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角端金华黄先生(榔)尝云:“子将以举子经学取科第,有一赋题曰‘角端’,亦曾求其事实否乎?”余曰:“未也。”因记《史记 司马相如传》“兽则麒麟角狼”之语,退而阅之。按注,郭璞曰:“角狼,音端,似猪,角在鼻上,堪作弓。”又云:“似麒麟而无角。”《毛诗疏》云:“麟黄色,角端有肉。”张楫云:“角端似牛角,可以为弓。”以此推之,岂亦麟之属与?及考《符瑞志》、《名臣事略》、《癸辛杂识》等书,乃始得其详。盖太祖皇帝驻师西印度,忽有大兽,其高数十丈,一角如犀牛然,能作人语,云:“此非帝世界,宜速还。”左右皆震慑,独耶律文正王进曰:“此名角端,乃旄星之精也。圣人在位,则斯兽奉书而至。且能日驰万八千里,灵异如鬼神,不可局限性。”帝即回驭,载稽之前志,神禹氏治水功成,天降飞廊,日行三万里,而未尝善言也。又后土跌蹄之兽至善言,而未闻其独角也,轩辕飞黄而独角。汉武兽,并角而五蹄,又未尝闻其能言善也。善驰也。及圣祖诞膺天命,而角端出焉。夫一角者,所以明海宇之一;万八千里之涉者,所以示无远弗届也。此又天将开天下于大一统之象也。至正庚寅,江浙乡试,八月二十二日夜二鼓,院中仿佛见一物,驰过甚疾,其状若猛兽者,军卒从而喧哄,因出“角端”为赋题。

  ◎劈正斧劈正斧,以苍水玉碾造,高二尺有奇,广半之,遍地文藻粲然。或曰:“自殷时流传至今者,如天子登极、正旦、天寿节、御大明殿会朝时,则一人执之,立于陛下酒海之前。盖所以正人不正之意。

  ◎兴隆笙兴隆笙在大明殿下。其制:植众管于柔韦,以象大匏土鼓,二韦橐,按其管,则簧呜。笙首为二孔雀,笙鸣机动,则应而舞。凡燕会之日,此笙一鸣,众乐皆作。笙止,乐亦止。尚食面磨尚食局进御面,其磨在楼上,于楼下设机轴以旋之,驴畜之蹂践,人役之往来,皆不能及,且无尘土臭秽所侵。乃巧工瞿氏造焉。

  ◎僧有口才大德间,僧胆巴者,一时朝贵咸敬之。德寿太子病癍薨,不鲁罕皇后遣人问曰:“我夫妇崇信佛法,以师事汝,止有一子,宁不能延其寿邪?”答曰:“佛法譬犹灯笼,风雨至,乃可蔽。若烛尽,则无如之何矣?”此语即吾儒死生有命之意,异端中得此,亦可谓有口才者矣。

  ◎邓中斋邓光荐先生(剡),号中斋,庐陵人。宋亡,以义行,着其所《赋鹧鸪》诗曰:“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览驮。天长地阔多纲罗,南音渐少北语多。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其意可见矣。又有《赞文丞相像》曰: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头碎柱兮譬完,血化碧兮心丹。呜呼!孰谓斯人,不在世间?”

  ◎汪水云汪元云先生(大有),号水云。天兵平杭日,诗曰:“西塞山边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又曰:“钱塘江上雨初干,风入端门阵阵酸。万马乱嘶临惊跸,三宫洒泪湿铃鸾。童儿剩遣追徐福,疠鬼须当灭贺兰。若说和亲能活国,婵娟应是嫁呼韩。”此语尤悲哽。先生诗有《水云集》。

  ◎厚德徐文献公(琰),字子方。至元间,为陕西省郎中。有属路申解到省,误漏圣字,案吏指为不敬,议欲问罪。公改其牍云:“照得来解内,第一行脱去第三字。今将元文随此发下,可重别申来。”时皆称为厚德长者。

  ◎毁前朝玉玺后至元间,太师伯颜出太府监所藏历代玉玺,磨去篆文,改造押字图书及鹰坠等物,以分散其党与。盖先以奏请故也。独唐武氏一玺,玉色莹白,制作如官印,璞仅半寸许,因不可它用,遂付艺文监收之,竟获永存。岂武氏之智能料之乎?

