所报;宁敢望新秩乎』!

刘文秀追孙可望时,获其骑一;自言『曾为可望内使,在滇时奉令密窖银两、金犁于内殿。昨令臣随行者,恐臣发其窖也。今既败去,愿首报,以为兴王之资』。文秀还滇,奏之;帝令晋、蜀二王面同起窖,果于后宫石台下获银二十九万两,金犁一、重五百两。二王奏:『留供御用』;帝谕:『留济军饷』。

赠恤前滇黔总制范矿。初,矿驻贵州;孙可望入滇,遣李定国与之盟,约共扶王室。矿开陈大义,且曰:『可望扶明,我则奉之;渝盟,我则杀之』!及定国入粤西,可望逼凌君上;矿以忧愤死。帝追悼之,故下部议恤。

赠恤严起怛、杨畏知、张载述、刘尧珍、吴霖等。

复龚彝原官。

郑成功会师浙海,以前少司马张煌言为监军;北抵羊山。山故有龙祠,海舶过者致祭必用生羊,即放羊于山;久而孳息日繁,见人恬不畏避。军士竞执之,时天朗波平,忽怪风猝至,海舶自相摐击;义阳王溺死。于是返旆。

夏四月丁卯朔

大清由蜀入者,自三陂取遵义;由楚者,自镇远抵黔;由粤者,抵独山州。

大清命吴三桂挂平西大将军印,与定西将军固山额真墨侯勒根虾由四川出,宁南靖寇大将军宗室罗托由湖广出,征南将军固山额真赵布太由广西出,三路取贵州。

初三日(己巳)

大清师吴三桂与勒根虾率兵至合州,杜子香以轻舟哨至合江;合江水面宽阔、波涛汹涌,三桂挥兵跨马涉江,子香不能支,分水陆奔逃。三桂遂由铜梁、壁山、来凤、白石进发,入重庆。以永宁总兵严自明与新设重庆总兵程廷俊留守重庆,调陕西炮火裕城守。

马玉云:『时蜀、楚界中,如房、竹、归、巴、大昌、大宁有塔天保、郝摇旗、李来亨、袁宗第、党守素、贺珍,施州卫有王光兴,长寿、万县有刘体纯、谭诣、谭弘、谭交、向希尧,达东有杨秉胤、徐邦定等,连兵分守;三桂俱不之问,直指贵州。李定国既败孙可望兵,自以为无他患,武备尽弛;高绩与郎官金简进谏曰:「今内患虽除,外忧方大;伺我者顿刃以待两虎之毙!而我且酣歌漏舟之中、熟寝爇薪之上,能旦夕安耶?二王老于兵事,胡泄泄如此」!定国见疏,愬之王前颇激;王拟杖二臣以解之,朝士多争不可。移时不能决,而三路败书至;定国始逡巡引谢,二臣获免(简,字万藏;绩乡人)』。

十三日(己卯)

吴三桂搭浮桥渡黄葛江,历东溪、安稳、新站、夜郎,抵石壶关。大清封可望顺义王,可望献滇、黔地图于大清;大清取滇、黔,险隘要害、行军设伏悉按图而入。

二十四日(庚寅)

刘文秀卒。

文秀疽发于背,帝亲临问;病笃,上遗表云:『敌兵日逼,国势日危;臣请入蜀,就十三家之众出营陕、洛,庶几转败为功』云云。帝嘉之。及卒,命以亲王礼葬。文秀仪度温雅,柔和谨慎。入滇之初,曾屠武定;既而悔之,自是不妄杀一人。

刘文秀既卒,李定国以蜀自益;委朝政于袭铭、金维新,加派兵饷、卖臣鬻爵,旧人怨叛、边警日迫,而定国不之觉。

有西安人贾自明者,自言识天文、地理、阴阳、象纬、遁甲之事,兼能制木牛、流马、火攻诸具;又精驱遣风雷之术。常往来秦、蜀山中,招集义旅。因见王气在滇、黔,故变服至贵州。刘文秀一见,以为异人,荐诸李定国;定国荐诸朝,拜雷击将军。试其火器,殊效。又制遮牌挡木,行营用之;周匝连环,屹如长城。定国因遍取铁工、木工,征求夫役。自明亦妄自尊大,过朝士不为礼;靳统武遣人阴杀之。后知为洪承畴所遣为间谍者;以告定国,定国讳焉。

