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12.陆游临终留诗

宋孝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公元1163年,他任用了一名很有名望的老将张浚(jùn)做枢密使。

张浚决定出兵北伐,并请朝廷发布诏书,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配合宋军收复失地。当时枢密院有个编修官陆游,很有文才,张浚就派陆游起草这份诏书。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浙江山阴人,幼年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的年代。金兵在江南抢杀掳掠,陆游从小就尝够了国难的痛苦,也看到、听到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勤奋学习,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二十九岁那年,他参加两浙地区的考试,被取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xūn)也参加这次考试。秦桧在考试前就暗示考官,要让秦埙得第一名。考官没买他的账,还是秉公办事,让陆游中了第一名。

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到了第二年,陆游到京城临安参加考试。主考官发现陆游的文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秦桧得知这件事,更是生气,蛮横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陆游考试的资格,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试官的责任。打那以后,秦桧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参加朝廷工作。直到秦桧死去,他才到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的才能。张浚手下的两名主将又相互猜忌,发生摩擦。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打了一个败仗,宋军全线溃退。

北伐失败,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宋孝宗在金兵的威胁下,抗金决心也就动摇起来。第二年又跟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打那以后,再也不敢提北伐的事。

差不多过了十年,负责川陕一带军事的将领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把他请到汉中去,做他的幕僚。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为收复失地出一份力量,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到了那里,他曾经骑马到大散关边,观察金人占领的地区。在王炎衙门里,他常常亲眼看见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冒着危险给宋军送来军事情报。这些情景使他对抗金前途充满了希望。

他经过详细考察之后,向王炎提出一个计划。他认为恢复中原一定要先收复长安,要王炎在汉中积蓄军粮,训练队伍,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可以进攻。但是,当时临安的南宋朝廷并没有北伐的打算,川陕一带的将领大多骄横腐败,王炎对他们也没有办法,更谈不上按照陆游的意见出兵。陆游满怀希望又落空了。

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但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dūn)和宋宁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公元1206年,韩侂胄(tuō zhòu)担任宰相,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这使陆游十分兴奋。但是韩侂胄的北伐,并没有充分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使最后一次北伐又失败了。宋宁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侂胄,把他的头颅献给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猜你喜欢
  卷三十·毕沅
  第四十九回 竞女权喜赶热闹场 征民意咨行组织法·蔡东藩
  提要·舒赫德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四十六·佚名
  ◎东施效颦·李定夷
  ●卷四·刘体智
  卷九·郝经
  五八二 福建巡抚黄检奏覆查办《九十九筹》一书情形折·佚名
  一 从园说起·周作人
  杨炯传·刘昫
  ●皇朝通典卷五十·佚名
  卷一百六十六·雍正
  纲鉴易知录卷十六·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一·彭定求

        卷71_1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刘宪   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   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此日叨陪侍,恩荣得数枝。   卷71_2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 卷114 ·佚名

    何偁 籍桂堂 清溪一百曲,洗我心无尘。 日影上汀渚,桂香袭衣巾。 露零芳更润,山沃叶长春。 种德长如昔,他年更几人。 何偁 舑庵五首 多羡王居士,心閒事事幽。 山从天末见,江近枕边流。

  • 明宗纪六·薛居正

    天成四年春正月壬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奏:“臣孙赞,年五岁,默念《论语》、《孝经》,举童子,于汴州取解就试。”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能念儒书,备彰家训,不劳就试,特与成名。宜赐别敕及第,附今年春

  • 第六十九回 开外衅失律丧师 缔和约偿款割地·蔡东藩

      却说清廷拟简放江督,廷臣多推胡林翼,独肃顺奏称林翼未可轻动,不如任用曾国藩。肃顺以骄恣闻,推重楚贤,是其特识。咸丰帝从肃顺言,遂命国藩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国藩奉旨,即具奏道:  目下安庆一军,已薄城下,为克复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癸亥朔 诏赵府辅国将军厚焟奉汝源王妃管府事 改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李文进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 广灵王府革爵庶人俊以殴辱父母赐死 以灾伤存留保定河涧真定顺德大名广平六府见贮工部开纳例

  • ●敘·高廷瑶

    今之稱愛民者曰好官好官何盡心焉而己何謂盡心視民之困苦冤抑如身受為之甦其困乎其冤使民各得其所而已雖然疇不願做好官而盡心恆難者利誘之而心移威脅之而心懾於是心有所顧惜而不能盡者多矣故欲做好官必自盡心始欲盡心

  • 卷一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詹事府国初设东宫官属有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左右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副使同知左右率府事谕德赞善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等官皆以勲旧大臣兼之不别设府僚又改赞善为赞善大夫设赞读洪武

  • 卷八·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八元 汪克寛 撰莊公中【丙莊王申二年】 九年【齊桓公小白元年晉緡二十衛惠十五蔡哀十鄭厲十六子儀九曹莊十七陳宣八杞靖十九宋閔七秦武十三楚文五】

  • 卷九·惠栋

    <经部,五经总义类,九经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九      长洲惠栋撰仪礼古义士冠礼旅占注云古文旅作胪案周礼司仪旅摈先郑曰旅读为旅于泰山之旅后郑云旅读为鸿胪之胪陈之也班固述赞曰大夫胪岱侯伯僭畤郑

  • 春秋讲义卷一下·戴溪

    宋 戴溪 撰荘公元年春王正月荘何以不言即位桓公不得其终荘公不行即位之礼故也三月夫人孙于齐内讳奔曰孙不称姜氏者絶之也如公谷所言夫人固在齐久矣荘公接父之练録母之变于是有念母之心焉故春秋探荘公之心而书之其説

  • 卷三十四上·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四上宋 真德秀 撰进退【附仕进】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干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隠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

  • 慎行论第二 疑似·吕不韦

    疑似原文:三曰: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歧道而哭

  • 致中国佛学会书·太虚

    中国佛学会杭州、武汉、福建、首都、上海、普陀等处发起人及筹办委员均鉴:太虚离沪后,时在旅行之间,对于中国消息,怅无所闻。今至德国之佛郎府大学中华学院,小事休息,得筹备处来信,稍悉近况。知八月一日及九月一日曾召开常会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一·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一万二千人俱。时阿逸多菩萨为首。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东方去此佛刹。有十不可说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八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八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迦叶品之一此是善始发问。今欲令终是故更请。前随义题品。今从人立名。故云迦叶。迦叶如前说。开善用此答安乐性问。地师为慈光善巧住持分。河西兴皇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三·代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二释不觉义二。初总明不觉依觉故无实。二别示不觉虚妄相。今初。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真如)本觉 此心前际决不可得。故云从无始

  • 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序·开福道宁

      宣义郎致仕 昭山谭章 撰如来正法眼传三十三世抵曹溪得让。让得马祖而后为临济宗。六传至慈明实振发之。慈明之子曰杨岐会.黄龙南.翠岩真。皆所谓师子儿。能哮吼一方弭伏百兽者。会接白云端。端接五祖演。演坐东山

  •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

    美国熊彼特著,于1912年出版。作者善于从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强调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在本书中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存在着以“创新”为主要职能的企业家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