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十八 符瑞中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明王动静有仪则见。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幼”,夏鸣曰“养绥”。

汉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汉武帝太始二年三月,获白麟。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麒麟五十一见郡国。汉安帝延光三年七月,麒麟见颍川阳翟。延光三年八月戊子,麒麟见颍川阳翟。延光四年正月壬午,麒麟见东郡濮阳。汉献帝延康元年,麒麟十见郡国。

吴孙权赤乌元年八月,武昌言麒麟见。又白麟见建业。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麒麟见南郡枝江。晋武帝咸宁五年二月甲午,白麟见平原鬲县。咸宁五年九月甲午,麒麟见河南阳城。晋武帝太康元年四月,白麟见顿丘。晋愍帝建兴二年九月丙戌,麒麟见襄平,州刺史崔毖以闻。晋元帝太兴元年正月戊子,麒麟见豫章。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己巳,麒麟见辽东。

凤凰者,仁鸟也。不刳胎剖卵则至。或翔或集。雄曰凤,雌曰凰。蛇头燕颔,龟背鳖腹,鹤颈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首戴德而背负仁,项荷义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系武。小音中钟,大音中鼓。延颈奋翼,五光备举。兴八风,降时雨,食有节,饮有仪,往有文,来有嘉,游必择地,饮不妄下。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其乐也,徘徘徊徊,雍雍喈喈。唯凤皇为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率五音,成九德,备文武,正下国。故得凤之象,一则过之,二则翔之,三则集之,四则春秋居之,五则终身居之。

汉昭帝始元三年十月,凤皇集东海,遣使祠其处。汉宣帝本始元年五月,凤皇集胶东。本始四年五月,凤皇集北海。汉宣帝地节二年四月,凤皇集鲁,群鸟从之。汉宣帝元康元年三月,凤皇集泰山、陈留。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汉宣帝神雀二年二月,凤皇集京师,群鸟从之以万数。神雀四年春,凤皇集京师。神雀四年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神雀四年十二月,凤皇集上林。

汉宣帝甘露三年二月,凤皇集新蔡,群鸟四面行列,皆向凤皇立,以万数。

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十月,凤皇五,高八九尺,毛羽五采,集颍川郡,群鸟并从行列,盖地数顷,留十七日乃去。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凤皇百三十九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三年二月,车驾东巡。其月戊子,凤皇集济南台县丞霍收舍树上,赐台长嶷帛十五匹,收二十匹,尉半之,吏卒人三匹;凤皇所过亭部,无出今年田租;赐男子爵人二级。延光三年十月壬午,凤皇集京兆新丰西界槐树。汉桓帝建和元年十一月,凤皇见济阴己氏。汉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见新城,群鸟随之。民皆谓之凤皇。汉献帝延康元年八月,石邑县言凤皇集。又郡国十三言凤皇见。

吴孙权黄武五年七月,苍梧言凤皇见。孙权黄龙元年四月,夏口、武昌并言凤皇见。吴孙亮建兴二年十一月,大鸟五见于春申。吴孙皓建衡四年正月,西苑言凤皇集。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凤皇见上党高都。泰始元年十二月,凤皇二见河南山阳。泰始元年十二月,凤皇三见冯翊下邽。晋穆帝升平四年二月辛亥,凤皇将九子见郧乡之丰城。十二月甲子,又见丰城,众鸟随从。升平五年四月己未,凤皇集沔北,至于辛酉。百姓聚观之。

宋武帝永初元年七月戊戌,凤皇见会稽山阴。文帝元嘉十四年三月丙申,大鸟二集秣陵民王顗园中李树上,大如孔雀,头足小高,毛羽鲜明,文采五色,声音谐从,众鸟如山鸡者随之,如行三十步顷,东南飞去。扬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以闻。改鸟所集永昌里曰凤皇里。孝武帝孝建元年正月庚申,凤皇见丹徒篸贤亭,双鹄为引,众鸟陪从。征虏将军武昌王浑以闻。

神鸟者,赤神之精也,知音声清浊和调者也。虽赤色而备五采,鸡身,鸣中五音,肃肃雍雍。喜则鸣舞,乐处幽隐。风俗从则至。

汉宣帝五凤三年三月辛丑,神鸟集长乐宫东阙树上,又飞下地,五采炳发,留十余刻。汉章帝元和中,神鸟见郡国。

黄龙者,四龙之长也。不漉池而渔,德至渊泉,则黄龙游于池。能高能下,能细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长,乍存乍亡。赤龙、《河图》者,地之符也。王者德至渊泉,则河出《龙图》。

汉惠帝二年正月癸酉,两龙见兰陵人家井中。汉文帝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汉宣帝甘露元年四月,黄龙见新丰。