  ◎披秉歌诀天子郊礼与祭太庙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须依歌诀次第,则免颠倒之失。歌曰:“袜履中单黄带先,裙袍蔽膝绶绅连,方心曲领蓝腰带,玉丁当冠笏全。”

  ◎三教孛木鲁子公在翰林时,进讲罢,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岂可一日阙哉!”上大说。

  ◎授时历法《授时历要法歌》曰:授时历法君要知,但以九年旧历推。(古云,但看九年免望日,便是今年正月一。)月大月小起初一,看其初一天地支。(天不言干者,为诗句所拘。然举支以见干也,当推年九前历。每月初一是何干支,便以此干支,依后法数去。)大月天干五支九,(且如大月天干五,地支九。假令初一日甲子,甲至戊五数也;子至申,九数也。即以戊申为今月朔。)小月天四地八耦。(且如小月天干四地支八。假令初一日丙寅,丙至己四数也,寅至酉,八数也。即以己酉为今月朔。古云:“前九之年起算法,大月五九小四八。”)月大三十日无差,(如初一日己酉,数至次月朔见己卯,即月大也)月小分明只廿九。(如月朔数至次月朔止廿九日,即月小也。)节气只恁九年历,(假若造甲午年历,则看丙戌年节气)二十四气真端的。(要知今年节气,则看前九年中是何节气。)天干三数地支七,(假如癸亥日,癸见乙,三数。亥见己,七数也。)熟记心中须历历。定时二十四年取,逢时遇八君无虑。(如逢子时交节气,却用未时亦交也,中气如之。)若依此法个中推,方省阴阳玄奥处。闰月本来中气无,(古云:‘闰月无中气’。)何劳物外更它图。世人谙得神仙术,不是愚氓是丈夫。”又歌曰:“九年二月半,便是正月一。(前九年二月十五日辰,即今年正月初一日辰。该九十七个半月,二千八百八十日,六甲转四十八周。)只九年中取,大小无差失。”又歌曰:“若要求立春,相冲对食神。(假如前九年甲子日立春,甲食丙,子冲午,即今年丙午日立春也,二十四气准此。)闰月无中气,说与惺惺人。”又一法云:“古有数九九之语,盖自至后起,数至九九,则春已分矣。正如至后一百六日为寒食之类。”岂特此为然?凡推算皆有约法,《推闰歌括》云:“欲知来岁闰,先算至之余。更看大小尽,决定不差殊。”谓如来岁合置闰,止以今年冬至后余日为率,且如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则本月尚余八日,则来年之闰当在八月。或小尽,则七月。若冬至在上旬,则以望日为断,十二日足,则复起一数焉。《推节气歌》括云:“中气与节气,但有半月隔。若要知仔细,两时零五刻。”谓如正月甲子日子时初初刻立春,则数至己卯日寅时正一刻,则是雨水节也。《推立春歌》括云:“今岁先知来岁春,但隔五日三时辰。”谓如今年是甲子日子时立春。则明年合是己巳日卯时立春。若夫刻数,则用前法推之。又《求节气歌》曰:“惊蛰五时二刻求,清明十时四刻流。立夏一日三时六,芒种一日九时周。小暑二日二时二,立秋二日七时四。白露三日零六刻,寒露三日六时至。立冬三日十一二,大雪四日四时四。小寒四日九时六,五日三时交新岁。节遇子时加一日,此为捷法君须记。”又一年约法云:“一周年,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一月节,三十日零五时二刻。半月一气,十五日零二时五刻。又食神定法云:“甲食丙,乙食丁,丙食戊,丁食己,戊食庚,己食辛,庚食壬,辛食癸,壬食甲,癸食乙。其捷要,但取我生之干。阳配阳,阴配阴,是也。又《时刻约法歌》云:“二十四气渐差除,循环时刻四同。单逢正四换初一,正三依旧复初初。”又乘除法推算二十四气时刻云:“其法不论何处何月,但以日为百数,时为十数,刻为零数。初一至初十,于百上下数。如过初十,于千上下数。假如正月十一日亥正一刻立春,欲求中气,则先下一千一百数,十一日故也。再下十二数,亥时故也。如子一丑二之类,复加一千五百二十五数,共得一七三三,则二十七日寅初二刻雨水也。何以知为初二刻,盖零一数初刻,二数初一刻,三数初二刻,四数初三刻,五数正初刻,六数正一刻,七数正刻,八数正三刻。此立成法也。今零三数,是乃初二刻矣。欲求二月节,则于前数上加YXL_PICT!@#_2013cgl_1一五二五,(即前一千五百二十五也。此项数,节气中气皆以之加用。)为前正月小尽,除去二十九日。(如遇大月,除去三十日。算中气则不除大小月。剩下一三五八,则十三日辰时正三刻惊蛰也。余仿此。(十二时为一日,如遇十三时以上,则退十二时为一日。八刻为一时,如遇九刻以上,则退八刻为一时也。)

