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三十一 徐湛之 江湛 王僧绰

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司徒羡之兄孙,吴郡太守佩之弟子也。祖钦之,秘书监。父逵之,尚高祖长女会稽公主,为振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高祖诸子并幼,以逵之姻戚,将大任之,欲先令立功。及讨司马休之,使统军为前锋,配以精兵利器,事克,当即授荆州。休之遣鲁宗之子轨击破之,于阵见害。追赠中书侍郎。

湛之幼孤,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永初三年,诏曰:“永兴公主一门嫡长,早罹辛苦。外孙湛之,特所钟爱。且致节之胤,情实兼常。可封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年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湛之先令取弟,众咸叹其幼而有识。及长,颇涉大义,善自位待。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谨闻。

元嘉二年,除着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六年,东宫始建,起家补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黄门侍郎。祖母年老,辞以朝直,不拜。复授二郡,加辅国将军,迁秘书监,领右军将军,转侍中,加骁骑将军。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骁骑如故。

会稽公主身居长嫡,为太祖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贵,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湛之为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与刘湛等颇相附协。及刘湛得罪,事连湛之,太祖大怒,将致大辟。湛之忧惧无计,以告公主。公主即日入宫,既见太祖,因号哭下床,不复施臣妾之礼。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也。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

湛之善于尺牍,音辞流畅。贵戚豪家,产业甚厚。室宇园池,贵游莫及。伎乐之妙,冠绝一时。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泥雨日,悉以后车载之。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时安成公何勖,无忌之子也,临汝公孟灵休,昶之子也,并各奢豪,与湛之共以肴膳、器服、车马相尚。京邑为之语曰:“安成食,临汝饰。”湛之二事之美,兼于何、孟。勖官至侍中,追谥荒公。灵休善弹棋,官至秘书监。

湛之迁冠军将军、丹阳尹,进号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以公主忧不拜。过葬,复授前职,湛之表启固辞,又诣廷尉受罪;上诏狱官勿得受,然后就命。固辞常侍,许之。二十二年,范晔等谋逆,湛之始与之同,后发其事,所陈多不尽,为晔等款辞所连,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湛之上表曰:

贼臣范晔、孔熙先等,连结谋逆,法静尼宣分往还,与大将军臣义康共相脣齿,备于鞠对。伏寻仲承祖始达熙先等意,便极言奸状。而臣儿女近情,不识大体,上闻之初,不务指斥,纸翰所载,尤复漫略者,实以凶计既表,逆事归露;又仰缘圣慈,不欲穷尽,故言势依违,未敢缕陈。情旨无隐,已昭天鉴。及群凶收禽,各有所列,晔等口辞,多见诬谤;承祖丑言,纷纭特甚。乃云臣与义康宿有密契,在省之言,期以为定,潜通奸意,报示天文。末云熙先县指必同,以诳于晔,或以智勇见称,或以愚懦为目。既美其信怀可履,复骇其动止必启。凡诸诡妄,还自违伐,多举事端,不究源统,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楯。即臣诱引之辞,以为始谋之证,衔臣纠告,并见怨咎,纵肆狂言,必规祸陷。伏自探省,亦复有由。

昔义康南出之始,敕臣入相伴慰,晨夕觐对,经逾旬日。逆图成谋,虽无显然,怼容异意,颇形言旨。遗臣利刃,期以际会,臣苦相谏譬,深加拒塞。以为怨愤所至,不足为虑,便以关启,惧成虚妄,思量反覆,实经愚心,非为纳受,曲相蔽匿。又令申情范晔,释中间之憾,致怀萧思话,恨婚意未申,谓此侥幸,亦不宣达。

陛下敦惜天伦,彰于四海,籓禁优简,亲理咸通;又昔蒙眷顾,不容自绝,音翰信命,时相往来。或言少意多,旨深文浅,辞色之间,往往难测。臣每惧异闻,皆略而不答。惟心无邪悖,故不稍以自嫌。忄娄忄娄丹实,具如此启。至于法静所传,及熙先等谋,知实不早,见关之日,便即以闻。虽晨光幽烛,曲昭穷款,裁以正义,无所逃刑。束骸北阙,请罪司寇,乾施含宥,未加治考,中旨频降,制使还往,仰荷恩私,哀惶失守。

臣殃积罪深,丁罹酷罚,久应屏弃,永谢人理。况奸谋所染,忠孝顿阙,智防愚浅,暗于祸萌,士类未明其心,群庶谓之同恶,朝野侧目,众议沸腾,专信仇隙之辞,不复稍相申体。臣虽驽下,情非木石。岂不知丑点难婴,伏剑为易。而腼然视息,忍此余生,实非苟吝微命,假延漏刻。诚以负戾灰灭,贻恶方来,贪及视息,少自披诉;冀幽诚丹款,傥或昭然,虽复身膏草土,九泉无恨。显居官次,垢秽朝班,厚颜何地,可以自处。乞蒙隳放,伏待鈇钅质。

