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忠宣公集

二十卷。明林熙春(约1598前后在世)撰。林熙春,字志和,别号仰普,龙溪 (今福建龙海)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 (1583)进士,授巴陵令,擢户部给事,转礼部、兵部,历太仆寺卿,晋户部左侍郎,卒谥忠宣。事迹俱详郭之奇撰传。此编首为《掖垣疏草》一卷,乃官给事中时所上奏疏,其中以《参东封灭织造疏》为最著。次为《出山疏草》一卷,乃官太仆寺掌国政后所作。又次为 《赐还草》一卷、《赐闲草》二卷,大抵皆罢官归田后所作。其古今体诗多仿王、孟之音,酝酿深厚,得风人三昧。虽闻有一二语近俳近俚处,然尚无碍于大体。又次为《城南书在草》十五卷,乃序、记、传、志、祭文之属。其中上梁疏及贺序卷帙较多,但价值不高。至于其《贡葛议》、《海阳七郡受灾节略》、《兵食议》则对理解明代历史大有裨益。原书刊于启祯间,此乃乾隆间印本。盖其版入清犹存,故书衣仍题城南书室藏版。有乾隆间重修明刻本存世。

《林忠宣公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台湾诗荟杂文钞·连横
  曾国藩文集·曾国藩
  榘庵集·同恕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朱元璋
  香屑集·黄之隽
  清代散文名篇·佚名
  盘洲文集·洪适
  赤城集·林表民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韩愈
  宋诗纪事·厉鹗
  山村遗集·仇远
  小亨集·杨弘道
  雨天的书·周作人
  图书编·章潢
  武溪集·余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七 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湘东王为会稽太守入为侍中丹阳尹出为使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镇西将军侯景反逆遣王僧辩讨诛之遂即位於江陵西魏见伐兵败出降

  • 皇明诗选卷之十一·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律诗二许宗鲁严嵩黄佐周廷用蔡羽文征明张时彻樊鹏苏佑屠应峻徐献忠唐顺之王廷干许应元皇甫涍王维桢侯一元莫如忠胡侍刘绘李先芳

  • 卷三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矶丛藁【二】题杨诚斋行湘诗卷仙云寒锁碧瑶天突兀吟坛北斗边试问鳯凰谁得髓竹林聴雪对牀眠叫云吹玉舜祠邉醉嚼琼糜潄石泉旧读离骚今忘却快披秋卷

  • 提要·顾瑛

    【臣】等谨案玉山名胜集八巻外集一巻元顾瑛编瑛有玉山璞稿巳着録其所居池馆之盛甲于东南一时胜流多从之游宴因裒其诗文为此集各以地名为纲曰玉山堂曰玉山佳处曰种玉亭曰小蓬莱曰碧梧翠竹堂曰湖光山色楼曰读书舎曰可诗

  • 卷三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四陈京陈京字庆复陈宜都王叔明五世孙擢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擢右补阙与赵需张荐共劾卢杞终秘书少监诗一首享文恭太子庙乐章歌以德发声以乐贵乐善名存追仙礼异鸾旌拱修凤鸣合次神听皇慈仲

  • 张元幹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元幹(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日福州。绍兴

  • 卷四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三·脱脱

        陆持之 徐鹿卿 赵逢龙 赵汝腾 孙梦观 洪天锡 黄师雍 徐元杰孙子秀 李伯玉   陆持之,字伯微,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荆门郡治火,持之仓卒指授

  • 卷十四 简文帝·王夫之

      简文为琅邪王,相晋五年,桓温外拒燕、秦,内攻袁瑾,而漠然不相为援,盖其恶温而忌之夙也。既恶温矣,抑不能树贤能、修备御、以制温,温视之如视肉,徒有目而无手足,故惎之而犹拥立之,以为是可谈笑而坐攘之者也。盖至于听温之扳己

  • ◎风流总长·吴虞公

    某总长声势倾朝野。特其生性风流蕴藉,端居不拘细行。其寓居京师时,曾于八大胡同中,征歌选色,乐而忘返。一时有杜牧猖狂之概。人因以“风流总长”目之。总长所眷妓曰“小凤者”娇小玲珑,殊可人意。总长寝食不离焉。相传有某

  • 项安世传·脱脱

    项安世,字平父,他的祖先是括苍人,后来家住江陵。淳熙二年(1175)考中进士,被特旨召试,任命为秘书正字。光宗因病不去重华宫,项安世上书说“:陛下的仁德足以覆盖天下,却没有施爱于父母;气量足以容纳群臣,却不能容忍父子间的事。陛

  • 贝秉彝传·张廷玉

    贝秉彝,名恒,上虞人。永乐二年(1404)考中进士,授邵阳知县,因父母去世而辞官,后补为东阿知县。秉彝善于明断案情,能以礼仪引导民众。灾荒之年,他上奏《平籴备荒议》,为成祖所采纳,并颁布于各郡县,均按照东阿县的方式进行救灾。东

  • 张铨传·张廷玉

    张铨,定远人。跟从太祖军攻取太平,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直捣江州,激战鄱阳湖,攻取鄂渚,收复淮东,平定吴地。累计战功被任命为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攻取中原、燕、晋、秦、蜀等地,晋升为都督佥事。兴建齐王府,工程竣工。

  • 第四节 唐灭前蜀·吕思勉

    王建盗贼,乘时窃据全蜀,已为非分,然其贪欲颇甚。梁、唐嬗代之际,初思连岐以取关中,已而兵出不利,则又乘岐之削弱而思兼并,而二国之兵衅启焉。《通鉴》云:蜀主女普慈公主,嫁岐王从子秦州节度使继崇。公主遣宦者宋光嗣以绢书遗蜀

  • 212.陆游临终留诗·林汉达

    宋孝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公元1163年,他任用了一名很有名望的老将张浚(jùn)做枢密使。张浚决定出兵北伐,并请朝廷发布诏书,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配合宋军收复失地。当时枢

  •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法照

    南岳沙门法照撰  佛说阿弥陀经(一名小无量寿经。后秦罗什法师译。宗嘉元年。求那跋陀罗重译。名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九·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九十事第六十九谤人犯重偷兰遮。犯突吉罗。向一人谤。亦犯。九十事第七十女人同道行者。上制尼。此制白衣女也。义如上尼中无异也。若共多女。犯多也。九十事第七十一贼共行者。袈裟秦言染也结爱等亦

  • 卷第五·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五嗣法门人今辩重编普说普说。汝诸人本分上各各有个决不▆▆底田地。祇是汝诸人不肯承当。且道病在什么处。病在一切处放不过。一切处放不过也祇是一处放不过。一处放过即一切处放过。一处放过一

  • 云篆度人妙经·佚名

    《云篆度人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六朝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此经以云篆符文书写《灵宝度人经》,篆字下加注楷书对照。可为研究符书者参考。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感兴趣的可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