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水东日记卷十一

记王轸父家书事

元宝

仁庙赐徐善述书诗

戏言取怨

虞文靖朱宜人墓碣

晦庵考定欧公事迹

吕忠肃遗诗

阮太监修营劳绩

○记王轸父家书事

五伦书已载有王轸家书事,示劝万世矣。轸,嘉兴人也,尝询得之。今恭录诏文于此,次谢表,终家书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起草莱、削羣雄,攘夷狄、安中国之务,欲天下承平。迩者,诸郡官吏不畏法律之严,奸弊迭兴。御史台管勾宇文桂因事被问,囊中所藏书信百封,尽取目之,悉系浙右儒吏奖誉之言,或是或非,皆欲祸人,中间亦有私托求进者。呜呼!昔元之初得天下,人材皆务实学,故贤能由公道而进;后元之失天下,世俗皆尚虚名,故赃私于权门而用。朕多涉艰难,备知此矣。其立法未尝不严,而用法未尝不审,然赃吏贪婪,如蝇蚋之趋朽腐,蝼蚁之慕腥膻。噫!若是者,岂非慈父失教于平日耶,抑其子之不孝,不听父之训耶?今于百封书中,得一善教其子者,系浙右登科举人王轸之父家书,意望管勾宇文桂转达平凉子之任所,书未发,朕偶获见之。书中语言谆切,教以忠孝,子之贤否虽未可知,然薄俗中有善于为人父者如此,谁能出其右哉!劝善惩恶,移风易俗,实有国之善治。其令中书遣人赍朕诏谕往诣其家,赐以白金百两、附子五枚、川椒五斤、绢十匹,以旌其贤。令有司,除本户杂役依旧应当,其里长弓兵,不须再役。洪武四年闰三月 日。」

「布衣臣王□言;伏蒙圣恩,赐臣诏书并银绢椒药,谨上表称谢者。伏以圣明御极,自惭无补于埍埃,诏命临门,忽沐分沾于雨露,辉生蓬荜,欢动乡闾。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钦惟皇帝陛下,德厚道高,功崇业广,智勇天锡,圣敬日跻。任贤使能,与尧、舜之心同大;赏功罚罪,如天地之德无私。端居九重之中,明见万里之外。伏念臣性资愚陋,学术迂踈,分甘老于山林,名敢求于簮绂?教子乏义方之训,承恩忝科甲之荣。大邑分符,深佩选抡之重;安书寄远,勉加忠孝之全。俾恪守于廉勤,庶少酬于知遇。何冀上闻于天阙,过承下逮于星轺,白金光照于琴书,黄绢春生于筐篚。芳椒助养,上药扶衰,岂期枯朽之余,遽被骈蕃之赐。征徭特免,喜惧交臻。臣瞻仰清光,钧陶圣化,心同犬马,愿摅报效之诚;景迫桑榆,欣覩太平之盛。谨奉表称谢以闻,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洪武四年闰三月 日布衣臣王□。」

「自旧年十一月初二日南浔别后,至今年,凡四得书镇江、高邮、宁陵、郑州者,余一书不知寄何人,必浮沉矣。三月十一日,汝兄会朶至刚于德清,书中简畧,不知从者及同游俱无恙否?且言岁中可至任,不知果然乎?本家德清之役已办,两图黄册,里长及归安甲首皆不扰而办,里长不赴京仓,此甚良法也。正拟安靖几时,十二月间,本县又定新市,弓兵分管十二都,但办什物,勾捉军人,至今不得安息,所费亦不少也。家中上下俱无事,傥欲挈家,须在彼稍安,详度可否,然后来取,恐川途迢递,或迁转不常,跋涉劳顿。我今稀年,又一老景侵寻,傥朝廷容侍亲,则上章求归,父子相见,以尽余年。若宛转仕途,则相见无日矣。人说有分俸之例,不审有否?如得分禄以养,亦足为荣,若彼处关支,则不必也。凡事须清心洁己,以廉自守,食贫处俭,儒者之常。慎勿以富贵为念。古人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正当以此为受用也。治民以仁慈为心,报国以忠勤为本,处己当以谦敬,学业更须勉力。暇日即以性理之书及羣经留玩,自然所思无邪。更须熟读新律,自然守法不惑。饮酒当以康节先生为范,不可纵恣。忠定之事,律许则行,不则不可干其纪也。此后傥有的便,可买附子一二枚、川椒一二觔,起税而来,余物非所觊也。临川奴、世生俱无疾,但诸子未出疮疹为忧耳。浙西米价极廉,白者十文一升, 【 「十文一升」,明弘治本作「十分一升」。】 可见太平之时矣。安西虽有来者,而往者绝不可得。汝之外舅向曾寄书与盩厔俞主簿,祗候去若达,必能道吾家中平安矣。焕章二亲俱康健,希声于十一月望后逝世,余外亲俱安,就令知之。路远作书,不能详尽。洪武 年 月 日。书付男轸。」