上优诏不许。二十四年,服阕,转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出为前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善于为政,威惠并行。广陵城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南望钟山。城北有陂泽,水物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时有沙门释惠休,善属文,辞采绮艳,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使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史。二十六年,复入为丹阳尹,领太子詹事,将军如故。二十七年,索虏至瓜步,湛之领兵置佐,与皇太子分守石头。二十八年春,鲁爽兄弟率部曲归顺,爽等,鲁轨子也。湛之以为庙算远图,特所奖纳,不敢苟申私怨。乞屏居田里,不许。

转尚书仆射,领护军将军。时尚书令何尚之以湛之国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凡诸辞诉,一不料省。湛之亦以《职官记》及令文,尚书令敷奏出内,事无不总,令缺则仆射总任。又以事归尚之,互相推委。御史中丞袁淑并奏免官,诏曰:“令仆治务所寄,不共求体当,而互相推委,纠之是也。然故事残舛,所以致兹疑执,特无所问,时详正之。”乃使湛之与尚之并受辞诉。尚之虽为令,而朝事悉归湛之。

初,刘湛伏诛,殷景仁卒,太祖委任沈演之、庾炳之、范晔等,后又有江湛、何瑀之。晔诛,炳之免,演之、瑀之并卒,至是江湛为吏部尚书,与湛之并居权要,世谓之江、徐焉。

上每有疾,湛之辄入侍医药。二凶巫蛊事发,上欲废劭,赐浚死。而世祖不见宠,故累出外蕃,不得停京辇。南平王铄、建平王宏并为上所爱,而铄妃即湛妹,劝上立之。元嘉末,征铄自寿阳入朝,既至,又失旨,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劭入弑之旦,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时年四十四。世祖即位,追赠司空,加散骑常侍,本官如故,谥曰忠烈公。又诏曰:“徐湛之、江湛、王僧绰门户荼酷,遗孤流寓,言念既往,感痛兼深。可令归居本宅,厚加恤赐。”于是三家长给廪。

三子:聿之、谦之,为元凶所杀。恆之嗣侯,尚太祖第十五女南阳公主,蚤卒,无子。聿之子孝嗣绍封,齐受禅,国除。

江湛,字徽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子也。居丧以孝闻。爱好文义,喜弹棋鼓琴,兼明算术。初为着作佐郎,迁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南谯王义宣左军功曹。复为义康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司空檀道济为子求湛妹婚,不许。义康有命,又不从。时人重其立志。义康欲引与日夕,湛固求外出,乃以为武陵内史,还为司徒从事中郎,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随王诞为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以湛为长史、南东海太守,政事委之。

元嘉二十五年,征为侍中,任以机密,领本州大中正,迁左卫将军。时改选学职,以太尉江夏王义恭领国子祭酒,湛及侍中何攸之领博士。二十七年,转吏部尚书。家甚贫约,不营财利,饷馈盈门,一无所受,无兼衣余食。尝为上所召,值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赴。牛饿,驭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饮。”在选职,颇有刻核之讥,而公平无私,不受请谒,论者以此称焉。

上大举北代,举朝为不可,唯湛赞成之。索虏至瓜步,领军将军刘遵考率军出江上,以湛兼领军,军事处分,一以委焉。虏遣使求婚,上召太子劭以下集议,众并谓宜许,湛曰:“戎狄无信,许之无益。”劭怒,谓湛曰:“今三王在厄,讵宜苟执异议。”声色甚厉。坐散俱出,劭使班剑及左右推之,殆将侧倒。劭又谓上曰:“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可以谢天下。”上曰:“北伐自我意,江湛但不异耳。”劭后燕集,未尝命湛。常谓上曰:“江湛佞人,不宜亲也。”上乃为劭长子伟之娉湛第三女,欲以和之。

上将废劭,使湛具诏草。劭之入弑也,湛直上省,闻叫噪之声,乃匿傍小屋中。劭遣收之,舍吏绐云:“不在此。”兵士即杀舍吏,乃得湛。湛据窗受害,意色不挠。时年四十六。湛五子恁、恕、憼、愻、法寿,皆见杀。初,湛家数见怪异,未败少日,所眠床忽有数升血。世祖即位,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本官如故,谥曰忠简公。长子恁,尚太祖第九女淮阳长公主,为着作佐郎。

