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字益之,金华人。受业于仁山金履祥,尽得所传之奥。浙东宪府闻其名而辟之,弗就。廉访使刘廷直、副使赵宏伟先后举茂才异等,复以遗逸荐,皆固辞。延佑初,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不惮百舍重趼而至。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皆有所得,独不 
-   陆游 东篱杂书
    身与春俱老,愁随日渐长。
    帘栊听语燕,涧谷撷幽芳。
    酒榼常从後,诗囊亦在傍。
    闲行无定处,随意据胡床。
陆游 东篱杂题
    终日在东篱,清和适此时。
    莺声如妒梦,花气欲撩诗。
    
-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八十六言诗白珽题郑子真画四季诗意二首红杏绿杨永昼野服柴门散仙莫道无人知处东风都在吟笺莲叶吹香澹澹扁舟撑港斜斜惊散一行白鹭西风卷起梨花陈孚平山堂堂上醉翁仙去芦花雪满汀洲二十四桥烟水 
- 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人。少孤窭,强志于学,善辞章。及进士第,历署节度府僚属。入为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帅太原,被病,代宗授防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召见,慰遣之。俄知留后,兼太原尹、节度使。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入为御史大夫,历福 
-    却说郭其才听了顾克瑶的话,一时引起旧恨,不禁咬牙切齿,愤怒万分,突然跳起来,把胸膛一拍道:“说起这件事来,真气死我也。诸位不曾知道,我父亲是滕县的大绅士,生平最恶土匪,创办警备队,征剿十分出力,因此引起了土匪的仇视。在 
- 寇起广西,连十五年乃平。广西财力固乏,又仍被兵寇,公私如洗,民无所安居。闻江南群寇强盛,多受诱惑,及见胁虏,所在成聚,伺隙而出,则必闯湖南。湖南之援广西,非远略也,与其出而拒之,不若入而蹙之之易也。援邻省者入竟或有所取粮,至广 
- 甲申,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一六四四)春正月(明崇祯十七年)庚寅朔,明帝视朝,文武朝班乱。明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十二月生。我太祖高皇帝天命七年,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封信王。又五年 
-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二月。壬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外记注○谕内阁、本年浙江各府属。被水成灾。民情异常困苦。叠经颁帑拨款。广为赈抚。并谕令崧骏将应徵钱粮 
-  志十一刑志在易涣之九五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之不反犹汗之不可反也先王制刑号莫大焉出而不反无有二三故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不惟反也然厥纲有五体协于一丛目三千用孚于中一者义之矱中者仁之规却仁义而论刑其不流为刻深禽 
-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一乾隆十八年冬十一月甲戌定邉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报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及策凌乌巴什等率部众三千余戸来降成衮扎布奏言据防守乌里雅苏台防 
-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曹参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五十四	平阳侯【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曹参者沛人也【按沛今徐州县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 
-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韦昭曰饮器椑榼也单于以月氏王头为饮器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或曰饮酒器也】月氏 
-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①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②攘羊:攘,偷。③证之:告发他。证,告发。 【译文】 叶公 
- 明 胡广等 撰文公上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夫人出姜在位十八年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周 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 详见僖公元年齐 鲁文公十四年昭公卒子舍立九月舍弑懿公商人立文十八年懿公弑惠 
-   新印大佛顶首楞严经序    前雄武军节度推官许洞撰  楞严经者 括  诸佛万行之枢纽也。通幽洞微。非二乘所赜。开物成务。乃十地攸宗。其文曲而达。其旨隐而畅。入于至妙之域。出于无生之表。铿锵磅礴群汇 
-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有着构思缜密、布局巧妙的特点。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清隽沉郁、文笔清丽,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典雅。朱自清的行文风格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一种继承与发扬,蕴含独特的民族 
- 中国汉代断代史。全书共30卷。为东汉荀悦撰写。系编年体别史,《汉书》的改编本。原名《汉纪》,献帝以《汉书》文繁难懂,乃令荀悦依《左氏传》体改编。作者于建安三年(198年)依照《汉书》,撮要举凡,存其大体,于建安五年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