孙可望导三路兵进攻;报至行畿,上下震恐。李定国虑可望熟识险隘,而各汛守皆可望旧人,悉更调之;使其将刘正国、杨武守三坡、红关诸险要以防蜀,使马进忠等驻贵州。

二十五日(辛卯)

大清吴三桂抵红关,刘正国由水西逃奔云南;将军郭李爱、刘董才、王明池、朱守全、王刘沧、总兵王友臣等以官兵家口并象降于大清兵。

三十日(丙申)

遵义军民府降于大清。

大清兵出湖广者自镇远抵黔,马进忠等逃奔云南;安顺巡抚冷孟銋遣标骑飞章告急,李定国不及援,贵阳遂陷。孟銋被执,洪承畴待以宾礼,诱之降;孟銋曰:『宁为明鬼留香,不作叛人遗臭』!乃送觉罗贝勒军前;孟銋不为屈膝,遂被害。皮熊走水西。

五月丁酉朔

帝遣周金汤航海,进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成功遂议大举攻金陵。

十一日(丁未)

吴三桂袭破将军杨武于开州之倒流水。

水西宣慰使安坤、酉阳宣慰使冉奇镳、蔺州宣慰使奢保受等降。

兴宁伯王兴受李定国指,回绥阳。其子友臣已先降于大清兵,遂亲诣军前缴敕印;吴三桂厚赏之。

六月丁卯朔

晋王李定国上表出师,传檄会兵。

「残明纪事」云:初,大清兵下贵州,庆阳王冯双礼连疏请兵救援,晋王亦欲出兵。时大清兵来疲敝,洪承畴致书绐定国,以缓其师;定国信之。及月余,兵马强壮,遂三路进取;报至,定国始悔堕承畴之术。

李定国自任当黔路,移镇安顺;以白文选当川路,移镇七星关。发夫运粮,天雨泥泞,挽负不前;辄鞭之至死,冤号载道。

汉阳王马进忠卒。

赠冷孟銋兵部尚书,荫其子之旭世袭锦衣卫佥事;遣文安侯马吉翔谕祭。

郑成功议攻金陵;甘辉曰:『将军攻漳、汀三载不下,四越南澳无成;今奉天子命,空国而起,为破釜沉舟之计。事之济否,在此一举。今顺风扬帆,旬日外可抵旅顺;以偏师缀皮岛,而以正兵捣其老巢,可立破。彼居中原未久,老酋皆有怀土之思;闻建州破,必皇皇无固志。我鼓行入山海,大势瓦解;天下可传檄而定也:此上策也。次则径泊天津,收其积聚;劲兵收京,势如风雨。北都坐困非策,必有面缚衔璧者;中原豪杰响应,可以遏勤王之师。若由淮入江以图金陵,即使速破,亦支撑东南半壁而已:厥为下策』。成功不能用,且欲先谒孝陵、再图北伐。

秋七月丙申朔

郑成功举兵攻金陵,以黄廷为大提督,留守两岛;余俱从行,甲士十七万、习流五万、习马五千、戈舡八千、铁人八千。铁人者,周身披甲,画以朱碧彪文;陈于行首耸立,视马足斫之。至浙江,攻陷乐清等县;次阳山,暴风漂没八千余人,成功幼子溺死。

初二日(丁酉)

新津侯谭弘、仁寿侯谭诣、涪侯谭文帅舟师攻重庆,败还。

大清命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罗铎尼自都门统领大兵入黔,仍分三路进取云南;撤宁南靖寇大将军回荆州弹压。

大清军出广西者征南将军赵布太与提督线国安抵独山州。

二十八日(癸亥)

大清定西将军墨侯勒根虾以病卒于遵义。

大清使至军,传谕:『克取贵州,如云南机有可乘,大兵马匹行得,即乘势进取,不必候旨;如大兵马匹疲弱,候安远大将军到日(即信郡王),三路进取云南。宁南靖寇大将军驻贵州,俟开服云南回荆州』。

李定国军阻雨不前,日行三十里,人心惶惑。至关岭,刑牲祭汉前将军祠;定国沥酒誓曰:『定国奉命出师,不以身殉社稷佐中兴者,神威当截其头』。誓毕,命诸将皆誓;既盟而饮,还营。