汉成帝鸿嘉元年冬,黄龙见真定。汉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黄龙见东莱。汉光武建武十二年六月,黄龙见东阿。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黄龙四十四见郡国。元和中,青龙见郡国。元和中,白龙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元年八月辛卯,黄龙见九真。延光三年九月辛亥,黄龙见济南历城。延光三年十二月乙未,黄龙见琅邪诸县。延光四年正月壬午,黄龙二见东郡濮阳。

汉桓帝建和元年二月,黄龙见沛国谯。汉桓帝元嘉二年八月,黄龙见济阴句阳,又见金城允街。汉桓帝永光元年八月,黄龙见巴郡。汉献帝延康元年三月,黄龙见谯。又郡国十三言黄龙见。魏明帝青龙元年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帝亲与群臣共观之,既而诏书工图写,龙潜而不见。魏明帝景初元年二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见。

魏少帝正元元年十月戊戌,黄龙见邺井中。魏少帝甘露元年正月辛丑,青龙见轵县井中凡二。甘露元年六月,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甘露二年二月,青龙见温县井中。甘露三年八月甲戌,黄龙、青龙仍见顿丘、冠军、阳夏县井中。甘露四年正月,黄龙二见宁陵县井中。

魏元帝景元元年十二月甲申,黄龙见莘县井中。景元三年二月,青龙见轵县井中。

刘备未即位前,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吴孙权黄武元年三月,鄱阳言黄龙见。吴孙权黄龙元年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见;权因此改元。作黄龙牙,常在军中,进退视其所向,命胡综为赋。

吴孙权赤乌五年三月,海盐县言黄龙见县井中二。赤乌十一年,云阳言黄龙见。黄龙二又见武陵吴寿,光色炫耀。

吴孙休永安四年九月,布山言白龙见。永安五年七月,始新言黄龙见。永安六年四月,泉陵言黄龙见。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青龙二见济阴定陶。泰始元年十二月,青龙见魏郡汤阴。泰始元年十二月,黄龙见河南洛阳洛滨。泰始元年十二月,白龙二见太原祁。泰始二年七月壬午,黄龙见巴西阆中。泰始三年四月戊午,有司奏:“张掖太守焦胜言,氐池县大柳谷口青龙见。”

晋武帝咸宁二年六月丙申,白龙二见于新兴九原居民井中。咸宁二年十月庚午,黄龙二见于汉嘉灵关。咸宁二年十一月癸巳,白龙二见须度支部。咸宁五年十一月甲寅,青龙见京兆霸城。

晋武帝太康元年八月,白龙三见于永昌。太康三年闰四月己丑,白龙二见济南历城。太康五年正月癸卯,青龙二见武库井中,帝亲往观之。太康六年九月,白龙见京兆阴盘。太康九年十二月戊申,青龙一见鲁国公丘居民井中。晋惠帝元康七年三月己酉朔,成皋县狱有龙升天。

宋武帝永初元年七月,青龙见义兴阳羡。永初元年八月,青龙二见南郡江陵。

文帝元嘉十三年九月己酉,会稽郡西南向晓,忽大光明,有青龙腾跃凌云,久而后灭。吴兴诸处并以其日同见光景。扬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以闻。元嘉二十一年十月己丑,永嘉永宁见黄龙自云而下,太守臧艺以闻。元嘉二十五年五月丁丑,黑龙见玄武湖北,苑丞王世宗以闻。元嘉二十五年五月戊戌,黑龙见玄武湖东北隈,扬州野吏张立之以闻。元嘉二十五年八月辛亥,黄龙见会稽,太守孟顗以闻。元嘉二十五年,广陵有龙自湖水中升天,百姓皆见。

孝武帝孝建二年七月癸丑,黄龙见石头城外水滨,中护军湘东王彧以闻。孝建三年五月己未,龙见临川郡,江州刺史东海王祎以闻。孝武大明元年五月癸亥,黑龙见晋陵占石村。改村为津里。

灵龟者,神龟也。王者德泽湛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五色鲜明,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常游于卷耳之上。知存亡,明于吉凶。禹卑宫室,灵龟见。玄龟书者,天符也。王者德至渊泉,则雒出龟书。

魏文帝初,神龟出于灵池。

吴孙权时,灵龟出会稽章安。

魏元帝咸熙二年二月甲辰,朐?县获灵龟以献。

晋长沙王乂坐同产兄楚王玮事,徙封常山,后还复国。在常山穿井,入地四丈,得白玉方三四尺。玉下有大石,其中有龟长二尺余,时人以为复国之祥。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四月戊申,白龟见吴兴余杭,太守文道恩以献。元嘉二十年四月辛卯,白龟见吴兴余杭,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以闻。元嘉二十四年十月甲午,扬州刺史始兴王浚获白龟以献。

