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三十九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九

王谊【宇内敬山隂人】

古风

妾家东城隅高门瞰中逵玲珑结绮疏参差雕玉题旭日丽芳藻光风泛罗帷春花媚妍质徘徊处中闺调弦拂纎指哀响流轻颸声悲节自促曲度云行迟妍情托琴瑟中曲正逶迤怅望知音远华容非故时

其二

中宵苦无寐摄衣起徘徊明月皎素光照我单罗帷良人久于役山川杳无涯梧桐被秋露密叶凋华滋弦琴奏鸣商曲度余音希中含万古情寂莫当告谁

其三

明月生海底辉光烛重渊岂特照乘车所贵登君筵自我得此物藏之已多年将持遗所思按剑无由前逝矣邹阳子寂莫甘弃捐

其四

太华何嶔崟缘云陟其巅乌兔前跳踯纵览周八埏从峰犹蚁垤万彚纷蒙然掇彼琼瑶英挹此清泠泉披洒汗漫襟拂衣起翩跹逝随长风举直入通明天

其五

献玉无良媒漂沦寡欢豫壮龄已非昔驰晖日西骛嘉木无荣柯修条亦成故一感式微吟吁嗟在中路

其六

崔峩会稽山东截海涛碧松柏无冬春千岁沦琥珀中有炼药士丹砂固精魄要我与之俱遨游入无极奋衣欲遄征浩荡云海隔悠悠紫霞想未遂谐宿昔皓首乖愿言临风起凄恻

关山别意图

莲叶未青时沙头话别离舟行期早发日晏未曾移迟回一何久念我平生友莫问去程遥且尽杯中酒君今往何处万里长城路路远人迹稀黄云黯朝暮陇阪历敧倾双轮不暂停时闻呜咽水流作断肠声驱车无少息又度长芦北八月雁南飞天山草俱白横笛在高楼关山月里愁离人听此曲白尽少年头

行路难

金鞍宝马霍家儿骄人意气扬双眉生来不省读文字但知游猎夸轻肥白昼呼鹰出平陆暮归还向娼楼宿少年随从多如雨气势凭陵猛於虎自怜妻妾能管弦身把黄金贱如土君不见石崇金谷逞豪奢珍珠不惜买名娃一朝身死家仍灭空使时人留咏嗟

寄陈博士

少小趋庭学诗礼弱冠求知走湖海西游吴楚北燕齐名着金兰几人在还归东越卧蓬庐雪案萤窗志似初堂中每下高人榻门外时邀长者车当年意气凌牛斗夜夜龙泉室中吼青云有路待驰驱世上功名期拾取光隂岁月易蹉跎北去南来事几多骅骝备受盐车辱鸿鹄翻遭燕雀诃李侯顾我非凡调嗟我沧浪伴渔钓荐剡联翩入九重白首观光奉明诏滥职词林已後时惟君于我最相知承恩近在金銮侧陈力方图补报私那知葑菲终沦弃緑酒红亭怅分袂悠悠归棹向东吴魏阙回瞻独流涕龙锺自分老江边千里鸥波落照前翻思渌水园中会诗酒交欢在盛年

秋夜思

北风凄凄寒雁飞明月皎皎穿罗帷空闺思妇不能寐起望明月临清池清池隐映高台侧月明正照交河北锦帐连营梦不同同心自结空相忆相思春复秋月明应在望乡楼妾心便是交河水日夜随君向北流