冬十月甲子朔

大清兵三路俱集,信郡王奉命自北至,会于杨老堡;戒期入滇。

初五日(戊辰)

李定国扼鸡公背,图侵贵州;遣别将守七星关,抵生界立营,窥遵义以牵蜀。

定国受黄钺,同公侯伯将军冯双礼等悉众扼盘江,踞鸡公背;巩昌王白文选与将军伯窦名望等四万余众守七星关,抵生界,离遵义一日程。

马玉云:『前此数月,三桂驻遵义、赵布太驻独山州、信郡王在武陵,惟宁南驻贵州。当大兵未合之际,定国观望逡巡;杨老堡订期进兵,刻日饮马昆明,定国始秉钺而出,事机已失矣』。

十一月甲午朔

十二日(乙巳)

大清兵吴三桂统大兵及援剿左路镇总兵沈应时、右路镇总兵马宁等自遵义出师。

白文选自生界退守七星关。

十二月癸亥朔

初二日(甲子)

我大清兵出遵义,由水西取乌撒;守将弃七星关,走沾益。

七星关两山壁立,水势汹涌;其水下流至以烈,从山下伏流以泻于不可穷诘之区。山上树木参天,名曰天生桥;即飞猿不能渡也。吴三桂用乡导,于水西苗猓地方以烈安营;由天生桥抄乌撒军民府,扼七星关大路。白文选侦知,弃七星关,走可渡桥;复焚桥,走沾益州,思奔云南。李定国败于安隆之罗炎河、凉水井,撤寨遁归。

定国以信郡王兵至,退回盘江;又报赵布太军锋甚锐(一作恶),自领部众堵御。连败于安龙之罗炎河、凉水井,踉跄奔归;而各勋镇见定国兵败,各散去。

淮国公马宝降于大清。

大清兵入安隆。

谭弘、谭诣、谭文再攻重庆,复溃还。

十五日(丁丑)

永明王将出奔,行人任国玺独请死守;下廷议。李定国等言:『行人言是。前途尚宽,今暂移跸,卷土重来再图恢复未晚』。

时北兵三路会于曲靖,帝集群臣议所之。黔国公沐天波请走迤西,帝从之;遂率宫眷、群臣走永昌,从之者数十万人。

土官岑继本(一作继禄)导北兵深入,李定国使怀仁侯吴之圣御之;败绩。定国还师拒战,连败;大营、妻子俱失散。

李定国谕滇民避兵云:『本藩在滇多年,与尔人民情均父子。今国事颠危,朝廷移跸,势难同尔等偕行。恐清兵一至,杀掠淫污猝难逃避;尔等宜乘本藩未行之时,各速远避,毋致自误贻戚』!于是城内外哭声鼎沸,携负狼奔。时已征贮秋粮,定国谕各营不得焚烧仓廪;恐清师至此无粮,徒苦我百姓(或曰帝谕定国勿烧故也)。

敕沐天波宣谕缅甸;发官旗,沿途征兵开路迎扈。

艾承业与狄三品谋劫驾事泄,李定国亲率兵殿;承业等不敢追而罢。

驾至碧鸡关,兵民塞路,哭声振地;帝谕住辇立起,手扶沐天波,回顾城中宫阙,挥涕曰:『朕行未远,已见军民如此涂炭!以朕一人而苦万姓,诚不若还宫死社稷,以免生灵惨毒』!谕毕,大哭。天波奏慰,李定国飞骑亦至;共请前发,以慰众心。帝乃就辇。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九·毕沅
  ●卷二·叶梦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大事记卷五·吕祖谦
  第十卷 乡镇表二·缪荃孙
  第二卷 署廨·缪荃孙
  卷十·司马迁
  鲁迅的文学修养·周作人
  卷十六·徐一夔
  晋纪(曹嘉之)·干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耳热·李渔

    〖满庭芳〗(生巾服上)天上逋仙,人间荡子,不知何处为家?士当贫贱,只合在天涯。宁饱他乡风雪,胜亲朋、炎热相加。伤情处,索居无偶,虚度好年华。〖画堂春〗新花开遍向阳枝,幽居独讶春迟。天公也有附炎时,莫道无私。富贵由他迟早,姻缘