孝武帝大明三年三月戊子,毛龟见宣城广德,太守张辨以献。大明四年六月壬寅,车驾幸籍田,白龟见于千亩,尚书右仆射刘秀之以献。大明七年八月乙未,毛龟见新安王子鸾第,获以献。

明帝泰始二年八月丙辰朔,四眼龟见会稽,会稽太守巴陵王休若以献。泰始二年八月丙寅,六眼龟见东阳长山,文如爻卦,太守刘勰以献。泰始六年九月己巳,八眼龟见吴兴故鄣,太守褚渊以献。明帝泰豫元年十月壬戌,义兴阳羡县获毛龟,太守王蕴以献。

龙马者,仁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有翼,傍有垂毛,鸣声九哀一作音。腾黄者,神马也,其色黄。王者德御四方则出。白马硃鬣,王者任贤良则见。泽马者,王者劳来百姓则至。夏马飖,黑身白鬣尾,殷马骆,白身黑鬣尾,周马骍,赤身黑鬣尾。

汉章帝元和中,神马见郡国。

晋怀帝永嘉六年二月壬子,神马鸣南城门。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六月甲申朔,宁州刺史费统上言:“所统晋宁之滇池县,旧有河水,周回二百余里。六月二十八日辛亥,神马二匹,一白一黑,忽出于河中,去岸百步。县民董聪见之。”

白象者,人君自养有节则至。

宋文帝元嘉元年十二月丙辰,白象见零陵洮阳。元嘉六年三月丁亥,白象见安成安复,江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

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南越献驯象。

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晋成帝咸康八年七月,燕王慕容皝上言白狢见国内。

赤熊,佞人远,奸猾息,则入国。

宋文帝元嘉二十年十二月,白熊见新安歙县,太守到元度以献。

九尾狐,文王得之,东夷归焉。

汉章帝元和中,九尾狐见郡国。

魏文帝黄初元年十一月甲午,九尾狐见鄄城,又见谯。

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

汉章帝建初七年十月,车驾西巡,得白鹿于临平观。汉章帝元和中,白鹿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三年六月辛未,白鹿见右扶风雍。延光三年七月,白鹿见左冯翊。

汉桓帝永兴元年二月,白鹿见张掖。

魏文帝黄初元年,郡国十九言白鹿及白麋见。

晋武帝泰始八年十月,白鹿见扶风雍,州刺史严询获以献。晋武帝太康元年三月,白鹿见零陵泉陵。太康元年五月甲辰,白鹿见天水西县,太守刘辛获以献。太康三年七月壬子,白鹿见零陵,零陵令蒋微获以献。

晋惠帝元康元年九月乙酉,白鹿见交趾武宁。

晋愍帝建武元年五月戊子,白鹿见高山县。

晋元帝太兴三年正月,白鹿二见豫章。太兴三年四月,白鹿见晋陵延陵。晋元帝永昌元年九月,白鹿见江乘县。

晋成帝咸和四年五月甲子,白鹿见零陵洮阳,获以献。咸和四年七月壬寅,长沙郡逻吏黄光于南郡道遇白鹿,驱之不去,直来就光,追寻光三百余步。光遂抱取,遣吏李坚奉献。咸和九年八月己未,白鹿见长沙临湘。晋成帝咸康二年七月,白鹿见豫章望蔡,太守桓景获以献。

晋孝武太元十六年三月癸酉,白鹿见豫章望蔡,获以献。太元十八年五月辛酉,白鹿见江乘,江乘令田熙之获以献。太元二十年九月丁丑,白鹿见巴陵清水山,荆州刺史殷仲堪以献。

晋安帝隆安五年十一月,白鹿见长沙,荆州刺史桓玄以闻。

宋文帝元嘉五年七月丙戌,白鹿见东莞莒县岣峨山,太守刘玄以闻。元嘉九年正月,白鹿见南谯谯县,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以献。元嘉十四年,白鹿见文乡。元嘉十七年五月甲午,白鹿见南汝阴宋县,太守文道恩以献。元嘉二十年八月,白鹿见谯郡蕲县,太守邓琬以献。元嘉二十二年二月,白鹿见建康县,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以闻。元嘉二十二年二月辛未,白鹿见南康灨县,南康相刘兴祖以献。元嘉二十三年二月戊戌,白鹿见交州,交州刺史檀和之以献。元嘉二十三年六月丙辰,白鹿见彭城彭城县,征北将军衡阳王义季获以献。元嘉二十七年二月壬辰朔,白鹿见济阴,徐州刺史武陵王骏以闻。元嘉二十九年八月癸酉,白鹿见鄱阳,南中郎将武陵王骏以献。元嘉三十年十一月壬午,白鹿见南琅邪,南琅邪太守王僧虔以献。元嘉三十年十一月癸亥,白鹿见武建郡,雍州刺史硃修之以献。