秋日怀孟熙先生

倏忽成远别幽栖仍薜萝草芳经雨歇虫响入秋多夜月柯亭市凉风镜水波相期尽一醉何日更来过

宿锺山僧房

暂止游山屐锺山偶借居已看诸有妄转觉万缘疎静院莲花漏闲窗贝叶书三车方待演归兴复何如

九日稽山怀古

山水自如昨古人今复谁云烟谢家墅松柏禹陵祠圣代身全老秋天景易悲母将揺落意相对菊花枝

秋夜

独坐芭蕉院吟诗清夜徂林空松子落莲尽藕茎枯草际萤光湿巢边鹤影孤了然心境澈明月照冰壶

留别翰林诸公

黄金阙下脱朝簪便理归舟载緑琴竹叶纵教临别意葵花难展向阳心烟霞谷口耕春雨松桂岩前憩夕隂自愧不才终远去故人毋讶玉为音

奉寄巫总戎

将军坐啸靖三边鹊印累累肘後悬玉帐分弓宵射虏黄沙列卒岁屯田元戎昔着条侯令儒将今夸却谷贤江左野人从白首要看勲业上凌烟

寄刘西江

近别西江旧草庐老来心事复何如鲸尊自惬狂吟兴鸿宝谁传秘命书东洛池台更异主武林花竹梦遗墟十年飘荡辽川北不见鱼缄问索居

宿虞氏华星轩

爱观泉石暮归迟因共幽人宿翠微一榻香风红杏院半窗斜月緑萝扉峰头夜火明丹竈涧底春泉没钓矶卧向白云翻自笑宦途何事履危机

谪居後归访钱清陈文达相与酌酒话旧凄然有感翌日赋此却寄

廿载辽阳悲窜逐感君一见故情多常同幕府谈棋坐曾向辕门倚剑歌越国青山愁里望清江明月梦中过南归重喜开文会其奈萧萧髩雪何

班婕妤

玉簟夜凉新秋蛾暗里颦如何天上月独照掌中人

采莲曲

郎骑红叱拨妾上木兰舟不及鸳鸯鸟双飞共白头

春思

山映帘栊水映窗浣纱人在苎罗江年年三月棃花雨门掩东风燕子双

画梅

扬州诗阁掩芳尘万萼千葩冷照春十里珠帘一声笛东风肠断倚楼人

其二

曾赴孤山处士招水烟寒淡月魂消笛声唤醒棃云梦记得东风倚画桡

凤仙花

穠艳何曾妬绦桃瑶池青鸟旧仙曹可怜日暮西风急满地斓斑委羽毛

三香图

微步凌波见袜痕玉容相向总无言夜深髣髴香尘过疑是杨花姐妹魂

附王怿【字内悦谊之弟】

江南意

郎居横江口妾住横江上生小惯风波莲舟喜揺荡荡舟莲花湾花红照人顔举头见郎来低头隐花间花疎不成隐相见还相哂都缘春意深留连夕阳尽前浦伴将稀那能不相违抛情明月下各自櫂歌归

白马篇

金羁塞下儿白马明秋练指顾雄风生来往如飞电一挥邯郸椎三射天山箭单于远逋逃天子垂恩眷归来五陵下戚里酣游宴杀人都市间被酒未央殿青骊换小妾浓麝熏罗荐狐白拥重裘谁知布衣贱

隔谷歌

兄羁囚弟露宿兄弟本连枝谁令隔山谷兄受饥寒日困辱弟欲救之力不足力不足可奈何愿作高飞鸿衔之出网罗

临江王节士歌

节士多壮心悲感雄风起弯弓射天狼欲发无一矢击筑起舞发指冠长空惨惨白日寒海鲸簸浪山岳动行者为之愁路难愁路难泪如雨壮心成灰尘悲感留千古

采莲曲

吴娃荡船采莲子船头莲子清如水兰杜芳洲白露漙蓼花緑岸秋风起秋风吹髩影悠悠还随女伴度前洲谁家夫壻归来晚何处莲花独耐秋秋来春去时难度锦荐新香渐成故驰晖冉冉近桑榆关塞苍苍但烟雾关月关山千万重可悲遥夜不相同归来独拥香衾卧双泪斓斑一枕红

砀山偶作

练帷薄暮新凉入虚馆萧萧雨声急孤灯照坐不成眠一夜凄然百忧集公期已促归计遥坐觉双髩生秋飈会待骅骝开道路岂无羽翼腾云霄驱驰四牡彭城道访古询今醉烦抱韩信城边秋草腓条侯塚上烟芜老时时回首白云天一寸丹心日下悬因风寄语淮南桂为我休吟招隐篇

