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传第四十一

○王景崇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明宗即位,拜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驰诏方镇、监军征伐,必用景崇。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晋亡,萧翰据京师,景崇厚赂其将高牟翰以求用。已而翰北归,许王从益居京师,用景崇为宣徽使、监左藏库。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景崇行至陕,赵赞已东入朝,而蜀兵方寇南山,景崇击破蜀兵,追至大散关而还。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益从事程渥,与景崇同乡里,有旧,往说景崇曰:“吾与子为故人,吾位不过宾佐,而子已贵矣,奈何欲以阴狡害人而取之乎?侯公父子爪牙数百,子毋妄发,祸行及矣!非吾,谁为子言之。”于是景崇颇不欲杀益,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

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景崇西招蜀人为助,蜀兵至宝鸡,为晖将药元福、李彦从所败。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晖乃令千人潜之城南一舍,伪为蜀兵旗帜,循南山而下,声言蜀救兵至矣,须臾尘起,景崇以为然,乃令数千人溃围而出以为应。晖设伏以待之,景崇兵大败,由是不敢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屯。”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赵思绾

赵思绾,魏州人也。为河中节度使赵赞牙将。汉高祖即位,徙赞镇永兴,赞入朝京师,留思绾兵数百人于永兴。高祖遣王景崇至永兴,与齐藏珍以兵迎回鹘,阴以西事属之。景崇至永兴,赞虽入朝,而其所召蜀兵已据子午谷,景崇用思绾兵击走之。遂与思绾俱西,然以非己兵,惧思绾等有二心,意欲黥其面以自随,而难言之,乃稍微风其旨。思绾厉声请先黥以率众,齐藏珍恶之,窃劝景崇杀思绾,景崇不听,与俱西。

高祖遣使者召思绾等,是时侯益来朝,思绾以兵从益东归。思绾谓其下常彦卿曰:“赵公已入人手,吾属至,并死矣,奈何?”彦卿曰:“事至而变,勿预言也。”益行至永兴,永兴副使安友规出迎益,饮于郊亭,思绾前曰:“兵馆城东,然将士家属皆居城中,愿纵兵入城挈其家属。”益信之以为然。思绾与部下入城,有州校坐于城门,思绾殴之,夺其佩刀斩之,并斩门者十馀人,遂闭门劫库兵以叛。

高祖遣郭从义、王峻讨之,经年莫能下,而王景崇亦叛,与思绾俱送款于李守贞,守贞以思绾为晋昌军节度使。隐帝遣郭威西督诸将兵,先围守贞于河中。居数月,思绾城中食尽,杀人而食,每犒宴,杀人数百,庖宰一如羊豕。思绾取其胆以酒吞之,语其下曰:“食胆至千,则勇无敌矣!”思绾计穷,募人为地道,将走蜀,其判官陈让能谓思绾曰:“公比于国无嫌,但惧死而为此尔!今国家用兵三方,劳敝不已,诚能翻然效顺,率先自归,以功补过,庶几有生;若坐守穷城,待死而已。”思绾然之,乃遣教练使刘珪诣从义乞降,而遣其将刘筠奉表朝廷。拜思绾镇国军留后,趣使就镇,思绾迟留不行。蜀阴遣人招思绾,思绾将奔蜀,而从义亦疑之,乃遣人白郭威,威命从义图之。从义因入城召思绾,趣之上道,至则擒之。思绾问曰:“何以用刑?”告者曰:“立钉也。”思绾厉声曰:“为吾告郭公,吾死未足塞责,然钉磔之丑,壮夫所耻,幸少假之。”从义许之,父子俱斩于市。

○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汉高祖同产弟也。尝冒姓阎氏,彦超黑色胡髯,号阎昆仓。少事唐明宗为军校,累迁刺史。唐、晋之间,历磁、单、濮、棣四州,坐濮州造麹受赇,法当死,汉高祖自太原上章论救,得减死,流于房州。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太原,彦超自流所逃归汉,拜镇宁军节度使。杜重威反于魏,高祖以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都部署以讨之,以彦超为副。彦超与行周谋议多不协,行周用兵持重,兵至城下,久之不进。彦超欲速进战,而行周不许。行周有女嫁重威子,彦超扬言行周以女故,惜贼城而不攻,行周大怒。高祖闻二人不相得,惧有佗变,由是遽亲征。彦超数以事凌辱行周,行周不能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高祖知曲在彦超,遣人慰劳行周,召彦超责之,又遣诣行周谢过,行周意稍解。