孝武帝孝建三年三月庚子,白鹿见临川西丰县。孝武帝大明元年四月甲申,白鹿见南平。大明二年四月己丑,白鹿见桂阳郴县,湘州刺史山阳王休祐以献。大明三年正月癸巳,白鹿见南琅邪江乘,南徐州刺史刘延孙以献。大明三年三月辛卯,白鹿见广陵新市,太守柳光宗以闻。大明五年五月丙寅,白鹿见南东海丹徒,南徐州刺史刘延孙以献。大明八年六月甲子,白鹿见衡阳郡,湘州刺史江夏王世子伯禽以献。

明帝泰始二年二月乙亥,白鹿见宣城,宣城太守刘韫以闻。泰始五年二月己亥,白鹿见长沙,湘州刺史刘韫以献。泰始六年十二月乙未,白鹿见梁州,梁州刺史杜幼文以闻。

后废帝元徽三年二月甲子,白鹿见郁洲,青冀二州刺史、西海太守刘善明以献。

三角兽,先王法度修则至。阙

一角兽,天下平一则至。阙

六足兽,王者谋及众庶则至。阙

比肩兽,王者德及矜寡则至。阙

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阙

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

汉宣帝元康四年,南郡获白虎。

汉章帝元和二年以来,至章和元年,凡三年,白虎二十九见郡国。

汉安帝延光三年八月戊子,白虎二见颍川阳翟。

汉献帝延康元年四月丁巳,饶安县言白虎见。又郡国二十七言白虎见。

吴孙权赤乌六年正月,新都言白虎见。赤乌十一年五月,鄱阳言白虎仁。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白虎见河南阳翟。泰始元年十二月,白虎见弘农陆浑。泰始二年正月己亥,白虎见辽东乐浪。泰始二年正月辛丑,白虎见天水西。

晋武帝咸宁三年二月乙丑,白虎见沛国。晋武帝太康元年八月,白虎见永昌南罕。太康四年七月丙辰,白虎见建平北井。太康十年十月丁酉,白虎见犍为。

晋成帝咸和八年五月己已,白虎见新昌县。晋简文帝咸安二年三月,白虎见豫章南昌县西乡石马山前。

晋孝武太元十四年十一月辛亥,白虎见豫章郡。太元十九年二月,行巩令刘启期言白虎频见。太元十九年二月,行温令赵邳言白虎频见。

晋安帝隆安五年十一月,襄阳言驺虞见于新野。

宋武帝永初元年八月癸巳,白虎见枝江。

少帝景平元年十月,白虎见桂阳耒阳。

文帝元嘉十九年十月,白虎见弋阳、期思二县,南豫州刺史武陵王骏以闻。元嘉二十五年二月己亥,白虎见武昌,武昌太守蔡兴宗以闻。元嘉二十五年十一月丁丑,白虎见蜀郡二,赤虎导前,益州刺史陆徽以闻。元嘉二十六年四月戊戌,白虎见南琅邪半阳山,二虎随从,太守王僧达以闻。

孝武孝建三年三月壬子,白虎见临川西丰。

白狼,宣王得之而犬戎服。阙

白麞,王者刑罚理则至。

晋武帝咸宁元年四月丙戌、乙卯,白麞见琅邪,赵王伦以献。咸宁三年七月壬辰,白麞见魏郡。晋武帝太康三年八月,白麞见梁国蒙,梁相解隆获以献。太康五年九月己酉,白麞见义阳。太康七年五月戊辰,白麞见汲郡。

晋成帝咸和九年五月癸酉,白麞见吴国吴县,内史虞潭获以献。

晋穆帝永和元年八月,白麞见吴国吴县西界包山,获以献。永和八年十二月,白麞见丹阳永世,永世令徐该获以献。永和十二年十一月庚午,白麞见梁郡,梁郡太守刘遂获以献。

晋安帝隆安五年十一月,白麞见荆州,荆州刺史桓玄以闻。

宋少帝景平元年五月癸未,白麞见义兴阳羡,太守王准之获以献。景平二年六月,白麞见南郡江阳,太守王华献之太祖。太祖时入奉大统,以为休祥。

文帝元嘉五年四月乙巳,白麞见汝阳武津,太守郑据获以献。元嘉十二年正月,白麞见东莱黄县,青、冀州刺史王方回以献。元嘉十九年五月,山阳张休宗获白麞,南兖州刺史临川王义庆以献。元嘉二十年八月,白麞见江夏安陆,内史刘思考以献。元嘉二十五年二月己丑,白麞见淮南,太守王休获以献。元嘉二十五年四月戊午,白麞见南琅邪,太守王远获以献。元嘉二十五年五月辛未朔,华林园白麞生二子皆白,园丞梅道念以闻。元嘉二十六年五月丙戌,白麞见马头,豫州刺史南平王铄以献。元嘉二十七年正月己丑,白麞见济阴,徐州刺史武陵王骏以闻。元嘉二十七年四月癸丑,华林园白麞生一白子,园丞梅道念以闻。元嘉二十九年六月壬戌,白麞见晋陵暨阳,南徐州刺史始兴王浚以献。