王僧绰,琅邪临沂人,左光禄大夫昙首子也。幼有大成之度,弱年众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年十三,太祖引见,下拜便流涕哽咽,上亦悲不自胜。袭封豫章县侯,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初为江夏王义恭司徒参军,转始兴王文学,秘书丞,司徒左长史,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流品,谙悉人物,拔才举能,咸得其分。二十八年,迁侍中,任以机密。僧绰沈深有局度,不以才能高人。先是,父昙首与王华并为太祖所任,华子嗣人才既劣,位遇亦轻。僧绰尝谓中书侍郎蔡兴宗曰:“弟名位应与新建齐,超至今日,盖由姻戚所致也。”新建者,嗣之封也。及为侍中,时年二十九。始兴王浚尝问其年,僧绰自嫌蚤达,逡巡良久乃答,其谦虚自退若此。

元嘉末,太祖颇以后事为念,以其年少,方欲大相付托,朝政小大,皆与参焉。从兄徽,清介士也,惧其太盛,劝令损抑。僧绰乃求吴郡及广州,上并不许。会二凶巫蛊事泄,上独先召僧绰具言之。及将废立,使寻求前朝旧典。劭于东宫夜飨将士,僧绰密以启闻,上又令撰汉魏以来废诸王故事。撰毕,送与江湛、徐湛之。湛之欲立随王诞,江湛欲立南平王铄,太祖欲立建平王宏,议久不决。延妃即湛之女,铄妃即湛妹。太祖谓僧绰曰:“诸人各为身计,便无与国家同忧者。”僧绰曰:“建立之事,仰由圣怀。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淮南云:‘以石投水,吴越之善没取之。’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上曰:“卿可谓能断大事。此事重,不可不殷勤三思。且庶人始亡,人将谓我无复慈爱之道。”僧绰曰:“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儿。”上默然。江湛同侍坐,出阁,谓僧绰曰:“卿向言,将不大伤切直。”僧绰曰:“弟亦恨君不直。”

及劭弑逆,江湛在尚书上省,闻变,叹曰:“不用僧绰言,以至于此。”劭既立,转为吏部尚书,委以事任,事在《二凶传》。顷之,劭料检太祖巾箱及江湛家书疏,得僧绰所启飨士并废诸王事,乃收害焉,时年三十一。因此陷北第诸王侯,以为与僧绰有异志,并杀僧绰门客太学博士贾匪之、奉朝请司马文颖、建平国常侍司马仲秀等。世祖即位,追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谥曰愍侯。

初,太社西空地一区,吴时丁奉宅,孙晧流徙其家。江左初为周顗、苏峻宅,其后为袁悦宅,又为章武王司马秀宅,皆以凶终。后给臧焘,亦颇遇丧祸,故世称为凶地。僧绰常以正达自居,谓宅无吉凶,请以为第。始就造筑,未及居而败。

子俭嗣,升明末,为齐国尚书右仆射。

史臣曰:甚矣,宋氏之家难也,仇衅所钟,亲地兼极,虽复倾天灭道,迹非嫌路,而灾隙内兆,邪蛊外兴,天性既离,爱敬同尽,探雀请熊,非无前衅,猜防之道,有未足乎。世祖弱年轻躁,夙无朝宠,累任边外,未尝居中。当璧之重,将由爱立,臣主回疑,事无蚤断。若使守器以长,命不待贤,则密祸自销,危机可免。圣哲之训,岂欺我哉!昔山涛举羊祜为太子太傅,盖欲以后事委之,而羊公短世。僧绰绸缪主心,将任以国重,而宫车晏驾。二臣并以道德谦冲,名高两代。胙未中年,功谢成日,惜矣哉!

猜你喜欢
  卷十六·黄以周
  内篇 六家第一·刘知几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九·乾隆
  ●卷二十三。诗文四·梁章钜
  读礼通考卷六十一·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九·佚名
  尚史卷七十七·李锴
  皇王大纪卷五十五·胡宏
  第十五册 崇德元年六月·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二十六·郑麟趾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七。·金富轼
  中宗本纪·刘昫
  王继勋传·脱脱
  耶律陈家奴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阮阅

      ●卷十二·评论门  或问郑綮相国近有诗否?答云:“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那得之。”  《北梦琐言》载綮虽有诗名,本无廓庙之望。及登庸,内外惊骇。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却。綮请于文宣

  • 歴代诗话卷四十八·吴景旭

      庚集上之下  唐诗  飞燕  碧溪诗话曰唐宗渠渠于白岂真乐道下贤其意急得艳词媟语以恱妇人耳白之论撰亦不过玉楼金殿鸳鸯翡翠等语社稷苍生何頼  吴旦生曰观太白雪谗诗杂引褒妲以及汉雉秦毒似欲发禄山之奸故

  • 第二十二出 书空·李渔

    (丑扮尼姑上)庵主云游去不归,无拘无束小沙弥。柴门静夜无关锁,留与山僧带月推。——自家雨花庵静观的徒弟便是。师父去朝南海,留我看家。今日天气晴明,怕有人来随喜。我虽然懒得念经,也要假敲几下木鱼钟磬,掩掩施主