是时,汉兵顿魏城下已久,重威守益坚,诸将皆知未可图,方伺其隙,而彦超独言可速攻,高祖以为然,因自督士卒急攻,死伤者万馀人,由是不敢复言攻。后重威出降,高祖以行周为天雄军节度使,行周辞不敢受,高祖遣苏逢吉谕之曰:“吾当为尔徙彦超。”行周乃受,而彦超徙镇泰宁。

隐帝已杀史弘肇等,又遣人之魏杀周太祖及王峻等,惧事不果,召诸将入卫京师。使者至兖,彦超方食,释匕箸而就道。周兵犯京师,开封尹侯益谓隐帝曰:“北兵之来,其家属皆在京师,宜闭门以挫其锐,遣其妻子登陴以招北兵,可使解甲。”彦超诮益曰:“益老矣!此懦夫之计也。”隐帝乃遣彦超副益,将兵于北郊。周兵至,益夜叛降于周。彦超力战于七里,隐帝出劳军,太后使人告彦超善卫帝,彦超大言报曰:“北兵何能为?当于阵上喝坐使归营。”又谓隐帝曰:“官家宫中无事,明日可出观臣战。”明日隐帝复出劳军,彦超战败奔兖州,隐帝遇弑于北郊。

周太祖入立,彦超不自安,数有所献,太祖报以玉带,又赐诏书安慰之,呼彦超为弟而不名,又遣翰林学士鲁崇谅往慰谕之,彦超心益疑惧。已而刘旻自立于太原,出兵攻晋、绛,太祖遣王峻用兵西方,彦超乘间亦谋反,遣押衙郑麟至京师求入朝,太祖知其诈,手诏许之。彦超复称管内多盗而止,又为高行周所与书以进,其辞皆指斥周过失,若欲共反者。太祖验其印文伪,以书示行周。彦超又遣人南结李昪,昪为出兵攻沐阳,为周兵所败,而刘旻攻晋、绛不克,解去。太祖乃遣侍卫步军指挥使曹英、客省使向训讨之,彦超闭城自守。

初,彦超之反也,判官崔周度谏曰:“鲁,诗书之国也,自伯禽以来未有能霸者,然以礼义守之而长世者多矣。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时而动,可以保富贵终身。李河中、安襄阳、镇阳杜令公,近岁之龟鉴也。”彦超大怒,未有以害之。已而见围,因大括城中民赀以犒军,前陕州司马阎弘鲁惧其鞭扑,乃悉家赀以献。彦超以为未尽,又欲并罪周度,乃令周度监括弘鲁家。周度谓弘鲁曰:“公命之死生,系财之多少,愿无隐也。”弘鲁遣家僮与周度属刂掘搜索无所得。彦超又遣郑麟持刃迫之,弘鲁惶恐拜其妻妾,妻妾皆言无所隐。周度入白彦超,彦超不信,下弘鲁及周度于狱。弘鲁乳母于泥中得金缠臂献彦超,欲赎出弘鲁,彦超大怒,遣军校笞弘鲁夫妇肉烂而死,遂斩周度于市。

是岁,镇星犯角、亢,占曰:“角、亢,郑分,兖州当焉。”彦超即率军府将吏步出西门三十里致祭,迎于开元寺,塑像以事之,日常一至,又使民家立黄幡以禳之。

彦超为人多智诈而好聚敛,在镇尝置库质钱,有奸民为伪银以质者,主吏久之乃觉。彦超阴教主吏夜穴库垣,尽徙其金帛于佗所而以盗告。彦超即榜于市,使民自占所质以偿之,民皆争以所质物自言,已而得质伪银者,置之深室,使教十馀人日夜为之,皆铁为质而包双银,号“铁胎银”。其被围也,勉其城守者曰:“吾有银数千铤,当悉以赐汝。”军士私相谓曰:“此铁胎尔,复何用哉!”皆不为之用。明年五月,太祖亲征,城破,彦超夫妻皆投井死,其子继勋率其徒五百人出奔被擒,遂灭其族。兖州平,太祖诏赠阎弘鲁左骁卫大将军、崔周度秘书监。

猜你喜欢
  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脱脱
  ●卷上·张唐英
  目录·姜侠魂
  读礼通考卷六十八·徐乾学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六·佚名
  第一四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佚名
  一四八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并请定限一年饬令呈缴折·佚名
  一○一六 谕内阁将来江浙文汇等三阁分贮全书许读书者领出传写·佚名
  崔暹传·李百药
  侯莫陈悦传·令狐德棻
  刘分攵传·脱脱
  完颜元宜传·脱脱
  汤兆京传·张廷玉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277_1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关中弟张评事时遇】卢纶   黄花古城路,上尽见青山。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间。   野情随卷幔,军士隔重关。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闲。   鹤分琴久罢,书到雁应还。