  ◎功布《丧大记》云:“士葬用国车(国音船,示专反。或作团,又误作国)二,无碑。比出宫,用功布。注云:“比出宫用功布,则出宫而止,至圹无矣。”《旧图》云:“功布,谓以大功之布长三尺以御柩,居前,为行者之节度。”又《隐义》云:“羽葆功布等,其象皆如麾,则旌旗无旒者,周谓之大麾。”《既夕礼》云:“商祝执功布以御柩,执披。”贾释云:“谓以葬时乘人,故有柩车前执引者。及在柩车傍执披者,皆御治之。”又注云:“居柩车之前。若道有低仰倾亏,则以布为抑扬左右之节,使执引者执披者知之也。”道有低,谓下阪时也;道有仰,谓上孤时也;倾亏,谓道之尔边在柩车左右辙有高下也。若道有低,则抑下其布,使执引者知其下孤也。若道有仰,则扬举其布,使执引者知其上阪也。若柩车左边右边或高下倾亏,亦左右布,使知道有倾亏也。假令车之东辙下,则抑下其布向东,使西边执披者持之。若车之西辙下,则抑下其布向西,使东边执披者持之。所以然者,使车不倾亏也。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又《既夕礼》:将葬启捞也,商祝免袒,执功布入,自西阶。注云:“功布,灰治之布也。执之,以接神为有所拂劳,贾释云:“拂劳,犹言拂拭也。故《下经》云:“商祝拂劳用功布,是拂拭去尘也。”此始告神而用功布拂拭,谓拂拭去凶邪之气也。(出聂崇义《三礼图》)

  ◎人中钱唐陈鉴如,以写神见推一时。尝持赵文敏公真像来呈,公援笔改其所未然者。因谓曰:“唇之上何以谓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则当在脐腹间。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暨二便皆单窍。三画阴,三画阳,成泰卦也。

  ◎发烛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岂即杭人之所制与?宋翰林学士陶公谷《清异录》云:“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知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按此,粹寸声相近,字之伪也。然引光奴之名为新。

  ◎嫁故人女沈仲说(右),姑苏人,年四十,未有子,其妻邹氏候其它适,为置一年少貌美之妾。及归,命出拜,将以奉枕席。仲说询其乡贯祖父来历,始不肯言。询之,再泣而曰:“妾范复初女也。父丧家贫老母,见粥于此。”仲说恻然泪下,因嘱妻曰:“此女父吴中名士,乃吾故人,岂可以为妾!当如己子视之。”即寻其母使择,仲说备奁具嫁之。邦人称之,至今不置。夫嫁人之女为妾、为妓、为娼者,古有其人矣,今则未闻也。仲说诚贤矣哉!

  ◎平反中书左丞李忠宣公(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至元七年庚午,公为户部尚书,岁旱蝗。世祖特命公录山西河东囚行至怀仁。民有魏氏,发得木偶,持告其妻挟左道厌胜谋杀己。经数狱,服词皆具,自以为不免。公烛其诬,召鞠魏妾。榜掠一加,服不移晷。盖妒其女君,谓独陷以是罪,可必杀之也。即直其妻而杖其夫之溺爱受欺,当妾罪死。观者神之,或咨尝泣下。

  ◎勘钉姚忠肃公,至元二十年癸未,为辽东按察洽武平县民刘义,讼其嫂与其所私同杀其兄成。县尹丁钦,以成尸无伤,忧懑不食。妻韩问之,钦语其故。韩曰:“恐顶囱有钉,涂其迹耳。”验之,果然。狱定,上谳。公召钦,谛询之。钦因矜其妻之能。公曰:“若妻处子邪?”曰:“再醮。令有司开其夫棺,毒与成类,并正其辜。”钦悸卒。时比公为宋包孝肃公拯云¨

