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文正集

诗文别集。一百卷。元吴澄撰。此集系其孙吴当所编。明成祖永乐四年丙戌(1406),其五世孙吴爟重刊,集后有爟跋云:“《支言集》一百卷,私录二卷,皆大父县尹公手所编类,刊行于世,不幸刻板俱毁于兵火,旧本散落,虽获存者,间亦残阙。迨永乐甲申(1404),始克取家藏旧刻本,重寿诸梓,篇类卷次,悉存其旧,不敢更改,惟卷首增入年谱、神道碑、行状、国史传以冠之。但旧所阙简,遍求不得完本,今故只将残缺篇题列于各卷之末。”从此跋,可知此集原名《支言集》,重刻本乃残缺之馀,已非初刻之旧。但残缺不多,仅第十七卷《徐君顺诗序》一篇,第五十四卷《题赵天放桃源卷后》一篇,第五十七卷《题约说后》一篇,又第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记》末注“此下有缺文”而已。吴当所编过于求备,片言只字无不收入,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于稍滥。此集《四库全书》本前九十卷为文,卷九一至卷九八为诗,卷九九为词,卷一○○为骚体、杂题,附录年谱、行状、列传、圹记、神道碑。此外,有明宣宗宣德十年乙卯(1435)吴炬刊本(存九十八卷,外集五卷),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临川官刊本,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苏宇庶临汝刊本,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刊本,均为四十九卷,外集三卷。

《吴文正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文章轨范·谢枋得
  倪文贞集·倪元璐
  三鱼堂文集·陆陇其
  巽隐集·程本立
  嘉祐集·苏洵
  谈虎集·周作人
  俨山集·陆深
  高子遗书·高攀龙
  赤城集·林表民
  文忠集·周必大
  应斋杂著·赵善括
  刍荛集·周是修
  竹涧集·潘希曾
  闲居丛稿·蒲道源
  临川文钞·王安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诞·唐圭璋

      诞字敷文。崇宁间,守衡阳。宋史附见邹浩传。福建通志卷三十二云绍兴四年(1134)进士,未知即其人否?   失调名   草草山林职事,厌厌罢相情怀。

  • 仲殊·唐圭璋

      仲殊名挥,姓张氏,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尝举进士,后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崇宁中自缢卒。词七卷,名宝月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蓦山溪   清江平淡,疏雨和烟染。春在广寒宫,付江梅、先开素艳。年年第一,相见越溪

  • 卷一百·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饮食酒赋           【汉】邹 阳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皆麴湒丘之麦酿野田之米仓风莫预方金未啓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流光醳醳甘滋泥泥醪醴旣成绿瓷旣啓且

  • 列传二十五·薛居正

    毛璋,本沧州小校。梁将戴思远帅沧州,时庄宗已定魏博,思远势蹙,弃州遁去,璋据城归庄宗, 《玉堂闲话》:戴思远任浮阳日,有部曲毛璋,为性轻悍。尝与数十卒追捕盗贼,还宿于逆旅,毛枕剑而寝。夜分,其剑忽大吼,跃出鞘外,从卒闻者愕然惊异,

  •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张廷玉

        ◎庄烈帝一   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刘氏,早薨。天启二年,封信王。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   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五·焦竑

      山東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布政使   山東左布政使萬公觀墓志銘(王直)   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夏公寅傳(顧清)   山東右布政使陳公振墓志銘(張邦奇)   山東右布政劉士奇(順德縣志)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三·张岱

    盗贼列传陕西逆贼李自成,延安米脂人也。性狡黠,善走能射。家贫,为驿卒。天启二年,延安大饑,不沾泥、杨六郎、王嘉胤等入村落掠富家粟。有捕之急,遂揭竿起,拒官捕;不敢还家,乃相聚为盗。自成往投之,授以头目。七年,参政洪承畴诱降

  • 通志卷九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五春秋齐管仲 晏子 逢丑父 崔杼 庆封楚鬬伯比 鬬子文 公子侧 蔿贾 蔿艾猎申叔时 伯州犂 沈尹戍 公孙归生 伍举防啓疆 申无宇 然丹 公子贞 防子冯屈建囊

  • 卷三十五·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三十五康熙三十六年正月甲寅大将军费扬古奏报于成龙等运米至喀喇穆冷先是于成龙等请曰大将军领兵驻扎喀喇穆冷【臣】等情愿运湖滩河朔仓粮三千五百石至喀喇穆冷地方上但准运

  • 绎史卷六十二·马骕

    壁县知县马骕撰呉通上国【季札让立附】左传【成公二年】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徳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徳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

  • 闗中奏议巻七·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总制类一为陈情乞恩辞免总制重任事钦差督理马政左副都御史臣杨一清谨奏为陈情乞恩辞免总制重任事正德元年二月十五日准兵部咨为边务事该本部等衙门题会同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七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丙辰朔,修广西兴安县灵渠三十六陡,其渠可溉田万顷,亦可通小舟,国初尝修浚之。至是,兵部尚书致仕唐铎以军务至其地,图其状以闻,且言:“修治深广,可通官舟给军饷。”于是命监

  • 卷二十七·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二十七   元 程端学 撰定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鄱阳张氏曰国未有君而称元年追书以统月此史法之常也愚谓凡一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林语堂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语译天地万物都有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道;道创生天

  • 第17章·老子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1);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2)。故信不足,焉有不信(3)。犹兮其贵言哉(4)!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5)。”【题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

  •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四密迹金刚力士。复谓寂意菩萨。何谓为如来心秘要。其业清净。所以因缘一切诸天子所生。以一识慧。寿八万四千劫。又其神识不转不变。以为馀识乃至定意还得寿命。从彼终没。因其所行受身而生。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六·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爱乐希求无上智力。运载有情殊胜彼岸。第六意识勤修智道。诚实布施求根本行。是处究竟制度法义。听闻亡相修布施法。蕴集清净殊胜智力。净觉有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二(论本第三第四第五)·窥基

    基撰意地之中。大文分二。上以五门。辨意地体。下以十门。释意地义。文分为三。初牒前五门三处所摄。标起论端。次今当先说色聚诸法下。别释十门。后总以颂结。除假法者。无别种生。又无别体。故今除之。非意地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