  • 卷三十·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滟滪【赵云按丽道元注水经云鱼复水门之西江中有防石为滛预石冬出水三十余丈夏则没亦有裁出矣今公句云灔滪既没孤根深为之既没至夏时而言语曰滟如如洑瞿唐不独

  • 卷四十八·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四十八韩愈【三】古体诗【三】城南聨句竹影金琐碎【郊】泉音玉淙琤瑠璃翦木叶【愈】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郊】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愈】逺目増双明干穟纷拄地【郊】化虫枯挶茎木腐或垂

  • 卷一百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十二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春,正月,丁巳朔,帝在临安。   是日,权河南镇抚使翟琮及权知虢州董振,以山寨馀众

  • 卷一百九十七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起仁宗嘉祐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壬子,詔季秋有事于明堂【一】,羣臣毋請加尊號【二】。   太常禮院言:「皇祐參用南郊百神之位,不應祀法。宜如隋、唐舊制,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從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七·焦竑

      寺人   ◆寺人   贈司禮監太監雲公奇墓碑銘(何孟春)   沐敬傳   阮安傳   御用監左少監贈御用監太監阮公浪墓表(李賢)   內官監太監成公敬傳(喬世寧)   栢玉傳   金英傳   興安傳   陳準傳   阿

  • 卷五十四·佚名

    二月初五日(戊戌),福康安、海兰察、鄂辉同奏言:将拿获逆首林爽文、贼目何有志及节次拿获各要犯,隔别研讯。缘林爽文自幼来台湾赶车度日,交结无赖,行窃为匪。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林爽文与林泮、林领、林水返、张回、何有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八月辛亥朔原任开原兵备道潘宗颜弟宗舜奏文臣力捍危边身先血战乞请宗颜恤典章下该部○巡抚辽东周永春奏屡被人言义难就列奉旨虏谋叵测边患益深抚臣身任安危岂可轻易言去着遵前旨与总督经略镇道等官协心任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冬十月。乙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

  • 绎史卷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黄帝纪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帝王世纪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

  • 李穆传·魏徵

    李穆字显庆,自称陇西成纪人,汉朝骑都尉李陵之后。 李陵陷没匈奴,其子孙就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狄,后来随北魏南迁,重新回到..州、陇州一带居住。 祖父李斌,以都督身份镇守高平,因而以此为家。 父亲李文保,很早就死了,等到李穆显贵

  • 孟浩、田珏传·脱脱

    孟浩字浩然,滦州人。辽国末年登进士第。天会三年(1125),为金朝枢密院令史,授职为平州观察判官。天眷初年,选拔进元帅府做备任使,按规定被授为归德少尹,充行台吏、礼部郎中,进朝为户部员外郎、郎中。韩企先做丞相时,选拔提升当

  •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司马光

    晋纪三十一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 [1]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仆射王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国宝,使领之。 [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东晋安帝行加

  • 卷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上谕三十四道初一日以本月初三日恭移大行皇帝梓宫奉安夀皇殿告祭上从苫次出望见陈设祭品遂失声大恸谕诚亲王允祉等曰皇考明年七旬大庆吾兄弟等方思以万夀圣节在

  • 卷五十四·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四严仲慤宋文森毕紫岚传严仲慤法名大参。自号[车*度]轹道人。嘉兴人也。嗣法於天童费隐和尚。其自叙云。参道人恒喜顺风扬帆。随缘放旷。偶游双径。遇闻谷大师。授以向上一着。苦究三载。了无所入。适阅法

  • 卷第八·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八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佛事 鼓山天王殿上梁 栋隆斯吉。横开解脱之门。护法俨临。永作金汤之固。示众生归元之路。防僧海外侮之侵。自然海晏河清。风和日暖。更有究竟圆满一句。作么生道。坐断千

  • 众护法宰官请启·如玺

    方融玺禅师住天界语录众护法宰官请启伏以秋月空悬光卷夜明帘不借凉飙桂发香飘无影树重荣况灯王之余焰交辉而善世之高门直立诸山俟响四众瞻风恭惟方公大师毓秀终南分竹林之悲花戒月钟奇浐水得天界之妙用神机把断要津潜

  •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汪国垣

    本书作者对古典小说、诗歌、目录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光宣以来的近代诗歌是作者的研究对象。因此本书可称得上是专家之作。该书保存了当时诗坛上不少第一手材料,是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备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