孝武帝孝建三年六月癸巳,白麞见广陵,南兖州以献。孝武帝大明元年七月丁丑,白麞见东莱曲城县,获以献。大明二年正月壬戌,白麞见山阳,山阳内史程天祚以献。大明二年二月辛丑,白麞见济北,济北太守殷孝祖以献。大明五年九月己巳,白麞见南阳,雍州刺史永嘉王子仁以献。大明六年四月戊辰,白麞见营阳,湘州刺史建安王休仁以献。大明七年正月庚寅,白麞见南阳,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以献。大明七年六月己巳,白麞见武陵临沅,太守刘衍以献。大明七年九月癸未,白麞见南阳,雍州刺史刘秀之以献。

明帝泰始三年五月癸酉,白麞见南东海丹徒,南徐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以献。泰始三年五月乙卯,白麞见北海都昌,青州刺史沈文秀以献。泰始五年正月癸卯,白麞见汝阴楼烦,豫州刺史刘勔以献。明帝泰豫元年十月壬戌,白麞见义兴国山,太守王蕴以献。

后废帝元徽元年正月甲午,白麞见海陵宁海,宁海太守孙嗣之以献。

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五月甲寅,东宫队白从陈超获黑麞于肥如县,皇太子以献。元嘉二十三年十月辛巳,东宫将魏荣获青麞于秣陵。元嘉十年十二月,营城县民成公会之于广陵高邮界获白麞麂以献。

孝武帝大明元年二月己亥,白麂见会稽诸暨县,获以献。

银麂,刑罚得共,民不为非则至。阙

赤兔,王者德盛则至。阙

比翼鸟,王者德及高远则至。阙。

赤雀,周文王时衔丹书来至。

晋愍帝建兴三年四月癸酉,赤雀见平州府舍。

宋文帝元嘉二十年五月,赤雀集南平郡府,内史臧绰以闻。

孝武帝孝建元年五月己亥,临沂县鲁尚斯军人于城上获赤雀,太傅假黄钺江夏王义恭以献。

福草者,宗庙肃,则生宗庙之中。阙

苍乌者,贤君修行孝慈于万姓,不好杀生则来。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丁丑,苍鸟见襄阳县。大明二年四月甲申,苍鸟见襄阳,雍州刺史王玄谟以献。

甘露,王者德至大,和气盛,则降。柏受甘露,王者耆老见敬,则柏受甘露。竹受甘露,王者尊贤爱老,不失细微,则竹苇受甘露。

汉宣帝元康元年三月,甘露降未央宫。汉宣帝神雀二年二月,甘露降京师。神雀四年春,甘露降京师。

汉宣帝五凤二年正月,甘露降京师。

汉成帝元延四年三月,甘露降京师。

汉光武建武中元元年五月,郡国上甘露降。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正月戊子夜,帝梦见光武帝、光烈皇后,梦中喜觉,悲不能寐。明旦上陵,百官、胡客悉会。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帝自伏御床,视太后庄器奁中物,流涕,敕易奁中脂泽之具。永平十七年春,甘露仍降京师。

汉章帝元和中,甘露降郡国。

汉安帝延光三年四月丙戌,甘露下沛国丰。延光三年七月,甘露下左冯翊频阳。

汉桓帝延熹三年四月,甘露降上郡。汉桓帝永康元年八月,甘露降巴郡。

魏文帝初,郡国三十七言甘露降。魏少帝甘露元年五月,邺及上洛并言甘露降。魏元帝咸熙二年四月,南深泽县言甘露降。

吴孙权黄武前,建业言甘露降。黄武二年五月,曲阿言甘露降。

吴孙权嘉禾五年三月,武昌言甘露降于礼宾殿。吴孙权赤乌二年三月,零陵言甘露降。赤乌九年四月,武昌言甘露降。吴孙皓甘露元年四月,蒋陵言甘露降。

晋武帝泰始十年四月乙亥,甘露降西河离石。晋武帝咸宁元年四月丙戌,甘露降张掖。咸宁元年五月戊午,甘露降清河绎幕。咸宁元年九月,甘露降太原晋阳。咸宁二年五月戊子,甘露降玄菟郡治。咸宁三年六月戊申,甘露降巴郡南充国。晋武帝太康五年三月乙卯,甘露降东宫。太康七年四月,甘露降京兆杜陵。太康七年五月,甘露降魏郡邺。