○元宝

今俗呼五十两重银锭曰元宝,尝见独石内官弓胜得埋藏银数十锭,形制皆平漫,与今样范不同。面有「中书省」小字印,背则阴文「元宝」二大字也。宋铜钱文皆着年号,惟开宝中曰「宋通元宝」,宝元中则曰「皇宋通宝」。皆避宝字耳,然反复皆着元字,亦异哉。

○仁庙赐徐善述书诗

仁庙好文之主,宫僚邹济、徐善述、王汝玉以及杨士奇、梁潜、蒋□,御医用文等,皆被诗文宝翰之赐甚多。予前年议事,同轩、崔二宪长于兵部后堂阅马尚书赐物,见刻本仁庙御制诗文,内多具焉。近得天台徐氏所藏令旨一通,永乐十六年三月初二日皇太子书一通,冬至赐诗一首,永乐十五年□□□□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慰问古诗各一首,十月二十七日呈试工业古诗一首。圣制必已具刻,兹不尽录。录令旨、书、诗各一,以见昭皇帝崇文礼贤之盛德云尔。其文曰:「令旨说与好古,尔将选诗内取易入手解意的诗,分类赋比兴三字,每字要十六句八首,十二句八首,八句八首。尔为选择,王燧真明日早要进来看。又闻卿染疾,可稍愈否?冬寒,善加汤药,顺时将息。旨不多及。」「皇太子致书赞善好古先生:余今欲学作表,卿可一如诗题,立例意思,余为构文,请益好古。其诗题与表题,间日封进,以广琢磨。今晨览卿为余所改之诗,甚是丰采清雅,真有益于日新。但卿疾不痊,未及存问,日见扰烦,岂尚古优待高年才望之士乎?然优待之心,岂忘朝夕。但卿今年迈,恐余为学有日。似卿朴直苦口者,百无一二,面谀顺颜者,比比有之,故特相为4缕者,为卿才德直謇。趁卿康健,笃于其事,卿无惮劳,弼余成业。惟望药石之言日甚一日,毋务犯鳞触讳之虑。若余成学,报答之礼,岂得忘之?春暖犹寒,当善为汤药,顺时将息,以慰余怀。旨不多及。永乐十六年三月初二日。」

「冬至赐赞善徐好古:清朝盛文治,辅德资儒耆。念彼筋力倦,趋朝谅非宜。赋诗有佳致,纳诲多良规。起予得深趣,欢怀浩无涯。新阳届初复,况此承平时。酬劳见尊酒,庶以劳期颐。」

「皇太子特以牲醴之奠,致祭于故赞善徐好古之灵曰:卿伟量渊宏,博览古今。正宜佑余文学,匡余政治,岂期一疾,遽然而逝。兹者黄钟应候,天道伊周,顾诸寮吏,不见于卿。哀哉痛哉,不复闻卿赞益之言矣。今特遣庶子邹济奠于灵筵,卿其不昧,庶克飨之。」

「皇帝遣天台县某官,谕祭于故赞善赠太子少保谥文肃徐善述,曰:卿昔从朕于储宫,有启沃匡辅之益,嘉念不忘。兹惟仲春秋,特致常奠,用伸怀旧之情,尚其飨之。维永乐十七年,岁次己亥十一月辛丑朔初七日丁未。」「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左谕德杨士奇、杨荣,左春坊庶子邹济,翰林院侍读钱习礼,侍讲陈全,春坊右中允王英,翰林院编修苗衷,简讨曾棨,吏部尚书蹇义,翰林院修撰杨溥,春坊右中允黄宗载,赞善陈济,侍讲邹缉,郎中李兴,员外郎施显,主事真完,检讨陈璲,敬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新逝左春坊左赞善好古徐公之灵曰:嗟吁!先生德宇振振,蚤出游学,适际昌辰。典教方州,遂升成均。进官春坊,益励忠勤。内明外厚,名重缙绅。启沃辅翊,方藉老成。夫何一疾,竟殒厥身?亦既寿考,有子有孙,饰终吊祭,荐荷宠恩。遗文清誉,不亡者存。士奇等忝在同寅,或居比邻,一奠永诀,寓哀斯文。尚飨。」

右祭文三通,东驾文出亲制。洪熙中文,意当笔词臣有深意焉,盖尝见一时王文靖祭文内及文事,其指文靖进说诗法之事欤?好古独不及此。闻好古清介端实,不愧古人也。同僚邻曲祭文,不知何人作,本真文韵,而亦用一成字云。

