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一卷。道教经书。又名《诸天灵书度命妙经》、《灵书经》等。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为古灵宝经之一,出于南朝刘宋前。主要描述道教长生不死、幸福无忧的理想国。经中讲大福堂国长乐舍、东极大浮黎国、南极赤明国、西极极乐国、北极无患国这五方极乐世界中,男女长寿,自然不死,无有哭尸之声,无有疾病,恒在福中,唯乐是欣,不闻国人有悲戚之声。经中又有《诸天灵书度命品章》,为东南西北四章,称其是四天帝王度命之妙品,四天上圣真人玉女常所歌诵,故四方正士遍得法音,自然道真,寿命长远,迳上天堂。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一卷,对此经之名及内容作了疏解。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佚名
  庄子集释·郭庆藩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何大任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佚名
  周易观彖·李光地
  难经本义·滑寿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佚名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佚名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刘希岳
  连山辑佚·马国翰
  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佚名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佚名
  紫清指玄集·白玉蟾
  大丹记·佚名
  指归集·吴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八·黄彻

      书史蓄胸中,而气味入于冠裾;山川历目前,而英灵助于文字。太史公南游北涉,信非徒然。观杜老《壮游》云:“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越女天下白,

  • ●卷十七·丁绍仪

    ○高层云词国初睿亲王摄政,诸大臣谒见,咸行跪礼,後沿为例。华亭高谡苑太常[层云]以为尊无二上,奏言非礼,始奉旨饬禁。嗣後大臣见诸王,不得引身长跪,著为令。逮年羹尧为大将军,随营文武皆其私人,复有长跪白事慢不为礼者,不久遂败。

  • 韩元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元吉(1118 -1187)字无咎,开封雍丘人(《全宋词》谓许昌人),晚居上饶,号南涧翁。以荫为龙泉县主簿。高宗朝历官知建安县,除司农寺主簿。乾道三年(1167),除江东转运判官。四年,以朝散郎入守大理少卿,权中书舍人。八年,权吏

  •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赵尔巽

      ◎礼十一凶礼一   皇帝丧仪皇后丧仪贵妃等丧仪   五曰凶礼。三年之丧,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无贵贱一也。有清孝治光昭,上自帝后丧仪,下逮士庶丧制,称情立文,详载会典与通礼。兹依次类编,累朝损益,皎然若鉴焉。   皇帝

  • 第七回 朱亮祖战败遭擒 张士德絷归绝粒·蔡东藩

      却说徐达奉元璋命,率常遇春等往攻宁国,宁国城守甚坚,与常州不相上下,守将杨仲英、张文贵等,尚没有甚么能耐,惟有一将勇悍异常,姓名叫作朱亮祖。点笔不弱。亮祖六安人,称雄乡曲,号召民兵,元廷授为义兵元帅,元璋取太平时,亮祖

  •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九·张岱

    陆梦龙列传陆梦龙,字君启,号景邺;浙江会稽人。母冯氏,梦篝灯化为龙,因以命名。万曆庚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淮抚李三才以盗用皇木,反戍七商;梦龙改商戍,戍其奴。三才强辩;出两疏折之,为天下传诵。梃击事起,少司寇张问达造司问处法;梦

  • 卷五十·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七 吴 孙权【大帝】 孙权字仲谋坚为下邳丞生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亡兄策起事江东权常在左右性度弘朗仁而能断好侠下士每参计谋策

  • 杨桓传·宋濂

    杨桓字武子,兖州人,自幼聪敏。读《论语》至《宰子昼寝章》,见孔子批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是无用之材,有所感悟,下定决心:一生除非有病,否则决不白昼睡觉。二十岁为本州郡儒生时,一些有名望的人交口称赞他。中统四年(1263),任济州

  • 冯祯传·张廷玉

    冯祯,绥德卫人。他出身行伍,累功升至本卫指挥佥事。弘治末年,冯祯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备偏头关。随即充任参将,分守宁夏西路,以勇敢闻名。蜫钅番谋反后,冯祯迅速上奏报告朝廷。事情平息后,他进升为代理都指挥同知。不久

  • 卷二十 承天太后摄政·李有棠

    景宗保甯元年夏五月戊寅,立贵妃萧氏为皇后。后讳绰,小字燕燕,北府宰相魏王思温女。早慧。思温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至是,由贵妃正位中宫。景宗讳贤,字贤甯,小字明扆。世宗第二子,母怀节皇后。察克作乱

  •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孔子

    【原文】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 【读解】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

  • 八奸·韩非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观行即。此中观法。异常坐等直观心性。故托他佛而为所缘。然是大乘知心作佛佛即是心。其观未成为尘所动。始自圆闻观佛妙境。至识次位勤行五悔。若未发品。此等行人皆属名字。故知名字其位甚长。今

  • 卷第八(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八(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初分堕法佛在王舍城。尔时未为比丘制非时食。诸比丘于暝夜乞食。或堕沟堑。或触女人。或遇贼剥。或为虫兽之所伤害。食无时节废修梵行。时迦留陀夷著杂色衣。面黑眼

  • 补刊沙弥律仪合参跋·祩宏

    华严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良以万法唯心。尽山河大地。形形色色。无非显吾心也。皆心之注脚也。七千余卷之大藏。千七百则之公案。无非明吾心也。亦心之注脚也。然则能悟心者。梵网诸经尚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法藏

    沙门 法藏 撰依华严经普贤观行法初明普贤观次明普贤行。初中有十门第一会相归性门谓观一切法自性皆空分别解了一念行心称理而观摄散入静名止第二依理起行门谓以所观真理非断空故不碍事法宛然显现是故令止不滞寂寂不

  • 黑色皮革手册·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白天,她是一丝不苟的银行职员。夜晚,她摇身一变,在酒吧里与客人谈笑风生。她手里有一本神秘的黑色皮革手册,上面记录了权贵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凭借这本手册,她盗取巨款,脱离枯燥的银行业,买下一间奢华酒吧。但她并

  • 江苏省通志稿文化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文化志。历来方志多立学校一门,今合新旧文化志。尊孔之祀,自汉已始,晋宋以后,条目隆显,今皆列之。学校书阁以及报馆,人才以兴,文化以溥,志其兴作,绰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