晋惠帝元康四年五月,甘露降乐陵郡。

晋愍帝建兴元年六月,甘露降西平县。建兴三年八月己未,甘露降新昌县。晋愍帝建武元年六月丁丑,甘露降寿春。

晋元帝太兴三年四月,甘露降琅邪费。

晋明帝泰宁二年正月,巴郡言甘露降。

晋成帝咸和四年四月,甘露降武昌郡阁前柳树,太守诩以闻。咸和六年三月,甘露降宁州城内北园榛桃树,刺史以闻。咸和七年四月癸巳,甘露降京邑,扬州刺史王导以闻。咸和八年四月癸卯,甘露降庐江襄安县蒋胄家。咸和八年四月癸卯,甘露降宣城宛陵县之须里。咸和九年四月甲寅,甘露降吴国钱唐县右乡康巷之柳树。咸和九年十二月丙辰,甘露降建平陵。咸和九年十二月丁巳,甘露降武平陵。晋成帝咸康元年四月癸卯,甘露降西堂桃树。咸康二年三月甲戌,甘露降郁林城内。咸康二年四月,甘露降西堂,又降尚书都坐桃树,又降会稽永兴县,众官毕贺。戊午,甘露降会稽山阴县,又降吴兴武康县。庚申,又降武康。咸康三年四月戊午,甘露降殿后桃李树。五月,甘露降义兴阳羡县柞树,东西十四步,南北十五步。咸康七年四月丙子,甘露降彭城王纮第内,众官毕贺。

晋穆帝永和元年三月,甘露降庐江郡内桃李树,太守永以闻。永和五年十一月,太常刘邵上崇平陵令王昂即日奉行陵内,甘露降于玄宫前殿。永和五年十二月己酉,甘露降丹阳湖熟县西界刘敷墓松树,县令王恬以闻,众官毕贺。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正月,甘露降随郡滠阳县界桑木,沾凝十余里中。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八月,甘露降宁州界内,刺史费统以闻。太元十五年闰月,甘露降永平陵。太元十六年十一月庚午,甘露降句阳县。太元十七年二月,甘露降南海番禺县杨树。

晋安帝元兴二年十月,甘露降武昌王成基家竹。元兴三年三月己卯,甘露降丹徒。元兴三年四月己酉,甘露降兰台。

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甘露降丹徒岘山。永初元年十月庚午,甘露降兴宁、永宁二陵,弥冠百余里。