  • 第二出 呼嵩·李渔

    〖念奴娇〗(生衮冕,旦、小旦扮女官,净、老旦扮太监,众仪仗引上)少膺大宝,喜升平、日久销兵忘战。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日歌千遍。不喜寒香,生憎硬玉,刻意求温软。问父天母地,几时才遂斯愿?〔鹧鸪天〕旭日瞳瞳照尚方,祥云五色映

  • 原序·丁复

    ●桧亭集原序 天台丁君仲容之诗曰桧亭藁者因其所居而目之也君三徙居寓於金陵之城北地既深僻有园亭之胜古桧列植左右苍茂若云客至欵坐亭上日翛然以为乐饶氏介之方集君诗得若干首为一编故题其藁桧亭云君博学才敏为诗精

  • 四集卷八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八十古今体九十三首【辛丑四】古希古希希圣未从心负扆遑云久莅临惟是惕乾励朝夕戒其玩愒度光隂龙乘不息法一健象译由来通六音【国语自幼习之六岁习汉书乾隆八年始习蒙古语二十五年平回部遂习

  • 原序·杨载

    杨仲弘集原序大德间余始得浦城杨君仲弘诗读之恨不识其为人及至京师与余定交商论雅道则未尝不与挺掌而说也皇庆初仲弘与余同为史官会时有纂述事每同舍下直已而犹相与囘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相语刻苦澹泊寒暑不易者唯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

  • 评言·凌雪

    哂园尝论明之亡也,始于羽党,成于奄竖,终于盗贼。南渡继之,小人得志,借朋党以肆毒、合奄竖以固宠、假盗贼以张威;而庙堂昏庸,酣歌勿恤;忠贞黜落,贪黩横肆;纪纲倒置,是非混淆;以致穴中自斗,贻敌以渔人之利焉。思文贤主也,幅员偪仄,倚寇

  • 第九回 掷果误投怀王爷涎脸 看花齐拍手公子开心·陈蝶仙

    却说偶儿散步走入芝园,一看果然好个景象。只见桥横玉带,庭绕珠栏,那高高下下的花木,都变了万枝琼树,一座大假山也成了冰岩雪山献,一派的雪光,耀得眼光都酸了。心里想道:这好的地方,怎么也不请太太来逛逛,可不埋灭了景物?因见去延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二·阿桂

    六月甲申阿桂奏言【臣】于六月初四日至卡丫军营留心察防形势甲木以内山险路狭而碉座甚多自卡丫至格宗沿河两面山脚重叠交错路尤险阻而格宗山口以上贼人于两边山腿坚造栅卡拦路从前桂林等冲击此处已经失利今必由别路方

  • ●东瀛纪事卷下·林豪

    鹭江林豪卓人着官军收复彰化县始末涂库拒贼始末翁仔社屯军始末逆首戴潮春伏诛戆虎晟伏诛余匪灾祥丛谈(上)丛谈(下)官军收复彰化县始末同治二年冬十月,新任台澎兵备道丁曰健(述安,安徽举人)以兵抵竹堑。先是在籍道员林占梅奉檄

  • ·开港议·丁曰健

    台湾军工厂前,旧有哨船港一道直达安平大港,以资哨船出入。旋因溪流沙土壅塞,安平大港变成荒埔。经孔前道详明由道出示,召佃试垦,年收租息,以抵每年开挖厂港经费。某莅任后,委员周历履勘。厂中原开旧港,因溪流改

  • 史圭传·薛居正

    史圭,是常山人。他的祖先与王武俊是从塞外入关的,家住石邑。曾祖史曾,历任镇阳牙校。父亲史钧,代理安平、九门县令。史圭爱好学习,工于诗词,精于为官之道。唐光化年间,历任阜城、饶阳县尉,改任房子、宁晋、元氏、乐寿、博陆五

  • 文人心态的不平·孔子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③不受命,而货殖④焉,亿(5)则屡中。” 【注释】 ①庶:庶几,差不多。一般用在称赞的场合。②空:贫穷。③赐:端木赐,即子贡。④货殖:做买卖以增殖货财。(5)亿:同“臆”,揣度,猜测。 【译文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才,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

  • 第八·宗鉴

    释门正统第八良渚沙门 宗鉴 集护法外传原夫宗途前导。此绍介之能也。于橧御侮。此将帅之劳也。异派朝宗。此扶持之力也。揄扬褒拂。此游谈之助也。四者不备。人未有能自立者。维圣凡难辨。权实罔测。但该四用化功。

  • 清稗类钞选录·徐珂

    本书(一册一三二面七九、二○○字)不分卷,徐珂辑。珂字仲可,浙江杭县人。民国十四年,尝为连著「台湾通史」作序。所辑「清稗类钞」一书,彙存有清一代稗官家言。本书录其有关南明或台湾者一百零七则,因名「选录」。所录不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