  ◎碑志书法尝闻诸翰林大老云:“古碑刻中,单书国号曰汉曰宋者,盖其建国号诏汉曰宋也。”我朝大元二字在诏旨,不可单用。又凡书官衔,俱常从实。如廉访使、总管之类。若曰监司、大守,是乱其官制。久远莫可考矣。又篆盖二字止可施圹石。若于碑,须曰篆额为是。

  ◎雕刻精绝詹成者,宋高宗朝匠人,雕刻精妙无比。尝见所造鸟笼,四面花版,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而且玲珑活动。求之二百余年,无复此一人矣。

  ◎题跋刘须溪先生(会孟)题《苏李泣别图》云:“事已矣,泣何为?苏武节,李陵诗。”噫!冯海粟先生(子振)题《杨妃病齿图》云:“华清宫,一齿痛,马嵬坡,一身痛。渔阳鼙鼓动地来,天下痛。”陈伯敷先生(释会)题《杨妃上马娇图》云:“此索清平调词赴沉香亭时邪?抑闻渔阳鼙鼓声赴马嵬坡时邪?上马固相似,情状大不同,观者当审诸。”余观三先生之跋语,痛快严峻,抑扬感伤,使后世之为人君而荒于色,为人臣而失其节者,见之宁不知惧乎?

  ◎隆友道张毅父先竹(千载),庐陵人,而宋丞相文公友也。公贵显时,屡以官辟不就。江南既内属,公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先生来见。曰:“今日丞相赴北,某当偕行。”既至燕,寓于公囚所侧近,日以美馔。凡三载,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公受刑日,即以藏其首。复访求公之室欧阳氏于俘虏中,俾出焚其尸,先生收拾骸骨,袭以重囊,与先所函椟南归,付公家葬之。后公之子忽梦公怒云:“绳锯发断。”明日起视,果有绳束发,其英爽尚如此。刘须溪纪其事,赞于公画像上曰:“闲居忽忽,万古咄咄,天风惨然,如动生发,如何寻约。亦念束勿,岂其英爽。犹累形躯,同时之人,能不颡Г,昔忌其生,今忌其死。”邓中斋题曰:“目炯炯兮,疏星晓寒。气郁郁兮,晴雷殷山。头碎柱兮璧完,血化碧兮心丹。呜呼!会谓斯人,不在世间。”

  ◎朱张宋季年,群亡赖子相聚,乘舟钞抗掠海上。朱清、张宣最为雄长。阴部曲曹伍之,当时海滨沙民富家以为苦,崇明镇特甚。清尝庸杨氏,夜杀杨氏,盗妻子货财去。若捕急,辄引舟东行。三日夜,得沙门岛。又东北,过高句丽水口,见文登夷维诸山。又北,燕山与碣石,往来若风与鬼,影迹不可得。稍怠,则复来。亡虑十五六返,私念南北海道此固径,且不逢浅角,识之。(杭吴明越杨楚与幽荣解密辽解俱岸大海,固舟航可通。相传朐山海门水中,流积堆淤江沙,其长无际。浮海者以竿料浅深,此浅竹角,故曰料触及,明不可度越云。)廷议,兵方兴。请事招怀。奏可。清、宣即日来,以吏部侍郎左迁七资最下一等授之,令部其徒属,为防海民义,隶提刑,节制水军。江南既内附,二人者从宰相入见,授金符千户。时方挽漕东南供京师,运河隘浅,不容大舟,不能百里、五十里。辄为堰潴水,又绝江淮,逆泗水。吕梁彭城,古称险处,会通河未凿。东阿茌平道中,车运三百里,转输艰而糜费重。二人者建言海漕事。试之,良便。(至元十九年也)上方注意响之,初年不过百万石,后乃至三百万石。二人者,父子致位宰相,弟侄甥皆大官,田园宅馆偏天下,库藏仓庾相望,巨艘大舶帆交番夷中,舆骑塞隘门巷,左右仆从皆佩于廊金符,为万户千户,累爵积赀,气意自得。二人者既满盈,父子同时夷戮殆尽,没赀产县官,党与家破禁锢,大德六年冬也。(见胡石塘先生所撰《何长者传》)

  ◎交谊陈子方、闵仲达、同舍生也,皆待次杭府史。陈月日在前,以计力反先之。陈殊无怒意,因赴都,以荐举人仕,历官浙西廉访司佥事。闵方升书吏,闻陈来,叹曰:“复何面目见之?”遂称疾不出。陈下车,即问左右曰:“闵仲达何在?”众以疾对。陈曰:“必为我故,非疾也。”亟造其家,皇恐出肃。陈曰:“吾与君气谊契厚,君昔先我而食禄者,命也。使非此,吾又能致是耶?今幸同一公署,惟有以教正之,幸甚。宁舍我与?”闵感激从事,相好如初。