文帝元嘉三年闰正月己丑,甘露降吴兴乌程,太守王韶之以闻。元嘉四年五月辛巳,甘露降齐郡西安临朐城。元嘉四年十一月辛未朔,甘露降初宁陵。元嘉四年十一月己丑,甘露降南海熙安,广州刺史江桓以闻。元嘉八年五月,甘露降南海番禺。元嘉九年十一月壬子,甘露降初宁陵。元嘉十一年八月甲辰,甘露降费县之沙里,琅邪太守吕绰以闻。元嘉十三年二月丁卯,甘露降上明巴山。元嘉十三年二月,甘露降吴兴武康董道益家园树。元嘉十三年三月甲午,甘露降初宁陵。元嘉十六年三月己卯,甘露降广州城北门杨树,刺史陆徽以闻。元嘉十七年四月丁丑,甘露降广陵永福里梁昌季家树,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以闻。元嘉十七年,甘露降高平金乡富民村方三十里中。徐州刺史赵伯符以闻。元嘉十七年十一月乙酉,甘露降乐游苑。元嘉十八年五月甲申,甘露降丹阳秣陵卫将军临川王义庆园,扬州刺史始兴王濬以闻。元嘉十八年六月,甘露降广陵广陵孟玉秀家树,南兖州刺史临川王义庆以闻。元嘉十九年五月丁卯,甘露降建康司徒参军督护顾俊之宅竹柳。元嘉十九年五月乙亥,甘露降马头济阳宋庆之园树,太守荀预以闻。元嘉二十一年,甘露降益州府内梨李树,刺史庾俊之以闻。元嘉二十一年四月,甘露频降乐游苑。元嘉二十一年四月,甘露降彭城绥舆里,徐州刺史臧质以闻。元嘉二十一年四月,甘露降义阳平阳,太守庞秀之以闻。元嘉二十二年十一月辛巳,甘露降南郡江陵方城里,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丁酉,甘露降长宁陵,陵令包诞以闻。元嘉二十三年二月丁未,甘露降乐游苑,苑丞张宝以闻。元嘉二十三年九月丙子,甘露降长宁陵,陵令华林以闻。元嘉二十三年十二月庚子,甘露降襄阳郡治,雍州刺史武陵王骏以闻。元嘉二十三年十二月辛丑,甘露频降乐游苑,苑丞何道之以闻。元嘉二十四年二月己亥、庚子,甘露频降景阳山,山监张绩以闻。元嘉二十四年二月己亥、癸卯、三月丙辰,甘露频降景阳山,华林园丞陈袭祖以闻。元嘉二十四年三月甲寅,甘露降寻阳松滋,江州刺史庐陵王绍以闻。元嘉二十四年四月癸未,甘露降寻阳松滋;丙申,又降江州城内桐树;丁酉,又降城北数里之中,江州刺史庐陵王绍以闻。元嘉二十四年七月乙卯,甘露降京师,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以闻。元嘉二十四年七月,甘露降襄城治下无量寺,雍州刺史武陵王骏以闻。元嘉二十四年十月甲午,甘露降魏兴郡内,太守韦宁民以闻。元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十二月,甘露频降,状如细雪,京都及郡国处处皆然,不可称纪。元嘉二十五年十一月庚辰,甘露降南郡,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元嘉二十五年十一月乙未,甘露降丹阳秣陵岩山。元嘉二十六年三月壬午,甘露降景阳山,华林园丞梅道念以闻。元嘉二十六年三月庚寅、癸巳,甘露频降武昌,江州刺史庐陵王绍以闻。元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丙午、戊申,甘露频降豫章南昌,太守刘思考以闻。元嘉二十六年七月,甘露降南郡江陵,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以闻。元嘉二十七年四月乙卯、丙辰、丁巳,甘露频降豫章南昌。戊午午时,天气清明,有彩雾映覆郡邑,甘露又自云降。太守刘思考以闻。元嘉二十七年五月甲戌,甘露降东海丹徒,南徐州刺史始兴王浚以闻。元嘉二十八年二月戊辰,甘露降钟山延贤寺,扬州刺史庐陵王绍以闻。元嘉二十八年二月壬午,甘露降徽音殿前果树。元嘉二十八年二月,甘露降合欢殿后香花诸草。

孝武帝孝建元年三月丙辰,甘露降华林园。孝建二年三月己酉,甘露降丹阳秣陵中里路与之墓树。孝建二年三月辛亥,甘露降长宁陵松树。孝建二年三月,甘露降襄阳民家梨树。孝建二年三月戊午,甘露降丹阳秣陵尚书谢庄园竹林,庄以闻。

孝武帝大明元年四月癸卯,甘露降华林园桐树。大明三年三月己卯,甘露降乐游苑梅树。大明三年三月戊子,甘露降宣城郡舍,太守张辩以闻。大明四年正月壬辰,甘露降初宁陵松树。大明四年二月丙申,甘露降长宁陵松树。大明四年二月乙巳,甘露降丹阳秣陵龙山,丹阳尹孔灵符以闻。大明五年四月辛亥,甘露降吴兴安吉,太守历阳王子顼以闻。大明五年四月乙卯,甘露降吴兴乌程,太守历阳王子顼以闻。大明六年二月戊午,甘露降建康灵耀寺及诸苑园,及秣陵龙山,至于娄湖。是日,又降句容、江宁二县。大明七年三月丙申,甘露降寻阳松滋,太守刘矇以闻。大明七年四月己未,甘露降荆州城内,刺史临海王子顼以闻。大明七年十二月辛丑朔,甘露降吴兴乌程,令苟卞之以闻。

明帝泰始二年四月己亥,甘露降上林苑,苑令徐承道以献。泰始二年四月庚申,甘露降华林园,园令臧延之以献。泰始二年五月己未,甘露降丹阳秣陵县舍斋前竹,丹阳尹王景文以献。泰始三年十一月庚申,甘露降晋陵,晋陵太守王蕴以闻。泰始三年十一月癸亥,甘露降南东海丹徒建冈,徐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以闻。泰始三年十二月壬午,甘露降崇宁陵,扬州刺史建安王休仁以闻。

后废帝元徽四年十一月乙巳,甘露降吴兴乌程,太守萧惠明以闻。

顺帝升明二年十二月,甘露降建康禁中里。升明二年十一月,甘露降南东海武进彭山,太守谢朏以闻。升明二年十一月,甘露降吴兴长城卞山,太守王奂以闻。

威香者,王者礼备则常生。阙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七·律历七·脱脱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脱脱
  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张廷玉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六·阿桂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三·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四·佚名
  二十二 曹寅奏领御书金字等并谢加级摺·佚名
  第四十卷 仕绩 三 一·缪荃孙
  四七四 谕内阁国泰审办王仲智收藏不法书籍案殊属过当着交部察议·佚名
  柴禹锡传·脱脱
  曹望之传·脱脱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金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卢挚·隋树森