石城晓

城角晓呜呜城西月痕堕城中春思慵楚梦熏兰火玲珑金马门玉佩声琐琐红日压宫垣千花眠贴妥

公子行

妖姬蜀国弦罢作南山弄信马踏芳尘被面春酣重银装赭玉带金隐袍花缝目送云间行醉缬抛绯综

班媫妤

自失倾城宠花顔落旧红霜飞金屋冷月照锦帷空侍寝昭阳日休辞玉辇同当知长信妾团扇泣秋风

碧玉词

碧玉小家女容华早出羣青蛾天上月緑发镜中云舞袖翻鸾影歌蜃吐麝芬金屏能侍寝含笑解罗裾

送人之京

独上水边桡离顔酒半消城头三鼓近烟际一灯遥海色将沈月沙痕正落潮未能追逸翮回首跂层霄

李将军歌

妖芒扫空流电红将军飞出麒麟宫帐士娇狞噉哮虎羲和倒泣烟弥蒙莲花古剑腥铜气射雕健儿手中死赤血淋漓凝冷光塞土千年为君紫

吴城春晓曲

金衣送月吟娇弄阳云犹琐青楼梦晓风颭户声鸦然赭罗射日臙脂鲜筵前小玉嚬初月春槽酒滴猩猩血凤竹鸾梧听不絶海尘惊秋尾闾竭

瑶琴怨

楚雁惊秋瑶柱涩山云夜低凝翠湿阳台晓玉上晴空银湾无光露蟾泣松间暗甃吟古龙古渊珠客啼秋风湘娥泪枯湘竹老江水流寒九山杳

春闺曲

翠罗轻袖笼纎春兰芽茁土香氤氲白马金鞍向何处曲栏回槛流芳尘棃花晚树飘晴雪朱弦断尽鸾音絶簇机头试锦梭回文漫渍相思血

寄万德躬

日暮山风吹女萝故人舟楫近如何吕仙祠下寒砧急帝子阁前秋水多闽海风尘鸣戍鼔江湖烟雨暗鱼蓑何时醉把黄花酒听尔南征长短歌

为人悼亡

凤入寥天鹤隐琴月楼清韵杳沈沈朝云去感襄王梦暮雨来愁宋玉心绣带堕芗霜蕙老金莲销印露苔深暗尘栖满芙蓉帐谁忍重开翡翠衾

骢马

联翩蹀躞更?关路风沙旧所谙曾载冠军天上路几乘飞将雪中探临营卧处霜凝皁倚树嘶时月映潭今日三边烽堠静却将归老华山南

雨雪曲

朝来朔雪暗遥天带雨随风去复旋态比洛神波上出声疑郢客调中传斜飘绮户侵帷幙散入琼楼脆管弦今日海边苏属国若为辛苦用和氊

折杨柳

佳人向叶敛青蛾奈尔风流意绪多枝嫋緑烟迷楚驿花含白雪艳吴歌斜连芳树遮楼阁曲绕横塘映绮罗休伴梅花怨羌笛陇头征客望乡多

关山月

汉月孤生瀚海头迥临荒野照边州光残金柝声中晓晕满雕弓影外秋塞北征人齐倚剑城南思妇独登楼那堪今夜关山曲况有哀笳引泪流

秋夕有怀

洛浦遗衾未可将露虫凝思满中堂鹊桥已散银河影雁柱初传玉宇凉灯近暗窗风落烬扇归秋笥月无光怀人不寐多惆怅更奈悠悠漏点长

自君出门来二首

自君出门来别思徒耿耿暗镜照孤鸾何由得见影自君出门来思君千里远辘轳系青丝日夜团圞转

吴宫

香径无尘水殿空由来白苎怕秋风忠臣戮後蛾眉死麋鹿春游废苑中

秦宫

七国争雄鼎未迁咸阳宫阙已巍然楼船不返东溟水空使蛾眉殉九泉

魏宫

罗绮纷纷委暮尘野花空锁邺宫春只余铜爵台边月曾照当年卖履人

陈宫

玉树歌残绮阁尘景阳无复禁钟晨伤心几树宫前柳犹是风流展翠颦

过徐君墓

黄河流水几清浑断碣残碑尚有文塜树不悬当日剑空留啼鸟向斜曛

歌妓

银烛前头见楚莲雪香轻袂掌中旋章华台上春风起一片杨花拂玳筵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九

 

猜你喜欢
  危昂霄·唐圭璋
  梁寅·隋树森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臧懋循
  提要·查为仁
  四集卷六·乾隆
  二集卷五·乾隆
  卷290 ·佚名
  卷四十三·陈起
  巻一·袁表
  洗衣歌·闻一多
  志愿·闻一多
  卷四十七 闽·佚名
  卷五十二·曹学佺
  卷三百八十·佚名
  淳熙稿卷三·赵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涅·唐圭璋

      涅字清源。   祝英台近   一番风,连夜雨。收拾做春暮。艳冷香销,莺燕惨无语。晓来绿水桥边,青门陌上,不忍见、落红无数。   怎分付。独倚红药栏边,伤春甚情绪。若取留春,欲去去何处。也知春亦多情,依依欲住。子规

  • 王苍·唐圭璋

      苍字筤洲。   诉衷情   补成团扇绣残工。并蒂瑞芙蓉。花心欲就针折,赬玉唾残茸。   寻断绪,怨西风。寂寥中。两般时候,旧月新霜,晓角昏钟。

  • ●序一·金朝觐

    文必征实诗贵凭虚然运实于虚文之道能通乎诗则其诣绝而其境超矣余未能诗而酷好音韵如陶靖节不解音律兴至抚琴不自嫌其无弦也廿年前连城太翁馆余于府上时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传遂疏款洽迨今年己卯其封翁复处余以西席而

