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年七月,圣祖驾幸索尔哈济。有喇里达番头人进彩鹞一架,青翅蝴蝶一双。上问:“此二物产于何地?”头人回奏云:“生于穹谷山中,鹞能擒虎,蝶能捕鸟。”上赐以金而遣之。长洲惠砚溪周惕、子士奇、孙栋
●水东日记卷十一记王轸父家书事元宝仁庙赐徐善述书诗戏言取怨虞文靖朱宜人墓碣晦庵考定欧公事迹吕忠肃遗诗阮太监修营劳绩○记王轸父家书事五伦书已载有王轸家书事,示劝万世矣。轸,嘉兴人也,尝询得
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案据织造处郎中曹寅、郎中张鼎鼐、商人王纲明等呈称:为陈明增加节省银两,以报主上重恩事。查自康熙四十年,蒙主上鸿恩,将浒墅等十四关铜斤,分为三份,赏给奴才等承办以
李鸿章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初年就看清楚了日本是中国的劲敌。他并且知道中国的胜负要看哪一国的新军备进步的快。他特别注重海军,因为日本必须先在海上得胜,然后能进攻大陆。所以他反对左宗棠以武力收复新疆,反对为伊犁问题
續日本紀卷第卅一〈起寶龜元年十月、盡二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天宗高紹天皇〈光仁天皇〉天皇諱白壁王。近江大津宮御宇天命開別天皇之孫。田原天皇第六之皇子也。
唐纪太宗文武皇帝纲 戊申,二十二年,春正月,作帝范以赐太子。目 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襄公 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左氏曰己亥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于是为宋讨鱼石故称宋且不登叛人也谓之宋志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寘诸瓠丘齐人不防彭城晋人
臣汪梦斗言廼者徽州以臣先大父晫所编辑子曾子子思子全书缴申尚书省已奉指挥送秘书省收管今将上件书刋镂讫赍诣登闻检院投进者臣伏以圣皇劝学载推道统之尊遗老编书宜补经文之缺冀叨一览辄用申言臣梦斗惶惧惶惧顿首顿首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七 元 陈天祥 撰论语子路第十三先之劳之○注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解先之爲凡民之行以身先之而先之两字之闲无该民行之意义不可通解劳之爲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读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三传谳二十二卷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三传谳二十二卷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孙复之余波于公羊谷梁多所驳诘虽左传亦据传末韩魏反而丧之之语谓智伯
三国两晋时代,天下分崩,两汉统一隆盛之世,渺不复接。时则庄老道家言乃与儒生经学代兴。又值佛教东来,其先尚是道家言在上,佛家言在下。南北朝以后,则地位互易,释家转踞道家之仁。儒家经学,虽尚不绝如缕,要之如鼎三足,惟儒家一足
方便品第二之一有四重门。一来意门。二释名门。三同异门。四通别门问。此经玄音始唱叹佛智甚深。多宝赞善称大慧平等。故文虽七轴宗归一乘。今以何义初明方便答。将欲显一乘为真实。必须前明三乘为方便。若不前明三乘
佛祖统纪目录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第一卷 ·释迦牟尼佛本纪一之一 ·明本迹 ·叙圣源 ·名释迦 ·第二卷 ·释迦牟尼佛本纪一之二
《猗[yǐ]觉寮[liáo]杂记》,笔记。宋朱翌撰。二卷。翌字新仲,自号潜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官中书舍人。此书上卷是诗话,但仅仅是考证典据而不评论诗的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书前有洪迈庆
医经著作。13卷。清黄元御(坤载)撰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作者认为“先圣传经本以起死,讵知下工学古反以伐生,良由文义玄深,加之编写凌乱”使然,故力纠错简。于是按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
诗经注本。二十一卷,《诗序》一卷。清王鸿绪等奉敕编。始于康熙末年,成于雍正五年(1727)。编者在序言中提出:“《集传》一书,参考众说,探求古始,独得精意。”实际上代表了康熙王朝官方的评价。此书的编辑,“皆以朱子
一卷。周李克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李”或作 “里”,古字通用。李克为魏文侯之相。《汉书·艺文志》载儒家 《李克》七篇。佚已久矣。然《文选·魏都赋注》,明引《李克书》三语,最可珍贵;马国翰又从他书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