    卢挚(约一二四二--一三一五以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二十岁左右,由诸生进身为元世祖忽必烈的侍从之臣(顾嗣立《元诗选·卢挚传》说他是"至元五年(一二六八)进士",

  • 海边的梦·徐志摩

    我独自在海边徘徊,遥望着无边的霞彩,我想起了我的爱,不知她这时候何在?我在这儿等待——她为什么不来?我独自在海边发痴——沙滩里平添了无数的相思字。假使她在这儿伴着我,在这寂寥的海边散步,海鸥声里

  • 三集卷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二古今体一百十五首【辛巳四】三月朔日境益阳和地【五台在太行山隂地极冷兹入直隶境日益向阳】春滋淡荡时緑烟柳条重红雨杏花披忽过清明节行吟上巳诗川原含润意北直罕逢斯山村二首山村野叟

  • 默庵诗集卷之二·曹义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 题鄞江送别卷 元夕赐观灯诗 槐阴琴书图为王仕让赋 为苏子英赋 元夕 寿臧文刚医者父伯英翁八十 题陈中书谟淑慎堂 送谢郎中彦奎回春晓曲 送人致仕代夏御史能作 题美人图说者二乔观书意彷佛之 送显

  • 卷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六五言律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韩愈教其为文遂举进士诗思人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不之觉也】忆江上吴处士【荀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着是者也晋书天文志少微四

  • 李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 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

  • 性情集巻六·周巽

    (元)周巽撰○七言律大隠楼为妹夫罗宗信赋卜居栖迹在城南朝市纷纭不肯谈树下鹤归唯见一花前凤舞自成三牕含逺岫明如玉槛俯长江秀似蓝身在耆英图画里酡颜日日带春酣秋篷轩为杨仲濩赋诗人托兴在秋篷潇洒吟轩画舫同江海余情

  •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陈寿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起阏逢摄提格四月尽旃防单阏四月凡一年有一月】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夏四月庚辰朔命赵开再任总领四川财赋诏谕川陜官吏兵民以张浚失措当示逺窜犹嘉其所用吴玠等能御大敌许国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洪武二十九年五月丁巳朔○戊午给赐锦衣等卫军士七千七百余人布绢万五千五百疋○续置吏部文官历仕贴黄簿内外二册其以事去官者则别置册附录以备稽考○庚申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指挥同知孙禧言武安等州县为月鲁帖木儿作乱

  • 朱子年谱考异卷三·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淳熙九年壬寅五十三嵗【李本有正月条奏救荒事冝一条注云并乞借拨官防给降度牒推赏献助人等又请将山阴等县下戸夏税秋苗丁钱并行住摧按此复回绍兴官防所奏在二月非正月也救荒事冝条奏甚多非止此奏仅载其一

  • 卷四十·郑玄

    ?人为?。(?,车辕也。《诗》云:“五?梁?。”○?,张留反,《方言》云:“楚卫之间,辕谓之?。”?,音木,本又作{?革}同。)[疏]“?人为?”○释曰:于三十工无?人之官,但车事是难,故车官别主此职也。云“《诗》云五?梁?”者,《秦诗》。引之者

  • 卷二·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明 王志长 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

  • 卷二十·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七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八如相回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念智。安住不动。离痴正念。直心不动。成就坚固不可坏业。一切智境界得不退转。得大乘勇猛无畏之心。修习无尽善根。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八·念常

      东晋。  (癸酉) 孝武帝曜。改宁康(字昌明。简文第三子。十岁即位。崇德太后临朝。二月桓温拥兵来朝。有不臣之志。三月疾还姑孰。七月卒。弟冲代领兵。尽忠王室。三十五崩清暑殿。葬隆平陵。治廿四年)  (丙

  • 论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太虚

    ──九年作──予作此论,先有欲申明者,胡君此书与佛学本无甚关系,然取而论之者,不仅以其为新近出版的国语杰作,有关于现代人心思想者颇钜,而更有二种之原因在也。胡君援用西洋学者的历史观念,以为解释演述中国哲学史底工具。

  • 眼科阐微·马云从

    中医专著。马云从著。4卷。卷一20余篇,主要阐述眼病辨证施治的理论,并指出辨证与用药的注意点等;卷二专述老年眼病,后附方药,以供选用;卷三、四对详述时行眼证,常见内外障诸症,以及妇人小儿眼病的辨证与治疗等。内容

  • 惟日杂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