○戏言取怨

戏言辩口,轻为评泊,亦足以取怨,得罪于人。尝闻修永乐大典时,诸儒羣集。一日有及凡例未当者,王偁孟扬曰:「譬之欲构层楼华屋,乃计工于箍桶,都料得不有误耶?」景泰中,徐左佥有贞治河无成功,于少保尝笑谓同官曰:「徐先生五墨匠耳,奈何令脱土墼也。」

○虞文靖朱宜人墓碣

虞文靖公为秘书少监日,着朱宜人吉氏墓碣 【 石本作碣铭。】 其畧曰:「镇 【 石本作征】 东行省儒学提举朱德润尝 【 石本作常】 为集 【 石本作余】 言其母夫人吉氏 【 石本作吉宜人】 之孝也,祖母施夫人甚爱之。至元甲午十二月,吉宜人将就馆,而施夫人疾病,叹曰:『吾妇至孝,天且赐之佳子,吾必及见之。』既而疾且革, 【 石本作亟】 治后事,其大父卜地阳抱山之原,使穿圹,以为藏。施夫人曰:『异哉,吾梦衣冠伟丈夫来告云「勿夺吾宅,吾且为夫人孙。」』既而役者治地,深五尺许,得石焉,刻曰『 【 石本有郁林字】 太守陆君绩之墓。』别有刻石在旁,曰:『此石烂, 【 石本作石若烂】 人来换。』石果断矣。其祖命亟掩之,而更卜兆。施夫人又梦伟衣冠者复来,曰:『感夫人盛德,真得为夫人孙矣。』德润生,其大父字之曰顺孙,而施夫人没,人以为孝感所致。」

朱氏,睢阳五老兵部郎中贯之后。德润字泽民,有文章政事,而独以画驰名。虞公尝跋其文,以为识者不厌其多能也。子季宁娶昆山州判官徐侯女,朱之后因家昆山焉。阳抱山去苏城不远。尝阅云间志,陆故晋大族,如逊如抗,重珪迭组不一,皆葬华亭横云等山,志悉有载。独无陆绩墓,盖或以别业迁徙,葬阳抱山矣。此铭康里子山书,立石尚存,末云「泰定四年月 日。今哓僶俛依伯生先生命抄录一过,愿并请先生书之,庶永传也。巙敬告泽民提学足下。」

○晦庵考定欧公事迹

朱文公先生考定欧阳文忠公事迹有云:「平心、保州、妖尼三事,公平生学问根原,出处大致,言行本末,皆见于此。独晚年青州论执青苗事,尤足见其刚毅大节,始终一致,既老不衰。而公诸子所次事迹,乃有所避而不敢书,吴克行状亦不载。韩魏公作墓志,乃始见其尝有乞不收息及罢提举等官之奏,与其辞太原有守拙循常之语,神宗实录又不载。志语于附传,至叶涛之重修,乃反着其不俟报可擅止散钱,而有特与放罪之诏。又至近岁,洪景卢作四朝史传,乃直书其以是为王安石所诋,而遂决归老之计。盖此一事,凡更六人之手,而三书阙焉。幸其有肯书者,然犹历三手,越百余年,而后首末得以粗备。然则士之制行不苟合于当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岂不难哉!予居闲好观当世名臣事迹,往往购求名人碑志,故在远者未可知,二三十年来忠邪贪廉之大概,亦稍有闻,而颇厌作者之不得其实十恒八九也。呜呼!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数百年之后,当必有其人,必不止如今日之所见而已也。呜呼唏矣!」

○吕忠肃遗诗

元中书左丞平定吕忠肃公思诚,耿恒庵尚书九畴曾祖妣之兄也。其为人,见元史本传。尝见南村辍耕录载其「不敢妄为■〈此上夕下〉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一诗。天顺四年,予过南都,饮尚书太平里第,尚书因诵公寄内一诗,其词曰:「自从上马苦思卿,一个穷家两手擎。少米无柴休懊恼,大男小女好看成。恩深夫妇情何极,道合君臣义更明。早晚太平遂归计,连杯共饮话离情。」大抵公之诗情真语切,要亦出元白云。

○阮太监修营劳绩

太监阮安,一名阿留,交址人。为人清苦介洁,善谋画,尤长于工作之事。其修营北京城池,九门、两宫、三殿,五府、六部诸司公宇,及治塞杨村驿诸河,皆大着劳绩。工曹诸属,一受成说而已。详见东里文集。晚岁张秋河决,久不治,复承命,行道卒。平生赐予,悉出私帑上之官,不遗一毫,盖中官中之甚不易得者。尝刻营建纪成诗,一时名人显官,无不有作。将传布间,以王振一言而止。振于他役皆有碑,独靳此者,要不可以不矜一善归之,则亦媢嫉之云耳。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忠义四·脱脱
  第九十六回 史天泽讨叛诛李璮 贾似道弄权居葛岭·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六·佚名
  东汉会要卷三十一·徐天麟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一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三·杜大珪
  檀超传·萧子显
  李椿传·脱脱
  徐有贞传·张廷玉
  丁玉传·张廷玉
  野史无文卷四·郑达
  铁政例·佚名
  卷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天骥·唐圭璋