  ◎假宅以死吾乡周待制先生(仁荣),字本心,筑一室,才落成,友人杨公道与疾至门曰:“愿假君新宅以死。”先生让正寝居之,妻子咸不然,先生弗顾。未几,杨死,箱财廿八,莫有主者。杨之弟诣先生分财。先生曰:“若兄寄死于我,意固在是。丧事之费自己出,终不利其一毫。”对众封籍,自平阳呼其子来,悉付与之。

  ◎清风堂尸迹福州郑丞相府清风堂石阶上有卧尸迹,天阴雨时,迹尤显。盖其当宋,以暮年登科。未几,拜相。至今闾巷表之曰:“耆德魁辅之坊。”郑显时,侵渔百姓,至夺其屋庐以广居宅。有被逼抑者,遂自杀于此。今所居为官执豪夺,子孙不绝如线。因记宋临川吴会能改《斋漫录》云:“建炎四年五月,杨叛卒由建安寇延平,道出小常村,掠一妇人,逼胁,欲犯之。妇人毅然誓死不受污,遂遇害,横尸道傍。贼退,人为收瘗之,而其尸枕籍处痕迹隐然不灭。每雨,则其迹干,晴即湿,宛如人影,往来者莫不嗟异。乡人或削去之,随即复见,覆以它土,而其迹愈明,今三十年矣。与顺昌军员范旺事略同。但现迹街砖,而此现于土上耳。范死以忠,妇死以节。小常村去剑浦县治二十里,以漫录言之,则二人之死足以惊动万世,宜其英烈之气不泯如此。若清风堂者,不过冤抑之志不得伸,以决绝于一时耳。亦何为而然哉!岂幽愤所积结致是邪?此理殆不可晓。

  ◎坐右铭翰林学士卢疏斋先生(挚),字处道,涿郡人。坐右铭大书一“天”字,其下细注六字云:“有记性,不急性。”可谓知畏天者矣。

  ◎掘坟贼杭玛瑙寺僧温日观,能书,所画蒲萄,须梗枝叶,皆草书法也。性嗜酒,然杨总统饮以酒,则不一沾唇。见辄骂曰:“掘坟贼,掘坟贼”云。

  ◎廉介李仲谦(思让),滕州邹县人。前至元间,由嘉兴路吏贡补浙西按察司书吏,廉介有为。上侍父母,下抚两弟,每退食自公,则闭户读书,稽今考古。而教训之俸薄,奉养不给,妇躬纺续,以益薪水之费。仲谦止有一布衫,或须浣濯补杀,必俟休暇日。至是,若宾客见访则俾小子致谢曰:“家君治衣,弗可出。”雷彦正,号苦斋者,清正慎许可人也。时为使,偶戏谓曰:“外郎穿布衲到,敢裹着珍珠。”仲谦略不答。徐至本案书,写辞退呈状,压几上而归,使知深悔失言。亲谒谢过,请其出,终不允,使去。他使来,复往请,始复役。后仕至宪官。

  ◎甲午节气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岁节气,正月一日壬子,立春。二月二日癸未,惊蛰。三月三日癸丑,清明。四月四日甲申,立夏。五月五日甲寅,芒种。六月六日乙酉,小暑。七月七日己卯,立秋。八月八日乙酉,白露。九月九日丙辰,寒露。十月十日丙戌,立冬。十一月十一日丁巳,大雪。十二月十二日丁亥,大寒。

  ◎先辈谦让武林钱思复行生(惟善),尝言年十六七时,以诗见息斋李公于州桥寓居。既拜公,公答拜,命坐,辞之再。公曰:“仲尼之席,童子隅坐。”因不敢辞。徐永之先生为江浙提举日,客往访之者,无间亲疏贵贱,必送之门外。凡客请纳步,则曰:“不可,妇人送迎不跃国。”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双竹杖白廷玉先生(镭),号湛渊,钱唐人。家多竹,忽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先生殁。先生有二子,或以为先兆云。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班固
  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宋濂
  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张廷玉
  宋史全文卷十八上·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通志卷一百二十五·郑樵
  八七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奏钦遵谕旨嗣后一切书籍自应区别办理折·佚名
  表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六·郑麟趾
  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周作人
  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范晔
  薛庆传·脱脱
  蒋贵传·张廷玉
  晋纪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己未、299)·司马光
  卷三十一·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阮阅

