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熊子真書

子真來函,三性之說,將依、圓析成一片說去,一方是恆常,一方是生滅,反求諸心,無論如何,總覺其不可通。非敢有立異之私也,亦求其安于心而已雲雲。此依凡夫妄心,而批評神聖立教。不得已之悲,而不能已之于言。

聖教既于《般若》談二諦,而複于《瑜伽》談三性,以建立其兩輪者何耶?是有二義︰一、圓滿詳盡,祛除險墮義;二、舍染趣淨,闡揚聖教,簡別魔外義。二諦簡無以顯有,三性更簡有中生滅虛妄之有,而顯有中涅 真實之有。二諦之俗諦,即三性之依他,既稱為諦,妄有非無。《涅 ?四諦品》︰不倒為諦,顛倒為四。據此則知俗而不諦,遍計無也;俗諦依他,非即無也。談二諦而不談依他者何耶?二諦直捷明體,不暇詳用,但俗之俱非,即真之頓顯,因此而知彼頓之為超悟境界也。然略依他之有,利根超悟無論矣。鈍不超悟,必墮惡取空,或別有所墮。馴至于是,一唯我執,上不知世尊,下不容論難,淪墮之險,可勝言哉﹗談依他之有,則由用以顯體。體既藉顯,用亦得盡其能。所謂漸義,由節節相應而圓滿相應,更何所墮歟?

魔佛異,外內異,實染淨義異。教之所以為教者,染淨義也,舍染取淨義也。趣向生滅之謂染,趣向涅 之謂淨,染之為流轉,淨之為還滅,皆用中事。二諦直捷取體,一切皆淨,更不舉染,故略依他。三性則盡量詮用,必染淨雙談,故依他獨詳。然淨依他亦名圓成實,言與圓成實之為圓成實義,各有異門,兩不相涉。成實之圓,真如遍于一切也;依他之圓,勝用周遍耳。成實之實,諸法實性也;依他之實,離倒非染耳。至于成之為義,成實則不生滅體常也,依他則舍染取淨,舍有漏之不究竟,取無漏之究竟,如是之為成耳。由趣向而臨入,由臨入而現証,現証之正智緣如時,無術分指若者是智、若者是如,是故智如雖非是一,至此而不可分二。

以不可分二故,而密意說常耳。是則,依他之常,趣向畢竟之常,仍說涅 常,非說菩提常也。此有三義︰一、舉果談因義,舉畢竟之後果,談必竟之起因故;二、將能作所義,將能智之緣如,作所如之融智故;三、概全說分義,此須喻明。喻如百步穿楊,楊喻涅 常,步喻生滅無常,所發之矢經歷步步,而注射直趨于楊。夫此注射直趨步步無常,卻步步不落于無常,且步步迫近于常;以所穿之畢竟是常,即可謂能穿之步步是常。此一段義,應參《大般若經?二分?空性品》始明也。是則淨分依他,亦為圓成實者,菩提是也。境無識亦無,藤知如蛇知,生滅之染,教所舍也。諸佛如來,勸一切眾生發菩提心,示由菩提用顯涅 體,教所取也。是則三性談依他,建立舍染取淨之教也。

于此生疑,不探經論,唯憑妄心,倉卒斷言,無有是處。非愚則妄,雲何而不速即淪墮﹗雪山一偈,教之策源也;《涅 》一經,教之竟委也。偈說諸行無常,是故流行不可說常;《涅 》說佛性為我,是故不可說即流行即主宰。佛如是,孔亦何獨不然?《大學》知止,知《涅 》常之為止也;《中庸》改而止,改去汝生滅無常之止,而趣向汝涅 常之止也。此亦教之趣向畢竟而舍染取淨之旨也。孔書處處,無非示人于流行用中,而求其所依之體。月往則日來,日往則月來,欲人知感之無心耳。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欲人知循循然之相應于寂耳。言有宗,事有君,易有太極,宗也君也;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言也事也。天命之謂性,命而必系于天,亦猶依他之淨也。維天之命,即上天之載也,于穆不已,即無聲無臭也,亦猶淨依他之相應于寂滅寂靜也。與寂相應,不可說天命是生滅;畢竟空中天命仍在,不可說天命即寂滅。謂之為主宰者,指所應之寂也,其能應之寂,但如心所相應于心王亦稱為心,而密意說言謂為主宰也。豈即流行即主宰哉?不然,夫獨非以無常為常,而不可通哉﹗

