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语译

天地万物都有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道;道创生天地万物,所以也是天地万物之母。既能认知天地万物之母的道,就可以认识天地万物,既能认识天地万物,又能秉守这个创造天地万物的道,那么,终身就不会遭到伤害,没有任何危险了。

若以道为依归,便不可妄用聪明,应该守其母,知其子,这样一来虽万物纷纭于前,也可相安无事,终身不劳;若妄用自己的聪明,专恃自己的才能,那就终身无可救治了。

能察见微小的道根,守住柔弱的道体;再以道根之小为明,道体之柔为强,方不致祸及本身。也就是因道而行,凡事必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本章由“母”提到万物之源的“道”,再从“子”谈到宇宙万物,这一连串的叙述,正是道显现的形态。若能了解宇宙万物来自同源的道理,精神方面便可获得“压倒万物之性”的解放。

论“万物为一”的知与不知

《庄子》之《齐物论》

只有得道明达的人,才能了解这通而为一的道理。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反劳心费神去求道的一贯,却不知万物本就没有什么分别,这种情形和“朝三”的意思又有何不同?什么叫做“朝三”呢?

据说从前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分栗子给猴子吃的时候,先向它们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以为太少,全都发起怒来。老人换个语气又说:“那么,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其实,数量不曾改变,只是利用猴子喜怒的情感来顺应它们罢了。这和固执己见、劳神求“一”的心理有何分别?

所以圣人调和万物,以自然去平息是非的争论,使物、我各得其民,并行不碍。

道通

《庄子》之《庚桑楚》

道是通而为一的,而万物的生成就是毁灭。万物所以毁灭的原因,就是在区别万物的时候,它们已违反了道通为一的原则,而各备其体。人本就各备其体,所以只知心驰外物,不知返回本源,其结果不是自以为得,就是迷灭了本性。自以为得,不过是得到死的预兆;徒具形体,没有本性,宛如行尸走肉,只可说是鬼的一种罢了。

唯有那能以有形的身体,达到忘我境界的人,心灵才能得到安定。

圣人随物而安

《庄子》之《列御寇》

圣人任凭物性的本根,不违反物性来顺从自己;众人违反本性去追逐外物,却不使物性来顺应自然。

猜你喜欢
  卷四 曲礼下第二·郑玄
  卷十七·严虞惇
  卷四十九·卫湜
  附录卷一·项安世
  卷五·乾隆
  卷首·乾隆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中·陈师凯
  书传卷十七·苏轼
  卷二十五·严粲
  禹贡指南卷二·毛晃
  卷十·范家相
  大宋国虚舟和尚语录·虚舟普度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上·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佚名
  序言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522_1 【扬州三首】杜牧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

  • 马伯升·唐圭璋

      水调歌头“和气应鼙鼓”一词,乃作者为寿武将而作。词中云“颇牧”、“长城”、“凯歌”、“家声”,而不及中原恢复。词或作于北宋时,作者或为北宋人。   水调歌头   瑞应杉溪县,光动极星宫。人间盛事此日,岳降自高

  • 卷三十二·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二裴坦坦,字知进,望出闻喜,大和八年进士,入宣州幕,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历楚州刺史、职方郎中、知制诰,进礼部侍郎。会昌间为江西观察使。咸通间出镇襄阳,迁华州刺史。干符初入相,旋卒。 【(《全唐诗》无裴坦诗

  • 总目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十张贲崔潞李縠崔璞魏朴羊昭业顾萱郑璧【共一卷】司空图【三卷】周繇【一卷】聂夷中【一卷】顾云【一卷】张乔【二卷】曹唐【二卷】来鹄【一卷】李山甫【一卷】李咸用【三卷】胡曾【一卷】

  • 王梵志诗校注卷七·王梵志

    世有一种人 天下大痴人 教你修道时 知足即是富 千年与一年 凡夫真可念 我身若是我 悟道虽一饷 由心生妄相 福门不肯修 莫言己之是 我有你不喜 任意随流俗 学行百千般

  • 卷二十五·凌雪

    列传三十八 镇臣传 郑芝龙、郑芝虎、郑鸿逵、郑成功列传三十九 杂臣传 金声桓列传三十八镇臣传郑芝龙、郑芝虎、郑鸿逵、郑成功郑芝龙,字飞黄,南安石井人也。长躯伟貌,倜傥善权变。少随大贾李习贩日本。习与同寝,见巨人数

  • 卷之九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五月。己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戊戌皆如之。外记注  ○庚午。吉林将军长顺奏、三姓副都统福魁、现在督办开矿事宜。请暂缓陛见。得旨、福魁已有旨令来京

  • 四九 办理四库全书处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折·佚名

    四九 办理四库全书处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折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十一日@办理四库全书处为奏明办理事。臣等遵旨排纂四库全书,仰蒙皇上指示,令将《永乐大典》内原载旧本酌录付刊,仍将内府所储、外省所采以及武英

  • 礼二四·徐松

    明堂御札【宋会要】仁宗皇佑二年二月十八日,帝谓辅臣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今冬至日当亲祀圜丘,欲以季秋有事于明堂,行飨帝飨亲之礼,以极孝恭之意。卿等讨寻典故,详议其事。」文彦博等对曰:「此礼久坠,历代未行,非

  • 同治二年五月廿八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四次。闻王朝治言鲍春霆在紫金山业合围矣。在竹床上久睡。病尚未痊,疲乏殊甚。阅放翁题跋。与小岑围棋一局。旋温《诗经》《鱼藻》、《采菽》、《角弓》,至未刻毕。阅本日文件。申刻又围棋一局,将

  • 救匮第三十·桓宽

    【题解】本篇讨论救匮之道。贤良认为应当从公卿大夫及其子孙“躬亲节俭,率以敦朴”做起,其次。“罢园池,损田宅,内无事乎市列,外无事乎山泽”,这样,才能消除“聚不足之病”。贤良指责公卿大夫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六随文释义者。从初列众之中有二义。一释菩萨名。二释声闻名。初释菩萨名中。有六段意趣 一从初一百四十二个菩萨。以普贤文殊二菩萨及佛。是总该五位及法界因果。通收一部经之总别同异成坏法也 二从初

  • 卷第七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六修觉分时必获证净。此有几种依何位得。实体是何法有漏无漏耶。颂曰。证净有四种  谓佛法僧戒见三得法戒  见道兼佛僧法谓三谛全  

  • 卷第二十六·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六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一莲社七祖始祖庐山辩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师道安法师) 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云是弥陀化身) 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 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善导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七·雍正

    魔忍叙伊师三峰藏事迹曰。临济第三十一世苏州邓尉山於密法藏禅师。天童悟嗣。梁溪苏氏子。年十五。披剃於五牧之德庆庵。未几。鄙所习。因放游山水闲。尝语同辈曰。吾四十当悟道。六十岁死矣。闻者异之。二十九见高峰

  • 罪孽·松本清张

    信子的丈夫精一,上个月到北海道经商,至今没有回来。精一是经营煤炭的,为了买卖上的事,他常到东北的常盘和北海道去。每次走前都和信子订下回来的大概日期,有时为了工作,常常晚回来几天。这次,超过预定时间已有一个多星期了。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寇才质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解,多荒诞无稽,互起异端,殆越百家,纷纭肆辩,徒以笔舌为功,虚无为用,失古道本真。认为只有庄列文庚四子之书是得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