      天骥字仁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摸鱼儿   灯花   又何须、向明还灭,寒花点缀孤影。玉龙度海吹鱼浪,烟淡宝钗横鬓。斜又整。是虫滴骊珠、两两相交颈。夜长人静。凭玉果低抛,金钱暗卜,此意有谁领。   欢娱事,料

  • 桂念祖·龙榆生

    桂念祖一名赤,字伯华,江西德化人。同治八年(一八六九)生,与夏敬观同师皮锡瑞,经词章,根柢深厚。光绪丁酉(一八九七)上副举。以甲午(一八九四)受刺激,戊戌(一八九八)从康、梁变政,主沪萃报馆。梁启超离湖南,举念祖代时

  • 卷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杨 基【四十九首】基字孟载其先蜀人居于吴为饶介客吴平安置临濠复徙河南旣而放归起知荥阳县谪钟离用荐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职居句曲山中久之起奉使湖南广右召还授兵部员外

  • 晞发集补钞·管庭芬

    晞发集补钞谢翱听雨山厨压炊烟,野雨起薄莫。孤客卧空床,不识门前路。回风已若休,入壑忽如赴。荒林啼鬼车,往往不见处。邻翁起厌胜,咒作禹馀步。听雨杂咒声,起歌和其语。咒静雨亦止,还眠向窗曙。佽飞庙迎神引剑歌兮击筑,茭青兮

  • 卷一百九十七·志第一百五十·兵十一·脱脱

        ◎兵十一   ○器甲之制   器甲之制 其工署则有南北作坊,有弓弩院,诸州皆有作院,皆役工徒而限其常课。南北作院岁造涂金脊铁甲等凡三万二千,弓弩院岁造角弝弓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弓弩

  •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一·柯劭忞

      张子良 懋 王檝 高宣 天锡 塔失不花 邸顺 浃 琮泽 张全 思忠 匡才 国政 鲜卑 仲吉焦德裕 李邦瑞 唐庆 张羽 王钧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子良率千余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

  • 二九 廊下与堂前·周作人

    那五间一排房屋的中央是小堂前,南面照例有廊,称曰廊下,有六尺以上宽吧,与明堂交界是一堵半墙,上半应有花窗糊纸,但这里没有,连外面厅堂也都如此,原因是在太平天国时被毁了,一直没有修配。这样也是好的,不但是看惯了不觉得怎么不

  • 卷二十四 上 食货志 第四上·班固

    【原文】《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 王志坚传·张廷玉

    王志坚,字弱生,昆山人。父亲王临亨是进士,曾任杭州知府。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闲暇时邀同舍郎官结成读史社,自己撰有《读史商语》。调任贵州提学佥事,不愿去,请求归家侍奉双亲。天启

  • 熊概传·张廷玉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自幼丧父,随母亲改嫁胡氏,冒姓胡。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肆出来抢掠,布政使计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任方面之官,贼寇来时

  • 隐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夏五月,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秋八月庚辰,公

  • 小雅·毛公

      鹿鳴之什   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

  • 佛说义足经卷上·佚名

    (八双十六辈)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桀贪王经第一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梵志。祇树间有大稻田。已熟。在朝暮当收获梵志晨起。往到田上遥见禾穟。心内欢喜。自谓得愿。视禾不能舍去。佛

  • (附)宗门杂录四条·费隐通容

    拈花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家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文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

  • 第三品 譬喻法品·佚名

    第二十一 锯喻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过多会合。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实同如次之聚会,即:若有比丘于尊者牟利破群那之面前,诽难彼等比丘尼者,因此

  • 袁中郎全集·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24卷,明袁宏道诗文集。袁宏道 (1568−1610), 字中郎,亦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石头道人。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宏道少年即能文,结文社于公安城南,自为社长。21岁举于乡,25岁成进士,先后两次出

  •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佚名

    《茅山志》卷9著录《上清回车毕道箓》,当与此法有关。此法当出自宋元间。述以符咒印驱鬼、治病、勘灶诸法。

  • 后山诗话·陈师道

    又称《后山居士诗话》或《陈无己诗话》。诗论专著。宋陈师道撰。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别集类中著录《后山集》时称《诗话》一卷,而同书卷二十二文史类下又著录《后山诗话》二卷。一卷本与二卷本无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