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釋迦一代設教,具有深意。五不可四,淆智如于一;三不可二,撥依他于無。智如淆一,如不獨尊;如不獨尊,趣歸無路,行果大亂,學何可為?依他既無,染于何托?無托何舍,無舍何取?一任流轉,而無還滅,教何所施?滅教禍世,無有窮極,可勝痛哉﹗

(1937年4月2日)

(選自《內學雜著》卷下,《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二冊)

猜你喜欢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道赋第十二·桓谭
  尚书古文疏证卷一·阎若璩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四·胡广
  中庸通卷二·胡炳文
  论语精义卷八上·朱熹
  春秋地理考实卷一·江永
  卷四·司马光
  问辩·韩非
  无盖法门品第三·佚名
  称赞功德品第十·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八·唐慧琳
  梵网合注卷第五·智旭
  临 别 开 示·太虚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鲜于必仁·隋树森

    鲜于心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蓟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前后。其父太常典簿鲜于枢。“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见《新元史·文苑·鲜于枢传》),是元代著

  • 草堂诗余卷四·佚名

    长调水龙吟春游 陆务观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晩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防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筝弦零鴈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

  • 江西诗派小序·刘克庄

    [宋] 刘克庄 撰         山谷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寻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

  •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恆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裸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虫,刘

  • 列传第四十二·刘昫

    ○魏元忠 韦安石 子陟 斌 斌子况 从父兄子抗 从祖兄子巨源 赵彦昭附萧至忠 宗楚客 纪处讷附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时有左史盩厔人江融撰

  • 纲目续麟原序·张自勋

    士必通经而后可以学史史者经之翼也经不明则权衡轻重莫适主焉余服膺六经四子有年而取义尤在易与春秋易春秋葢名殊而实同者也孔子本易以作春秋而予本春秋以治纲目虽大儒笔削不能无议诸家推扬过情褒称失实予不复置喙独怪

  • 卷四十六·杨士奇

    永乐三年九月癸巳朔○蜀世子悦火廉来朝命皇太子宴于文华后殿其从官宴于西庑○庆王木旃长子生赐名秩煃△赐西洋爪哇车里元江朝贡使臣及旧港等处头目宴○甲午 上以海外诸番朝贡之使益多命于福建浙江广东市舶提举司各设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七·阿桂

    平定两金川拟露布一首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臣】纪昀【臣】闻威星钺非螳斧所能支怒奋雷硠虽蚕丛而亦辟应天者胜定申四冡之诛恃险者亡难负三苖之固故王师仗顺厯百战而无前逋防偷生终一朝而就絷灵防震吼西人之

  • 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周作人

    十三,马隅卿 隅卿是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在北大上课,以脑出血卒于讲堂里的,我也在这里抄录《隅卿纪念》的一篇文章作替代,原本是登载于《苦茶随笔》里的。“隅卿去世于今倏忽三个月了。当时我就想写一篇小文章纪念他,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 洪武二十年秋七月戊寅朔,以登州卫指挥使谢规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己卯,享太庙。 庚辰,遣使赐故元降将纳哈出玉带一、金饰香带一、白金一千两、文绮、帛各四十疋、钞一千贯,又以素金

  •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孔子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读解】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

  • 卷二十五·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五长洲余萧客撰论语论语序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郑序【仪礼疏入】赞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德则大矣比德

  • 礼记纂言原序·吴澄

    礼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而其在於人也谓之性其粲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其浑然於其性也则理一而已矣故仁也者礼之体也义也者礼之宜也知

  • 卷十九·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九      婺源江永撰補服    凶禮二補【黄氏曰補服有五有見本經傳記者有見它記者有見注疏者又有心喪有弔服悉類而分之以補經文之缺】父卒為祖後者服斬【詳見不杖期章為君之父母妻長

  • 僖公·僖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虞师、晋师灭下阳。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冬十月,不雨。楚人侵郑。【传】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不书所会,后也。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

  •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一·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供养舍利品第三十一  尔时尊者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窃生此心。今闻如来至真等正觉说极妙之法。无限旷大不可思议。非是辟支所及。诸法自然无有生灭。云何于无生灭法中

  • 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尊者世亲造 唐 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界品第一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说论曰。今欲造论。为显自师其体尊高超诸圣众

  • 卷第二十五·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五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太和五年。文宗喜食蛤蜊。一日御馔中有蛤蜊劈不张者。忽变菩萨像。帝惊异。有旨迭兴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侍臣此何祥也。或对。大乙山有惟政禅师。深明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