  • 山带阁注楚辞卷三·蒋骥

    武进蒋骥撰天问旧序云原放逐山泽见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神灵古圣贤怪物行事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其言是矣又云原辞止书于壁而楚人论述成篇则未必然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遂往也周礼训方氏训四方之传道道言也世多言浑沌

  • 跋·赵崇祚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邪?笠泽翁书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

  • 卷五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九    宋 陈起 编周文璞诗集 瞿塘神君歌 黄衫纱?佳少年烱然饿虎穷山渊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离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有时挟弹莫云表有

  • 卷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山集【上】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熙寜九年进士游二程之门歴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召为秘书郎钦宗朝兼国子祭酒高宗朝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

  • 川陕篇第十三·王闿运

    湘军兴,而其饷最绌,恒仰羡于越、蜀。咸丰中,蜀尤完富,虽颇设防,不至大调发。自承平以来,赋轻民懦,官吏大小求取辄厌其望,西北故寒瘠,东南兵兴,言仕宦者至四川则听然。自湘军起,文武名者颇或遥授蜀监司,以歆劝之。胡林翼治军江、汉

  •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吕思勉

    语云:“败军之气,累世而不复”,这话亦不尽然。“困兽犹斗”,反败为胜的事情,决不是没有的,只看奋斗的精神如何罢了。宋朝当南渡时,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军队,而且群盗如毛,境内的治安,且岌岌不可保,似乎一时间

  • 志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八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二。宿卫。○成宗元年六月正匡崔承老上书曰: "我朝侍卫军卒在太祖时但充侍卫宫城其数不多及光宗信谗诛责将相自生疑惑。 简选州郡有风彩者

  •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

  • 十一年·佚名

    (戊寅)十一年大明萬曆六年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白虹貫日。三公辭職,不許。二月2月1日○壬午朔,禁私印朝報。先是,京中識字游食之人,聞中朝通報皆印行,欲倣傚印出朝報,賣以資生,呈訴于政府、憲府,皆許之。其人等,乃刻活字,印朝報,賣

  • 卷二·章太炎

    《深衣》曰: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治摈相,可以治军旅。旁《注》:治,辨也。两《汉书》多云治辨,今俗辨作办。今按:深衣不为礼服,且本篇亦云善衣之次,谓朝祭服之次也,而可以治摈相军旅乎?盖有虞氏深衣而养老,以此为朝服,夏后氏始分玄

  • 晋楚鄢陵之站(成公十六年)·佚名

    ——对外扩张治不了政治病 【原文】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1)。范文子不欲战。欲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2);萁之役,先轸不反命(3);泌之师,lB不复从(4);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君子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

  •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五正说如是真如相时。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时欲色界诸天子。复以天上多揭罗香多摩罗香栴檀香末。及以天上嗢钵罗华钵特摩

  • 卷第九·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九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旁出略传二百五人·宗证略传十一人旁出略传(并序)序曰。旁出善知识者。已载于他书。此复见之。盖以其皆出于正宗。的庶虽异。其法一也。周封同姓之国

  • 上品丹法节次·闵一得

    衡阳道人李德洽原述,金盖山人闵一得续纂,受业姪孙闵阳林校订。尝观红尘之中,纷纷扰扰,大抵皆汨于利欲,非滞功名事业,即自玩忽年华,不知复还本性;间有夙生智慧希求大道者,而机缘不偶,却遇庸流指引,陷入曲径旁蹊,终身莫悟。——此至

  • 慈禧太后演义·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42回。蔡东藩著。原名《西太后演义》,是以慈禧为主人公的章回小说。此书是作者以清末历史为脉络,广采遗闻轶事撰写而成。它在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中,穿插了对人物心理的剖析,描写了慈禧自入皇宫之后,处心积

  • 资治通鉴后编·徐乾学

    一百八十四卷。徐乾学主编,万斯同、 阎若璩、 胡渭等编纂。 体例仿 《资治通鉴》, 关于史实之详略先后, 作考异以折衷; 诸家议论可取者, 附录于各条之下; 断以己意则标“乾学曰” 以别之。 全书起自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 燕对录·李东阳

    燕对录,一卷,明李东阳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孝宗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后受顾命,辅翼武宗。传见明史卷一八一。此书自弘治十年二月至正德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