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1);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2)。故信不足,焉有不信(3)。犹兮其贵言哉(4)!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5)。”
【题解】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站在没落阶级的立场,寄希望于其理想中的“圣人”,希望他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做到“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及河上、王、傅、范诸本皆如此。马王堆本乙本“有”假作“又”,“之”字损掩。邓锜《道德真经三解》、吴澄《道德真经注》、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下”作“不”。王夫之《老子衍》、焦竑《老子翼》,均从之。高亨说:“太上者最之居也。下知有之者,民知有君而无爱恶恩怨于其间也。”
(2)傅奕如此。范与景龙、开元、道藏龙兴碑本、《永乐大典》王本,皆作“其次,视之而誉之;其次,畏之侮之”。道藏武英殿两王本,则作“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马王堆本甲本作“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母之”。乙本同,前一“次”字损掩。今从傅本写定。
(3)傅奕本如此。景福、河上本无“故”字,景龙、开元、敦煌本并无“焉”字。范作“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诸王本如范,无“故”字。马王堆本甲本作“信不足,案有信”。乙本同,“案”作“安”。王念孙《读书杂志》:“‘信不足’为句,‘焉有不信’为句。‘焉’,于是也。言信不足,于是有不信也。”
(4)傅、范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猷呵,其贵言也”。甲本同,惟“猷呵”二字损掩。王弼本作“悠兮,其贵言”。景龙及寇才质本、白玉蟾本,“犹”作“由”。景龙、开元诸本无“兮”字、“哉”字。朱谦之说:“御注、邢玄、庆阳、蟠溪、楼正、室町、顾欢、高翿、彭耜、范应元俱作‘犹’,‘由’与‘犹’同。《荀子·富国》‘由将不足以勉也’,注:‘与犹同。’《楚辞》‘尚由由而进之’,注:‘犹豫也。’老子五十章‘犹兮若畏四邻’,与此‘由其贵言’之‘由’字谊同,并有思悠悠貌。故作‘悠’字,谊亦通。”贵言,不轻易说话。
(5)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乙本均作“功成事遂,而百姓谓我自然”。诸王本“皆曰”作“皆谓”。景龙、开元、《道德真经》诸本,无“皆”字,“曰”作“谓”。遂,动词,完成。高亨说:“我者,盖百姓自谓也。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不知其君之力也。《论衡》及《帝王世纪》所载《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即此意也。”
【今译】
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爱戴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称誉他;更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害怕他;最下等的统治者,人们侮骂他。所以,诚信不足,就会有不信任的心理。(最好的统治者)总是那样地深思熟虑啊,不轻易发表意见呀!功勋建立了,事业完成了,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如此。”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陈祥道 论语解目録·张栻 士翼卷一·崔铣 卷九十一·卫湜 春秋輯傳卷一·王樵 卷三十四上·真德秀 卷二·段昌武 卷三·黄伦 卷三·欧阳修 卷十三·张廷玉 卷十七·王天与 卷十二·吕祖谦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欧阳竟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自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