      ●卷二·达理门  世传冯瀛王诗曰:“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公观此理,天道甚分明。”又曰:“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

  • 宋方壶·隋树森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辟

  • 草泽狂歌卷四·王恭

    (明)王恭撰○七言律诗送林大归岁晏山空落叶深临岐那忍重分衿扁舟不载同归梦片月空悬远别心去住谁为悲客路东西总是失家林为予归去逢知已但道平安是好音用韵答林大正尔交情似海深不堪离别涙沾衿几回见雁思乡信千里移家共

  • 卷八·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八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三十一首 归故林後寄二三知已 昨别楚江边逡巡早数年诗虽清到後人更瘦於前岸翠连乔岳汀沙入坏【一作瀼】田何时重一见谈笑有茶烟 春寄西山陈陶 搔首复搔首孤怀草萋萋

  • 卷一百九十三·徐世昌

    徐颖徐颖,字渭友,一字巢父,海盐人。见落花流景忽西靡,芳树春易迁。落花与白发,不得相周旋。持此汲汲心,讵敢恋百年.陈酒开古书,其人已如烟。逝者勿复见,但为饮者怜。朱太倥朱太倥,字冲阳,昆山人。有《山居乐集》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柯劭忞

      ○明宗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   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天启七年四月丁酉朔孟夏 上亲享 太庙○陕西总督王之采甘肃巡抚王家祯言今春银定矮木素剌麻宾免班记诸虏约会土卖火刀赤等由黑水河地突犯副总兵陈洪范官惟贤等帅兵御之将士奋勇斩首百八十余颗得旨丑虏入犯军士戮力堵

  • 二百九十四 庄亲王允禄奏审讯绥赫德钻营老平郡王摺·佚名

    雍正十一年十月初七日 和硕庄亲王臣允禄谨奏:臣遵旨讯问原任织造绥赫德以财钻营一案。 据绥赫德供称:奴才原有宝月瓶一件,洋漆小书架一对,玉寿星一个,铜鼎一个,放今年二三月间,交与开古董铺的沈姓人拿去变卖。後来沈姓人带了

  • 卢景泰·周诒春

    卢景泰 年三十一岁。生于广州。未婚。本籍住址。广东省城第三甫高第巷二十四号。初毕业于广州岭南学校。任该校教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伦斯来实业学校。习土木工程。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

  • 卷三十五·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事亲长下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春正月上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懽既寤悲不能寐即按厯明旦日吉遂率百官上陵其日

  • 卷四·段昌武

    <经部,诗类,段氏毛诗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四宋 段昌武 撰鄘説【已见邶】柏舟共【音恭】姜自誓也衞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郑曰共姜妇人从夫諡【吕曰序言父母诗独云母盖北

  • 《诗 经》·佚名

    作者:阴法鲁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过程,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历代的新音乐都来自民间,诗歌的起源是和音乐分不开的,它的发展也往往是和音乐分不开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称为《诗经》,所收作品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

  • 殖善根品第十一·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言:我从然灯佛来。次复值佛名莲华上。我以金华奉散彼佛。为求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次复值佛名一切世间最胜自在。我以银华奉散彼佛。为求如是一切智。次复值佛名极高行。我把宝钱奉献彼佛。为求如是不

  • 卷第二十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五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教答响五 六雪关主问参。话头真切不落。楞严五蕴魔外(云云)。 师云。细观楞严。五十种魔事。不出一个着字。如色阴明白销落诸念。乃至是人则

  • 世相物语·林语堂

    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全书共分“世相漫议”,“茶余清话”,“人生写意”和“学艺琐思”四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非常值得一读。

  • 女科折衷纂要·凌德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

  • 法言义疏·汪荣宝

    汪荣宝撰。荣宝,字衮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驻日本公使。于声音训诂之学有很深造诣。校注汉人扬雄《法言》历时十余年而成书,初名《疏证》,1911年刊行后,晚年又毅然重作,改题《义疏》。稿本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一二八事

  • 维摩经义疏·吉藏

    凡六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经疏、维摩经广疏、净名经广疏、维摩广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立于三论宗之立场以注释维摩经。初论‘玄义’,其次逐一注释维摩经十四品之文句。该‘玄义’部分可视为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