  • 卷532 ·佚名

    郑清之 三友 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 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 晚际一弓櫜素月,署中千斛粜清风。 小轩正欲供晨坐,付与遮拦晓日东。 郑清之 三月二十四日自东山到金峨一宿而归偶

  • 卷二十六·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六杜甫【三】古体诗【三】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钩帘宿鹭起丸药流鸎啭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晩交严明府矧此数相见三韵三篇

  • 御选元诗卷二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十五七言古诗一耶律楚材和黄叶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雪溪词干辉星斗纸蠧尘蒙诗一首湛然挥墨试续貂嗫嚅使人难出口丁年彭泽解官去遨游三径真三友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献陵吴氏治荒园

  • 卷二百十一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庚寅朔,知明州、衛尉卿王罕言:「州濱大海,外接蕃夷,城堡頹圮。比歲鄰郡薦饑多盜,而戍卒不滿二百。乞降度僧牒以完州城。」詔止以役兵修築。先是,上謂執政曰:「諸處奏罪人多逾城走逸,城

  • 双槐岁钞卷第一·黄瑜

    圣瑞火德太祖高皇帝功德福祚,超越遂古。贞应之符,有开必先,自尧、舜以来,未有若是之盛也。初,皇考仁祖淳皇帝居濠州之钟离东乡,皇妣淳皇后陈氏尝梦黄冠馈药一丸,烨烨有光,吞之,既觉,口尚异香,遂娠焉。及诞,有红光烛天,照映千里,观者

  • ◎塔顶之宝·李定夷

    南通天宁寺内之支堤塔,系唐时所建,久已失修,势将倾圮。寺邻省立第七中学校,特为之呈请省署,就地拨款修葺。据模范市场监工,估计工料费用需银五千六百余元。除该校逐月节省,所余二千九百九十余元外,不敷之数,尚须筹募。惟值此金

  • ◎陶然亭雅集之俪启·李定夷

    王壬秋为清末钦赐检讨,年逾八秩,精神矍铄,在吾国文学界素着英声。民国三年,由湘入京,就国史馆长之任。由袁励准发起,遍邀前清翰苑中人,萃集北京城南陶然亭,为文酒之会。王赋五古一篇,传观索和,韵押十灰,蝇头小字书成楷法。与会者

  • 永王李聑传·欧阳修

    永王李瞞,少年时丧母,肃宗亲自教养照看他。长大后聪敏好学。他长得很丑,颈偏不能正面看人。既封为王,兼任荆州大都督。安禄山造反,玄宗到扶风,诏令李瞞即日到镇所去。不久又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以少府监窦

  • 卷八·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八敬天雍正元年癸卯五月甲申上谕礼部近日天时颇旱皇考先年屡降谕防云大丧之后必有旱年太皇太后世祖章皇帝皇太后皇后之事倶曽经过朕当此之际尝恐惧于懐

  • 卷一百八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二 朱批禅济布奏摺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一日巡视台湾御史【臣】禅济布【臣】丁士一谨 奏为恭谢 天恩并报微【臣】接任日期事窃【臣】等奉 命巡视台湾於雍正二年二月初六日恭请 圣训仰

  • 第51章·老子

    【原文】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1)。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2)。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3),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4)。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5)。【

  • 叙官·佚名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做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春官宗伯,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礼事,以辅佐王使天下各国和谐。礼官的属官有:大宗伯,由卿一人担任;小宗伯,由中大夫二

  • 帝主于神民主于佛之据根·太虚

    ──十六年秋在闽南佛学院讲──一 神为万有之创造者及主宰者故为不平等因及不自由因神有一神、多神之别;奉多神者,为多神教,奉一神者,为一神教。今只讲一神;如天主、婆罗门、耶稣、回教等,均以一特定之神为独一无二之大神

  • 卷第六·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六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十五世 五祖演法嗣 彭州大随南堂元静禅师 阆之玉山大儒赵公约仲之子。十岁病甚。每祷之感异梦。舍令出家。师於成都大慈宝生院宗裔。元佑三年。通

  • 读书附志·赵希弁

    一卷,南宋赵希弁撰。赵希弁,生卒不详,字君锡,袁州 (今江西宜春)人,宋太祖九世孙。南宋宁宗、理宗之交,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据其家三世藏书,择《郡斋读书志》四卷本所未著录者,仿其体例,撰成该书,以附四卷本,故称《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